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English Ukrainian 俄语 主页

面向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免费技术图书馆 免费技术库


讲义、备忘单
免费图书馆 / 目录 / 讲义、备忘单

生态。 讲义:简而言之,最重要的

讲义、备忘单

目录 / 讲义、备忘单

文章评论 文章评论

目录

  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社区层面的组织。人口层面的组织)
  2. 生态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最小定律、宽容定律、限制因素的一般概念、竞争排斥定律、生态学基本定律、其他一些对生态学很重要的定律和原理)
  3. 韦尔纳德斯基的生物圈学说和人类圈的概念
  4. 共同进化的概念和协调原理(相互作用的类型。共同进化的意义。盖亚假说。协调原理。综合多样性原理)
  5. 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与演化(平衡与不平衡、演化特征、自然平衡原理、平衡与演化的比例)
  6. 现代环境危机(科技革命和全球环境危机。现代环境灾难。真实的环境负面后果。潜在的环境危害。可再生的不可再生。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7. 科学技术的生态意义(环境困难的自然科学根源、科学绿色化趋势、科学作为整体综合多元和谐系统的理想、技术的生态意义)
  8. 生态学建模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学数学建模。全球建模。可持续发展概念)
  9. 全球生态危机的后果与人类的未来(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展望。环境政策:合作与斗争。生态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结构)
  10. 生态伦理和生态人文主义(积极消费和热爱创造的人格类型。生态和全球伦理。人文主义的演变。生态人文主义的原则)
  11. 生态与文化(环境思想、生态文化、生态哲学、生态艺术)

前言

“生态”这个词现在已经广为人知和普遍使用。 XNUMX世纪初,只有生物学家知道。 XNUMX 世纪下半叶,当全球危机爆发时,一场环境运动兴起,范围越来越广。 “生态学”这一学科开始被引入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学生的中学和高中。 在第三个千年之交,这一概念达到了最高的政治水平,环境要求开始影响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的发展。

目前,考虑到他们未来职业的具体情况,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生态学”这一主题。 在准备出版这本教科书时,作者试图考虑到这门学科教学的各种特点,同时又不失其理解的完整性。

主题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生态学”一词的意思是“房屋的科学”(源自希腊语“oikos”——住宅、栖息地)。 “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海克尔在60世纪提出的,但作为一门科学,生态学是在XNUMX世纪初兴起的,这个词在XNUMX世纪XNUMX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当时人们开始把生态危机说成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危机。

作为生物循环的一部分,生态学是关于生物栖息地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超有机体系统在各个层面的组织和功能,直至全球层面,即整个生物圈。

生态学的主题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有自生态学(autecology),研究个体有机体和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协同生态学(synecology),研究群落。 其次,根据环境或栖息地的类型进行划分——淡水、海洋、陆地、海洋的生态。 第三,生态学分为分类学分支——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脊椎动物生态学等,直至人类生态学。 还考虑了生态学实际应用的各个领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等。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人口、群落、栖息地、生态位、生态​​系统。 种群(来自 lat. populus - 人)是属于同一物种并占据一定区域的一组生物,称为范围。 社区或生物群落是居住在一片栖息地的植物和动物的集合。 种群存在所必需的一组条件称为生态位。 生态位决定了一个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群落和环境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或生物地球新生(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异对我们来说仍然微不足道)。 Y. Odum 给出了以下定义:“任何包括给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体(即“社区”)的统一体,并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使能量流产生明确的营养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内物质的循环(即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一个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Yu. Odum.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M., 1975, p. 16)。

“生态系统”一词是由英国生态学家 A. Tansley 于 1935 年提出的。 1944 年,V. N. Sukachev 提出了“生物地球新生”一词,V. I. Vernadsky 使用了“生物惰性体”的概念。 这些概念的主要含义是它们强调关系、相互依存和因果关系的必然存在,换句话说,将组件统一为一个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湖泊、森林等。生态系统非常不同。 整个生物圈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的集合,从以小型生物为主但生物量密度高的蓝色海洋到拥有大树但总体生物量密度较低的高大森林。

研究生态系统有两种方法:分析法(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和综合法(将整个系统视为一个整体)。 两种方法相辅相成。 根据生态系统中营养的性质,建立了一个营养金字塔,由几个营养(来自希腊语“奖杯”-营养)级别组成。 最低的是自养(字面意思:自食)生物,其特点是固定光能并利用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 植物就属于这个级别。 更高层次的是异养(字面意思:以其他生物为食)生物,它们以植物生物质为食,其特点是利用、重组和分解复杂物质。 然后是第二级异养生物,以第一级异养生物(即动物)为食。 生态金字塔或食物金字塔在学校生物课上广为人知。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分为三种非生物成分和三种生物成分:1)无机物质(氮、二氧化碳、水等),它们包含在自然循环中; 2)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3)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湿度等物理因素); 4)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创造食物); 5)宏观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是吃其他生物的动物; 6)微型消费者或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破坏死亡原生质的复杂化合物,吸收一些分解产物并释放适合生产者使用的无机营养物质,以及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其他生物成分的能源、抑制剂或兴奋剂的有机物质”(同上)。

