菜单 English Ukrainian 俄语 主页

面向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免费技术图书馆 免费技术库


讲义、备忘单
免费图书馆 / 目录 / 讲义、备忘单

微生物学。 讲义:简而言之,最重要的

讲义、备忘单

目录 / 讲义、备忘单

文章评论 文章评论

目录

  1. 微生物学概论(微生物学的主题和任务。微生物的系统学和命名法。营养培养基和分离纯培养物的方法)
  2. 细菌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的结构。细菌的其他细胞器)
  3. 细菌生理学(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营养。细菌细胞的代谢。塑料代谢的类型)
  4. 微生物遗传学。 噬菌体(细菌遗传物质的组织。细菌的变异性。噬菌体)
  5. 一般病毒学(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培养。抗病毒免疫的特征)
  6. 感染学说(感染的一般特征、感染的形式和传染病的时期、传染源及其特性)
  7.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正常人体微生物群。菌群失调)
  8. 抗生素和化疗(化疗药物。化疗的主要并发症)
  9. 免疫学概论(免疫的概念、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保护因素)
  10. 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中枢和外周器官。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反应的形式()
  11. 抗原。 抗原的性质和类型。 微生物抗原)
  12. 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类别及其特性)
  13. 免疫病理学(免疫缺陷状态。过敏反应。感染性过敏的特征。自身免疫过程)
  14. 应用免疫学(免疫诊断。免疫预防。免疫治疗)
  15. 肠道感染的病原体 - 肠杆菌科(肠杆菌科的特征。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
  16.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PTI 的一般特征和病原体。肉毒杆菌中毒)
  17. 人畜共患感染的病原体(鼠疫、炭疽、兔热病、布鲁氏菌病)
  18. 致病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19. 革兰氏阴性菌 - 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的病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
  20. 白喉(形态学和文化财产。发病机制。诊断。预防。治疗)
  21. 结核病(形态学和文化财产。发病机制。诊断。预防。治疗)
  22. 立克次氏体群(群的特征。立克次体病)
  23. SARS病原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孤病毒、RS病毒)
  24. 空气传播病毒感染的病原体(麻疹和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
  25. 肠道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 病毒、柯萨奇病毒)
  26.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发病机制和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
  27. 病毒性人畜共患感染(狂犬病病毒。黄病毒)
  28.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其他病毒性肝炎病原体)
  29. 致病性原生动物(疟原虫、弓形虫、贾第鞭毛虫)

LECTURE No. 1. 微生物学概论

一、微生物学学科与任务

微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其主题是称为微生物的微观生物,它们的生物学特征,系统学,生态学,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组织形式。 就数量而言,它们代表了居住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中最重要和最多样化的部分。

微生物包括:

1)细菌;

2) 病毒;

3)蘑菇;

4) 原生动物;

5)微藻。

微生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微观尺寸。 它们在结构、起源、生理学上不同。

细菌是植物来源的单细胞微生物,没有叶绿素,也没有细胞核。

蘑菇是植物来源的单细胞和多细胞微生物,不含叶绿素,但具有动物细胞真核生物的特征。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组织的独特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主要部分:一般,技术,农业,兽医,医疗,卫生。

一般微生物学研究每组所列微生物固有的最一般模式:结构、新陈代谢、遗传学、生态学等。

技术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微生物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技术:蛋白质、酶、维生素、醇、有机物质、抗生素等。

农业微生物学涉及参与物质循环,用于制备肥料,引起植物病害等的微生物的研究。

兽医微生物学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开发用于其生物学诊断、特异性预防和针对病原性治疗的方法,旨在破坏患病动物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主题是人类的致病(致病)和机会性微生物,以及微生物诊断方法的发展,具体预防和治疗由它们引起的传染病。

医学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免疫学,它研究保护人类和动物有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具体机制。

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课题是环境物体和食品的卫生和微生物状态,卫生标准的制定。

2. 微生物的系统学和命名法

细菌分类学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物种。

物种是进化上建立的具有单一基因型的个体集合,在标准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其他特征。

物种不是分类学的最终单位。 在物种内,微生物的变体是不同的,个体特征不同。 所以,他们区分:

1) 血清型(按抗原结构);

2)chemvars(根据对化学品的敏感性);

3)fagovars(通过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4)发酵罐;

5) 细菌病毒;

6) 细菌素。

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对其他细菌有有害影响的物质。 根据产生的细菌素的类型,区分细菌素变型,根据敏感性,区分细菌素原型。

对于细菌的物种鉴定,有必要了解以下特性:

1) 形态学(细菌细胞的形状和结构);

2) 染色剂(用各种染料染色的能力);

3) 培养(在营养培养基上的生长性质);

4)生化(利用各种底物的能力);

5) 抗原性。

通过亲缘关系相关的物种被组合为属,属 - 为科,科 - 为目。 较高的分类类别是纲、科、亚界和界。

按照现代系统学的说法,病原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界,病原性原生动物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界,病毒则组合成一个单独的王国——病毒界。

所有具有单一类型细胞组织的原核生物都被组合成一个部门——细菌。 然而,它们中的一些群体在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所不同。 在此基础上,有:

1)实际上是细菌;

2)放线菌;

3)螺旋体;

4) 立克次体;

5) 衣原体;

6)支原体。

目前,许多分类系统用于微生物的分类。

1. 数值分类。 承认所有符号的等价性。 要使用它,有必要了解许多功能的信息。 物种从属关系由匹配字符的数量确定。

2. 血清分类学。 它利用与免疫血清的反应来研究细菌抗原。 最常用于医学细菌学。 缺点是细菌并不总是含有物种特异性抗原。

3.化学分类学。 物理化学方法用于研究微生物细胞的脂质、氨基酸组成及其某些成分。

4.遗传系统学。 基于具有同源DNA的细菌的转化、转导和缀合能力,对遗传的染色体外因子——质粒、转座子、噬菌体进行分析。

细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的整体只能在纯培养物中确定——这些细菌是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的同一物种的细菌。

3. 分离纯培养物的营养培养基和方法

对于细菌的培养,使用了营养培养基,对此提出了许多要求。

1. 营养。 细菌必须含有所有必需的营养物质。

2. 等渗。 细菌必须含有一组盐以维持渗透压、一定浓度的氯化钠。

3. 培养基的最佳 pH(酸度)。 环境的酸度确保了细菌酶的功能; 大多数细菌是7,2-7,6。

4. 最佳电子势,指示介质中溶解氧的含量。 需氧菌应高,厌氧菌应低。

5. 透明度(以便可以看到细菌生长,特别是对于液体培养基)。

6. 无菌(这样就没有其他细菌了)。

培养基的分类

1. 按产地:

1)天然(牛奶、明胶、土豆等);

2) 人工——由特殊制备的天然成分(蛋白胨、氨基肽、酵母提取物等)制备的培养基;

3) 合成 - 已知成分的介质,由化学纯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制备。

2. 按成分:

1)简单——肉胨琼脂、肉胨肉汤、霍廷格琼脂等;

2) 复合物 - 添加额外的营养成分(血液、巧克力琼脂)很简单:糖肉汤、胆汁肉汤、乳清琼脂、蛋黄盐琼脂、Kitt-Tarozzi 培养基、Wilson-Blair 培养基等。

3. 通过一致性:

1)固体(含3-5%琼脂);

2)半液体(0,15-0,7%琼脂);

3) 液体(不含琼脂)。

4. 预约:

1) 通用 - 用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肉蛋白胨琼脂、肉蛋白胨肉汤、血琼脂);

2) 特殊用途:

a) 选择性 - 仅一种细菌(属)生长而其他细菌被抑制的培养基(碱性肉汤、1% 蛋白胨水、蛋黄盐琼脂、酪蛋白炭琼脂等);

b) 鉴别诊断 - 某些类型细菌的生长以某种方式与其他物种的生长不同的培养基,更常见的是生化的(Endo、Levin、Gis、Ploskirev 等);

c) 富集环境——任何种类或种类的病原菌繁殖和积累的环境,即研究中的材料(亚硒酸盐肉汤)的富集。

要获得纯培养物,就必须掌握分离纯培养物的方法。

分离纯培养物的方法。

1. 稠密营养培养基表面的机械分离(通过烧循环的中风法、在琼脂中稀释的方法、用刮刀在固体营养培养基表面上的分布、Drygalsky 法)。

2. 使用选择性营养培养基。

3. 创造有利于细菌一种(属)发展的条件(富集环境)。

以菌落的形式获得纯培养物 - 这是在固体营养培养基上肉眼可见的细菌的分离积累,通常是一个细胞的后代。

LECTURE No. 2. 细菌的形态和超微结构

1. 细菌细胞的结构特征。 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细菌和其他细胞的区别

1.细菌是原核生物,即它们没有单独的细胞核。

2.细菌的细胞壁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肽聚糖——胞壁素。

3、细菌细胞内没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4. 线粒体的作用是由中体——细胞质膜的内陷来完成的。

5. 细菌细胞中有许多核糖体。

6.细菌可能有特殊的运动细胞器——鞭毛。

7、细菌大小范围为0,3-0,5至5-10微米。

根据细胞的形状,细菌分为球菌、棒状和盘状。

在细菌细胞中,有:

1)主要细胞器:

a) 类核;

b) 细胞质;

c) 核糖体;

d) 细胞质膜;

e) 细胞壁;

2) 额外的细胞器:

a) 争议;

b) 胶囊;

c) 绒毛;

d) 鞭毛。

细胞质是一个复杂的胶体系统,由水 (75%)、矿物质、蛋白质、RNA 和 DNA 组成,它们是类核细胞器、核糖体、中间体和内含物的一部分。

类核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核物质。 它没有核膜或核仁。 它包含由双链螺旋表示的 DNA。 通常闭合成一个环并附着在细胞质膜上。 包含大约 60 万个碱基对。 它是纯 DNA,不含组蛋白。 它们的保护功能由甲基化的含氮碱基执行。 类核编码基本的遗传信息,即细胞基因组。

除了类核外,细胞质还含有较低分子量的自主环状 DNA 分子——质粒。 它们还编码遗传信息,但这对细菌细胞来说并不重要。

核糖体是大小为 20 nm 的核糖核蛋白颗粒,由两个亚基 - 30 S 和 50 S 组成。核糖体负责蛋白质合成。 在蛋白质合成开始之前,这些亚基结合成 70 - XNUMX 个 S。与真核细胞不同,细菌核糖体不会结合成内质网。

中间体是细胞质膜的衍生物。 中间体可以是同心膜、囊泡、小管的形式,也可以是环的形式。 中间体与类核相关。 它们参与细胞分裂和孢子形成。

夹杂物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位于其细胞质中,用作储备营养物质。 这些包括糖原、淀粉、硫、聚磷酸盐(volutin)等的内含物。

2.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的结构

细胞壁是一种弹性刚性结构,厚度为 150-200 埃。 执行以下功能:

1)保护性,执行吞噬作用;

2)渗透压的调节;

3) 受体;

4) 参与细胞分裂的营养过程;

5)抗原性(由内毒素的产生决定——细菌的主要体细胞抗原);

6) 稳定细菌的形状和大小;

7) 提供与外部环境的通​​信系统;

8)间接参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调节。

用常规染色方法看不到细胞壁,但如果将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在质壁分离实验期间),它就会变得可见。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胞壁紧邻细胞质膜,在革兰氏阴性菌中,细胞壁通过周质空间与细胞质膜隔开。

细胞壁有两层:

1)外层——塑料;

2)内部 - 刚性,由 murein 组成。

根据细胞壁中胞壁蛋白的含量,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染色有关)。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胞壁蛋白层占细胞壁质量的 80%。 根据 Gram 的说法,它们是蓝色的。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胞壁蛋白层占细胞壁质量的 20%;根据革兰氏的说法,它们被染成红色。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胞壁的外层含有脂蛋白、糖蛋白、磷壁酸;它们缺乏脂多糖层。 细胞壁看起来无定形,没有结构。 因此,当胞壁蛋白框架被破坏时,细菌会完全失去它们的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并且无法繁殖。

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外塑料层清晰可见,含有脂蛋白、由脂质A(内毒素)和多糖(O-抗原)组成的脂多糖层。 当革兰氏阴性细菌被破坏时,就会形成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保留的细菌,无法繁殖。

细胞质膜与细胞壁相邻。 它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外毒素的排泄、细胞的能量代谢,是渗透屏障,参与调节生长分裂、DNA复制,是核糖体的稳定剂。

它具有通常的结构:两层磷脂(25-40%)和蛋白质。

根据其功能,膜蛋白分为:

1)结构;

2) permiases - 运输系统的蛋白质;

3)酶——酶。

膜的脂质组成不是恒定的。 它可能因培养条件和培养的年龄而异。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其膜的脂质组成方面彼此不同。

3. 额外的细菌细胞器

绒毛(菌毛、菌毛)是细胞壁表面的薄蛋白质生长物。 从功能上来说它们是不同的。 有小文饮料和性饮料。 小纹菌毛负责细菌粘附到宿主细胞表面。 它们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征。 有性菌毛在接合过程中提供雄性和雌性细菌细胞之间的接触。 通过它们,遗传信息从捐赠者交换到接受者。 捐赠者——一个男性细胞——拥有性饮料。 女性细胞——接受者——没有性饮料。 性菌毛蛋白由 F 质粒基因编码。

鞭毛是运动细胞器。 有运动细菌。 这些是细菌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质产物,含有一种蛋白质——鞭毛蛋白。 鞭毛的数量和排列可能有所不同。

区分:

1)单毛(有一个鞭毛);

2) lophorichous (在细胞的一端有一束鞭毛);

3)两栖的(每端有一个鞭毛);

4)周毛(有几个鞭毛位于周边)。

细菌的运动性是通过考虑活微生物来判断的,或者通过在佩什科夫培养基(半液体琼脂)中生长的性质来间接判断。 非运动细菌严格按照注射生长,而运动细菌则进行扩散生长。

胶囊是额外的表面壳。 当微生物进入大型生物体时,它们就形成了。 胶囊的功能是防止吞噬作用和抗体。

有大胶囊和微胶囊。 可以使用特殊的染色技术,结合正染和负染技术来鉴定大胶囊。 微胶囊 - 细胞壁上层增厚。 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检测。 微胶囊是有毒细菌的特征。

细菌包括:

1) 真正的荚膜细菌(克雷伯氏菌属)——即使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时也能保持荚膜形成,而不仅仅是在宏观生物中;

2)假囊 - 只有当它进入宏观有机体时才形成囊。

胶囊可以是多糖和蛋白质。 它们起到抗原的作用,它们可以是毒力因子。

孢子是某些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存在的特殊形式。 孢子形成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固有的。 与植物形式不同,孢子对化学和热因素的抵抗力更强。

大多数情况下,孢子形成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细菌。

孢子形成的过程包括所有细胞膜的增厚。 它们被二吡啶钙盐浸渍,变得致密,细胞失去水分,所有的塑料过程都减慢了。 当孢子进入有利条件时,它会发芽成植物形态。

革兰氏阴性菌还具有以不可培养形式在不利条件下生存的能力。 同时,没有典型的孢子形成,但这种细胞的代谢过程减慢,不可能立即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 但当它们进入宏观有机体时,它们就变成了原来的形式。

LECTURE No. 3. 细菌的生理学

1、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生长 - 细菌细胞大小的增加而不增加种群中的个体数量。

细菌的繁殖是一个确保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加的过程。 细菌的特点是繁殖率高。

生长总是先于繁殖。 细菌通过横向二元裂变繁殖,其中两个相同的子细胞由一个母细胞形成。

细菌细胞分裂的过程始于染色体DNA的复制。 在染色体与细胞质膜的附着点(复制点),启动蛋白起作用,导致染色体环断裂,然后其线被解螺旋。 细丝展开,第二根细丝在前复制点处附着在细胞质膜上,该点与复制点完全相反。 由于 DNA 聚合酶的作用,它的精确副本沿着每条链的模板完成。 遗传物质加倍是细胞器数量加倍的信号。 在隔膜介体中,隔膜正在形成,将细胞分成两半。

双链 DNA 螺旋,在与细胞质膜的连接点处螺旋成一个环。 这是细胞沿隔膜发散的信号。 形成了两个女儿个体。

在稠密的营养培养基上,细菌形成细胞簇——菌落,大小、形状、表面、颜色等不同。在液体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的特点是在营养培养基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浑浊或均匀。沉淀。

细菌的繁殖是由产生的时间决定的。 这是细胞分裂发生的时期。 产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细菌的类型、年龄、营养培养基的成分、温度等。

细菌细胞在液体营养培养基上的繁殖阶段:

1) 初始固定相; 进入营养培养基并在其中的细菌数量;

2)滞后阶段(休息阶段); 持续时间 - 3-4小时,细菌适应营养培养基,开始活跃的细胞生长,但还没有活跃的繁殖; 这时,蛋白质、RNA的量增加;

3) 对数乘法阶段; 细胞繁殖过程在人群中积极进行,繁殖胜过死亡;

4) 最大固定相; 细菌达到最大浓度,即种群中存活个体的最大数量; 死细菌的数量等于形成的数量; 人数没有进一步增加;

5)加速死亡阶段; 死亡过程胜过繁殖过程,因为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已经耗尽。 积累有毒产物、代谢产物。 使用流式培养方法可以避免这一阶段:不断从营养培养基中去除代谢产物并补充营养。

2. 喂养细菌

营养被理解为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营养主要保证细胞的繁殖和新陈代谢。

在必需的营养素中,有机原是有区别的 - 这是八种化学元素,它们在细菌细胞中的浓度超过 10-4 mol。 这些包括碳、氧、氢、氮、磷、钾、镁、钙。

除了有机原,还需要微量元素。 它们提供酶活性。 它们是锌、锰、钼、钴、铜、镍、钨、钠、氯。

细菌有多种获取营养的来源。

根据碳产生的来源,细菌分为:

1)自养生物(使用无机物质-CO2);

2) 异养生物;

3)metatrophs(使用无生命的有机物);

4)paratrophs(使用野生动物的有机物质)。

营养过程必须提供细菌细胞的能量需求。

根据能量来源,微生物分为:

1)光养生物(能够利用太阳能);

2)化学营养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接收能量);

3)化能植物(使用无机化合物);

4)化学有机营养物(使用有机物)。

细菌生长因子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碱基,它们的存在会加速生长。

细菌包括:

1)原养生物(它们能够从低组织的物质中合成必要的物质);

2)营养缺陷型(它们是原养型生物的突变体,失去了基因;它们负责合成某些物质 - 维生素、氨基酸,因此它们需要这些物质的成品)。

微生物以小分子的形式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蛋白质、多糖和其他生物聚合物只有在被外酶分解成更简单的化合物后才能作为食物来源。

代谢物和离子以各种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

代谢物和离子进入微生物细胞的途径。

1. 被动运输(无能源成本):

1) 简单扩散;

2) 促进扩散(沿浓度梯度,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

2. 主动运输(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在这种情况下,底物与细胞质膜表面的载体蛋白相互作用)。

有主动运输的修改变体 - 化学基团的转移。 磷酸化酶充当载体蛋白,因此底物以磷酸化形式转移。 这种化学基团的转移称为易位。

3. 细菌细胞的新陈代谢

细菌代谢的特点:

1)所用基材的种类;

2) 代谢过程的强度;

3)所有代谢过程的方向,以确保繁殖过程;

4) 衰变过程优于合成过程;

5)代谢的外切酶和内切酶的存在。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新陈代谢:

1)塑料(建设性):

a) 合成代谢(有能源成本);

b) 分解代谢(释放能量);

2) 能量代谢(发生在呼吸中体):

a) 呼吸

b) 发酵。

根据细菌间质子和电子的受体,可分为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对于需氧菌来说,受体是氧气。 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呼吸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发酵过程。 对于专性厌氧菌来说,只有发酵是其特征;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因形成过氧化物而死亡,并发生细胞中毒。

在微生物细胞中,酶是生物催化剂。 根据结构,它们区分:

1)简单的酶(蛋白质);

2) 复杂的; 由蛋白质(活性中心)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 酶活化所必需的。

还有:

1) 组成酶(无论是否存在底物,它们都会不断合成);

2) 诱导酶(仅在底物存在下合成)。

细胞中的一组酶对于物种来说是严格个体的。 微生物通过其酶组利用底物的能力决定了其生化特性。

按作用地点分,有:

1)外酶(作用于细胞外;参与分解不能穿透细菌细胞内的大分子的过程;革兰氏阳性菌的特征);

2)内酶(作用于细胞本身,提供各种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根据催化的化学反应,所有酶分为六类:

1) 氧化还原酶(催化两种底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2)转移酶(进行化学基团的分子间转移);

3) 水解酶(进行分子内键的水解切割);

4)裂合酶(在两个键上附加化学基团,也进行逆反应);

5)异构酶(进行异构化过程,提供内部转化,形成各种异构体);

6) 连接酶或合成酶(连接两个分子,导致 ATP 分子中的焦磷酸键断裂)。

4. 塑料交换的种类

塑料交换的主要类型有:

1) 蛋白质;

2) 碳水化合物;

3) 脂质;

4)核酸。

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细菌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蛋白质并形成肽。 氨基酸是通过肽酶的作用由肽形成的。

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的分解称为阴燃,在厌氧条件下称为腐烂。

作为氨基酸分解的结果,细胞接受形成其自身氨基酸所必需的铵离子。 细菌细胞能够合成所有 20 种氨基酸。 其中领先的是丙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 它们参与转氨和转氨过程。 在蛋白质代谢中,合成过程比衰变占主导地位,同时发生能量消耗。

在细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中,分解代谢优于合成代谢。 外部环境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只能被那些分泌酶——多糖酶的细菌分解。 多糖分解为二糖,二糖在寡糖酶的作用下又分解为单糖,只有葡萄糖能进入细胞。 它的一部分在细胞中合成自身的多糖,另一部分经历进一步的裂解,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沿着碳水化合物的无氧分解路径 - 发酵(糖酵解)和在有氧条件下 - 沿着燃烧路径。

根据最终产品,可区分以下发酵类型:

1)酒精(典型的蘑菇);

2) 丙酸(梭状芽胞杆菌、丙酸菌的典型代表);

3) 乳酸(链球菌的典型);

4) 丁酸(典型的为 sarcin);

5) 丁基登二醇(典型用于杆菌)。

除了主要的无氧分解(糖酵解)外,可能还有碳水化合物分解的辅助途径(磷酸戊糖、酮脱氧磷酸葡萄糖酸盐等)。 它们在关键产物和反应上有所不同。

脂质代谢在酶的帮助下进行 - 脂蛋白酶,卵磷脂酶,脂肪酶,磷脂酶。

脂肪酶催化中性脂肪酸的分解,也就是说,它们负责将这些酸从甘油中裂解下来。 当脂肪酸被分解时,细胞会储存能量。 最终的降解产物是乙酰辅酶A。

脂质生物合成由携带乙酰基的蛋白质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乙酰残基通过形成磷脂酸传递给甘油磷酸酯,并且它们已经与醇形成酯进行化学反应。 这些转化是磷脂合成的基础。

细菌能够合成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但后者的合成更具需氧性,因为它需要氧气。

细菌的核代谢与遗传代谢有关。 核酸的合成对于细胞分裂过程很重要。 合成是在酶的帮助下进行的:限制酶、DNA 聚合酶、连接酶、D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

限制性酶切出 DNA 片段,去除不需要的插入片段,连接酶提供核酸片段的交联。 DNA聚合酶负责沿着母体DNA复制子DNA。 D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负责在 DNA 模板上转录和构建 RNA。

讲座№ 4。微生物的遗传学。 噬菌体

1. 细菌遗传物质的组织

细菌的遗传器官由一条染色体代表,它是一个DNA分子,它被螺旋化并折叠成一个环。 该环在某一点连接到细胞质膜。 单个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上。

细菌基因组的功能单位,除了染色体基因外,还有:

1)IS序列;

2) 转座子;

3) 质粒。

IS 序列是 DNA 的短片段。 它们不携带结构(蛋白质编码)基因,而仅包含负责转座的基因(沿着染色体移动并整合到其各个部分的能力)。

转座子是较大的 DNA 分子。 除了负责转座的基因外,它们还包含一个结构基因。 转座子能够沿着染色体移动。 它们的位置影响基因表达。 转座子也可以存在于染色体之外(自主地),但不能自主复制。

质粒是额外的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它是一种环状的双链 DNA 分子,其基因编码额外的特性,为细胞提供选择性优势。 质粒能够自主复制,即独立于染色体或在其弱控制下。 由于自主复制,质粒会出现扩增现象:同一个质粒可以有多个拷贝,从而增强了这一特性的表现。

根据编码质粒的特征的特性,有:

1) R-质粒。 提供耐药性; 可能含有负责合成破坏药用物质的酶的基因,可能会改变膜的渗透性;

2) F-质粒。 细菌性别的密码。 雄性细胞 (F+) 含有 F-质粒,雌性细胞 (F-) 则不含。 雄性细胞在接合过程中充当遗传物质的供体,而雌性细胞充当受体。 它们的表面电荷不同,因此相互吸引。 如果 F 质粒在细胞中处于自主状态,则它本身会从供体中传递出来。

F-质粒能够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并将整合状态留给自主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染色体基因被捕获,细胞可以在结合过程中提供这些基因;

3) Col-质粒。 细菌素合成代码。 这些是作用于密切相关的细菌的杀菌物质;

4) 毒素质粒。 编码外毒素的生产;

5) 质粒生物降解。 编码细菌可以利用外源性物质的酶。

细胞丢失质粒不会导致其死亡。 在同一个细胞中可以发现不同的质粒。

2. 细菌变异

有两种类型的变异——表型和基因型。

表型变异 - 修饰 - 不影响基因型。 修改会影响人口中的大多数人。 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传和消退,即恢复到原始表型。

基因型变异性影响基因型。 它基于突变和重组。

突变 - 基因型的变化持续数代并伴随着表型的变化。 细菌突变的一个特征是它们的检测相对容易。

突变通过定位来区分:

1)基因(点);

2) 染色体;

3) 质粒。

按起源,突变可以是:

1) 自发(诱变剂未知);

2)诱导(诱变剂未知)。

重组是两个个体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具有基因型改变的重组个体的外观。

细菌有几种重组机制:

1) 共轭;

2) 原生质体的融合;

3) 改造;

4)转导。

接合是通过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交换遗传信息。 质粒中的传播频率最高,而质粒可以有不同的宿主。 在供体和受体之间形成共轭桥后,一条供体DNA通过它进入受体细胞。 这种接触时间越长,可以将更多的供体 DNA 转移给受体。

原生质体融合是一种通过在缺乏细胞壁的细菌的细胞质膜部分之间直接接触来交换遗传信息的机制。

转化是当受体细胞处于含有供体 DNA 的环境中时,遗传信息以分离的 DNA 片段的形式转移。 转导需要受体细胞的特殊生理状态——能力。 这种状态是活跃分裂的细胞所固有的,其中正在发生其自身核酸的复制过程。 在这样的细胞中,能力因子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导致细胞壁和细胞质膜的渗透性增加的蛋白质,因此DNA片段可以渗透到这样的细胞中。

转导是通过适度转导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转导噬菌体可以携带一种或多种基因。

转导发生:

1)特异性(总是同一个基因被转移,转导噬菌体总是位于同一个地方);

2)非特异性(不同的基因被传递,转导噬菌体的定位不是恒定的)。

3. 噬菌体

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细胞的病毒。 它们没有细胞结构,它们本身不能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因此它们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虫。

噬菌体病毒体由含有病毒核酸的头部和生长物组成。

噬菌体头部的核衣壳具有立方型对称性,过程具有螺旋型,即噬菌体具有混合型对称性。

噬菌体可以以两种形式存在:

1)细胞内(这是一种噬菌体,纯DNA);

2)细胞外(这是一种病毒粒子)。

与其他病毒一样,噬菌体具有抗原特性,并含有组特异性和类型特异性抗原。

有两种类型的噬菌体-细胞相互作用:

1) 裂解(生产性病毒感染)。 这是病毒在细菌细胞中繁殖的相互作用类型。 她同时死去。 噬菌体首先吸附在细胞壁上。 然后是渗透阶段。 溶菌酶作用于噬菌体吸附部位,由于尾部的收缩蛋白,噬菌体核酸被注入细胞内。 随后是抑制细胞成分合成并进行噬菌体繁殖的分离方法的平均时间段。 在这种情况下,噬菌体核酸在类核区域合成,然后在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合成。 具有裂解类型相互作用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

在最后阶段,由于自组装,蛋白质适合核酸并形成新的噬菌体颗粒。 它们离开细胞,破坏细胞壁,即发生细菌裂解;

2)溶原性。 这些是温带噬菌体。 当核酸进入细胞时,它会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并观察到噬菌体与细胞长期共存而不会死亡。 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噬菌体可以离开整合形式并发展出有效的病毒感染。

基因组中含有前噬菌体的细胞被称为溶原性细胞,它与原始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前噬菌体基因而存在额外的遗传信息。 这就是溶原转化现象。

根据特异性,它们区分:

1) 多价噬菌体(裂解一个科或细菌属的培养物);

2)单价(它们仅裂解一种细菌的培养物);

3) 典型的(仅能够导致细菌物种内的某些类型(变体)的细菌培养物裂解)。

噬菌体可用作诊断制剂,以确定细菌学检查期间分离的细菌的属和种。 然而,它们更多地用于治疗和预防某些传染病。

第 5 讲。一般病毒学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是构成病毒王国的微生物。

独特的功能:

1)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

2)没有自己的蛋白质合成和能量系统;

3) 没有蜂窝组织;

4)具有分离(分离)的繁殖方式(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发生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

5)在基因水平上实现了病毒的专性寄生;

6)病毒通过细菌过滤器。

病毒可以两种形式存在:细胞外(病毒体)和细胞内(病毒)。

病毒体的形状可以是:

1) 圆形;

2)棒状;

3)以正多边形的形式;

4)丝状等。

它们的尺寸范围从 15-18 到 300-400 nm。

病毒粒子的中心是病毒核酸,其上覆盖有蛋白质外壳——衣壳,其具有严格有序的结构。 衣壳由衣壳组成。 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复杂组织的病毒粒子的核衣壳覆盖有一个外壳——一种超级衣壳,它可以包括许多功能不同的脂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结构。

DNA 和 RNA 病毒的结构与其他微生物的 NC 没有根本区别。 一些病毒的 DNA 中含有尿嘧啶。

DNA可以是:

1)双链;

2)单链;

3) 响铃;

4) 双链,但有一条较短的链;

5) 双链,但具有一条连续链和另一条片段链。

RNA可以是:

1)单股;

2)线性双股;

3)线性支离破碎;

4) 响铃;

5) 含有两条相同的单链RNA。

病毒蛋白分为:

1) 基因组——核蛋白。 提供病毒核酸的复制和病毒繁殖过程。 这些是酶,因此增加了亲本分子或蛋白质的拷贝数,借助这些酶在核酸基质上合成分子,确保遗传信息的实施;

2) 衣壳蛋白质——具有自组装能力的简单蛋白质。 它们加起来形成几何规则结构,其中区分了几种对称类型:螺旋、立方(形成正多边形,面数严格恒定)或混合;

3) 超级衣壳的蛋白质是功能多样的复杂蛋白质。 由于它们,病毒与敏感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它们执行保护和受体功能。

在超级衣壳的蛋白质中,有:

a) 锚定蛋白(一端位于表面,而另一端进入深处;它们提供病毒粒子与细胞的接触);

b) 酶(可以破坏细胞膜);

c) 血凝素(引起血凝);

d) 宿主细胞的元素。

2.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在遗传水平的单一生物系统中。

有四种类型的交互:

1)生产性病毒感染(相互作用导致病毒繁殖,细胞死亡);

2)流产病毒感染(病毒不发生繁殖,细胞恢复受损功能的相互作用);

3)潜伏性病毒感染(有病毒繁殖,细胞保留其功能活性);

4) 病毒诱导的转化(一种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获得以前不存在的新特性的相互作用)。

吸附后,病毒粒子通过内吞作用(viropexis)或由于病毒和细胞膜的融合而渗透。 产生的包含整个病毒体或其内部成分的液泡进入溶酶体,在溶酶体中进行去蛋白化,即病毒的“脱衣”,结果病毒蛋白被破坏。 不含蛋白质的病毒核酸通过细胞通道进入细胞核或保留在细胞质中。

病毒的核酸执行用于产生病毒后代的遗传程序并确定病毒的遗传特性。 在特殊酶(聚合酶)的帮助下,从亲本核酸复制(发生复制),并合成信使 RNA,这些 RNA 与核糖体连接并进行子病毒蛋白的合成(翻译)。

在感染细胞中积累足够量的病毒成分后,子代病毒粒子的组装开始。 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细胞膜附近,有时直接参与其中。 在新形成的病毒粒子的组成中,经常发现病毒在其中繁殖的细胞特有的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病毒粒子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它们被一层细胞膜包裹。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最后一步是从细胞中释放或释放子病毒颗粒。 缺乏超级衣壳的简单病毒会导致细胞破坏并进入细胞间隙。 其他具有脂蛋白包膜的病毒通过出芽退出细胞。 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可以长时间保持活力。 在某些情况下,病毒积聚在受感染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形成晶体状簇——包涵体。

3、病毒的培养

病毒培养的主要方法:

1) 生物——实验动物的感染。 当感染病毒时,动物会生病。 如果疾病没有发展,那么在尸检时可以检测到病理变化。 动物表现出免疫学变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在动物身上培养。

2) 在发育中的鸡胚中培养病毒。 鸡胚在培养箱中培养 7-10 天,然后用于培养。 在这个模型中,所有类型的组织芽都容易受到感染。 但并非所有病毒都能在鸡胚中繁殖和发育。

由于感染,可能会发生和出现以下情况:

1)胚胎死亡;

2) 发育缺陷:膜表面出现结构——斑块,是含有病毒粒子的死细胞堆积;

3) 尿囊液中病毒的积累(通过滴定检测);

4)组织培养中的繁殖(这是培养病毒的主要方法)。

有以下类型的组织培养物:

1)移植 - 肿瘤细胞的培养物; 有丝分裂活性高;

2)初级胰蛋白酶化——用胰蛋白酶进行初级处理; 这种治疗会破坏细胞间的通讯,导致单个细胞的释放。 来源是任何器官和组织,最常见的是胚胎(具有高有丝分裂活性)。

特殊培养基用于维持组织培养细胞。 这些是组成复杂的液体营养培养基,含有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生长因子、蛋白质来源、抗生素和用于评估组织培养细胞发育的指标。

病毒在组织培养中的繁殖是通过它们的细胞病变作用来判断的,这取决于病毒的类型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主要表现:

1)病毒繁殖可能伴有细胞死亡或形态改变;

2)部分病毒引起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合胞体;

3)细胞可以生长,但分裂,导致巨细胞形成;

4)细胞内出现包涵体(核、胞浆、混合)。 包裹体可能染成粉红色(嗜酸性包裹体)或蓝色(嗜碱性包裹体);

5)如果含有血凝素的病毒在组织培养中繁殖,那么在繁殖过程中细胞获得了吸附红细胞的能力(血吸附)。

四、抗病毒免疫的特点

抗病毒免疫始于 T 辅助细胞呈递病毒抗原。

树突状细胞在病毒感染中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特性,朗格汉斯细胞在单纯疱疹和逆转录病毒感染中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特性。

免疫旨在中和和清除体内的病毒、其抗原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病毒感染期间形成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病毒或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在这方面,抗体参与抗病毒免疫的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

1)用抗体中和病毒; 这可以防止病毒被细胞接收并进入内部。 用抗体调理病毒可促进其吞噬作用;

2) 在抗体的参与下对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免疫裂解。 当抗体作用于受感染细胞表面表达的抗原时,补体被添加到该复合物中,然后激活它,这导致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的诱导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死亡。

抗体浓度不足会增强病毒的繁殖。 有时抗体可以保护病毒免受细胞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在保持病毒活力的同时,导致病毒复制增加。

病毒中和抗体只有在病毒破坏了一个细胞并传播到另一个细胞时才直接作用于病毒。

当病毒在不与循环抗体接触的情况下沿着细胞质桥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时,免疫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由主要与特定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T 效应子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相关的细胞机制发挥的。 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增加其渗透性并导致渗透性肿胀、膜破裂和内容物释放到环境中。

细胞毒作用的机制与细胞粘附区域膜酶系统的激活、细胞间胞质桥的形成以及淋巴毒素的作用有关。 特定的T-killers在感染病毒后1-3天内出现,一周后活性达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

抗病毒免疫的因素之一是干扰素。 它在病毒繁殖部位形成,并导致病毒基因组转录的特异性抑制和病毒mRNA翻译的抑制,从而防止病毒在靶细胞中积累。

抗病毒免疫的持久性是可变的。 有多种感染(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免疫力相当稳定,反复发病极为罕见。 呼吸道(流感)和肠道感染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第6讲。感染学说

1. 感染的一般特征

感染是一组生物反应,大型生物体通过这些反应对病原体的引入作出反应。

感染的表现范围可能不同。 感染的极端表现形式是:

1) 细菌载体、持久性、活疫苗接种;

2)传染病;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这些反应可能是致命的。

感染过程是群体集体对其中微生物因子的引入和循环的反应。

传染病具有许多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征:

1)传染病有自己的病原体——微生物;

2)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即能够从患者传染给健康人;

3) 传染病会留下或多或少显着的免疫力或对该病的超敏反应;

4) 传染病的特点是一些常见的体征:发烧、全身中毒症状、嗜睡、虚弱;

5)传染病有明确的分期、分期。

要发生传染病,需要结合以下因素:

1) 微生物制剂的存在;

2) 对宏观生物的敏感性;

3) 发生这种交互的环境的存在。

微生物剂是致病性和机会性微生物。

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是病原体的感染剂量——可引起感染过程的微生物细胞的最小数量。 感染剂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以及非特异性和免疫防御的状态。

被剥夺了针对特定类型微生物的生理保护的组织作为其渗透到宏观生物体的场所,或作为感染的入口。 入门决定了病原体在体内的定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外部环境可以影响宏观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这些是自然气候、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条件。

许多感染的特点是流行病和大流行病。

流行病是大面积人群中的广泛感染,其特征是疾病的大规模性。

大流行 - 感染蔓延到全球几乎所有地区,发病率非常高。

地方病(具有自然疫源地)是指该感染发病率增加的地区的疾病。

2.感染形式和传染病时期

感染分类

1. 按病因:

1) 细菌;

2)病毒;

3) 原生动物;

4) 真菌病;

5)混合感染。

2.按病原体数量:

1) 单一感染;

2) 多重感染。

3.根据课程的严重程度:

1) 肺;

2)重;

3)适中。

4. 按时长:

1) 锋利的;

2)亚急性;

3) 慢性;

4)潜伏。

5.通过传输方式:

1)水平:

a) 空中航线;

b) 粪口;

c) 联系;

d) 透射的;

e) 性;

2)垂直:

a) 从母亲到胎儿(经胎盘);

b) 在出生法中从母亲到新生儿;

3)人工(artificial)——有注射、检查、手术等。

根据病原体的位置,有:

1) 局灶性感染,其中微生物局限于局部病灶,不会扩散到全身;

2)全身感染,病原体通过淋巴和血行途径传播到全身。 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菌血症或病毒血症。 最严重的形式是败血症。

还要区分:

1)外源性感染; 由于人类感染了来自食物、水、空气、土壤、病人分泌物、康复者和微载体的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2)内源性感染; 是由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代表引起的 - 个人本身的条件致病微生物。

各种内源性感染 - 自身感染,它们是通过将病原体从一个群落转移到另一个群落而产生的自身感染的结果。

传染病的以下时期是有区别的:

1)孵化; 从病原体进入体内的那一刻起,直到出现疾病的第一个迹象。 持续时间 - 从几个小时到几周不等。 患者不具有传染性;

2)前驱期; 其特征是首先出现不明确的一般症状。 病原体大量繁殖,在组织中定殖,开始产生酶和毒素。 持续时间 - 从几个小时到几天;

3)疾病的高度; 以特定症状为特征。 病原体继续大量繁殖,积累,将毒素和酶释放到血液中。 病原体从体内释放出来,因此患者对其他人是危险的。 在此期间开始时,在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

4)结果。 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a) 致命的结果;

b) 恢复(临床和微生物学)。 临床痊愈:疾病症状已消退,但病原仍在体内。 这种选择是危险的,因为疾病会形成传播和复发。 微生物学——完全恢复; c) 长期携带。

再感染是在再次感染相同病原体的情况下发生感染后发生的疾病。

当在一种传染病病程的背景下发生另一种病原体的感染时,就会发生重复感染。

3. 传染性病原体及其特性

细菌以其引起疾病的能力而著称:

1) 致病性的;

2)条件致病;

3) 腐生的。

致病物种有可能引起传染病。

致病性是指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变化的能力。 这是由致病基因——毒病毒决定的物种定性性状。 它们可以定位于染色体、质粒、转座子中。

当身体的防御能力降低时,有条件的病原菌会引起传染病。

腐生细菌永远不会引起疾病,因为它们不能在大型生物的组织中繁殖。

致病性的实施通过毒力 - 这是微生物渗透到大型生物体中,在其中繁殖并抑制其保护特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应变性状,它是可以量化的。 毒力是致病性的表型表现。

毒力的定量特征是:

1)DLM(最小致死剂量)是细菌的数量,当以适当的方式引入实验动物体内时,导致实验中95-98%的动物死亡;

2)LD 50 是导致实验中50%的动物死亡的细菌数量;

3)DCL(致死剂量)导致实验动物100%死亡。

毒力因素包括:

1)粘附——细菌附着于上皮细胞的能力。 粘附因子是粘附纤毛、粘附蛋白、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的脂多糖、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磷壁酸、病毒中的蛋白质或多糖性质的特定结构;

2) 定殖——在细胞表面繁殖的能力,这导致细菌的积累;

3)穿透——穿透细胞的能力;

4) 侵入——穿透到下层组织的能力。 这种能力与透明质酸酶和神经氨酸酶等酶的产生有关;

5)攻击性——抵抗身体非特异性和免疫防御因素的能力。

攻击性因素包括:

1)构成细胞表面结构的各种性质的物质:胶囊、表面蛋白等。其中许多抑制白细胞的迁移,阻止吞噬作用;

2) 酶——蛋白酶、凝固酶、纤溶酶、卵磷脂酶;

3)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是剧毒蛋白质。 它们不耐热,是强抗原,体内会产生抗体,进入毒素中和反应。 该性状由质粒或原噬菌体基因编码。

内毒素是脂多糖性质的复杂复合物。 它们是热稳定的,是弱抗原,具有一般毒性作用。 由染色体基因编码。

LECTURE No. 7. 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落

1. 正常人体微生物区系

正常的人类微生物区系是许多微生物群落的组合,这些微生物群落具有某些关系和栖息地的特征。

在人体内,根据生存条件,形成具有一定微生物群落的群落生境。 任何微生物群落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微生物群落,通过食物链和微生态相连。

正常菌群的类型:

1) 居民 - 永久的,特定物种的特征;

2) 瞬态 - 暂时被困,对于给定的生物群落而言是不典型的; 她不会主动繁殖。

正常的微生物群落是从出生开始形成的。 它的形成受母亲微生物区系和医院环境、喂养性质的影响。

影响正常菌群状态的因素。

1.内源性:

1)身体的分泌功能;

2)荷尔蒙背景;

3)酸碱状态。

2. 外生的生活条件(气候、家庭、环境)。

微生物污染是所有与环境接触的系统的典型特征。 在人体中,血液、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胸导管淋巴、内脏:心脏、大脑、肝实质、肾脏、脾脏、子宫、膀胱、肺泡是无菌的。

正常微生物群以生物膜的形式排列在粘膜上。 该多糖支架由微生物细胞多糖和粘蛋白组成。 它含有正常微生物群落的细胞小菌落。 生物膜的厚度为0,1-0,5毫米。 它包含数百至数千个小菌落。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创造了额外的保护。 在生物膜内部,细菌对化学和物理因素的抵抗力更强。

胃肠道正常菌群 (GIT) 的形成阶段:

1)黏膜意外播种。 乳酸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双歧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进入胃肠道;

2)在绒毛表面形成带状细菌网络。 大部分是棒状细菌固定在上面,生物膜形成的过程不断进行。

正常菌群被认为是具有特定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独立的体外器官。

正常菌群的功能:

1)参与各类交流;

2) 与药用物质的外切和内切、转化和释放有关的解毒;

3)参与合成维生素(B、E、H、K组);

4)保护:

a) 拮抗剂(与细菌素的产生有关);

b) 粘膜的定植抗性;

5)免疫原功能。

污染程度最高的特点是:

1)大肠;

2)口腔;

3) 泌尿系统;

4)上呼吸道;

5)皮肤。

2.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是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对宏观或微生物的影响,对给定的生物群落而言,正常人类微生物区系发生的任何数量或质量的变化。

生态失调的微生物指标是:

1) 一种或多种永久物种的数量减少;

2) 某些性状因细菌而丧失或获得新的性状;

3) 增加临时物种的数量;

4) 新物种的出现,对于这个生物群落来说是不寻常的;

5)减弱正常菌群的拮抗活性。

菌群失调的原因可能是:

1)抗生素和化疗;

2)严重感染;

3)严重的躯体疾病;

4)激素治疗;

5) 辐射暴露;

6)有毒因素;

7)维生素缺乏。

不同群落菌群失调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肠道菌群失调可以表现为腹泻、非特异性结肠炎、十二指肠炎、肠胃炎、慢性便秘。 呼吸道菌群失调以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慢性肺病的形式发生。 口腔生态失调的主要表现是牙龈炎、口腔炎、龋齿。 女性生殖系统菌群失调会导致阴道病。

根据这些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区分菌群失调的几个阶段:

1) 代偿,当菌群失调不伴有任何临床表现时;

2) 亚代偿,当由于正常微生物群落失衡而发生局部炎症变化时;

3)失代偿,其中有一个泛化的过程与转移性炎症灶的出现。

菌群失调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方法是细菌学研究。 同时,量化指标在评价其结果时占主导地位。 不进行具体鉴定,而仅对属进行鉴定。

另一种方法是对所研究材料中的脂肪酸谱进行色谱分析。 每个属都有自己的脂肪酸谱。

菌群失调的纠正:

1)消除造成正常菌群失衡的原因;

2)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

益生菌是含有正常微生物区系(大肠菌素、双歧杆菌素、双歧杆菌素等)的活细菌菌株的制剂。

益生菌是非微生物来源的物质和含有刺激其自身正常微生物群的添加剂的食品。 兴奋剂 - 低聚糖、酪蛋白水解物、粘蛋白、乳清、乳铁蛋白、膳食纤维。

第 8 讲。抗生素和化疗

1、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是用于抑制生命活动和破坏患者组织和环境中的微生物的药物,具有选择性、向病因(作用于病因)的作用。

根据作用方向,化疗药物分为:

1)抗原虫;

2)抗真菌剂;

3)抗病毒;

4)抗菌。

根据化学结构,可区分几组化疗药物:

1)磺胺药(磺胺类)——磺胺酸的衍生物。 它们破坏了获取生命所需微生物和生长因子(叶酸和其他物质)发育的过程。 该组包括杀链菌素、去甲磺胺唑、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等;

2) 硝基呋喃的衍生物。 作用机制是阻断微生物细胞的几种酶系统。 这些包括呋喃西林、呋喃甙、呋喃唑酮、呋喃西林等;

3)喹诺酮类药物。 违反微生物细胞 DNA 合成的各个阶段。 这些包括萘啶酸、西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4) 唑类-咪唑衍生物。 它们具有抗真菌活性。 它们抑制类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真菌外细胞膜受损并增加其渗透性。 这些包括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等;

5) 二氨基嘧啶。 破坏微生物细胞的新陈代谢。 这些包括甲氧苄啶、乙胺嘧啶;

6) 抗生素是一组天然来源的化合物或其合成类似物。

抗生素分类原则。

1、按作用机制分:

1)破坏微生物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teikoplakin);

2)破坏细胞质膜的功能(环状多肽、多烯抗生素);

3) 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一组左旋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氨基糖苷类、夫斯丁、安沙霉素)。

2. 按对微生物的作用类型:

1)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质膜);

2)具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影响大分子的合成)。

3.按作用谱:

1) 对革兰氏阳性微生物有主要作用(林可酰胺、生物合成青霉素、万古霉素);

2) 对革兰氏阴性微生物有主要作用(单内酰胺、环状多肽);

3)作用广谱(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

4.按化学结构: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这些包括:

a) 青霉素类,其中天然(氨苄青霉素)和半合成(苯唑西林);

b)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

c) 单环内酰胺(primbactam);

d) 碳青霉烯类(亚胺平南、美罗培南);

2)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新霉素);

3)四环素类(四环素、甲环素);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

5)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6) 多烯类(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7)糖肽类(万古霉素、teikoplakin)。

2、化疗的主要并发症

化疗的所有并发症可分为两组:宏观生物并发症和微生物并发症。

微生物引起的并发症:

1)过敏反应。 严重程度可能不同 - 从轻度形式到过敏性休克。 对该组中的一种药物过敏是在该组中使用其他药物的禁忌症,因为交叉敏感性是可能的;

2)直接毒性作用。 氨基糖苷类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四环素类会破坏骨组织和牙齿的形成。 环丙沙星有神经毒性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关节病;

3)副作用。 这些并发症与各种身体系统的直接影响无关,而是间接影响。 影响蛋白质合成和核酸代谢的抗生素总是会抑制免疫系统。 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引起淋巴细胞减少。 弗拉金,穿透胎盘,可引起胎儿溶血性贫血;

4)加重反应。 在发病的最初几天使用化疗药物时,可能会发生病原体大量死亡,并伴有大量内毒素和其他腐烂产物的释放。 这可能伴随着病情恶化直至中毒性休克。 这些反应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因此,抗生素治疗应与解毒措施相结合;

5) 生态失调的发展。 它经常发生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背景下。

来自微生物的并发症表现为耐药性的发展。 它基于染色体基因的突变或抗性质粒的获得。 有一类微生物具有天然抗药性。

耐药性的生化基础由以下机制提供:

1) 抗生素的酶失活。 这个过程是在细菌合成的酶的帮助下提供的,这些酶会破坏抗生素的活性部分;

2) 改变细胞壁对抗生素的渗透性或抑制其转运到细菌细胞中;

3)微生物细胞成分结构的变化。

一种或另一种耐药机制的发展取决于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细菌的特性。

对抗耐药性的方法:

1)寻找和创造新的化疗药物;

2) 联合药物的创造,其中包括相互增强效果的不同组的化学治疗剂;

3)周期性更换抗生素;

4)遵守合理化疗的基本原则:

a) 应根据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开具抗生素;

b) 应尽早开始治疗;

c) 必须以最大剂量开出化疗药物,以防止微生物适应。

LECTURE No. 9. 免疫学概论

1. 免疫的概念。 免疫类型

免疫学是一门以免疫为研究主题的科学。

传染性免疫学研究与微生物制剂、抗菌保护的具体机制相关的免疫系统模式。

免疫力被理解为一系列生物现象,旨在维持内部环境的恒定性并保护身体免受传染性和其他外来遗传因素的影响。 免疫力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外国代理人。

免疫可以是传染性的、抗肿瘤的、移植的。 免疫是由免疫系统的工作提供的,它基于特定的机制。

传染性免疫的类型:

1)抗菌;

2)抗毒;

3)抗病毒;

4) 抗真菌剂;

5)抗原虫。

传染性免疫可以是:

1)无菌(体内没有病原体,但对它有抵抗力);

2)非无菌(病原体在体内)。

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主动性和被动性、特异性和个体免疫。

对传染病的先天免疫从出生就存在。 它可以是具体的和个人的。

物种免疫是一种动物或人对引起其他物种疾病的微生物的免疫力。 它在人类中被遗传决定为生物物种,即一个人不会患有人畜共患病。 物种免疫总是活跃的。

个体先天免疫是被动的,因为它是由免疫球蛋白通过胎盘从母亲转移给胎儿(胎盘免疫)提供的。 因此,新生儿可以免受母亲感染。

获得性免疫称为人体对传染源的免疫,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严格的特异性。 它始终是个人的。 它可以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自然免疫可以是:

1) 活跃。 感染后形成; 感染后免疫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有时甚至终生;

2)被动。 A 级和 I 级免疫球蛋白通过母乳传播给孩子。

可以主动和被动地产生人工免疫。 活性物质是通过引入抗原制剂、疫苗、类毒素而形成的。 被动免疫是通过引入现成的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即现成的抗体而形成的。

免疫的产生是传染病特异性免疫预防的基础。

2.非特异性保护因素

进行抗感染保护:

1) 皮肤和黏膜;

2) 淋巴结;

3)溶菌酶等口腔、胃肠道酶类;

4) 正常菌群;

5)炎症;

6) 吞噬细胞;

7) 自然杀伤剂;

8) 补体系统;

9) 干扰素。

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微生物渗透到体内的屏障。 由于表皮脱屑,许多短暂的微生物被去除。 汗液和皮脂腺的秘密具有杀菌特性。 在受伤、烧伤的情况下,皮肤会形成感染的入口。

由黏膜、唾液腺和消化腺分泌的分泌物,眼泪洗掉黏膜表面的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

溶菌酶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液、血浆、血清、白细胞、母乳等中的蛋白质。它会导致细菌溶解,对病毒无活性。

正常微生物区系的代表可以作为病原微生物的拮抗剂,阻止它们的引入和繁殖。

炎症是身体的保护功能。 它限制了入口处的感染焦点。 炎症发展的主要环节是吞噬作用。

完成吞噬作用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功能。

吞噬作用有以下几个阶段:

1)吸引力;

2)附着力;

3) 内吞作用;

4)杀戮;

5)消除。

如果最后两个阶段不存在,那么这是不完全的吞噬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该过程失去了保护功能,巨噬细胞内的细菌被携带到全身。

自然杀手 - 与靶细胞相关的具有天然细胞毒性的细胞群。 在形态上,它们是大颗粒淋巴细胞。 它们是具有效应抗肿瘤、抗病毒和抗寄生虫活性的细胞。

补体是一个非特异性血清蛋白系统,由九个部分组成。 激活一个派​​系会激活下一个派系。 它具有杀菌作用,因为它对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具有亲和力,并且与溶菌酶一起可引起细胞溶解。

干扰素是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干扰素的作用是调节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激活酶和抑制剂的合成,从而阻断病毒和 RNA 的翻译。 通常,它不会拯救已经感染病毒的细胞,但它可以保护邻近细胞免受病毒感染。

LECTURE No. 10. 人体的免疫系统

1. 免疫系统的中枢和外周器官

人体免疫系统为身体提供特定的保护,使其免受遗传外来分子和细胞的侵害,包括传染源——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

淋巴细胞在特定器官中成熟并发挥作用。

免疫系统的器官分为:

1)初级(中央); 胸腺、骨髓是淋巴细胞群分化的部位;

2)次要(外围);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与肠和支气管相关的淋巴组织由来自免疫系统中央器官的 B 和 T 淋巴细胞组成; 在与这些器官中的抗原接触后,淋巴细胞被包括在循环中。

胸腺(胸腺)在调节 T 淋巴细胞群中起主导作用。 胸腺提供淋巴细胞,胚胎在各种组织中淋巴器官和细胞群的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淋巴细胞。

分化的淋巴细胞,由于体液物质的释放,接受抗原标记。

皮质层密布着受胸腺因子影响的淋巴细胞。 在髓质中有成熟的 T 淋巴细胞离开胸腺并作为 T 辅助细胞、T 杀伤细胞、T 抑制细胞被包括在循环中。

骨髓为各种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提供祖细胞,并在其中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它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来源。

在出生后的胚胎晚期,脾脏被淋巴细胞定植。 在白髓中有胸腺依赖区和胸腺非依赖区,由 T 和 B 淋巴细胞组成。 进入体内的抗原在脾脏的胸腺依赖性区域诱导淋巴母细胞的形成,并且在胸腺非依赖性区域中,注意到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浆细胞的形成。

淋巴细胞通过传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 淋巴细胞在组织、血流和淋巴结之间的运动使抗原敏感细胞能够检测到抗原并在发生免疫反应的地方积聚,而记忆细胞及其后代在全身的扩散使淋巴系统能够组织起来普遍的免疫反应。

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的淋巴滤泡是抗原的主要入口。 在这些器官中,淋巴样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在免疫系统的中央器官中一样。

2. 免疫系统细胞

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是 T 和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起源于胚胎胸腺。 在成熟后的胚胎后期,T 淋巴细胞沉降在外周淋巴组织的 T 区。 在用某种抗原刺激(激活)后,T 淋巴细胞转化为大的转化 T 淋巴细胞,然后产生 T 细胞的执行环节。

T细胞参与:

1)细胞免疫;

2) B细胞活性的调节;

3)迟发型超敏反应(IV)型。

区分以下 T 淋巴细胞亚群:

1) T 型助手。 被编程为诱导其他细胞类型的增殖和分化。 它们诱导 B 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并刺激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杀伤祖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反应。 该亚群由与 II 类 MHC 基因产物相关的抗原激活,II 类分子主要存在于 B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面;

2) 抑制性 T 细胞。 它们具有抑制活性的基因程序,主要对 I 类 MHC 基因产物作出反应。它们结合抗原并分泌使 T 辅助细胞失活的因子;

3) T 杀手。 它们结合自身的 I 类 MHC 分子识别抗原,并分泌细胞毒性淋巴因子。

B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响应抗原,它们能够增殖并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B 淋巴细胞分为两个亚群:B1 和 B2。

B1 淋巴细胞在派尔斑中进行初级分化,然后在浆液腔表面发现它们。 在体液免疫反应期间,它们能够变成仅合成 IgM 的浆细胞。 他们的转型并不总是需要 T 型助手。

B2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然后在脾脏和淋巴结的红髓中分化。 它们转化为浆细胞是在 T 辅助细胞的参与下发生的。 这样的浆细胞能够合成所有类型的人Ig。

记忆 B 细胞是由成熟 B 细胞衍生的长寿 B 淋巴细胞,是 T 淋巴细胞参与的抗原刺激的结果。 当用抗原重新刺激时,这些细胞比原来的 B 细胞更容易被激活。 当抗原反复渗透到体内时,它们(在 T 细胞的参与下)提供大量抗体的快速合成。

巨噬细胞不同于淋巴细胞,但在免疫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

1) 发生反应时的抗原加工细胞;

2)吞噬细胞形式的执行环节。

3. 免疫反应的形式

免疫反应是一系列连续复杂的协同过程,这些过程发生在免疫系统中,以响应体内抗原的作用。

区分:

1) 初级免疫反应(发生在与抗原的第一次相遇时);

2) 二次免疫反应(在反复遇到抗原时发生)。

任何免疫反应都包括两个阶段:

1)感应; 抗原的呈递和识别。 细胞与随后的增殖和分化存在复杂的合作;

2) 生产性的; 发现了免疫反应的产物。

对于初级免疫反应,诱导期可持续一周,而次级免疫反应则由于记忆细胞的作用长达 3 天。

在免疫反应中,进入体内的抗原与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这些细胞在细胞表面表达抗原决定簇,并将有关抗原的信息传递到免疫系统的外围器官,在那里刺激 T 辅助细胞。

此外,免疫反应可能以以下三种选择之一的形式出现:

1) 细胞免疫反应;

2) 体液免疫反应;

3)免疫耐受。

细胞免疫反应是 T 淋巴细胞的功能。 形成效应细胞 - T 杀伤细胞,能够通过直接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的合成来破坏具有抗原结构的细胞,淋巴因子参与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 )在免疫反应期间。 T 细胞的两种亚型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T 辅助细胞增强免疫反应,T 抑制细胞具有相反的作用。

体液免疫是B细胞的功能。 接收到抗原信息的 T 辅助细胞将其传递给 B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形成抗体产生细胞的克隆。 在这种情况下,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这些浆细胞分泌对引入的抗原具有特异性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

由此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形成 AG-AT 复合物,从而触发非特异性的保护反应机制。 这些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 AG-AT 复合物与肥大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脱颗粒并释放炎症介质 - 组胺和血清素。

在低剂量的抗原下,会产生免疫耐受性。 在这种情况下,抗原被识别,但结果,既不会发生细胞产生,也不会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的特点是:

1) 特异性(反应性仅针对特定的试剂,称为抗原);

2) 增强作用(在体内持续摄入相同抗原产生增强反应的能力);

3) 免疫记忆(当抗原再次进入体内时,即使第一次和随后的命中间隔很长,也能识别并产生针对相同抗原的增强反应的能力)。

第 11 讲。抗原

一、抗原的性质和种类

抗原是高分子量化合物。 摄入后,它们会引起免疫反应并与该反应的产物相互作用:抗体和活化的淋巴细胞。

抗原的分类。

1. 按产地:

1) 天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酸、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组织和血细胞抗原);

2)人工(二硝基苯基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3) 合成的(合成的聚氨基酸、多肽)。

2. 按化学性质:

1)蛋白质(激素、酶等);

2)碳水化合物(葡聚糖);

3)核酸(DNA、RNA);

4) 结合抗原(二硝基苯基蛋白);

5) 多肽(α-氨基酸的聚合物、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共聚物);

6) 脂质(胆固醇、卵磷脂,可以作为半抗原,但当与血清蛋白结合时,它们会获得抗原性)。

3. 按亲缘关系:

1)自身抗原(来自自己身体的组织);

2) 异抗原(来自基因相同的供体);

3) 同种异体抗原(来自同一物种的无关供体);

4) 异种抗原(来自另一个物种的供体)。

4. 根据免疫反应的性质:

1)胸腺依赖性抗原(免疫反应依赖于T淋巴细胞的积极参与);

2)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触发免疫反应和由没有 T 淋巴细胞的 B 细胞合成抗体)。

还要区分:

1) 外部抗原; 从外面进入身体。 这些是可以通过消化道、吸入或肠胃外途径进入体内的微生物、移植细胞和外来颗粒;

2) 内部抗原; 由被认为是异物的受损身体分子产生;

3) 潜在抗原——某些抗原(例如,神经组织、晶状体蛋白和精子);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通过组织血屏障从解剖学上与免疫系统分离; 不会出现对这些分子的耐受性; 它们进入血液会导致免疫反应。

针对改变或隐藏的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发生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

抗原特性:

1)抗原性——引起抗体形成的能力;

2) 免疫原性——产生免疫的能力;

3) 特异性 - 抗原特征,由于存在的抗原彼此不同。

半抗原是低分子量物质,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但与高分子量分子结合时会产生免疫原性。 半抗原包括药物和大多数化学物质。 它们能够在与身体蛋白质结合后诱导免疫反应。

当重新引入体内时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或半抗原称为过敏原。

2.微生物抗原

感染性抗原是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的抗原。

有以下类型的细菌抗原:

1)群体特异性(存在于同一属或科的不同物种中);

2)物种特异性(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代表中发现);

3) 类型特异性(确定一个物种内的血清学变异 - 血清变型、抗原变型)。

根据在细菌细胞中的定位,有:

1) O-AG-多糖; 是细菌细胞壁的一部分。 测定细胞壁脂多糖的抗原特异性; 它区分同一物种细菌的血清变体。 O-AG具有弱免疫原性。 热稳定(可承受煮沸1-2小时)、化学稳定(可经福尔马林和乙醇处理);

2) 脂质A-异二聚体; 含有氨基葡萄糖和脂肪酸。 具有强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活性和毒性;

3)H-AG; 是细菌鞭毛的一部分,其基础是鞭毛蛋白。 不耐热;

4) K - AG - 一组异质的表面,细菌的荚膜抗原。 它们被包裹并与细胞壁的脂多糖表层结合;

5) 毒素、核蛋白、核糖体和细菌酶。

病毒抗原:

1) 超级衣壳抗原——表面壳;

2) 蛋白质和糖蛋白抗原;

3)衣壳——壳;

4)核蛋白(核心)抗原。

所有病毒抗原都是 T 依赖性的。

保护性抗原是一组引起最强免疫反应的抗原决定簇(表位),可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病原体的再次感染。

传染性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

1) 穿过受损且有时完好的皮肤;

2)通过鼻、口、胃肠道、泌尿道的黏膜。

异抗原是不同物种的代表共有的抗原复合物或在其他性质不同的复合物上的共同抗原决定簇。 由于异种抗原,可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

在各种物种的微生物和人类中,存在结构相似的共同抗原。 这些现象称为抗原拟态。

超抗原是一组特殊的抗原,在非常低的剂量下,会引起大量 T 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活化和增殖。 超抗原是细菌肠毒素、葡萄球菌、霍乱毒素、一些病毒(轮状病毒)。

第 12 讲。抗体

1.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抗体(免疫球蛋白)是在抗原的影响下合成并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蛋白质。

它们由多肽链组成。 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四种结构:

1) 初级 - 这是某些氨基酸的序列。 它由核苷酸三联体构建而成,由基因决定,并决定了主要的后续结构特征;

2)二级(由多肽链的构象决定);

3) 三级(确定创建空间图片的链中各个部分的位置性质);

4)第四纪。 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物由四个多肽链产生。 成对的链具有相同的结构。

大多数免疫球蛋白分子由通过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 (H) 链和两条轻 (L) 链组成。 轻链由两条 k 链或两条 L 链组成。 重链可以是五类(IgA、IgG、IgM、IgD 和 IgE)之一。

每个电路有两个部分:

1) 永久的。 在给定的免疫球蛋白类别中氨基酸序列和抗原性保持不变;

2)变量。 其特点是氨基酸序列有很大的不一致; 在链的这一部分,发生化合物与抗原的反应。

每个 IgG 分子由两条连接的链组成,其末端形成两个抗原结合位点。 每条链的可变区具有高变区:三个在轻链中,四个在重链中。 这些高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变异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 在某些条件下,这些高变区也可以作为抗原(独特型)。

免疫球蛋白分子中不能少于两个抗原结合中心,但一个可以包裹在分子内部 - 这是一种不完整的抗体。 它会阻断抗原,使其无法与完整抗体结合。

在免疫球蛋白的酶切过程中,会形成以下片段:

1) Fc-片段包含两个永久部分的部分; 不具有抗体的特性,但对补体具有亲和力;

2) Fab 片段包含轻链和部分重链,具有单个抗原结合位点; 具有抗体的性质;

3) F(ab)T2 片段由两个相互连接的 Fab 片段组成。

其他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IgM 是个例外:它是五聚体(由在 Fc 末端区域连接的五个基本单元组成),而 IgA 是二聚体。

2.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其性质

人体中有五类免疫球蛋白。

1. 免疫球蛋白 G 是包括四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的单体,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和抗原特性各不相同。 IgG1和IgG4亚类的抗体通过Fc片段特异性结合病原体(免疫调理作用),并且由于Fc片段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相互作用,促进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IgG4 参与过敏反应,无法固定补体。

免疫球蛋白 G 的特性:

1)在传染病的体液免疫中起基础作用;

2)穿过胎盘,对新生儿形成抗感染免疫;

3)能中和细菌外毒素,结合补体,参与沉淀反应。

2. 免疫球蛋白 M 包括两个亚类:IgM1 和 IgM2。

免疫球蛋白 M 的特性:

1)不要穿过胎盘;

2)出现在胎儿体内,参与抗感染保护;

3)能够凝集细菌,中和病毒,激活补体;

4)在消除血液中的病原体,激活吞噬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5)在感染过程的早期阶段形成;

6)在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的凝集、裂解和结合反应中具有高活性。

3. 免疫球蛋白 A 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包括两个亚类:IgA1 和 IgA2。 IgA 的成分包括由几种多肽组成的分泌成分,可增加 IgA 对酶作用的抵抗力。

免疫球蛋白 A 的特性:

1)存在于乳汁、初乳、唾液、泪腺、支气管和胃肠道分泌物、胆汁、尿液中;

2)参与局部免疫;

3)防止细菌附着在黏膜上;

4)中和肠毒素,激活吞噬和补体。

4.免疫球蛋白E为单体,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计。 此类包括大部分过敏性抗体 - 反应素。 过敏和感染蠕虫的人的 IgE 水平显着升高。 IgE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 Fc 受体结合。

免疫球蛋白 E 的特性:与过敏原接触后,会形成桥梁,同时释放出引起立即过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

5. 免疫球蛋白 D 是单体。 它们主要作为抗原的膜受体起作用。 分泌 IgD 的浆细胞主要位于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中。

免疫球蛋白 D 的特性:

1)参与局部免疫的发展;

2)具有抗病毒活性;

3) 激活补体(在极少数情况下);

4)参与B细胞的分化,有助于抗独特型反应的发展;

5)参与自身免疫过程。

第 13 讲。免疫病理学

1. 免疫缺陷状态

免疫缺陷状态被称为对免疫状态的侵犯和对各种抗原的正常免疫反应的能力。 这些疾病是由免疫系统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缺陷引起的。

免疫缺陷状态分为:

1)先天性(与个体发育中免疫系统发育的遗传阻滞有关,预先确定对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的破坏);

2) 获得性(由于违反与过去感染、损伤、治疗效果等相关的免疫调节而出现)。

根据免疫系统缺陷的程度,有:

1) B 系统的主要缺陷(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综合征);

2)T系统的主要缺陷;

3)T系统和B系统的组合缺陷。

免疫缺陷状态的主要原因:

1)伴随病原体直接在免疫系统细胞中繁殖的感染(艾滋病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受感染的免疫活性细胞可以在病原体本身、其成分或废物(毒素、酶)的作用下被破坏,以及由于身体针对细胞膜中包含的微生物剂的特定免疫反应而被破坏;

2)在感染过程中违反免疫调节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T 辅助因子和 T 抑制因子的调节亚群的比例受到干扰;

3)糖尿病、肥胖、尿毒症、营养不良等疾病发生的先天性或后天性代谢和激素缺陷;

4)免疫增殖性疾病;

5)使用免疫抑制作用和药物。

免疫缺陷状态导致由机会性微生物、肿瘤、过敏和自身免疫过程引起的机会性感染的出现。

对于在免疫缺陷状态背景下出现的传染病,具有以下特征:

1)急性感染复发;

2)疾病的迁延性、迟缓性;

3) 明显倾向于概括感染过程;

4)慢性疾病的高风险,随后频繁恶化和病理过程的稳步进展;