自养和异养成分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最常见的标志之一,尽管这些生物体通常在空间上分开,排列成层:自养代谢在上层进行最集中,即“绿化带”,其中光能最多,而异养代谢在底部的土壤和沉积物中占主导地位,即“棕色带”,有机物在其中积累。

食物金字塔定义了生物圈中物质的循环,如下所示:

生态学表明,生物世界不是简单的生物集合,而是由许多食物链和其他相互作用巩固的单一系统。 每一种生物只有在与环境不断密切联系的条件下才能存在。 生态系统中新陈代谢的强度及其相对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阳能的流动和化学物质的运动。

个体生物不仅适应物理环境,而且通过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共同作用,使地球化学环境适应它们的生物需要。 由于动物(珊瑚等)和植物的活动,海洋中含有的单质物质形成了整个岛屿。 大气的成分也受生物体的调节。

在大气氧气和有机物质的产生中,光合作用起主要作用,其按照以下方案进行:

二氧化碳 + 水 + 太阳能(在存在与叶绿素相关的酶的情况下)= 葡萄糖 + 氧气。

这种通过光合作用将部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被称为“绿色植物的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会产生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还会产生氨基酸、蛋白质和其他重要化合物。

生命形式的进化是因为在大部分地质时期,产生的部分有机物没有分解,有机合成的优势导致大气中氧气浓度的增加。 大约 300 亿年前,有机产品大量过剩,促成了化石燃料的形成,人类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

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的三个功能——生产、消费和腐朽——是相互关联的。 尽管我们认为微生物是“原始的”,但没有微生物,人就无法生存。 “因此,分解是由于体内和它们之间的能量转换而发生的。这个过程对生命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没有它,所有的营养物质都会被束缚在尸体中,就不会出现新的生命......然而,异养种群生物圈由大量物种组成,它们共同作用,产生完全分解”(同上,第 41 页)。 最稳定的分解产物是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

生产和分解的平衡是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存在的主要条件。 自养生物产生的物质利用滞后,不仅保证了生物结构的构建,也决定了氧气氛的存在。 “目前,人类(当然,不自觉地)开始加速生物圈的分解过程,燃烧以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形式储存的有机物,并加强农业活动,这增加了生物圈的分解速度。腐殖质的分解”(同上)。 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它像玻璃一样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产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人们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温室中,随之而来的是对全球气候的所有后果。

“地球表面大气的全球平均温度约为15°C。在过去的1万年里,它的变化幅度在5°C的降温和2°C的升温范围内。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变化10°C,即当前水平的1,5倍,那么勒夏特列-布朗原理的效果很可能会被完全违反(关于这个原理,请参阅下文。-A.G.)——生物群将,可以说,“吃掉”自己,因为代谢过程的强化不会导致对生物群周围环境变化的抵抗,而是导致生物圈的快速自我毁灭”(N.F. Reimers.人类生存的希望:概念生态学。M.,1992,第63页)。 这一过程的潜在危险是极地冰的融化和整个地球热带气候的建立。

所有这些都表明考虑生物圈的微妙机制是多么重要——生物圈是一个必须被了解且至少不干扰其工作的机器。

生态系统,就像有机体和种群一样,能够自我调节、抵抗变化并保持平衡状态。 但为了使这些机制正常发挥作用,需要一段进化适应环境条件的时期,即所谓的适应期。 身体的适应可以是结构的、生理的和行为的。 结构包括颜色、身体结构等的变化。生理是指,比如说,蝙蝠的听觉室的出现,这使得有可能拥有完美的听力。 行为适应的一个例子是条纹翅蛾降落在条纹百合叶上,使其条纹与叶子上的条纹平行。 类似的适应机制存在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层面。 它们不应该被人类侵犯,否则他将不得不自己建造它们的人工替代品,这是他还没有能力的,或者生态灾难正等着他,因为他不能存在于生物圈之外的任何其他环境中。

1.2. 生态系统中的能源

生态学的任务之一是研究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转换。 通过吸收太阳能,绿色植物产生势能,当有机体消耗食物时,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与物质的循环运动相比,能量转换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谈论能量流动的原因。