5) 机会性微生物群落的早期、快速加入;

6)混合感染在炎症过程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7) 异常病原体;

8) 非典型疾病;

9) 严重病程;

10) 机会性感染;

11)对标准疗法的抵抗。

2.过敏反应。 传染性过敏的特点

过敏是身体对抗原重新致敏的敏感性增加的状态。

过敏发生在重新引入过敏原时。 该反应经历了长时间的免疫反应,并在一定的潜伏期后表现出来。

过敏原是在体内发生过敏反应的抗原。 过敏原可以有不同的来源:

1) 家庭;

2)药用;

3)动物来源;

4)蔬菜;

5) 食物;

6)传染性。

任何形式的过敏都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应,但它在本质上可能是病理性的,因为抗原的消除是由于身体自身细胞和组织的死亡而进行的。

过敏可能是基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区分四种类型的过敏。

1.过敏。 形成 Ag-AT 复合物,固定在各种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使它们对相应的过敏原敏感。 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时,会释放过敏介质,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2.细胞毒性。 在反复致敏过程中,抗原被吸附在相应细胞的膜上,因此产生的抗体也是针对组织抗原的抗体。 由此产生的复合物 AG - AT 会导致细胞溶解 - 其自身细胞的死亡。

3. 免疫复合物。 随着抗原的反复引入,过量的 AG-AT 复合物导致补体的强大激活,它对身体组织的细胞具有破坏作用。

4. 蜂窝。 它基于细胞免疫反应。 T-杀手负责反应的发展。 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 是传染性过敏的基础。

传染性过敏原是一种弱过敏原,过敏状态仅在其存在时才会发展。

感染性过敏发展:

1)慢性痢疾、淋病、结核病、梅毒第三期;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树胶 - 淋巴组织的肿瘤样生长;

2) 特别危险的感染:鼠疫、炭疽、土拉菌病、布鲁氏菌病;

3) 深部真菌病;

4)伤寒、副伤寒疾病恢复期。

对于许多感染,可以使用过敏诊断方法,包括设置过敏测试:

1) 用于结核病 - 使用结核菌素进行 Mantoux 试验;

2)慢性痢疾 - Tsuverkalov的痢疾试验;

3)在淋病的情况下 - 用 gonovaccine 测试;

4)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素Burne试验;

5) 土拉菌血症 - 土拉敏试验;

6)用炭疽 - 用炭疽素测试。

阳性过敏测试由患者、细菌携带者和接种过活疫苗的人进行。

3. 自身免疫过程

自身免疫过程是发生自身抗体产生(或致敏淋巴细胞克隆对身体自身组织的抗原的积累)的情况。

当自身免疫机制导致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侵犯时,他们称之为自身免疫攻击和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组织损伤的机制与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损伤相似——根据迟发性和立即性超敏反应的类型。

自身抗体的形成有多种机制。 其中之一是针对免疫屏障组织的天然初级抗原的自身抗体的形成。

诱导自身免疫反应(自身致敏)的三种机制:

1)自身抗原的形成;

2) 携带自身组织决定因素受体的 T 和 B 淋巴细胞克隆的出现或抑制(耐受性消除);

3) 含有交叉反应抗原的微生物在体内繁殖。

由于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抗原的天然免疫耐受的先天状态,自身抗体的产生和自体 T 淋巴细胞的激活通常不会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免疫活性细胞的自身反应性克隆由于与自身抗原接触而被消除、阻断或进入抑制状态。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会因使用身体自身的抗原进行免疫而产生,但尚未产生耐受性(或已失去耐受性)。 结果,免疫系统在与自身抗原接触后,会与它们发生反应,就好像它们是外来的一样。

对某些抗原的天然免疫耐受性丧失可能是由于:

1) 用修饰的或交叉反应的抗原进行抗原刺激;

2)违反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亚群。

在许多细菌和病毒中发现的交叉反应抗原的作用下,自身免疫是可能的。 当它们进入体内时,它们会被相应的 T 辅助细胞克隆识别,从而激活 B 淋巴细胞对免疫反应。 这可能会导致自我攻击。

在身体细胞中的感染和一些破坏性过程中,先前隐藏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会暴露(脱屑),从而开始自身免疫过程。

自身免疫过程可能因免疫系统的主要变化而发生 -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白血病)。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淋巴细胞“禁止”克隆的繁殖。

第 14 讲。应用免疫学

1. 免疫诊断

免疫诊断是利用免疫反应来诊断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免疫反应是抗原与免疫反应产物的相互作用。 在任何免疫反应中,分为两个阶段:

1)特异性——由于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并形成AG-AT复合物;

2) 非特异性。

所有免疫反应分为:

1)简单; 涉及两种成分(抗原和抗体);

2) 复杂的; 涉及三个或更多成分(抗原、抗体、补体等)。

还要区分:

1) 笔直的; 无需特殊指示系统即可直观地考虑结果;

2) 间接的; 会计需要特殊的指示系统。

对于免疫诊断,使用以下免疫反应。

1. 凝集反应是在电解质存在下,在抗体的作用下,细胞抗原的粘附和沉淀。

凝集反应有以下修改:

1)被动血凝反应(RPHA);

2)乳胶凝集;

3) 共凝集;

4)抗球蛋白试验(库姆斯反应)。

最常见的反应是RPGA。 其中,一种成分(抗原或抗体)被吸附在红细胞上,当 AT-AG 复合物形成时,红细胞粘在一起并沉淀。 在乳胶凝集中,使用乳胶颗粒作为吸附剂,在共凝集中,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 库姆斯反应用于检测不完整的抗体。

2.沉淀反应是在电解质存在下,在沉淀血清的抗体的作用下,抗原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可溶性抗原参与反应。

3. 补体结合反应(RCC)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的间接免疫反应。 包括两个系统:

1) 由抗原和抗体(其中之一未知)组成的测试,其中还引入了补体;

2) 指示剂,由绵羊红细胞和含有抗体的溶血血清组成。

如果抗原和抗体在所研究的系统中相互匹配,那么它们就会形成补体结合复合物。 在这种情况下,指标体系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中抗原和抗体彼此不对应,则不会形成 AG-AT 复合物,补体保持游离状态。 它与指示系统的AG-AT复合物结合,从而引起红细胞溶血。

4. 涉及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反应:

1)放射免疫分析(RIA); 基于放射性碘标记或氢标记抗体的使用。 使用辐射计检测所得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复合物 AG - AT;

2) 免疫荧光反应; 基于免疫血清的抗体被荧光染料标记的事实。 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AG-AT复合物;

3)酶联免疫分析(ELISA); 反应组分用酶标记,如果呈阳性,则包含在 AG-AT 复合物中。 当添加适当的底物时,就会发生颜色变化。

5.毒素中和反应(确定病原体毒素的类型)。 将毒素和抗毒血清的混合物注射到白鼠体内,如果它们匹配,即被中和,则小鼠不会死亡。

2. 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是使用免疫模式来产生人工获得性免疫(主动或被动)。

对于免疫预防用途:

1) 抗体制剂(疫苗、类毒素),给药后可在人体内形成人工主动免疫;

2) 抗体制剂(免疫血清),借助它可以产生人工被动免疫。

疫苗被称为源自病原体或其结构类似物的抗原制剂,用于产生人工主动获得性免疫。

根据制备方法,它们区分:

1)活疫苗。 由病原体的无毒株制备。 事实上,它们在人体内繁殖出一种容易发生的感染,而不是一种传染病,在此期间,形成并激活了与感染性免疫发展相同的防御机制。 它们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力;

2)灭活疫苗。 它们是在排除抗原变性的条件下由通过加热、紫外线、化学物质灭活的微生物制备的;

3)化学疫苗。 它们含有化学纯的病原体抗原。 具有弱免疫原性;

4)基因工程疫苗。 随着杂交疫苗株的产生,在病毒学方面得到发展。 负责其主要抗原标记的基因被引入已知疫苗株的基因组中;

5)联合疫苗。 它们是由微生物抗原成分和合成聚离子(免疫反应的强大刺激剂)组成的制剂;

6)相关疫苗。 它们是灭活疫苗和类毒素的复合物。

Anatoxins 是在灭菌处理过程中从外毒素中获得的抗原制剂。 同时,类毒素没有原始外毒素的毒性,但保留了其抗原特性。 随着类毒素的引入,形成抗毒免疫,因为它们诱导抗毒抗体——抗毒素的合成。

被动免疫预防是在需要快速产生被动人工免疫力时,对接触者进行的紧急预防。 它是用现成的抗体制剂 - 抗菌和抗毒免疫血清进行的。

抗菌血清含有针对细菌细胞抗原的抗体。 抗毒血清含有针对蛋白质外毒素的抗体。 它们是通过用类毒素对马进行免疫而获得的。 这些血清根据 Bezredk 方法分次引入人体,以避免过敏性休克。

抗毒血清的作用单位是 1 IU。

1 IU 是可以中和 100 次致死剂量的相应外毒素的抗毒血清的最低量。

3.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学模式来治疗患者。 免疫疗法的目标是增强针对微生物制剂的特异性防御​​机制。

免疫疗法可用于慢性缓慢性疾病。 同时,引入抗原制剂来刺激身体的保护特性——治疗性疫苗(总是被杀死)。

自体疫苗用于慢性感染的免疫治疗。 它们是直接从从特定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病原体制备的。 这些是灭活疫苗。 自体疫苗有一个优势:考虑到其菌株特征,它们在宏观生物体中诱导对特定病原体抗原的免疫反应。

在急性、重症、全身性传染病的治疗中,迫切需要建立被动的人工获得性免疫。 为此,使用抗体制剂 - 抗毒和抗菌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浆。

抗毒血清的引入只有在身体细胞吸附毒素之前才有效,因此应尽早开始对其进行治疗。

免疫球蛋白制剂从正常或免疫血清和人血浆中获得。

免疫矫正是治疗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现代趋势。 为此用途:

1)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

2)免疫刺激剂(刺激免疫系统);

3) 免疫调节剂(它们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多向影响,具体取决于其初始状态)。

这些药物可能是:

1) 外源性;

2) 内源性;

3) 合成的。

外源性(微生物)制剂最常用于治疗慢性感染、伤口长期不愈合。 它们刺激免疫系统。 它们是从细菌的成分——细胞壁的脂多糖和肽聚糖中获得的。 制剂:热原醛、核糖核酸、核酸钠。

外源性制剂是免疫调节肽。 可:

1)胸腺来源(T-激活素、胸腺素); 用于胸腺和T系统病变,过敏性疾病;

2) 骨髓来源(骨髓肽); 用于B系统病变。

对于病毒感染、肿瘤过程、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使用干扰素。

合成药物是内源性药物(类脂)和外源性药物(timogen)、免疫调节剂(马卡定、左旋咪唑)的功能类似物。

第 15 讲。肠道感染的病原体 - 肠杆菌科

1. 肠杆菌科的特征

肠杆菌科包括许多具有共同栖息地——肠道的代表。

肠杆菌分为:

1)致病性(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埃希氏菌、耶尔森氏菌等);

2)条件致病(37属)。

所有致病性肠杆菌均可引起人类急性肠道感染、机会性病原体——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肠杆菌是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末端圆形,随机排列。 它们中的一些由于鞭毛而可以移动,而另一些则不能移动。 它们是兼​​性厌氧菌。

它们对营养培养基要求不高。 在肉蛋白胨琼脂上形成相同类型的菌落。 中等大小,圆形,光滑,凸起,有光泽,无色。 它们在肉胨肉汤中生长,浑浊均匀。

生化检查对整个家庭都很常见。 基于这些测试,肠杆菌科与其他形态相似的家族区分开来。

所有肠杆菌:

1)将葡萄糖发酵成酸或酸和气;

2) 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3) 过氧化氢酶+、氧化酶-、OF-测试++。

肠杆菌抗原包括:

1) O-抗原,位于细胞壁中。 就化学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糖脂类复合物;

2) K-抗原(这是一种表面、荚膜抗原);

3) H-抗原(耐热、鞭毛); 运动的肠杆菌有它;

4) 菌毛抗原; 它存在于具有绒毛、菌毛、菌毛的细菌中。

肠杆菌分类

肠细菌的分类是基于其生化特性。 根据Bergey分类,肠杆菌科分为40个属,按属-种划分。 在某些情况下,种内分化为:

1)发酵罐;

2) 血清群和血清型;

3)fagovars;

4) 癣。

这种区分对于流行病学分析是必要的,即确定传播感染的来源和方式。

肠道感染是病原体在必要的环境条件下与微生物的相应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个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1)附着力;

2) 入侵;

3) 殖民化;

4) 产生外毒素和肠毒素。

粘附是发生任何感染过程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肠杆菌仅对某些上皮细胞具有嗜性,因此它们仅附着在胃肠道的某个水平上。 粘附发生在两个阶段:

1)非特异性粘附(近似);

2) 特异性粘附(由于肠杆菌的相应结构(绒毛、菌毛)和上皮细胞质膜受体的配体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入侵 - 细菌渗透到上皮细胞中,有或没有繁殖。

不同肠道菌群的侵袭、定植和产生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因此肠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存在显着差异。

2. 大肠埃希菌

埃希氏菌属包括七种。 最重要的菌种是大肠杆菌,按致病性分为:

1)致病性(腹泻);

2)条件致病(它们是正常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它们是可移动的,不会形成胶囊。

生化性质:

1)发酵葡萄糖生成酸和气体;

2)发酵乳酸。

抗原结构:

1)根据O抗原分为血清群(超过160个);

2)大多数有K-AG和N-AG。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分为两类:

1) 内源性合并感染; 由自身的大肠杆菌引起,随着免疫反应性的降低,会导致化脓性炎症;

2)外源性大肠杆菌感染——埃希菌病。 这些是典型的肠道感染,仅由从外部进入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主要来源是人。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四大类。

1. ET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它们对小肠上皮具有嗜性。 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就会附着在肠细胞膜的受体上。 它们具有定植的 SF 因子,因此它们填充了小肠的上皮细胞。 它们不会渗透到细胞内部,也不会发生炎症。

它们产生外肠毒素,其合成由质粒编码。 这种毒素由以下组成:

1) LT-可热馏分;

2) ST-热稳定部分。

该毒素具有细胞强直作用。 由于其影响,肠吸收过程被破坏,从而导致腹泻综合征的发展。 临床上,该病以轻度霍乱形式发展。

2. EI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它们对大肠的上皮细胞具有嗜性。 它们的毒力因素是细胞壁表面存在外膜蛋白、侵入能力和细胞内繁殖。 细菌繁殖导致细胞死亡。 代替死细胞,形成溃疡和糜烂,并被炎症包围。

3. EPEC——致病性大肠杆菌。 引起一岁以下儿童小肠结肠炎。 小肠上皮受到影响。 毒力因子——限制入侵的能力。

4. 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它们对大肠上皮细胞有趋向性。 毒力因子是产生两种 Shigo 样毒素 (SLT)。 引起血结肠炎。

主要诊断方法是细菌学检查。

有必要确定:

1) 分离的大肠杆菌培养物属于致病血清群(凝集和沉淀反应);

2) 如果分离的结构属于 ETEC 血清组,则存在毒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3) 外膜蛋白 (ELISA) 的存在,如果分离的结构属于 EIEC 血清群;

4)全组共有的特殊蛋白质物质(ELISA)——EPEC组;

5) SLT (ELISA) 的存在 - 来自 ENEC。

没有具体的预防措施。

治疗:抗生素。

3. 志贺氏菌

它们属于志贺氏菌属。

它们是痢疾的病原体。 形态与肠杆菌科其他成员相同。 它们是不动的,不形成胶囊。

它们在简单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在 Endo 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

该属包括四个在生化特性(发酵甘露醇和乳糖的能力)和抗原结构上不同的物种:

1) 嘘。 肠病菌; 不发酵乳糖和甘露醇; 根据种内抗原特性分为12个血清型; 其中之一 - 志贺志贺氏菌 - 致病性最强;

2)嘘。 福斯内里; 只发酵甘露醇; 按抗原特性分为6个血清型,又分为亚血清型;

3)嘘。 博伊迪; 只发酵甘露醇; 按抗原结构分为18个血清型;

4)嘘。 松内; 只发酵乳糖; 在抗原上,该物种是同质的;发酵变种、fagovars 和 koletsinovars 在种内是有区别的。

志贺氏菌绕过胃和小肠,进入大肠。 它们附着在结肠细胞膜受体上并穿透外膜蛋白。 细胞死亡导致由周围炎症包围的糜烂和溃疡的形成。

致病因素:

1)外膜蛋白(提供入侵和细胞内繁殖的能力);

2)接触溶血素(促进细胞液泡膜溶解);

3) 外毒素(具有肠道、细胞和神经毒性作用);

4)内毒素(对机体有一般毒性作用,保护已进入体内的志贺氏菌免受微生物保护力的作用)。

痢疾有三种临床形式,它们在病原体、流行病学和部分临床上有所不同:

1)格里戈里耶夫-志贺氏痢疾。 病原体 - Sh。 disenteriae,血清型 - Shigella Grigorieva-Shiga。 传播方式 - 食物传播、家庭接触传播。 临床特点:疑难,血便带血为特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可出现菌血症;

2) Flexner 的痢疾。 病原体 - Sh。 福斯内里和 Sh。 博伊迪。 输水路线。 诊所的特点:作为不同严重程度的典型痢疾进行;

3) Sonnei痢疾。 食物传播途径。 门诊特点:可能有食物中毒、呕吐等症状。

诊断:

1) 细菌学检查;

2)免疫指示(ELISA);

3)血清诊断(具有回顾性价值)。

特异性预防:痢疾噬菌体(用于感染病灶)。

各向异性治疗:在疾病的中度和严重程度,考虑到病原体的敏感性,开具抗生素(由肠道排泄的那些)。

4.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包括 2500 多种血清型。

形态与该家族的其他成员相似。 细菌是能动的,不形成孢子或荚膜。

它们在简单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它们形成小的透明菌落。

生化性质:

1)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酸和气体;

2)乳糖不分解;

3) 将一些氨基酸脱氨基和脱羧。

根据生化差异,该属分为六组。

抗原结构:

1) O-抗原。 根据其结构,沙门氏菌分为65个血清群;

2) H-抗原。 根据其结构,沙门氏菌血清群分为血清群内的血清型。

在人类中,沙门氏菌会导致两类疾病:

1)人为 - 伤寒和副伤寒A和B; 病原体:S. typhi、S. paratyphi A、S. paratyphi B;

2)人畜共患 - 沙门氏菌病; 病原体:S. typhimurium、S. haifa、S. anatum、S. panama、S. infantis。

由于具有共同的病原体、临床、发病机制,伤寒和副伤寒甲型和乙型被合并为一组——伤寒和副伤寒疾病。 感染源是患者(或带菌者)。

该病包括五个阶段。

1.病原体进入体内的阶段,其附着于肠细胞膜的受体并渗透到细胞中(对应于疾病的潜伏期)。

2.初级定位阶段:沙门氏菌侵入小肠淋巴器,使其敏感,在巨噬细胞中繁殖; 这伴随着微生物的死亡和内毒素的释放,内毒素进入血液并引起内毒素血症(对应于前驱期)。

3、菌血症期:病原体突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流,扩散至所有实质器官(发病期)。

4、继发性定位期:伤寒肉芽肿出现在实质器官(疾病的高度)。

5.排泄过敏期:病原体与小肠原发性致敏淋巴器反复接触; 黏膜上形成溃疡。

疾病的结果可能不同:

1)恢复;

2)运输的形成;

3) 致命的。

伤寒和副伤寒疾病的诊断:

1)在菌血症阶段 - 血液培养血液(RPHA),如果有皮疹 - 用玫瑰醇刮擦;

2)在康复期——粪便、尿液、胆汁的细菌学检查;

3)识别携带 - 血清学研究。

各向异性治疗:抗生素,考虑到病原体的敏感性。

特异性预防:灭活伤寒疫苗。

第二组疾病——沙门氏菌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 感染源——生病的动物、受感染的食物。 感染途径是消化道。 最常见的是,沙门氏菌病以食物中毒的形式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沙门氏菌感染小肠的肠细胞并固定在其淋巴管中。 当淋巴屏障被破坏时,就会出现菌血症,病原体扩散到各个器官,并记录到肠外形式的沙门氏菌病。

5. 耶尔森氏菌

耶尔森氏菌属包含七种,其中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的病原体)、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假结核病的病原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急性肠道感染、肠道耶尔森氏菌病的病原体)对人类具有致病性。

Y. enterocolitica 是革兰氏阴性、能动的杆状体,不形成孢子或胶囊。 在 20-26 °C 的温度下在简单的营养培养基上培养。

生化性质:

1)发酵山梨糖、肌醇形成酸;

2)形成脲酶。

根据特异性,O 抗原分为 30 种血清型。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是由 O3 和 O9 血清型引起的。

耶尔森氏菌具有抗性,能够在外部环境中繁殖,耐低温。 能在低温下在牛奶、蔬菜、水果、冰淇淋中繁殖。 在开阔水域,它们生存和繁殖。

耶尔森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水库 - 各种在粪便和尿液中排泄细菌的啮齿动物。 感染途径是消化道。 疾病以暴发或散发病例的形式记录。

Y. enterocolitica 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虫。 耶尔森菌的致病性与侵袭性和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毒株对吞噬作用和血清的杀菌作用具有抗性。 这些特性编码质粒基因。 毒力标志物是钙依赖性和自身凝集。

感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从无症状携带和轻度形式到严重和全身性感染(更常见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发病机制有四个阶段。

1. 实施。 耶尔森氏菌对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嗜性,可渗透到淋巴器中。

2. 肠内。 繁殖伴随着微生物的死亡,内毒素的释放。 临床表现为小肠结肠炎、淋巴结炎等现象。 在这个阶段,该过程可能会结束,然后会发生典型的肠道感染。 如果淋巴屏障突破,则进入第三阶段。

3.菌血症:出现败血症和猩红热。

4.继发局灶性和过敏性表现。 肝炎、关节炎、荨麻疹已登记。 任何器官都可能受到影响。

诊断:

1) 细菌学检查; 材料——粪便、血液、尿液; 在 Serov 培养基上播种; 作物冷浓缩一周;

2)血清学检查(RPHA);

3) 免疫指示。

不进行特异性预防。

等价疗法:

1)抗生素;

2)磺胺类药物。

第 16 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一、PTI的一般特征和病原体

食物中毒 (FTI) 是在食用被病原体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发生的一大类急性肠道感染。

临床上,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突然、中毒综合征、肠胃炎和脱水的频繁发生。

食物中毒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沙门氏菌;

2) 志贺氏菌;

3)条件致病微生物(P. vulgaris、P. mirabilis、enterococci);

4)葡萄球菌肠毒性菌株(St. aureus St. albus);

5)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6) 孢子厌氧菌(产气荚膜梭菌);

7) 孢子需氧菌 (Bac. cereus);

8)嗜盐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等。

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由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沙门氏菌和机会性病原体引起的。 它们中的大多数以腐生菌的形式生活在健康人的肠道中。 对于疾病的发展,需要许多促成因素:

1)足够剂量的病原体;

2)适当的毒力和毒性;

3)降低了微生物的抵抗力;

4)是否存在伴随疾病等。

PTI 病原体能够在食品和人体中产生毒素。 随着胃肠道中病原体的破坏,各种有毒物质的附加部分形成。 人体对大量摄入人体胃肠道的病原体和有毒产物做出反应,反应是刻板的。

毒素复合物的作用会导致胃肠道的局部变化(炎症过程,运动异常),一般毒性综合征(头痛,体温过高,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破坏等)。

总的来说,这组疾病的特点是潜伏期短、起病急、发展迅速、胃肠道损伤和严重中毒的综合症状。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临床表现有一些特征:

1)沙门氏菌PTI病程严重,有可能爆发流行;

2)由于葡萄球菌的病因,疾病在非常短的潜伏期(30-60分钟)后发展最为剧烈; 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部有强烈的切割痛,类似于胃绞痛;

3) 与梭菌有关,PTI 发展迅速,开始时出现剧烈、刺痛的腹痛,在正常体温下伴有恶心、呕吐和稀便便血;

4) 蛋白质病因的 PTI 的特征是粪便有强烈的恶臭气味。

诊断:

1)患者分泌物、食品的细菌学检查;

2) 血清学诊断。

2. 肉毒杆菌中毒

肉毒杆菌中毒的病原体属于梭菌属,Cl 种。 肉毒杆菌。 它是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食物中毒是在食用含有病原体外毒素的食物时发生的疾病,而病原体本身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氯。 肉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大棒。 它们形成位于亚末端的孢子。 胶囊没有。 严格厌氧菌。

它们在血糖琼脂上繁殖,形成形状不规则的菌落,有突起或光滑的边缘,菌落周围有溶血区。 在琼脂柱中生长时,它们类似于棉球或小扁豆。 在液体介质中,形成均匀的浊度,然后致密的沉淀物落到试管底部。

肉毒杆菌的自然栖息地是鱼类、动物的肠道,微生物随粪便进入土壤。 能够以孢子的形式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在和繁殖。 植物形态在外部环境中不稳定。

酶活性不稳定,不用于鉴定。

根据产生的毒素的抗原结构,区分血清型A、B、C1、D、E、F、Q,细菌本身的抗原特异性没有确定。

肉毒杆菌会产生最强大的外毒素——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毒素在食品中积累,并在其中繁殖。 这类产品通常是自制的罐头、生熏香肠等。

该毒素具有嗜神经作用。 随着疾病的发展,总是出现毒血症,延髓和颅神经的细胞核受到影响。 这种毒素对消化酶的作用有抵抗力,它会迅速从上消化道吸收到血液中,并进入神经肌肉突触。

肉毒杆菌毒素与突触体膜结合并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神经细胞。

该毒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钙依赖性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首先,延髓神经中枢受到影响。 有一般中毒,视觉器官受损的迹象 - 复视,调节障碍,瞳孔放大,动眼肌受损。 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失音、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

该病死亡率很高。

诊断:

1) 实验室小鼠的感染; 材料 - 呕吐物,洗胃,粪便,血液;

2)毒素中和反应中毒素的检测;

3) 血清学诊断。

治疗:抗毒抗肉毒杆菌血清。

第 17 讲。人畜共感染的病原体

1. 瘟疫

瘟疫的病原体属于耶尔森菌属,鼠疫耶尔森菌种。

这些是具有圆形末端的革兰氏阴性多态性小棒。 他们一动不动。 不形成争议。 在患者体内和在营养培养基上繁殖期间,它们形成胶囊。 亚甲蓝染色涂片显示双极性。

它们是兼​​性厌氧菌。 它们在简单的营养培养基上繁殖,但添加溶血的血液效果更好。 栽培最适温度为28℃。

耶尔森氏菌瘟疫能够很好地耐受低温,并且可以在环境中以及人类和动物中长期存活。

对紫外线辐射、干燥、高温敏感。

生化活性:它们分解碳水化合物形成酸,蛋白水解活性弱——明胶不被稀释,牛奶不凝固。

瘟疫魔杖抗原:

1) O-抗原(体细胞,定位于细胞壁);

2)F-抗原(表面蛋白耐热抗原);

3) V-和W-抗原(具有抗吞噬活性)。

致病因素:

1)具有抗吞噬活性的抗原的存在;

2)农药的形成;

3)同化血红素和合成嘌呤的能力;

4)产生毒素的能力(“老鼠毒” - 阻止一些代谢物和激素的作用)。

自然界中耶尔森氏菌鼠疫的主要宿主是啮齿类动物(地松鼠、塔巴甘等)。 人的感染可通过传播(携带者 - 跳蚤)、接触和消化途径发生。 肺鼠疫患者通过气源性途径感染他人。

鼠疫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感染的入口。 该病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皮肤腺体;

2) 原发性肺;

3) 继发性肺;

4) 初级化粪池;

5) 二次化粪池。

病原体的主要繁殖部位是淋巴结。 淋巴结屏障功能不足会导致原发性脓毒症鼠疫的发展。

继发性脓毒症形式在腺泡或肺部形式的背景下发展。

患病后,长期保持强大的免疫力。

鼠疫是一种特别危险的感染。 使用含有病原体的材料在特殊实验室进行,由人员培训,并遵守既定的安全措施。

诊断:

1)细菌学研究。 材料 - 来自淋巴结的脓液、溃疡分泌物、痰液。 作物进行冷浓缩;

2)血清诊断——RPHA;

3)免疫指示反应。

治疗:用链霉素、抗鼠疫免疫球蛋白进行抗生素治疗。

特异性预防:鼠疫活疫苗或化学鼠疫疫苗; 6个月内产生强大的免疫力。

2. 炭疽病

病原体属于芽孢杆菌属,炭疽芽孢杆菌属。

它们是革兰氏阳性的、大的、非运动的杆。 在体外,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它们会形成位于中央的孢子。 孢子形式在外部环境中特别持久。 在体内和营养培养基上形成胶囊。 在涂片中排列成链。

病原体是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它在简单的营养培养基上繁殖良好。 在琼脂表面形成带有锯齿状边缘的粗糙菌落。 肉汤中的生长的特征是出现白色薄片,沉淀在管子底部。

在含有青霉素的营养琼脂上,观察到细菌以链状排列的单独球的形式转化为原生质体——“珍珠项链”现象。

生化高活性:

1) 液化明胶;

2)分解碳水化合物;

3)还原硝酸盐;

4)水解淀粉、酪蛋白。

炭疽杆菌抗原:

1) 蛋白质性质的特异性荚膜抗原;

2)多糖性质的群体抗原; 定位于细胞壁,耐热。

致病因素。

1. 毒素,由三部分组成:

1)引起皮肤坏死反应的水肿因素;

2)致死性毒素引起肺水肿和严重缺氧;

3)保护性抗原。

2、胶囊; 具有抗吞噬活性; 非荚膜培养物是无毒的。

在自然条件下,炭疽会影响动物:大大小小的牛、马、猪、鹿、骆驼。 病理过程在肠道中发展。

一个人通过直接接触、通过受感染的物体、受污染的原材料制成的产品、病畜的肉而被病畜感染。 可传播的传播是可能的。

该疾病的临床形式:

1)皮肤 - 痈的形成;

2)肠道 - 严重中毒,呕吐,恶心,带血腹泻;

3)肺——严重的支气管肺炎。

在那些生病的人身上,产生了强大的免疫力。 在疾病过程中,会产生特定的致敏作用。

诊断:

1) 细菌学检查; 研究的材料取决于疾病的临床形式;

2) 炭疽素过敏试验; 从疾病的第一天开始就确定阳性反应,并在康复后持续多年;

3) 血清诊断 - 根据 Aksoli 的热沉淀。

治疗方法:

1)抗炭疽免疫球蛋白;

2)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

具体预防:

1) 炭疽活疫苗; 创造一年的免疫力;

2)紧急预防——抗炭疽免疫球蛋白。

3. 兔热病

土拉菌病的病原体属于弗朗西斯菌属,即土拉菌种。

这些是非常小的多态性、球状或棒状革兰氏阴性细菌。 不形成争议。 他们没有鞭毛。 形成一个小胶囊。

兼性厌氧菌。 它们不会在简单的营养培养基上生长。 繁殖需要在培养基中引入半胱氨酸。 在含有蛋黄的培养基上、在添加了葡萄糖和半胱氨酸的血琼脂上生长是可能的。 在稠密的培养基上形成小的白色菌落。

在环境中,病原体可以长期存活。 不耐高温。

生化性质不稳定,酶活性表达不佳。 它们产生硫化氢。

抗原 - O-抗原; 位于细胞壁中的体细胞诱导凝集素和沉淀素的合成。

致病因素是内毒素。

病原体的天然宿主是啮齿动物(水鼠、田鼠、家鼠、仓鼠、野兔)。

人类感染是通过直接接触生病的动物或尸体,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而发生的。 这种疾病的携带者可以是蜱、蚊子、马蝇。 病原体通过眼睛、嘴巴、鼻子、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 然后病原体在淋巴管中,在那里它密集繁殖并出现在血液中。

兔热病的临床形式:

1)腺鼠疫;

2) 心绞痛-腺泡;

3) 肠道;

4) 肺;

5) 初级化粪池。

它伴随着在疾病的第 3-5 天发生的特定过敏反应的发展,并在恢复多年后持续存在。

患病后,仍能保持稳定、长期的免疫力。

诊断:

1) 血清学诊断; 从疾病的第 2 周开始,在凝集和 RNHA 反应中测定血清中的抗体; 通过反复研究,观察到抗体滴度增加;

2)白鼠或豚鼠受试物(淋巴管点状、乳头、溃疡、结膜分泌物、咽喉斑块、痰、血)感染; 涂片由动物器官制成,并在折叠的蛋黄培养基上播种;

3)热沉淀反应;

4) 用 turyarin 进行过敏测试; 从疾病的第 3-5 天开始,该测试变为阳性。

治疗:使用抗生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

特异性预防:盖斯基-埃尔伯特活疫苗; 免疫力会持续 5-6 年。

4. 布鲁氏菌病

病原体属于布鲁氏菌属。

人类的病原体分为三种:

1) B. melitensis;

2) B. 流产;

3) B. suis。

这些是小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他们没有鞭毛。 不形成争议。 新鲜分离的菌株可以形成精致的胶囊。

布鲁氏菌对营养培养基的要求很高。 使用添加了血清、葡萄糖、硫胺素、生物素的特殊培养基。 增长非常缓慢。 在稠密的营养培养基上,它们形成具有珍珠光泽的小而凸出的无色菌落。 在液体介质中形成均匀的浊度。 在抗生素的影响下,它们变成 L 型。

它们是严格的需氧菌。

它们对环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低温下能长时间保持活力,对高温和消毒剂高度敏感。

布鲁氏菌的生化特性:

1)分解葡萄糖和其他一些碳水化合物;

2)分解尿素和天冬酰胺;

3)水解蛋白质、蛋白胨、氨基酸;

4)具有过氧化氢酶、透明质酸酶、过氧化物酶、脂肪酶、磷酸酶等酶类。

布鲁氏菌抗原:

1) Vi-抗原(表面);

2) 体细胞物种特异性抗原 A 和 B。

在 B. melitensis 中,M 抗原占优势,而在 B. abortus 和 B. suis 中,A 抗原占优势。

致病因素:

1)内毒素;

2)攻防酶类: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等;

3) 在淋巴-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中增殖的能力。

该病原体的自然宿主因物种而异:羊种伯克体引起小牛发病,流产伯克体引起牛发病,猪伯克体引起猪发病。 一个人通过接触、食物和空气中的飞沫而被感染。

更常见的是,这种疾病是职业性的——牲畜饲养员、肉类加工厂的工人、牲畜专家、兽医等都生病了。

病原体能够通过完整的黏膜进入人体。 穿透后,它通过淋巴途径扩散,进入血流,然后进入脾脏、骨髓和淋巴结,定位于细胞内。 可以在体内长期保存。

从发病的第一天开始,就会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恢复后会持续很长时间。

诊断:

1) 细菌学检查; 材料 - 血液、粪便、尿液;

2)血清学检查——赖特凝集反应、RSK、RNGA。 在 Coombs 反应中检测到不完全抗体。

治疗:使用抗生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

特异性预防:很少使用活布鲁氏菌病疫苗。

第 18 讲。致病性球菌

1.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科,葡萄球菌属。

它们是葡萄球菌肺炎、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天疱疮的病原体。

这些是小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在涂片中,它们成簇排列,通常呈簇状。 他们没有形成争执,他们一动不动。 它们形成微胶囊。 它们是兼​​性厌氧菌。

它们对营养培养基的要求不高,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产生色素菌落。 葡萄球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是蛋黄盐琼脂,较少使用乳盐琼脂。

葡萄球菌对高浓度的氯化钠有抵抗力。

与微球菌不同,葡萄球菌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分解甘油。 它们对溶葡萄球菌素敏感,因为它们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磷壁酸 - 核糖醇磷壁酸。

葡萄球菌具有生化活性,具有蛋白水解和糖分解活性。 按生化性质分为:

1)圣。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因素多,可能有多种定位病灶);

2)圣。 表皮(影响皮肤);

3)圣。 腐生菌(泌尿生殖道寄生虫)。

三个测试用于区分这三个物种:

1) 甘露醇在厌氧条件下发酵;

2) 血浆凝固酶生产;

3)对抗生素新生霉素的敏感性。

对于圣。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三个测试都是阳性的,对于圣。 saprophiticus 所有三个测试都是阴性的,圣。 表皮对新生霉素敏感。

葡萄球菌抗原分为:

1)细胞外(外毒素和外酶的变体特异性蛋白);

2) 蜂窝:

a) 表面(糖蛋白) - 变体特异性;

b) 深(磷壁酸)- 组特异性。

葡萄球菌的致病因素。

1. 粘附素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壁表面蛋白与磷壁酸的复合物来完成的。

2. 透明质酸酶——组织侵入细胞的细胞间隙的一个因素。

3. 攻击性酶:

1) 血浆凝固酶;

2) 纤溶素;

3) 卵磷脂酶;

4) 磷酸酶;

5) 磷酸酶;

6) 外切核酸酶;

7) 蛋白酶。

4、毒素:

1)溶血素(a、b、g、d、e); 引起人红细胞溶血,有皮肤坏死作用;

2) 血毒素; 负责中毒性休克的发展;

3) 杀白细胞素; 由两个部分组成; 其一,目标是巨噬细胞;其二,目标是多形核白细胞;

4) 剥脱性外毒素; 导致多处皮肤损伤;

5)肠毒素(A、B、C、D、E); 在消化道感染途径中,引起儿童食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感染,损伤肠细胞。

诊断:

1)细菌学研究。 星期三 - 血液,蛋黄盐琼脂;

2) 血清学诊断。 在毒素中和反应中检测到α-血毒素的抗体。

治疗。

1.化疗——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呋喃类。

2.噬菌体疗法——多价噬菌体。

3. 免疫疗法:

1) 葡萄球菌类毒素;

2) 治疗性自身疫苗;

3) 完成抗体制备。

具体预防:葡萄球菌类毒素(活性)。

2. 链球菌

它们属于链球菌科,链球菌属。

这些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在涂片中呈链状或成对排列。 它们是兼​​性厌氧菌。 不要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 在血琼脂上,产生小点状、无色素的菌落,周围有溶血区:a - 绿色,b - 透明。 该病常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在糖肉汤中,产生近壁生长,并且肉汤本身保持透明。 在 37°C 下生长。 链球菌能够分解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根据生化特性,分为21种。 其中大多数是条件致病性的。

在传染病的发展中最重要的是:

1) 化脓性链球菌,特定链球菌感染的病原体;

2)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体,可引起爬行性角膜溃疡、中耳炎、败血症;

3) S. agalactia,可能是阴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新生儿感染会导致他们患上败血症和脑膜炎;

4) S. salivarius、S. mutans、S. mitis,是口腔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口腔生态失调是龋齿发展的主要因素。

链球菌抗原。

1. 细胞外——蛋白质和外酶。 这些是变体特异性抗原。

2. 蜂窝:

1) 表面蛋白以细胞壁的表面蛋白为代表,在肺炎链球菌中以荚膜蛋白为代表。 它们是特定于变体的;

2)深-磷壁酸、肽聚糖成分、多糖。 它们是特定于组的。

致病因素。

1. 磷壁酸与表面蛋白的复合物(起到粘附素的作用)。

2. M-蛋白(具有抗吞噬活性)。 这是一种超抗原,也就是说,它会引起免疫系统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3. OF-蛋白质 - 一种酶,可导致血清脂蛋白水解,降低其杀菌性能。 OF蛋白对粘附很重要。 根据这种蛋白质的有无,有:

1) OF+ 菌株(风湿性); 入口是咽;

2) OF-菌株(致肾炎); 主要附着在皮肤上。

4.攻击和防御酶:

1) 透明质酸酶;

2) 链激酶;

3) 链球菌病;

4) 蛋白酶;

5) 肽酶。

5. 外毒素:

1)溶血素:

a) O-链球菌溶血素(具有心脏毒性作用,强免疫原);

b) S-链球菌溶血素(弱免疫原,无心脏毒性作用);

2)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致热作用,导致毛细血管麻痹,血小板溶解,是一种过敏原,出现在引起复杂感染形式的菌株中,在猩红热的病原体中,丹毒)。

治疗方法:

1) 对症抗生素治疗;

2)紫外线治疗。

没有具体的预防措施。

3.脑膜炎球菌

它们属于奈瑟球菌属、脑膜炎奈瑟菌属。

这些是豆形双球菌,在涂片中它们看起来像咖啡豆。 它们不形成孢子,它们没有鞭毛,它们在体内形成胶囊。 革兰氏阴性。 严格的需氧菌。

脑膜炎球菌对营养培养基的要求很高——它们只能在温度为 37°C 的含有人类蛋白质(血清琼脂、腹水琼脂)的培养基上生长。 在血清琼脂上形成中等大小的精细透明菌落。 在乳清汤中,它们以浑浊和底部沉淀的形式生长。

生化不活跃,仅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形成酸,但不形成气体。 在环境中极不稳定,对温度变化敏感,在低于 37 °C 的温度下死亡。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脑膜炎球菌分为四个主要血清群(A、B、C、D 群)和三个附加血清群(X、Y、Z)。

脑膜炎球菌毒力因子:

1) 粘附素 - 菌毛 (饮用);

2)内毒素; 防止细胞内消化,确保吞噬作用的不完全性; 由于吞噬作用的不完全性,发生病原体的细胞内繁殖;

3)攻击酶——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

4) 具有抗溶菌酶活性的表面蛋白;

5) 铁载体是积极结合三价铁的细胞内含物,与红细胞竞争。

脑膜炎球菌仅对人类致病。

脑膜炎球菌感染是一种人为感染,来源是患者(或细菌携带者)。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临床形式可以不同:脑膜炎球菌鼻咽炎、脑脊髓膜炎、脑膜炎球菌血症(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脑膜炎球菌心内膜炎等。

发病后形成稳定的物种特异性抗微生物免疫。 由于从母亲获得的 IgG,幼儿具有被动免疫。

诊断:

1)细菌学检查; 研究材料由疾病的临床形式决定; 培养基-血清琼脂;

2) 免疫指示:免疫荧光、ELISA、沉淀反应、乳胶凝集;

3) 血清诊断:RPHA 与配对血清(用于诊断全身性感染)。

治疗:对症治疗:磺胺类、青霉素类、氯霉素。

具体预防:

1) 含有血清群 A 和 C 多糖抗原的化学脑膜炎球菌疫苗(主动抗微生物免疫);

2)人免疫球蛋白(被动抗菌免疫)。

4. 淋球菌

它们属于淋球菌属、淋病奈瑟菌属。

这些是豆形双球菌,在涂片中它们位于白细胞原生质的细胞内,它们看起来像咖啡豆。

它们不形成孢子,不动,形成微囊,革兰氏阴性。 它们是专性需氧菌。

淋球菌对营养培养基的要求极高;它们只能在含有人类蛋白质(血清琼脂、腹水琼脂等)的培养基上生长。 在血清琼脂上以液滴形式形成小而有光泽的菌落。

生化惰性,仅分解葡萄糖(转化为酸)。

淋球菌抗原:

1) 外膜蛋白抗原;

2)细胞壁的脂多糖抗原。

没有公认的血清群和血清型的划分。

毒力因素:

1) 粘附素 - 菌毛 (饮用);

2)内毒素; 抑制吞噬作用,提供淋球菌的细胞内定位;

3)攻击酶——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

仅对人类致病。 它们仅引起特定的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的疾病学形式。

淋球菌感染是人为感染,传染源是病人,没有马车。 性传播途径,有可能通过生病母亲的产道感染新生儿。

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形式:

1) 淋病(泌尿生殖器、生殖器外);

2) 淋球菌败血症;

3) 新生儿特异性结膜炎(仅在通过患有淋病的母亲的产道时发生)。

根据淋病病程的持续时间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

1)新鲜淋病(持续不超过2个月):

一个尖锐物;

b) 亚急性;

c) 迟钝;

2) 慢性淋病(持续超过 2 个月或未指定时期的缓慢疾病)。

根据临床过程,有:

1)单纯性淋病(泌尿生殖道下部的化脓性炎症);

2)复杂的淋病(该过程延伸到泌尿生殖系统的上部)。

转移的疾病不会留下稳定的免疫力。

诊断:

1) 急性形式:

a) 尿道、宫颈分泌物涂片的细菌学检查;

b) 细菌学检查;

2) 慢性形式:

a) 细菌学检查;

b) 细菌学检查;

c) 血清诊断 - RSK;

d) 免疫指示。

血清诊断的一个特点:根据单一反应的结果(无配对血清)定性诊断(通过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抗体)。 这是因为淋病没有形成感染后免疫(没有感染后抗体)。

治疗:对症抗生素治疗。

尚未开发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LECTURE No. 19. 革兰氏阴性菌 - 化脓性炎症疾病的病原体

1. 流感嗜血杆菌

巴斯德科,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属。

这些是小型或中型直杆、非孢子形成、不动、革兰氏阴性、需氧菌。 在体内形成一个胶囊。

对于培养,需要含有血液(血琼脂)或其制剂(巧克力琼脂)的营养培养基。

在环境中,微生物在55°C以上的温度、阳光、干燥和消毒液的作用下迅速死亡。

生化活性较弱。 它们主要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酸(不形成气体)。 根据形成吲哚、产生脲酶和鸟氨酸脱羧酶的能力,将血友病流感分为六种生物型。

抗原结构:

1)体细胞蛋白O-抗原;

2)荚膜多糖K-抗原;

根据荚膜K抗原的结构,该物种分为五个血清型(表示为a、b、c、d、e)。 B 血清型是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

致病因素:

1)内毒素;

2)具有抗吞噬活性的荚膜多糖。

不产生外毒素。

流感嗜血杆菌可以是口咽部和上呼吸道黏膜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作为内源性感染发生。

对于外源性感染,它会导致耳鼻喉器官和呼吸器官(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的感染。 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感染源是患者或细菌载体(人为感染)。

大多数情况下,该疾病发展为继发感染,由于潜在疾病导致身体整体抵抗力下降。

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于 6 个月至 3 岁的儿童。 这是因为在 3 个月以下的儿童中,检测到血清抗体,从母亲那里传播给他们,但随后消失,并且只有在 3-5 岁时才会出现针对荚膜的杀菌补体依赖性抗体病原体的多糖再次出现。

诊断:

1)细菌学检查——主要方法; 材料——痰液、脑脊液、血液; 培养基-血琼脂。 有必要与同一属的相似微生物区分开来 - 鼻咽和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代表;