从研究能量流的角度来看,热力学的两个原理很重要。 第一定律说能量不能被重新创造和消失,而只能从一种形式传递到另一种形式。 第二定律是这样表述的: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过程只有在能量从集中形式变为分散形式的条件下才能自发进行。 根据第二定律,任何转变中的能量都倾向于转化为热量,均匀分布在物体之间,这一事实为太阳系的“老化”提供了依据。 这种能量均衡趋势是否是整个宇宙的特征尚不清楚,尽管在 XNUMX 世纪“宇宙的热死亡”问题被广泛讨论。

物理学普遍接受的第二定律的表述是,在封闭系统中,能量趋于均匀分布,即系统趋于熵最大的状态。 生物体、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的一个显着特征是能够创造和维持高度的内部秩序,即低熵状态。

根据 E. Schrödinger 的定义,“生命是物质的有序和有规律的行为,不仅基于从有序到无序的趋势,而且部分基于始终保持的有序的存在...... . 有机体将自身持续保持在足够高的秩序水平(以及足够低的熵水平)的手段,实际上在于从其环境中不断提取秩序。或不太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它们的食物。使用后,动物以降解形式返回这些物质,但不是完全降解,因为植物仍然可以使用它们。对于植物来说,“负熵”的强大来源当然是, 阳光”(E. Shre 丁格尔。 生活是什么?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 M.,1972 年,第71、76)。

生命系统从环境中提取秩序的特性使得一些科学家,特别是鲍尔,得出结论:第二定律不适用于这些系统。 但第二定律还有另一种更一般的表述,它适用于开放系统,包括生命系统。 它指出自发能量转换的效率始终低于100%。 根据第二条原则,如果没有太阳能的流入,地球上的生命是不可能维持的。 “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都意味着它发生的宇宙部分的熵增加。同样,一个活的有机体不断增加其熵,或者换句话说,产生正熵,从而接近危险状态 - 最大值熵,-代表死亡。他只能通过不断地从环境中提取负熵来避免这种状态,即保持活着”(同上,第76页)。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能量从其来源 - 植物通过许多生物体的转移,通过其他生物体吃掉一些生物体而发生,称为食物链。 每次下一次转移时,大部分(80-90%)的势能都会损失,转化为热量。

这将链节的可能数量限制为四个或五个。 绿色植物占据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占据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占据第三营养级,依此类推。向下一个环节的过渡会使可用能量减少约 10 倍。 谈到人类,我们可以说,如果饮食中肉类的相对含量增加,那么能够供养的人数就会减少。

生态金字塔是一种营养结构,其基础是生产者的层次,随后的层次形成其底层和顶层,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数字金字塔,反映个体的数量生物体;2) 生物量金字塔,表征总干重、卡路里含量或生物总量的其他度量; 3) 能量金字塔,显示能量流的大小和(或)连续营养级的“生产力” “(Yu. Odum. Fundamentals ... p. 105)。能量金字塔总是向上缩小,因为能量在每个连续的水平上都会丢失。

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其生产力,它既指生物的生长,也指有机物的创造。 只有大约一半的辐射能被吸收(主要在光谱的可见部分),其中最大的大约 5% 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被转化为光合作用的产物。 人类和动物的这种潜在食物(净产品)的很大一部分(至少 20%,通常约 50%)用于植物呼吸。 不同群落每 1 m2 的叶绿素含量大致相同,即在整个群落中,绿色素的含量比单个植物或其部分分布更均匀。

绿色和黄色色素之间的比率可用作异养代谢与自养代谢比率的指标。 当群落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时,绿色素占主导地位,当群落呼吸作用增加时,黄色素含量增加。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产品中,初级生产力是有区别的,它被定义为生产生物体(主要是绿色植物)吸收辐射能的速率。 它分为总初级生产(包括用于呼吸的有机物)和净初级生产(减去用于呼吸的植物)。 群落的净生产力是未被异养生物消耗的有机物质的积累率。 最后,消费者层面的能量积累率称为第二生产力。 根据第二个原理,能量流随着每一步而减少,因为在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损失了。 “在较肥沃的沿海水域,初级生产仅限于约 30 m 厚的上层水,而在清洁但较贫瘠的公海水域,初级生产区域可延伸至 100 m 及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沿海水域呈深绿色,而海水呈蓝色”(同上,第 70 页)。

用于呼吸(即用于维持结构)的部分能量在大型生物体种群和成熟群落中大量存在。 自然系统的效率远低于电动机和其他发动机的效率。 在生命系统中,大量“燃料”用于“修复”,在计算发动机效率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生物系统效率的任何提高都会导致维护成本的增加。 生态系统是一台机器,从中“榨取”的东西不可能超过它所能给予的。 总有一个限制,超过这个限制后,效率的提高就会被成本的增加和系统破坏的风险所抵消。

如果人类还没有准备好提供能源来取代自然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自助服务机制”以确保初级产品的长期维持,那么他就不应争取获得超过三分之一的总产量(或净产量的一半)。生物圈的生产。 人类或家畜直接清除超过 30-50% 的年植被生长会降低生态系统抵抗压力的能力。

生物圈的限制之一是光合作用的总输出,人类将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需求,直到他能够证明光合作用对能量的吸收可以大大增加,而不会危及其他更重要资源的平衡。生命周期。

如果仅考虑人类的食物消耗,人类获得的收获是净产量的 1% 或生物圈初级生产总量的 0,5%。 加上家畜,这是生物圈净产量的 6% 或土地净产量的 12%。

一个人为了获得更大的收成而花费的能量称为额外能量。 它对于工业化农业是必要的,因为它是专门为其创造的文化所需要的。 “工业化(化石能源)农业(例如日本的做法)每公顷的产量比所有工作都由人和家畜完成的农业(例如印度)高出 4 倍,但它需要的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多出 10 倍”(同上,第 526 页)。 所谓的能源“补贴”符合A. Turgot - T. Malthus的收益递减定律,表述如下:“农业系统特定能源投入的增加并不能使其生产力(产量)按比例适当增加”。

根据能量熵参数关闭生产周期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能量过程的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伴随着能量退化和自然环境熵的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体现在能量转换是单向的,这与物质的循环运动相反。

在尤.奥德姆的表述中,热力学第二定律至少对于“人—自然环境”系统的当前状态是有效的,因为该系统的存在完全依赖于太阳能的流入。 我们目睹文化系统的组织水平和多样性的提高降低了其熵,但增加了自然环境的熵,导致其退化。 第二条原则的这些后果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消除? 有两种方法。 首先是减少人类在各种转变过程中使用的能量损失。 这条路径是有效的,只要它不会导致能量流经的系统的稳定性下降(众所周知,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其稳定性,但同时会增加通过系统的能量损失)。 第二条路是从提高文化系统的有序性向提高整个生物圈的有序性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通过减少地球生物圈之外的自然部分的组织来增加自然环境的组织。

1.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与能量一旦被人体利用后转化为热量并流失到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在生物圈中循环,这被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自然界中发现的 XNUMX 多种元素中,约有 XNUMX 种是生物体需要的。 对它们来说最重要且需要大量的物质:碳、氢、氧、氮。 氧气通过光合作用进入大气,并在呼吸过程中被生物消耗。 氮通过固氮细菌的活动从大气中去除,并由其他细菌返回。

元素和物质的循环是通过生态系统所有组成部分参与的自我调节过程进行的。 这些过程是非浪费的。 自然界没有什么是无用或有害的; 即使是火山爆发也有好处,因为必要的元素,如氮气,会随着火山气体进入空气。

生物圈有一个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闭合规律,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也有一个在演替过程中增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闭合的规律。 在生物圈演化过程中,生物成分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闭合中的作用增加。 人类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但它的作用是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的。 人类违反了物质的现有循环,这体现了他的地质力量,这对今天的生物圈具有破坏性。

当生命在 2 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时,大气层是由火山气体组成的。 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很少的氧气,而且最初的生物是厌氧的。 由于平均产量超过呼吸作用,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大气中积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现在,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降低了“绿化带”的吸收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增加。 后者是绿色植物本身数量减少的结果,也是由于大气中的灰尘和污染颗粒反射进入大气的光线所致。

由于人类活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隔离程度降低。 尽管它相当高(对于各种元素和物质来说并不相同),但它仍然不是绝对的,这可以通过氧气气氛的出现的例子来证明。 否则,进化是不可能的(在热带生态系统中观察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接近程度 - 最古老和保守)。

因此,我们不应该谈论人改变不应该改变的东西,而应该谈论人对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以及边界扩展的影响,违反了自然改造的尺度规则。 后者表述如下:在自然系统运行期间,不得超过某些限制,以使这些系统保持其自我维护特性。 向上和向下违反该措施会导致负面结果。 例如,施肥过量与缺乏一样有害。 现代人已经失去了这种分寸感,他相信生物圈里的一切都是允许的。

克服环境困难的希望尤其与封闭技术循环的开发和调试有关。 人们认为,组织人类创造的物质转化循环是可取的,使它们类似于物质循环的自然循环。 那么为人类提供不可替代的资源的问题和保护自然环境免受污染的问题将同时得到解决,因为现在只有1-2%的自然资源被用于最终产品。