2) 表达法——使用特定b型血清的免疫荧光反应进行免疫指示(用于脑膜炎的诊断)。

考虑到病原体的敏感性,使用抗生素进行等变治疗。

具体预防:化学疫苗。

2. 铜绿假单胞菌

属于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

除假单胞菌外,假单胞菌属还包括 20 多个物种,其中许多也可导致人类疾病。

这些是中等大小的直的或略微弯曲的杆状体,能运动(有毛或单毛),革兰氏阴性,专性需氧菌。 它们不形成孢子,它们有一个薄的粘液囊。

铜绿假单胞菌对营养培养基要求不高,在人工营养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在肉蛋白胨肉汤中,它以浑浊的形式生长,表面有一层灰色的薄膜。 在致密营养培养基上,形成荧光绿色的大半透明菌落。 与此同时,蓝绿色水溶性色素——绿脓素或荧光素——扩散到介质中。 假单胞菌形成色素的能力是最具特征性的鉴别诊断特征。

在营养培养基上培养的绿脓杆菌培养物具有酸甜的芳香气味(茉莉花特有的气味)。

在外部环境中稳定。 它对抗生素具有天然抗药性。

生化性质:

1) 糖分解活性低,将葡萄糖分解为酸;

2) 高蛋白水解活性,分解部分氨基酸;

3) 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

4) 液化明胶。

新陈代谢只是氧化的。

抗原结构:

1)体细胞O抗原,群特异性,按其结构分为血清群;

2) 鞭毛H-抗原;

3)细胞外粘液的M抗原。

致病因素:

1)在体内可形成具有保护性能的胶囊状物质;

2) 释放不耐热的外毒素A,具有细胞毒性和皮肤坏死作用;

3) 释放内毒素;

4)部分菌株产生溶血素和杀白细胞素;

5)具有侵袭性酶如血浆凝固酶、蛋白酶、抗弹性蛋白酶。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生活在人体肠道中,存在于皮肤和粘膜上。

大多数情况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院内感染。 来源 - 患者(或细菌载体)。 可引起各种疾病。 特别是经常伴有烧伤的化脓性炎症并发症。

感染后的免疫是由于体液和细胞机制。

诊断:细菌学检查; 材料由疾病的临床表现决定。

等价疗法:

1)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2)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3) 铜绿假单胞菌免疫血浆;

4) 灭活治疗性葡萄球菌-蛋白质-铜绿假单胞菌疫苗。

3. 克雷伯氏菌

克雷伯氏菌属包括几个对人类致病的物种。 最显着的是肺炎克雷伯菌、杂色克雷伯菌、鼻硬化克雷伯菌。

这些是不形成孢子的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氧菌。 在准备过程中,它们单独、成对或短链排列。 他们没有鞭毛,是不动的。 不形成争议。

这些是真正的荚膜细菌:它们在体内和营养培养基上形成胶囊。 胶囊具有多糖结构。

对营养培养基要求不高。 在密集的营养培养基上,它们形成特征性的圆顶状混浊粘液菌落。 当在肉胨肉汤上生长时,它们会引起均匀的浑浊,有时表面会出现粘液膜。

克雷伯氏菌对环境因素有抵抗力,这要归功于它们在水中、物体上、房间里长时间储存​​的胶囊。

它们具有显着的糖分解活性,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并形成酸和气体。 根据生化性质,该属分为六种。 以下测试用于区分:

1)葡萄糖发酵;

2)乳糖发酵;

3)脲酶的形成;

4)柠檬酸盐的利用。

抗原结构:

1) 体细胞 O 抗原 - 组特异性;

2) 荚膜K-抗原。

K 抗原与埃希氏菌属和沙门氏菌属抗原共有。

致病因素:

1)具有显着的粘合性能;

2)主要因素是保护微生物免受吞噬作用的胶囊;

3)具有抑制吞噬作用的K抗原;

4)分泌内毒素。

克雷伯氏菌经常出现在皮肤和粘膜上,因此有可能发生内源性感染。 但外源性感染更为常见。 感染源可以是患者、带菌者、外部环境的物体。 传播方式 - 空气传播、家庭接触。

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人类肺炎、关节、脑膜、泌尿器官损伤、化脓性术后并发症和败血症。

K. ozaeenae 感染上呼吸道和鼻旁窦的粘膜,导致它们萎缩。

K. rhinoscleromatis 影响鼻粘膜、气管、支气管、咽和喉。

感染后免疫力不稳定。

诊断:

1) 细菌学检查; 材料 - 可拆卸的受影响粘膜;

2) 免疫指示。

等价疗法:

1)抗生素,氟喹诺酮类,考虑到病原体的敏感性;

2)杀死治疗性疫苗Solko-Urovak(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3)VP-4疫苗(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特异性预防:IRS19 疫苗。

4.变形虫

变形杆菌属。 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的病原体是奇异变形杆菌。

这些是具有圆形末端的多态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 没有胶囊形成。 它们有周毛鞭毛。

这些细菌的 H 型是高度运动的,尽管也有固定的(O 型)。

对营养培养基要求不高。 在肉蛋白胨琼脂上,蛋白的 H 型以精致的蓝色烟雾状面纱(群聚现象)的形式呈现特征性的匍匐生长,用连续涂层覆盖整个表面,而不会形成单个菌落。 在液体营养培养基中,以弥散浑浊的形式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腐烂的气味是特征。

O 型形成边缘光滑的大菌落。 一些菌株引起血液培养基中红细胞的溶血。

它们在环境中是稳定的,可以在消毒剂的弱溶液中保持活力。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它们是人类和动物肠道的居民。

生化性质:

1)将葡萄糖发酵成酸;

2)不分解甘露醇和乳糖;

3)产生硫化氢;

4) 液化明胶,分解尿素生成氨;

5) 具有蛋白水解和蛋白水解活性。

抗原结构:

1) 体细胞 O 抗原 - 组特异性;

2) 鞭毛H-抗原-一种特定的变体。

根据 H 抗原,蛋白质分为 110 个血清型。 在该物种中,fagovars、bactericinovars、bacteriocinogenovars 是有区别的。

致病因素:

1) 粘附素 - 饮用;

2)内毒素;

3) 致病胺​​——吲哚、粪臭素;

4) 攻击性酶 - 蛋白酶。

少量蛋白质可以在健康人的肠道中找到,因此蛋白质感染可以发展为内源性感染。

它们的主要栖息地是外部环境的物体、腐烂物、污水、土壤。 一个人的感染源可以是患者和细菌携带者。

细菌参与泌尿道化脓性炎症疾病的发展,迅速扩散到烧伤表面,产生特有的腐臭气味。

感染后免疫力不稳定。

诊断:主要方法是细菌学检查; 材料由病变的定位决定。 根据 Shushkevich 方法在新鲜切割的肉蛋白胨琼脂的一滴冷凝水分中播种; 在培养基的整个表面上以面纱形式的特征性生长。

等价疗法:

1)抗生素、硝基呋喃类、氟喹诺酮类;

2)变形杆菌或大肠杆菌噬菌体;

3) 灭活治疗性葡萄球菌-蛋白质-铜绿假单胞菌疫苗。

尚未开发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第 20 讲白喉

1. 形态与文化财产

病原体属于 Carinobacterium 属,C. difteria 种。

这些是细棒,直的或稍微弯曲的,革兰氏阳性。 它们的特点是明显的多态性。 末端的棒状增厚物是volutin的异色颗粒。 这些内含物在两端各有一个,可以通过奈瑟染色进行检测。 在涂片中,细菌呈 V 型或 X 型角度排列,这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咔哒”分裂所致。

不形成孢子和胶囊。 一动不动。 它们有菌毛。 它们是兼​​性厌氧菌或需氧菌。

通过唾液、薄膜释放到外部环境中的白喉杆菌能够在物体上存活数天。 他们很好地忍受干燥。 对抗生素和消毒剂敏感。

Carinobacteria 对营养培养基的要求很高;血清培养基或添加了血液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它们。 使用 Roux 培养基(凝结血清)。 在其上,10-12小时后可见生长,菌落凸出,针头大小,灰白色,表面光滑,不相互融合。

为了分离,使用选择性营养培养基并添加甲苯酸钾,其浓度不会抑制棒状杆菌的生长,但会抑制伴随微生物群的生长。 在甲苯石血琼脂上形成灰色至黑色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上,可观察到以薄膜形式生长或混浊并带有沉淀物。

根据生化特性、在营养培养基上的生长性质,食肉杆菌分为三个生物型:

1)重力;

2) 麻痹;

3) 中间。

对于 biovars 的分化,以下生化特性被考虑在内:

1)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2)硝酸盐的回收;

3) 半胱氨酸的裂解。

抗原结构:

1)组多糖抗原;

2) 特异性O-抗原;

3) 变体特异性K-抗原。

根据K-抗原,该物种分为11个血清型。

毒力因素:

1)绒毛、菌毛或菌毛(负责附着能力);

2) 定植和侵袭(由于神经氨酸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酶);

3) 脐带因子(损害大型生物细胞呼吸过程的磷酸化);

4)主导因素是外毒素。 这是一种由肽A和B组成的蛋白质,肽B作为受体,它识别相应的细胞受体,与它们结合并形成膜内通道,肽A通过该通道进入细胞。肽A实现了细胞的生物活性。毒素。

2.发病机制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家庭。 这种疾病发生在没有抗毒免疫的个体中。

病原体穿透口咽的粘膜,较少见 - 眼睛,生殖器,皮肤,伤口表面。 在入口处,病原体附着在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上,引起炎症过程。 然后发生外毒素(组织毒素)的定植和释放。

这种毒素会阻断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酶,从而导致它们死亡。 这会导致坏死和死亡。

病原体本身停留在感染的入口处,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由外毒素作用决定,具有全身性和局部作用。

纤维蛋白性炎症是白喉中宏观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病理形态学表现。 外毒素首先直接影响上皮细胞,然后是附近的血管,增加它们的通透性。 在离开血管的渗出液中检测到纤维蛋白原,在其凝固过程中,在黏膜表面形成灰白色的膜状斑块,与周围组织紧密焊接。 它们很难去除;当它们被撕下时,会暴露出侵蚀性表面。 这些薄膜的生长及其向气道的过渡导致了真正的哮吼和窒息的发展。

然后以下涉及炎症过程:

1)区域淋巴结(淋巴结炎);

2)血管(毒素迅速渗入血液,出现麻痹性血管舒张,导致瘀滞);

3)心脏(毒素影响心肌,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肌麻痹);

4)肾上腺皮质选择性病变,对心血管系统有继发性不良影响;

5)肾脏(肾炎);

6)周围神经系统 - 多发性神经炎,轻瘫,麻痹(首先 - 软腭轻瘫);

7)免疫系统(第5-7天没有抗体)。

毒素的强度在 DLM 中测量。 1 DLM 是当给体重 250 克的豚鼠皮下注射时,导致其在第 4-5 天死亡并具有特征性病理和解剖学图像的最小毒素量:肾上腺肿大、急剧充血、有出血性渗出物在空腔中。

病后形成不稳定、短暂的抗菌免疫和持久的抗毒免疫。

最容易感染白喉的是 1 至 4 岁的儿童。

3. 诊断。 预防。 治疗

微生物诊断

1.主要方法是细菌学检查。

2. 菌种培养的毒性测定(Vagai 沉淀反应)。

测定毒性的方法:

1) 生物样本 - 豚鼠皮内注射肉汤培养物;

2)设置ELISA;

3) 使用 DNA 探针,确定分离培养物的基因组中是否存在有毒操纵子;

4) Wagai沉淀反应。

以下有待研究:

1)疑似白喉患者;

2)耳鼻喉脏器的各种疾病患者。

白喉细菌学研究的特点:

1) 将材料播种在选择性营养培养基上;

2) 鼻、咽、生殖器、皮肤的黏膜作为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含有各种Carinobacterium属的代表物。 它们是有条件的致病性,由白喉的概念联合起来。 在患有继发性免疫缺陷的虚弱患者中,在癌症患者中,可能会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过程。 在细菌学研究过程中,有必要区分白喉肉杆菌和类白喉。

白喉病原菌与白喉病原菌的区别:

1)形态特性的差异。 涂片中的白喉类动物随机排列或呈栅栏状排列。 细胞质中没有volutin颗粒;

2)生化活性的差异;

3) 鉴别抗原特性的差异,采用凝集反应与物种分化血清鉴别;

4)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文化财产没有区别。

等向疗法:抗毒抗白喉血清; 以 10-000 AU 的剂量给药(取决于疾病的年龄和严重程度)。

1 AU 是中和 100 DLF 白喉毒素的最低血清量。

血清疗法在疾病的早期有效,直到毒素固定在身体的细胞中并且组织没有受到明显的损伤。

预防:

1) 活跃。 使用的疫苗有:AD(白喉类毒素)、ADS、ADSM、DTP。 对 3 个月大的儿童进行 1 次 DTP 疫苗接种。 再接种是在使用 RPHA 与白喉类毒素红细胞诊断剂的反应确定血清抗毒素含量(滴度)的控制下进行的。 如果 TPHA 在 20:XNUMX 及以上的稀释度下呈阳性,则认为该滴度具有保护性;

2)被动。 它是在具有抗毒血清的疾病病灶中进行的,其剂量取决于疾病的形式和严重程度。

第 21 讲。结核病

1. 形态与文化财产

病原体属于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属。

这些是细棒,略微弯曲,不形成孢子或胶囊。 细胞壁被一层称为真菌苷(微胶囊)的糖肽包围。

结核杆菌很难察觉常规染料(根据革兰氏染色24-30小时)。 革兰氏阳性。

结核杆菌具有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所有生物学特性中。 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高达60%)。 其中大多数是分枝菌酸,包含在细胞壁的框架中,它们以游离糖肽的形式存在,是索因子的一部分。 绳索因素决定了束状生长的性质。

细胞壁含有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它的末端片段——帽——决定了病原体与巨噬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Ziehl-Neelsen 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 这种方法是基于分枝杆菌的耐酸性,这是由细胞壁化学成分的特性决定的。

由于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病原体可能会失去耐酸性。

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是明显的多态性。 在它们的细胞质膜中,发现了特征性的内含物——蝇粒。 人体内的分枝杆菌可以转化为L型。

按能源生产需氧菌的类型。 根据温度要求 - 中温。

它们的繁殖非常缓慢,一代时间为14-16小时,这是由于脂质含量高而具有明显的疏水性。 这使得细胞难以供给营养,从而降低了细胞的代谢活动。 周三 - 21-28 天可见生长。

分枝杆菌对营养培养基的要求很高。 生长因子 - 甘油、氨基酸。 它们在马铃薯甘油、鸡蛋甘油和合成培养基上生长。 所有这些培养基都必须添加抑制污染菌群生长的物质。

在密集的营养培养基上,形成特征菌落:皱褶、干燥、边缘锯齿状、不相互融合。

在液体介质中,它们以薄膜的形式生长。 薄膜最初柔软、干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厚,变得凹凸不平,带有淡黄色调。 介质不透明。

结核菌具有一定的生化活性,对其进行研究可将结核病的病原体与该组的其他成员区分开来。

致病因素:

1) 霉菌酸;

2) 绳索系数;

3) 硫苷脂;

4) 蕈类;

5) 脂阿拉伯糖聚糖。

2.发病机制

结核病的病原体作为细气溶胶的一部分进入人体。 病原体必须进入肺泡,在那里它们被常驻巨噬细胞吸收,与此的关系决定了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结核病是一种典型的巨噬细胞内感染。

在巨噬细胞内部,由于强大的脂质膜,结核菌对吞噬细胞的杀菌因子具有抗性。 由于分枝杆菌和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肉芽肿型炎症在毒力因子的影响下发展。

肉芽肿在感染后立即发展,但随后当对病原体敏感的 T 淋巴细胞出现在体内时,它会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免疫前肉芽肿在T淋巴细胞的影响下2-3周后变成特异性(免疫后),称为结核瘤。

结核杆菌从肺部进入区域淋巴结,然后进入血液。 进一步的事件与特定炎症有关,这是基于对细菌抗原的过敏反应。

感染途径是空气传播。 病源为病人,急性期随痰排出结核杆菌。

肺结核最为常见,但肠道、肌肉骨骼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等也会受到影响。

结核病有两种致病变异。

1.原发性肺结核。 发生在以前未接触过病原体的个体中。 感染发生在儿童期或青春期。 它在没有对病原体过敏的情况下发展。 在引入区,病原体被巨噬细胞捕获,发生非特异性肉芽肿反应。 细菌很容易通过这道屏障,迅速渗透到局部淋巴结、血液和各种器官中。

2-3 周后,形成原发性结核病复合体,其中包括:

1) 主要影响 - 肺组织中的焦点;

2)淋巴结炎 - 区域淋巴结炎症;

3) 淋巴管炎 - 淋巴管的炎症。

大多数情况下,它会自行愈合,经历纤维化和钙化(Gon 的重点)。 细菌坚持在这个焦点上,但不会释放到外部环境中。

在其他情况下,会发展为急性肺结核。

2.继发性肺结核。 长期运行。 它发生在重新激活主要焦点时(5 年或更长时间后)。 从外部再次感染也是可能的。

不利的生活条件、慢性病、酗酒、压力等促进了继发性肺结核的发展。

结核病的免疫特点:

1) 非无菌的,由那些在体内持续存在的细菌支持;

2) 不稳定,即不能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再激活和外部的再感染;

3)形成抗体,但没有保护价值;

4)免疫的主要机制是细胞; 传染性过敏是最重要的。

3. 诊断。 预防。 治疗

诊断:

1)显微镜检查。 痰涂片两次。 一个由 Ziehl-Neelsen 染色,第二个用荧光染料处理并使用直接荧光显微镜检查。 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2)细菌学检查。 是必须的。 缺点是分枝杆菌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缓慢(4 周)。 在研究期间,确定对结核病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加速方法检测作物中的分枝杆菌,例如,根据 Price 方法。 当形成它的细菌折叠成辫状、链状和束状时,微菌落可以看到脐带因子的存在;

3)聚合物链式反应(PCR)。 它用于肺外形式;

4)血清诊断——ELISA、RPHA、荧光反应。 不是领先的方法;

5) 使用结核菌素的 Mantoux 试验 - 一种过敏方法。 结核菌素是由灭活的分枝杆菌培养物制成的制剂。 在选择重新接种人员期间放置样本,以评估结核病过程的进程;

6) 在 Shkolnikov 培养基中的载玻片上进行微量培养;

7)生物法。 当病原体难以从测试材料中分离出来时,它很少使用。 来自患者的材料会感染实验动物(豚鼠、兔子)。 进行观察直到动物死亡,然后检查其淋巴结的点状。

特异性预防:卡介苗活疫苗。 出生后第4-7天在妇产医院进行皮内注射。

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人进行再接种,间隔为 5-7 年至 30 岁。 因此,产生了传染性免疫,其中发生了延迟型超敏反应。

治疗

大多数抗生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没有作用,所以使用抗结核药物。

使用的药物有两种:

1)一线药物: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替他嗪;

2)二线药物(一线药物无效):阿米卡星、卡诺霉素、氨基水杨酸钠(PAS)、氨苯砜、环丝氨酸等。

结核病治疗特点:

1) 应尽早开始治疗,在发现疾病后立即开始治疗;

2)治疗总是结合使用 - 至少使用两种药物;

3)进行时间长(4-6个月),与分枝杆菌的生命周期长有关;

4) 必须是连续的,因为中断会导致病原体抗性的形成和过程的同步化。

LECTURE No. 22. 立克次氏体组

一、群体特征

立克次体是一个单独的类,分为a1、a2、b和g亚类。

a1 包括立克次体科,其中两个属是最重要的。

1.立克次体属,种分为两组:

1) 一组斑疹伤寒:

a) R. provacheka - 流行性(不良)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b) R. typhi - 地方性(鼠蚤)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2) 一组蜱传立克次体病:

a) R. rickettsi - 落基山热的病原体;

b) R. conori - 出血热的病原体;

c) R. sibirika 是北亚立克次体病的病原体。

2. Erlihia 属,分离种:E. canis 和 E. sennetsu(可能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

a2 包括巴尔通体科巴尔通体属,细分为种:

1) B. kvintana - 五天(战壕)热的病原体;

2) B. hensele - “猫抓病”的病原体。

g 包括 Coxiella 属、C. burneti 种、Q 热的病原体。

立克次体是其标志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细菌。 它们在结构上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 他们有自己的酶系统。 不动,没有孢子或胶囊。

立克次体的特征在于明显的多态性。 有四种形式:

1)A型-球状,椭圆形,单独或以哑铃形式放置;

2) B 型 - 中等大小的棒;

3) 形式 C - 立克次体,大棒;

4)形式D——丝状,可以给分枝。

形态取决于感染过程的阶段。 在急性形式中,主要发现形式 A 和 B,在慢性、缓慢形式中,主要发现形式 C 和 D。

立克次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几个阶段。

1. 吸附在相应细胞的受体上。

2. 附着后,膜内陷,立克次体作为液泡的一部分沉入细胞中,液泡的壁由细胞膜形成。

3. 那么有两种选择:

1)某些类型的立克次体继续留在液泡内并在那里繁殖;

2)其他人裂解膜并自由地躺在细胞质中。

4. 立克次体大量繁殖,膜被破坏,离开细胞。

立克次体的专性细胞内寄生是在细胞水平上实现的。

由于立克次体是细胞内寄生虫,它们不会在营养培养基中繁殖。 对于它们的培养,使用与培养病毒相同的方法:

1)组织感染;

2)鸡胚感染;

3)在实验动物体内;

4)在体外寄生虫体内。

2. 立克次体病

最常见的立克次体病是流行性斑疹伤寒。 病原体是 R. Provacheka。 传染源是病人。 载体是体虱和头虱。

这些是多态性微生物。 它们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形成微囊。 好氧菌。 在鸡胚中培养。

它们有两种抗原:

1) 群体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和保护性);

2) 小细胞,物种特异性(仅在该物种中可用)。

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后,疾病就开始了。 立克次体粘附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在这些细胞的细胞质中,它们繁殖。 细胞被破坏后,新一代立克次体进入血液。 毛细血管受损会导致血栓和肉芽肿的形成。 病变最危险的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 皮肤上出现皮疹。 除了直接作用外,立克次体还分泌内毒素,引起毛细血管麻痹。

疾病发生后,仍然存在强烈的抗微生物免疫。

诊断:

1)血清诊断 - 主要方法(RPHA,RSK,带有来自 R. Provacheka 的诊断仪);

2)细菌学检查; 测试材料 - 血液; 仅在特殊制度实验室进行;

3) PCR 诊断。

特异性预防:伤寒活疫苗。

等向性治疗:抗生素 - 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

最常见的立克次体病包括地方性(鼠蚤)斑疹伤寒。 病原体 - 伤寒杆菌。 传染源是鼠蚤、虱子、革螨。 感染方式 - 传播、空气传播。

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

R. typhi 具有种特异性抗原,可通过该抗原与其他立克次体区分开来。

诊断:

1) 生物样本 - 感染来自患病豚鼠的材料;

2) 血清诊断 - RSK, IF。

不得不说的是Q热。 病原体是伯氏念珠菌。 传染源是牲畜。 传播方式 - 食物传播、家庭接触传播。

这些是小棒状或球状结构,根据 Romanovsky-Giemsa 染色为亮粉色。 它们形成 L 形。 在鸡胚的卵黄囊中培养。

它们有两种抗原:可溶性和微粒。

耐环境因素。

立克次体血症发生在伯内蒂梭菌进入体内后。 微生物的繁殖发生在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在它们被破坏后会出现过程的普遍化和毒素血症。 在感染过程中,发展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紧张的免疫。

该疾病的特点是临床表现不明确。

诊断:

1)血清学检查(RSK、RPGA);

2)皮肤过敏试验(作为回顾性诊断方法)。

特异性预防:活疫苗M-44。

治疗:抗生素——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

第 23 讲。ARVI 病原体

1.流感病毒

它们属于正粘病毒家族。 分离出 A、B 和 C 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呈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 螺旋对称的核衣壳是以双螺旋形式折叠的核糖核蛋白链(NP 蛋白),构成病毒体的核心。 RNA聚合酶和核酸内切酶与之相关。 核心被由蛋白质 M 组成的膜包围,该膜将核糖核蛋白链连接到外壳的脂质双层。 在超级衣壳包膜的蛋白质中,有两个非常重要:

1) 神经氨酸酶——一种确保病毒渗透到细胞中的受体蛋白;

2)血凝素。 执行受体功能,对呼吸道粘膜细胞的糖蛋白受体具有亲和力。

病毒基因组由负链片段化的RNA分子代表。 正粘病毒的复制主要在受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实现。 病毒RNA的合成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宿主细胞为病毒提供新的RNA转录本,其5'端用于给病毒信使RNA的5'端加帽。

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在与 M 和 NP 蛋白相关的类型特异性抗原方面彼此不同。 A 型病毒的较窄特异性由血凝素(H 抗原)决定。 该属内有很高的抗原变异性。

H 抗原的变异性决定了:

1) 抗原漂移 - 由控制其形成的基因中的点突变引起的 H 抗原变化;

2) 抗原性转变——一个基因的完全替代,它基于两个基因之间的重组。

最初,病原体在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中复制,导致感染细胞死亡。 通过受损的上皮屏障,病毒进入血液。 病毒血症伴随着毛细血管内皮的多处损伤,其通透性增加。 在严重的情况下,在肺、心肌和各种实质器官中观察到广泛的出血。

主要症状包括体温迅速升高并伴有肌痛、流鼻涕、咳嗽、头痛。

病原体无处不在,在寒冷的月份发病率有所增加。 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儿童和老人最容易受影响。

实验室诊断:

1) 表达诊断 - 通过 ELISA 测定涂片中鼻和鼻咽上皮细胞质中的病毒抗原;

2)用鼻腔分泌物、痰液或鼻咽拭子感染细胞培养物或鸡胚(在发病的第一天获得);

3)血清诊断(RCC、RTGA、酶活性抑制反应)。

具体预防:

1)用于被动免疫——人抗流感免疫球蛋白;

2) 用于主动免疫——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治疗:金刚烷胺衍生物(金刚乙胺)。

2. 副流感。 电脑病毒

副流感病毒和RS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

这些是具有螺旋对称性的球形病毒。 病毒粒子的平均大小为 100-800 nm。 它们有一个带有刺突的超级衣壳膜。 基因组由线性非分段 RNA 分子表示。 RNA与主要(NP)蛋白相关。

外壳含有三种糖蛋白:

1)HN,具有血凝和神经氨酸酶活性;

2) F,负责融合并表现出溶血和细胞毒活性;

3) 形成病毒包膜内层的 M 蛋白。

病毒复制完全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实现。 人类副流感病毒属于副粘病毒属。 病毒的特点是存在其自身的 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转录酶)。

根据人副流感病毒 HN、F 和 NP 蛋白抗原结构的差异,区分出四种主要的血清型。 1、2 和 3 型具有抗原相关性,并与腮腺炎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4 型病毒没有明显的抗原关系。

病原体在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中繁殖,从那里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

成人的临床表现最常以上呼吸道粘膜炎的形式出现。 在儿童中,临床表现更为严重,通常伴有中毒症状。 这种疾病在幼儿中最为严重。

副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感染源是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实验室诊断:

1) 表达诊断 - 使用 ELISA 检测鼻道细胞中的抗原;

2) 在人或猴胚胎的肾脏单层培养物中分离病原体;

3) 血清诊断(RSK、RN、RTGA 与病人的配对血清)。

治疗: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

不适用具体的预防措施。

PC病毒是新生儿和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属于肺病毒属。

它的特点是抗性低,病毒体易于自我毁灭,在纯化的形式中它们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 PC 病毒分为三种小类型,它们之间的抗原差异会导致特定的表面抗原。

病原体在气道上皮细胞中复制,导致受感染细胞死亡,并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特性,这解释了继发性细菌感染的高频率。

PC病毒导致新生儿和幼儿每年流行性呼吸道感染; 成人也可被感染,但感染过程较轻或无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恢复后形成不稳定的免疫力。

实验室诊断:

1) 快速诊断 - 使用 ELISA 测定鼻涕中的病毒抗原;

2) 在 RSK 和 RN 中检测到特异性抗原。

尚未开发出等向性疗法。

3. 腺病毒

腺病毒科包括两个属——乳腺病毒属(哺乳动物病毒)和禽腺病毒属(禽类病毒); 第一个包括约 80 个物种(血清型),第二个包括 14 个物种。

该家族包括具有裸衣壳(没有外壳)的病毒,一种立方对称型。 病毒粒子的大小为 60-90 nm。 基因组由线性双链 DNA 分子表示。

成熟病毒由 252 个壳粒组成,包括:

1) 含有类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六邻体,作用于病毒体中六邻体的释放,负责毒性作用的表现;

2) 含有病毒小抗原和家族的反应性可溶性抗原的五邻体,它们决定了病毒的血凝特性。

抗原结构:

1) 结构蛋白的表面抗原(物种和类型特异性);

2) 六邻体抗原(组特异性);

3)补体固定抗原(不同血清型相同)。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病变的症状是由于病原体在敏感组织中的繁殖。 根据敏感细胞的病变类型,分为三种感染类型:

1) 生产性的(溶解性的)。 伴随子代种群释放后细胞死亡;

2)坚持。 当繁殖速度减慢时观察到,这使得组织可以补偿由于未感染细胞的正常分裂而导致的感染细胞的损失;

3)转化。 在组织培养中,细胞被转化为肿瘤细胞。

腺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1. 最常见 - SARS,以流感样病变的形式出现。 发病高峰发生在寒冷季节。 全年都有可能爆发。

2.咽结膜炎(咽结膜热)。 发病高峰出现在夏季; 主要感染源是水池和天然水库的水。

3.流行性角结膜炎。 损伤是由受伤或医疗操作期间角膜感染引起的。 可能会侵蚀角膜直至失去视力。

4.下呼吸道感染。

实验室诊断:

1) 通过接种到人上皮细胞培养物中分离病原体; 所调查的物质 - 鼻、咽、结膜、粪便的分泌物;

2)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病毒抗原;

3) 细胞培养中细胞病变效应的RSK、RTGA和RN。

治疗: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

特异性预防:含有主要血清型减毒病毒的活疫苗。

4. 鼻病毒

它们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病毒体具有球形和立方对称性。 尺寸 20-30 纳米。 基因组由未分段的阳性 RNA 分子形成。 分子的大小很小。 一个 RNA 分子与一个蛋白质分子相连。 衣壳膜由32个衣壳和3个大多肽组成。 没有超级衣壳膜。

病毒复制发生在细胞质中。 宿主细胞的组装和衣壳的填充也在细胞质中进行; 病毒释放之后是细胞裂解。

病毒在酸性环境中会失去传染性。 在低温下保存完好。 复制所需的温度为 33°C,高于 37°C 会阻止生殖的最后阶段。

鼻病毒根据它们在细胞中的繁殖能力分为两大类:

1) H 组病毒。它们在有限的二倍体细胞群、人类胚胎和特殊的 HeLa 细胞系 (K) 中繁殖并引起细胞病变;

2) M组病毒,它们在猴子的肾脏细胞、人类胚胎和人类细胞的各种连续细胞​​系中繁殖并引起细胞病变。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表现出细胞病变效应。

抗原结构:

1)根据单一类型特异性抗原的结构,区分出113个免疫异质组; 不存在组特异性抗原;

2) 在人类中,鼻病毒感染导致产生中和抗原和免疫状态。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宿主是病人(病原体在发病前1-2天和发病后2-3天释放)。

鼻病毒位于分泌物丰富的鼻粘膜上皮细胞中,在儿童中位于支气管粘膜中,引起流鼻涕、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疾病发生后,短期免疫仍然存在,仅对同源菌株有效。 它由 IgA 类型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决定。

实验室诊断:

1) 在感染鼻涕的细胞培养物上分离病毒;

2)快速诊断——免疫荧光法; 允许检测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病毒抗原。

治疗:没有特定的抗病毒治疗,治疗是对症的。

特异性预防:由于病原体的大量血清学变异,不进行免疫预防。

5.呼肠孤病毒。 电脑病毒

呼肠孤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 60-80 nm。 衣壳是根据二十面体对称类型构建的。 双链 RNA 由十个片段组成。 内部和外部衣壳中有八种不同的蛋白质。 外衣壳的一种蛋白质负责与特定的细胞受体结合,在另一种蛋白质的帮助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病毒复制发生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

呼肠孤病毒在各种细胞培养物中培养。 细胞病变作用出现较晚,类似于细胞单层的非特异性变性。

呼肠孤病毒有三种血清型。 它们具有共同的补体固定抗原和类型特异性抗原(外衣壳蛋白)。 病毒具有血凝活性。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呼肠孤病毒主要在口腔、咽、小肠、区域淋巴结的粘膜上皮细胞中繁殖,从那里进入淋巴和血液。 病毒能够通过胎盘并具有胚胎病效应。

实验室诊断:

1) 在细胞培养和新生小鼠中分离病毒;

2)病毒鉴定——在中和反应和RTGA中;

3)血清诊断(RTGA)。

尚未开发出特异性预防和对症治疗。

电脑病毒。 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

该家族包括具有螺旋对称性的“修饰”病毒,其基因组由与主要 (NP) 蛋白相关的线性非分段 RNA 分子形成; 病毒粒子的平均大小为 100-800 nm。

外壳包含:

1) HN-糖蛋白。 它具有血凝和神经氨酸酶活性;

2) F-糖蛋白。 负责合并。 显示溶血和细胞毒活性;

3) M-蛋白。 形成病毒包膜的内层。

病毒复制完全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实现。

在受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两种抗原:

1)抗原A对乙醚处理具有抗性,诱导中和和补体固定抗原的合成;

2)抗原B诱导补体固定抗原的合成。

RS病毒是新生儿和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病原体在气道上皮细胞中复制,导致受感染细胞死亡。

PC病毒的特点是抗性低,病毒粒子易于自我毁灭,在纯化的形式中它们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有多种形式。

恢复后形成不稳定的免疫力。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实验室诊断:

1) 在人类细胞系上分离 PC 病毒;

2) 表达诊断 - 使用 ELISA 测定鼻腔分泌物和粘膜细胞中的病毒抗原;

3) CSC和RN中特异性抗原的分离。

治疗: 不存在对症治疗。 治疗是对症的。

没有具体的预防措施。

第 24 讲。病毒性空气传播感染的病原体

1. 麻疹和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属于副混合病毒科。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为 150-200 nm。 在病毒体的中心是一个螺旋对称型的核衣壳,被一个带有刺突的外壳包围。 病毒RNA由单链负链代表。 核衣壳被基质蛋白覆盖,该基质蛋白由两个脂质层和三个病毒特异性蛋白组成。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病毒属。 病毒感染的特点是腮腺唾液腺的主要病变和引起流行病爆发的能力。

抗原结构:

1)内部NP蛋白;

2) 表面 NH- 和 F- 糖蛋白。

最初,病原体在鼻咽的上皮细胞中繁殖,然后渗透到血液中,并在病毒血症期间渗透到各种器官:腮腺、睾丸、卵巢、胰腺、甲状腺、头部和其他器官。 腮腺上皮中的初级生殖也是可能的。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实验室诊断:从脑脊液、唾液和点状腺中分离病毒,并在鸡胚胎和鸡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培养。

缺乏特定的药物治疗手段。

具体预防:

1)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2)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麻疹病毒属于麻疹病毒属。

抗原结构:

1) 血凝素 (H);

2)肽F;

3)核衣壳蛋白(NP)。

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接触较少。

最初,病毒在上呼吸道和区域淋巴结的上皮细胞中增殖,然后渗透到血液中。 病毒血症是短暂的。 病原体通过血行分布在全身,固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 旨在破坏受感染细胞的免疫机制的活动导致病毒的释放和第二波病毒血症的发展。 病原体对上皮细胞的亲和力导致结膜、呼吸道粘膜和口腔的继发感染。 血液循环和新出现的保护性反应会导致血管壁受损、组织水肿和坏死变化。

实验室诊断:

1) 检测鼻咽分泌物中的多核细胞和病原体抗原(在免疫荧光反应中);

2) 在猴肾细胞或人胚胎的胰蛋白酶原代培养物中分离病毒;

3) 检测恢复期间抗原滴度的增加。

治疗: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

具体预防:

1)人麻疹免疫球蛋白;

2)减毒活疫苗。

2.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科包括以下亚科:

1) a-疱疹病毒(I型和II型,带状疱疹);

2) b-疱疹病毒;

3) g-疱疹病毒。

它们属于DNA病毒。 DNA是双链的,线性的。 基因组由两个片段组成:长片段和短片段。 DNA 链缠绕在中心蛋白质培养物周围。 衣壳由简单的蛋白质构成,具有立方对称类型。 有一个超级衣壳膜(带有一层糖蛋白的脂质膜),结构不均匀,形成棘突。

疱疹病毒在室温下相对不稳定,对热不稳定,并且可以被溶剂和清洁剂迅速灭活。

I型疱疹会导致儿童早期口疮性口炎、唇疱疹,较少见的是疱疹性角膜炎和脑炎。

a-疱疹II型引起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是宫颈癌发展的诱发因素。

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病原体。 这是典型的疱疹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为沿相应神经分支在皮肤上出现气泡。 病情很严重,但恢复很快。

感染后,终生免疫。 然而,与病毒在神经节中持续存在相关的疾病复发是可能的。

在患上疱疹病毒病后,病毒会在神经节(通常是三叉神经)中终生存在。 随着身体防御能力的下降,病毒感染就会发展。

b-疱疹(巨细胞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繁殖时会引起细胞病变。 它对唾液腺和肾脏的细胞具有亲和力,导致其中形成大的多核包涵体。 随着疾病的发展,发生病毒血症,对内脏、骨髓、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以及免疫病理学疾病的发展。

g-疱疹病毒(Epstein-Bar 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它可能是肿瘤发展的诱发因素。

诊断:

1. a-疱疹病毒:

1) 从患处的刮片中鉴定出特征性的多核巨细胞和包涵体;

2)鸡胚培养;

3) 生物样本;

4)血清学研究(RSK、ELISA);

5) 单克隆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法。

2. b-疱疹病毒:

1)检测尿液和唾液中的大细胞病毒;

2)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培养中的培养;

3)血清学检查(RSK);

4)免疫荧光。

3. g-疱疹病毒:

1) 成纤维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分离;

2)尿沉渣、唾液涂片镜检以鉴别典型巨细胞;

3) 血清学方法(RSK、RPGA 和 RN)。

治疗方法: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2)干扰素。

3. 风疹病毒

属于披膜病毒科,红斑病毒属。

它们是球形有包膜病毒,具有包裹在脂质包膜中的二十面体核衣壳。 红病毒病毒的平均大小为 60 nm。 病毒的表面覆盖着含有血凝素的糖蛋白针。

基因组由单链+RNA分子形成。 RNA 在从病毒体中分离出来后仍然具有传染性。 复制周期在细胞的细胞质中实现,其中检测到嗜酸性包涵体。 在吸附和脱蛋白后,病毒 RNA 作为信使 RNA (mRNA) 用于合成病毒蛋白,这些蛋白通过多蛋白的蛋白水解“切割”而形成。

风疹病毒有两种抗原:

1) 与衣壳结合的核蛋白;

2) 超级衣壳蛋白。

该病毒以具有血凝、溶血和轻度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单一血清型为代表。

在人类中,该病毒会引起风疹,这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

风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分布广泛的感染; 来源是病人; 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康复后,形成终生免疫力。

典型形式的发病机制包括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反应的发展和病原体在血液中的循环以及随后对各种器官的损害,包括怀孕期间的胎盘。

该病的一个特征性征兆是淡粉色的斑丘疹,最常见于四肢、背部和臀部的伸肌表面。 2-3天后,皮肤元素消失,不留色素沉着和脱皮。 成人对风疹的耐受性更严重:温度可以达到 39°C,严重的头痛和肌痛,鼻粘膜和结膜的明显黏膜炎是可能的。

最大的危险是怀孕期间胎儿的感染 - 在这种情况下,会观察到多种缺陷(白内障、心脏缺陷、小头畸形和耳聋)的形成。

病毒在外界环境中不稳定,接触物理和化学因素会死亡。

实验室诊断:

1) 在人类胚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病原体;

2)通过ELISA和RIA、RN进行血清学诊断(RSK、RTGA)。

治疗方法:

1)没有治疗方法;

2)与患者有过接触的孕妇预防性注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预防:减毒活疫苗; 育龄妇女的免疫接种只应在未怀孕的情况下进行。

第 25 讲。肠道病毒感染

1.脊髓灰质炎病毒

属于肠道病毒属的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它们是相对较小的病毒,具有二十面体对称性。 病毒颗粒的平均尺寸为22-30 nm。 耐脂肪溶剂的作用。 基因组由未分段的+RNA分子形成。 即使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去除蛋白质分子后,提取的 RNA 仍然具有感染性。

每个病毒颗粒由一个由 60 个亚基构成的衣壳组成,并包含一个 VPg 分子的 4 个多肽,这些多肽与 RNA 相连。

复制发生在细胞质中; 生殖过程通常不超过几个小时,并且对细胞 RNA 合成抑制剂的作用具有抵抗力。 第一阶段(脱蛋白后)是 +RNA 和病毒蛋白的合成,它们被翻译成一条多肽链。 宿主细胞的组装和衣壳的填充也在细胞质中进行。 病毒的释放伴随着细胞裂解。

病毒耐酸且在低 pH 值下相对稳定,这使它们能够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生存,而缺乏包膜使它们对胆汁酸的作用具有抵抗力。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结构是稳定的,只有罕见的血清学变异是可能的。

病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人群众多且违反基本卫生规则和个人卫生的情况下。 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所有脊髓灰质炎病毒都会引起脊髓灰质炎,这是一种影响延髓和脊髓前角神经元的急性感染。

主要繁殖部位位于口腔、咽、小肠的上皮以及皮罗戈夫环和派尔斑的淋巴组织中。 病毒可能从粘膜上皮二次渗透进入淋巴组织和血流(原发性病毒血症),然后进入各种器官,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在存在血清抗原的情况下,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停止(流产感染),否则会发生继发性病毒血症并且病原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前角、延髓和脑桥的神经元携带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

实验室诊断:

1) 在HeLa、Hep-2、SOC的原代组织培养或细胞培养中分离病原体; 根据细胞病变作用及其与典型抗血清的中和作用进行病原体的指示;

2)血清学研究包括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原的测定; 检测到高滴度 IgM 表明存在感染。

治疗:没有特定的抗病毒治疗; 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的发生。

具体预防:

1) 活(减毒)疫苗;

2)灭活病毒疫苗。

2. ECHO 病毒。 柯萨奇病毒

它们属于肠道病毒属的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病毒粒子的结构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同。

由于对实验动物完全没有致病作用,ECHO 病毒被分离到一组特殊的肠道病毒中。 分配 34 个血清型; 分离是基于病毒衣壳的特定抗原的特性,该抗原被类型特异性抗原中和。 12 种血清型具有血凝能力,一些血清型自发洗脱。

没有组特异性抗原。 一些类型特异性抗原具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性。

ECHO 病毒通过粪口途径感染,较少通过吸入途径感染。 通常,病原体不会从原发感染的病灶传播; 它较少通过血行传播,严重时可以从受影响的器官中分离出来。

ECHO 病毒导致:

1)SARS和不明原因的发烧;

2)无菌性脑膜炎(比较容易发生,不会引起并发症);

3)上行性麻痹和脑炎,类似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病变;

4)发烧状态,伴有麻疹样皮疹。

病后形成体液型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不等。

实验室诊断:

1)通过用脑脊液和粪便中的物质感染猴肾细胞来进行病原体的分离;

2) 血清诊断 - 抗原检测(在疾病发作和 2-3 周时采集的配对血清中); 对于检测,使用 PH、RSK 和 RTGA 的反应。

治疗和预防:没有治疗和有效预防ECHO病毒感染的手段; 病变的治疗是对症的。

柯萨奇病毒是典型的小核糖核酸病毒。

根据生物学特性,它们区分:

1)A组病毒,引起弥漫性肌炎伴炎症和横纹肌局灶性坏死;

2)B群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局灶性变性、麻痹),骨骼肌坏死,有时心肌坏死,脾脏炎性病变等。

每组包括血清型:A 组 - 24 组,B 组 - 6 组。划分是基于类型特异性抗原的特性。 血清型不包含组特异性抗原。

一些柯萨奇病毒能够引起人红细胞的血凝。

主要传播机制是粪口和接触(通过鼻咽部排出)。

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感染过程伴随着疾病发作一周后血清中发现的类型特异性抗原的合成。

实验室诊断:

1) 细胞培养和乳鼠感染; 材料 - 鼻咽拭子和拭子,肠道内容物;

2)使用RTGA检测血凝变异体,具有类型特异性;

3) 属于血清型是在 RSK 或 RN 中用类型特异性抗血清确定的。

没有具体的预防措施。

不存在等向性治疗。

LECTURE No. 26.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一、结构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为100-150 nm。 立方对称类型。 病毒的外层(超级衣壳)包膜由源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 有两种类型的尖峰从其中突出:

1)gp 120(具有受体功能);

2)gp 41(具有锚点功能)。

受体结构嵌入该膜中。 外壳之下是病毒的核心(核心),呈截锥形。 外层病毒膜和病毒核心之间的空隙充满了基质蛋白。 核心内部是两个相同的病毒 RNA 分子,它们与低分子量蛋白 p6 和 p7 相关。

每个 RNA 分子包含九个 HIV 基因:

1)结构(三个基因);

2) 调控(三个基因,它们不编码病毒的结构成分,但是一旦进入细胞,就编码抑制结构基因活性或激活它们的物质的形成);

3)附加(三个基因,它们包含生产控制病毒感染细胞、复制和引起疾病的能力的蛋白质所必需的信息)。

结构基因分为三组:

1)gag(编码病毒核心结构蛋白的形成);

2)pol(直接合成蛋白质——病毒酶);

3)ent(编码包膜蛋白gp 120和gp 41的合成)。

每个 RNA 分子的末端都包含一个重复的 RNA 序列。 这些位点充当开关,通过与 HIV 蛋白或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来控制病毒转录过程。

除了 RNA,病毒酶也位于那里:

1)逆转录酶; 从病毒RNA分子合成病毒DNA;

2) 蛋白酶; 在新病毒颗粒成熟期间参与病毒蛋白前体的“切割”;

3) 核酸内切酶(整合酶); 将病毒 DNA 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从而形成前病毒。

抗原特性有:

1)核心蛋白;

2) 包膜糖蛋白。 它们的特点是高水平的抗原变异性,这是由高比率的核苷酸取代决定的。

HIV 的强烈抗原变异发生在感染期间的患者体内和病毒携带者中。 它允许病毒“隐藏”特定抗体和细胞免疫因子,从而导致慢性感染。

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不培养 HIV。 对于培养,使用具有辅助功能的 T 淋巴细胞培养物。

2. 发病机制和免疫系统疾病

在体内,病毒与位于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 CD-4 受体相互作用。 病毒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四个阶段:

1) 对 CD-4 受体的吸附;

2) 细胞穿刺和内吞;

3) 宿主细胞蛋白激酶参与的脱蛋白;

4) 逆转录酶参与的 RNA 模板上的 DNA 合成。

病毒的DNA包含在细胞基因组中,然后发生病毒成分——蛋白质的合成,然后——病毒粒子的自组装及其出芽,在此期间病毒获得超级衣壳。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不同:

1)病毒可以在细胞内持续存在而不以任何方式表现出来,它可能缺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2)病毒的繁殖和出芽缓慢以及新细胞的感染;

3)病毒在细胞内的快速繁殖、死亡和病毒的释放。

感染始于将病毒引入人体。 HIV感染的发病机制包括五个主要时期:

1) 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抗体,7-90天不等。 病毒以指数方式繁殖。 没有观察到任何症状。 一周后该人具有传染性;

2)主要表现阶段的特征是病毒在含有CD-4受体的各种细胞中爆炸性增殖。 血清转化在此期间开始。 临床上,这个阶段类似于任何急性感染:观察到头痛、发烧、疲劳,可能有腹泻,唯一令人担忧的症状是颈部和腋窝淋巴结增加。 这个阶段持续2-4周;

3)潜伏期。 在此期间,病毒复制减慢并进入持续状态。 潜伏期长达5-10年。 唯一的临床症状是淋巴结肿大——几乎所有淋巴结都增大。 与 T 抑制因子相关的辅助 T 细胞数量减少,迟发型超敏反应消失;

4)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前期)。 病毒开始在所有组织和器官中大量繁殖,并随着细胞损伤而爆炸性地复制。 T 辅助细胞受损最严重,发生完全破坏,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失调,免疫(体液和细胞)急剧降低;

5)艾滋病本身。 完全缺乏免疫反应。 持续时间——大约1-2年,继发感染是死亡的直接原因。

3.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病毒的来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病毒传播途径:

1)通过性接触感染;

2)输血、医疗操作、手术过程中的肠道外血液感染;

3) 在母乳喂养期间通过胎盘、产道中的新生儿传播。

美发沙龙、使用牙刷和纹身时都可能感染。

HIV 存在于病人体内所有有 CD-4 受体的细胞中——这些受体包括 T 辅助细胞、组织巨噬细胞、肠细胞、粘膜等。在感染者体内,病毒随所有生物体液一起排出:最大量存在于血液和精液中。 病毒的平均量存在于淋巴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中。 哺乳母亲的乳汁、唾液、眼泪、汗水中的病毒就更少了。 其中的病毒含量不足以引起感染。

主要的风险群体是吸毒者、血友病患者、同性恋者、妓女。

HIV的特点是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低。 560°C加热30分钟,病毒的传染效价降低100倍,更高的温度可以快速彻底灭活病毒。 对清洁剂和消毒剂敏感。 HIV对干燥有抵抗力。 其传染性在室温下持续 4-6 天。 对紫外线辐射不敏感。

实验室诊断:

1) 使用酶免疫测定法筛查 HIV 抗体(从第二阶段开始到感染者死亡)。 如果反应呈阳性,则用另一种血清和更先进的系统重复。 然后进行免疫印迹;

2) HIV-2 诊断剂(疑似 HIV 感染和对 HIV-1 的阴性反应);

3) T-辅助培养物的感染。 通过细胞病变作用、血清学反应、逆转录酶活性检测病毒;

4) 使用病毒特异性核酸探针的杂交试验。

治疗方法:

1) 对症治疗。 使用以下药物:

a) 叠氮胸苷(灭活病毒的逆转录酶);

b) α-干扰素(延长潜伏期,抑制复制);

2)免疫刺激:给予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

3)治疗肿瘤、继发感染和侵袭。

尚未开发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正在测试一种含有病毒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工程疫苗。

第 27 讲。病毒性人畜共患感染

1.狂犬病病毒

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

弹状病毒的特征在于其子弹形状、外壳的存在和螺旋对称性。 基因组由RNA组成。 病毒颗粒的平均尺寸为180×75 nm; 一端是圆形的,另一端是平的; 表面呈凸状,具有球形结构。 病毒颗粒的核心在壳内沿颗粒的纵轴对称扭曲。

病毒包膜由双层脂质层组成,其中包括外表面糖蛋白结构。 该膜由表面糖蛋白(G)和两种非糖基化蛋白(M2和MXNUMX)形成。 核衣壳由核心蛋白 (NP) 的多个拷贝和病毒转录酶的多个拷贝补充; 后者由大 (L) 和小 (NS) 蛋白质组成。

复制周期在细胞的细胞质中实现。 病毒粒子从细胞中的排出是通过出芽进行的。

抗原结构:

1) 核蛋白——组特异性抗原;

2) 外壳的糖蛋白 - 一种负责病毒感染和血凝活性的类型特异性抗原。

狂犬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伴随着大脑和脊髓神经元的退化。 在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人类的死亡率是 100%。

病毒通过皮肤损伤进入人体,通常是通过生病动物的叮咬。 病毒复制发生在肌肉和结缔组织中,并持续数周或数月。 病毒沿着周围神经的轴突迁移到基底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在那里它在细胞中繁殖,导致出现含有病毒核衣壳的细胞质 Babes-Negri 小体。 然后病毒沿着离心神经元迁移回各种组织(包括唾液腺)。

病毒沿着神经干移动的时间对应于疾病的潜伏期。 它的持续时间可能不同:最少(10-14 天)咬伤头部和面部,更长(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咬伤四肢。

自然界中病毒的宿主是各种温血动物。 一个人是病毒传播的死胡同,没有观察到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诊断:

1) 实验室小鼠脑内感染;

2)仓鼠肾脏细胞培养中的培养。

治疗方法:

1)广谱抗生素;

2)特异性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3) 马抗狂犬病血清;

4)狂犬病疫苗。

特异性预防:狂犬病疫苗。

2. 黄病毒

该家族包括大约 50 种病毒。

它们是球形包膜病毒,具有包裹在脂质包膜中的二十面体核衣壳。 平均值为 37-50 nm。

基因组由单链+RNA分子形成。 RNA 在从病毒体中分离出来后仍然具有传染性。 在复制过程中,形成同质的 mRNA。 完整的黄病毒基因组被翻译成单个多蛋白,随后被蛋白水解酶切割。 成熟后,子种群从充当装配位点的细胞或细胞内膜中萌芽。

抗原结构:

1) 结构蛋白 (V); 负责血凝、物种特异性和群体抗原关系;

2)非结构可溶性抗原。

黄病毒在鸡胚和组织培养物中培养。

病毒的初级繁殖发生在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中,然后发生在区域淋巴结中。

然后病毒进入血液,进入内部器官,大脑的神经细胞,在那里它们繁殖。

疾病发生后,体液类型特异性免疫仍然存在。

黄病毒家族包括引起相应疾病的各种代表:

1)黄热病病毒。 传染源是猴子,载体是蚊子。 发现于南非国家。 病毒进入血液,然后进入区域淋巴结,并在那里繁殖。 子代次要渗入血液,经血行播散至肝、脾、骨髓等器官。 细胞感染导致炎症和坏死病变的发展;

2)登革热病毒。 传染源是病人和猴子,传播者是蚊子。 随着携带者的叮咬,病毒进入血液,在区域淋巴结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复制,子代重新进入血液,并伴有毛细血管中毒现象;

3)日本脑炎病毒。 病原体储存库——野鸟、啮齿动物、牛、马和猪; 一个人是一个死胡同宿主(在流行病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可能的)。 携带者 - 库蚊属蚊子。 被咬后,病毒进入血液,并从那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细胞和实质器官。 子代种群的释放伴随着细胞死亡;

4)蜱传脑炎病毒。 病毒的储存者和携带者是蜱虫。 附加水箱 - 各种动物和鸟类。 人类被受感染的蜱虫叮咬后,病原体通过血行和淋巴途径传播,渗透到中枢神经系统。 该病毒感染颈脊髓前角、小脑和软脑膜的运动神经元。

对于蜱传脑炎的具体预防,使用灭活疫苗。 当蜱叮咬时,会注射一种特定的免疫球蛋白。

实验室诊断:

1) 通过感染乳鼠分离病毒,随后用免疫血清组在 RTGA 和 RSK 中鉴定;

2)中和反应中的最终鉴定。

治疗:没有治疗方法。

LECTURE No. 28.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1.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甲型肝炎病毒在形态上与肠道病毒属的其他成员相似。 基因组由单链+RNA分子组成; 它包含三种主要蛋白质。 它没有超级衣壳。

抗原结构:具有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毒特异性抗原。

该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的繁殖能力降低。 病毒的繁殖不伴有细胞病变效应。

该病毒对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抵抗力。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机制是粪口传播。 患者在黄疸期开始前的 2-3 周内和完成后的 8-10 天内分泌病原体。 该病毒仅对人类具有致病性。

甲型肝炎病毒随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在小肠粘膜上皮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 然后病原体进入血液并形成短期病毒血症。 在潜伏期结束时和黄疸前期检测到血液中病毒的最大滴度。 此时,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细胞病变作用的主要目标是肝细胞。 病毒在细胞质中的繁殖导致细胞内代谢过程破坏和细胞死亡。 免疫机制增强了细胞病变效应,特别是 NK 细胞,其合成是由病毒诱导的。

肝细胞的衰竭伴随着黄疸的发展和转氨酶水平的增加。 此外,带有胆汁的病原体进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其中病毒浓度很高。

甲型肝炎病毒导致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的发展,这种疾病可以亚临床发生或具有典型的临床形式。

临床明显或无症状感染转移后,形成终生体液免疫。

实验室诊断:

1)血清中胆色素和转氨酶含量的测定;

2) 在白细胞或器官培养上培养;

3) ELISA 和固相RIA 法——检测抗体(IgM),抗体(IgM)在潜伏期结束时就已经出现在血清中,并在恢复后持续2-3个月。 从黄疸期中期开始产生 IgG,并持续一生;

4)分子遗传学方法——用PCR检测RNA病毒。

治疗:没有特定的抗病毒治疗,治疗是对症的。

特异性预防:基于菌株 CR 326 的灭活疫苗。

2. 乙型肝炎病毒

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这些是二十面体、有包膜的含有 DNA 的病毒,会在各种动物和人类中引起肝炎。 基因组形成不完整的(一条链断裂)环状双链 DNA 分子。 核衣壳由引物蛋白和与 DNA 结合的 DNA 聚合酶组成。

为了有效复制,病毒诱导的逆转录酶的合成是必要的,因为病毒 DNA 是在 RNA 模板上形成的; 在动态过程中,病毒 DNA 整合到细胞的 DNA 中。

DNA合成和病毒组装在受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 通过从细胞膜出芽来分离成熟种群。

抗原结构:

1) HBsAg(包括两个多肽片段):

a) preS1多肽具有显着的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获得的多肽可用于制备疫苗制剂;

b) preS2多肽(一种引起肝细胞吸附的多球蛋白受体;它能够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结果血清白蛋白转化为多白蛋白);

2) HBcorAg(是一种核蛋白,以唯一的抗原类型为代表;它只存在于病毒的核心);

3) HBeAg(由于其通过肝细胞膜而与 HBcorAg 分离)。

通过注射受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发生感染; 通过受污染的医疗器械、性行为和产内感染,宫内感染是可能的。

原发性病毒复制的位点未知; 仅在感染后 2 周观察到肝细胞中的繁殖。 在这种情况下,复制周期不伴随肝细胞的死亡。 在潜伏期的后半段,从血液、精液、尿液、粪便和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 病理过程始于免疫活性细胞识别肝细胞膜上的病毒诱导抗原后,即由免疫机制引起。

临床表现范围从无症状和无黄疸形式到严重的肝变性。 乙型肝炎的病程较甲型肝炎更严重,具有渐进性,传染周期长,死亡率高于甲型肝炎。该过程的时间化是可能的。

实验室诊断:

1)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材料——粪便、血液和肝活检材料;

2) 血清学研究包括使用试剂测定抗原和抗体——HBsAg、HBeAg; HBsAg、HBcorAg、HBeAg 抗原和 HBcorAg 的 IgM;

3) DNA聚合酶的测定。

治疗:尚无特效药物疗法,治疗以对症为主。

具体预防:

1)被动免疫——给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HBIg);

2)主动免疫(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重组疫苗)。

免疫接种适用于所有风险群体,包括新生儿。

3.病毒性肝炎的其他病原体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它的分类位置目前没有精确定义; 它与黄病毒家族很接近。

它是一种球形颗粒,由被蛋白​​质-脂质膜包围的核衣壳组成。 病毒粒子的大小为80 nm。 RNA 具有编码病毒结构和非结构蛋白合成的区域。 结构蛋白的合成由RNA的C区和E区编码,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的合成由NS-1、NS-2、NS-3、NS-4和NS-编码。 RNA 的 5 个区。

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是抗原变异,病毒有七种主要变种。

感染源是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该病毒通过肠胃外、性和母婴传播(围产期和产后感染)。

该病以无黄疸型为主,并经常转变为慢性型。 该病毒是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实验室诊断:

1)通过PCR检测RNA病毒;

2) ELISA中病毒抗体的测定。

丁型肝炎病毒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动物病毒科。 它是一种平均直径为36 nm的球形颗粒。 基因组由单链环状RNA分子代表,形成杆状无分支结构。 RNA 编码病毒特异性多肽 - HDAg(核衣壳自身抗原)。 外壳形成表面抗原。

丁型肝炎 RNA 病毒复制发生在受感染肝细胞的细胞核中。

感染源——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是胃肠外。 如果没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同时复制,丁型肝炎病毒就不能参与肝炎感染的发展。这一事实决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两种可能形式:

1)同时感染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转化);

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丁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二重感染)。

随着二重感染,肝实质发生快速损伤并出现大面积坏死。

诊断:ELISA检测病毒抗体。

戊型肝炎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 这是一种球形RNA病毒,大小为20-30纳米。 传播途径——水、食物、接触都是可能的。 感染源是急性或慢性患者。 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接近。

诊断:ELISA检测抗体。

LECTURE No. 29. 致病性原生动物

1.疟原虫

它们属于疟原虫属。 人类寄生虫有四种类型:间日疟原虫 - 三日疟的病原体、三日疟原虫 - 四日疟的病原体、恶性疟原虫 - 热带疟疾的病原体、卵形疟原虫 - 卵形疟疾的病原体。

形态学和生理学。

疟原虫有两个发展阶段。

1.有性生殖阶段。 存在于最终宿主——按蚊属蚊子的体内。 最终形成大量子孢子——集中在唾液腺中的细长单核细胞。 当被蚊子叮咬时,子孢子进入脊椎动物宿主的血液。

2.无性繁殖阶段-分裂。 是在中间宿主——人类体内进行的。 它分两个阶段进行:

1) 外红细胞分裂症。 子孢子随着血流进入肝脏,侵入其细胞,在其中它们转化为组织滋养体,然后转化为组织裂殖体。 由于组织裂殖体的分裂,形成了组织裂殖子,这些裂殖子被释放到血液中;

2)红细胞分裂症。 裂殖子被引入红细胞中。 红细胞破坏后,裂殖子进入血液。 一些寄生虫经历吞噬作用,而另一些则感染新的红细胞,并且循环重复。

疾病的发病机制:红细胞裂殖子、疟疾色素、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的结构成分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发热反应的发展。 其特征在于与红细胞裂殖体的周期性相对应的周期性。

外来疟原虫蛋白引起过敏反应。

当这件事发生时:

1) 增加毛细渗透率;

2) 脾脏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3) 抑制造血;

4)出现过敏症状(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IgM 和 IgG 在血液中积聚。

感染过程中疟原虫抗原的变化是特征性的。

S-血红蛋白异常的个体对热带疟疾的易感性较低,因为含有这种血红蛋白的红细胞不适合这种寄生虫的发育。

疟疾是季节性的。 流行与特定携带者——按蚊属蚊子的存在有关。

诊断:

1) 用 Romanovsky-Giemsa 法染色的患者血涂片显微镜检查;

2)血清诊断——免疫荧光反应、被动血凝、酶免疫测定。

对向疗法:氯喹、阿莫地喹具有分裂杀作用; 杀配子作用 - 乙胺嘧啶,氯胍,奎宁,伯氨喹。

2. 弓形虫

弓形虫病是由单一物种弓形虫引起的。

形态学和生理学。

通过更换宿主进行复制。 主要宿主是猫(卵囊在其肠道中形成),中间宿主是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 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当使用受感染动物的未经热处理的肉类时)。

生命周期阶段:

1)内生体(滋养体)和囊体——细胞外和细胞内阶段,在此期间寄生虫在中间宿主(包括人类)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并无性繁殖;

2)裂殖子 - 寄生在主要宿主 - 猫的肠道上皮细胞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形式; 通过分裂繁殖;

3)小配子和大配子——有性发育阶段,主要在宿主猫中形成; 在雄性和雌性配子(分别是小配子和大配子)融合时,出现受精卵,然后变成静止阶段 - 卵囊; 卵囊随猫粪便排泄到外部环境;

4) 子孢子 - 由于主要宿主体外的卵囊内的孢子形成而形成的侵入阶段。

内生体 - 尺寸为 4-7 x 1,5-2 微米的细胞,呈新月形,细胞质结构不佳。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后壁。 弓形虫的囊孢子位于包囊中,这为寄生虫提供了在中间宿主体内长期存留的可能性。 囊肿位于中间宿主的脑、横纹肌和其他器官的细胞内。

内囊在外部环境中迅速消亡,在携带者的尸体和粪便中停留很短的时间。 囊肿更稳定。

发病机制:弓形虫有致细胞病变作用。 它们能够穿透细胞核并寄生在其中。

弓形虫影响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细胞。 它们产生的毒素与坏死微病灶的形成有关。 随着内生体的繁殖,会发生炎症过程。

区分:

1)先天性弓形虫病(从母亲到胎儿)——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眼睛;

2)获得性弓形虫病 - 各种临床形式。

在血液中 - IgM 和 IgG。 延迟型超敏反应的形成是特征性的。

诊断:

1)血清学方法——RSK、RPHA、间接荧光法、酶免疫法;

2) 对实验动物进行隔离。

治疗:氯喹、阿莫地喹有杀灭鼠作用,乙胺嘧啶、氯胍、喹诺酮、伯氨喹有杀灭鼠灵作用。

3.贾第鞭毛虫

它们属于兰姆利亚属,其中包括 100 多个物种。 一种特定的人类寄生虫是 L. gutis,它生活在小肠的上部。

形态学和生理学。 寄生虫的长度为15微米,宽度为7-8微米。 细胞的形状是梨形的,指向后端。 在前部有一个吸盘,借助它,贾第鞭毛虫紧紧地附着在小肠的上皮细胞上。

在肠道下部,贾第虫的营养阶段可以进入囊肿阶段。

贾第虫在含有酵母样真菌提取物的营养培养基上培养。

发病。 小肠的中度侵入通常不痛。 这些寄生虫的更明显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肠道疾病。 贾第鞭毛虫从十二指肠穿过胆管到达胆囊,可引起慢性胆囊炎。 病理现象通常表现为身体抵抗力减弱的人的大量感染兰姆利亚。 它们在儿童中比在成人中更常见。

诊断。 从粪便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中制备的天然和 Lugol 处理制剂的显微镜检查。

治疗:应用奎纳克林和氨基喹啉。

使用的文献列表

1. Gusev M. V.,Mineeva L. A. 微生物学。 M.:医学,2003 年。

2. Elinov N. P. 化学微生物学。 M.:医学,1989 年。

3. Podkolzina V. A., Sedov A. A. 医学微生物学。 演讲笔记。 M.:之前,2005 年。

4. Shub G. M. 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免疫学基础。 教程。 萨拉托夫,2001 年。

作者:特卡琴科 K.V.

我们推荐有趣的文章 部分 讲义、备忘单:

医生的拉丁语。 婴儿床

特殊心理学家。 婴儿床

金融、货币流通和信贷。 婴儿床

查看其他文章 部分 讲义、备忘单.

读和写 有帮助 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 返回

科技、新电子最新动态:

用于触摸仿真的人造革 15.04.2024

在现代科技世界,距离变得越来越普遍,保持联系和亲密感非常重要。萨尔大学的德国科学家最近在人造皮肤方面的进展代表了虚拟交互的新时代。萨尔大学的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超薄膜,可以远距离传输触觉。这项尖端技术为虚拟通信提供了新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现自己远离亲人的人来说。研究人员开发的超薄膜厚度仅为 50 微米,可以融入纺织品中并像第二层皮肤一样穿着。这些薄膜充当传感器,识别来自妈妈或爸爸的触觉信号,并充当将这些动作传递给婴儿的执行器。父母触摸织物会激活传感器,对压力做出反应并使超薄膜变形。这 ... >>

Petgugu全球猫砂 15.04.2024

照顾宠物通常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在保持房屋清洁方面。 Petgugu Global 初创公司推出了一种有趣的新解决方案,这将使猫主人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并帮助他们保持家中干净整洁。初创公司 Petgugu Global 推出了一款独特的猫厕所,可以自动冲掉粪便,让你的家保持干净清新。这款创新设备配备了各种智能传感器,可以监控宠物的厕所活动并在使用后激活自动清洁。该设备连接到下水道系统,确保有效清除废物,无需业主干预。此外,该厕所还具有较大的可冲水存储容量,非常适合多猫家庭。 Petgugu 猫砂碗专为与水溶性猫砂一起使用而设计,并提供一系列附加功能 ... >>

体贴男人的魅力 14.04.2024

长期以来,女性更喜欢“坏男孩”的刻板印象一直很普遍。然而,英国莫纳什大学科学家最近进行的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研究了女性如何回应男性的情感责任和帮助他人的意愿。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会改变我们对男性对女性吸引力的理解。莫纳什大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了有关男性对女性吸引力的新发现。在实验中,女性看到了男性的照片,并附有关于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的简短故事,包括他们对遇到无家可归者的反应。一些人无视这名无家可归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帮助他,比如给他买食物。一项研究发现,与表现出同理心和善良的男性相比,表现出同理心和善良的男性对女性更具吸引力。 ... >>

来自档案馆的随机新闻

最高的木制风力发电机 03.01.2024

可再生能源初创公司 Modvion 已经完成了 150 米长的木材风力涡轮机的安装。该风力发电机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其模块化云杉木设计使其可以在现场制造和组装。

Modvion 木制风力涡轮机是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用于创建高而高效的风力涡轮机,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它的使用有望减少对钢铁的依赖并创造负碳可再生能源技术。

当制造商不断创造风力涡轮机高度记录(252 小时内达到 24 m)时,Modvion 木制风力发电机看起来是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更高的涡轮机虽然提供更大的叶片跨度和捕风效率,但由于在设计中使用钢材而面临严重的限制。

Modvion 使用薄层单板来创建风力涡轮机的厚壁,并使用胶水形成塔的弯曲部分。这些弯曲的部分很容易在现场运输和组装,从而可以使用更少的材料建造更高的塔。钢配件仅使用木材和胶水制造,将组件固定在一起。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钢材,但在现场组装弯曲部分会增加成本并使维护变得困难。此外,木材是一种负碳解决方案,因为生产中使用的树木会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捕获直至最终分解。

科技、新电子资讯

 

免费技术图书馆的有趣材料:

▪ 站点电源部分。 文章精选

▪ 文章部长级跨越。 流行表达

▪ 文章打雷危险吗? 详细解答

▪ 文章万烟谷。 自然奇迹

▪ 文章 LED 信标。 无线电电子电气工程百科全书

▪ 文章低纹波整流器。 无线电电子电气工程百科全书

留下您对本文的评论:

Имя:


电子邮件(可选):


点评:





本页所有语言

主页 | 图书馆 | 用品 | 网站地图 | 网站评论

www.diagram.com.ua

www.diagram.com.ua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