理论上,物质转化的闭合循环是可能的。 但是,按照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原则对行业进行彻底的、最终的重组是不现实的。 至少暂时违反技术循环的封闭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当创造一种具有自然界未知的新特性的合成材料时。 这种物质首先在实践中进行全面测试,然后才能开发出分解方法,以便将组成部分引入自然循环。

1.4. 社区组织

从上一节的材料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说是按照一个单一的计划运作的。 换句话说,一个组织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就像它存在于一个单独的有机体或社会中一样。 在生态学中,组织(更准确地说是自组织)在两个层面上被考虑——社区层面和人口层面。

社区的概念在生态学中的含义与在人文学科中的含义不同,比如说,当人们谈到世界社区时,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国家和人民的整体。 社区的概念与地理领土的概念不同,因为在一个领土上可以存在多个社区。

通常,一个群落由几个丰度高的物种和许多低丰度的物种组成。 更多的多样性意味着更长的食物链、更多的共生以及更多负反馈作用的机会,从而减少波动,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压力下,稀有物种的数量减少。

两个或多个社区之间的边界区域,例如森林和草地之间,称为交错带。 增加群落边界处生物多样性和密度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主要生活、数量最多或大部分时间都在群落之间的边界上生活的生物被称为“边界”物种。

在能量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物种的栖息地产生重大影响的单个物种或物种群体被称为生态优势物种。 大自然创造了自然的保护手段,以对抗任何人口的优势。 例如,掠食者阻止一个物种垄断基本的生存条件。 人类将自己扮演为超级掠夺者,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减少多样性并促进单一文化的发展。 随着农业系统的建立,人类正在达到其他动物无法达到的水平——粮食生产水平。 但这并不能阻止针对优势物种优势的自然防御,单一栽培受到急剧增加的所谓农业害虫种群的攻击。 不仅人口激增,而且人们被迫使用化学手段来保护人工生态系统,与害虫数量作斗争。 但杀虫剂不仅作用于个体物种,如人们所愿,而且作用于所有生物,包括消灭害虫的物种。 效果却恰恰相反:他们想要消灭的物种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人类使用的农药在沿着食物链移动时不会消散,而是会积累(即所谓的生物积累)。 一个例子是滴滴涕。

可食用植物部分产量的选择并不一定与初级产量的增加相关。 从总生产力来看,文化系统并不一定优于自然系统。 大自然寻求增加总产量和人网产量。 例如,小麦品种产量的增加伴随着“秸秆”产量的减少,“秸秆”提供强度,是植物自卫的手段。 选择生长快且营养价值高的植物会使它们更容易受到虫害和疾病的影响。 这是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困难。 一个问题的特定解决方案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 一条链形成:自然生态系统? 单一栽培? 害虫繁殖? 污染? 植物抵抗力下降。

问题出现了:这种“问题转移”是保护生物圈免受人类统治的一种手段吗? 这个问题,就像与人类有关的一切一样,非常复杂,因为人类是地球上独特的物种,没有人可以与他进行比较,而科学在制定自然法则时通常会这样做。

1.5。 人口层面的组织

人口层面的组织主要与人口数量和密度的调节有关。 人口密度是由相对于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确定的值。 人口规模有上限和下限。 人口增长的能力表现为生育率。 存在最大出生率(有时称为绝对出生率或生理出生率)——理想条件下理论上可能的个体数量,此时繁殖仅受生理因素(对于给定人口而言这是一个恒定值)和生态出生率或可实现的出生率。

就人口而言,可分为三个年龄阶段:生育前、生育期和生育后。 存在稳定的年龄分布常数。 小型生物的生命周期较短,而大型生物的生命周期较长。 当高生存率导致随后几年生存率下降的可能性很大时,就会存在一种补偿机制。

如果不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就无法理解人口层面的组织,反之亦然。 种群中个体的分布可以是随机的(当环境是同质的,生物体不倾向于在群体中联合时)、均匀的(当个体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时,有助于空间上的均匀分布)和群体(在簇的形式,最常发生)。

种群中有两个相反的过程——隔离和聚集。 孤立因素 - 个体之间对食物的竞争缺乏和直接的对抗。 这导致个体的均匀或随机分布。 竞争是两个生物体争夺同一事物(食物、空间等)的相互作用。 竞争是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是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完整性。

聚集的两个后果:种内竞争的增加和有助于整个群体生存的互助的增加。 “在一个群体中,与单个个体相比,在不利时期或受到其他生物攻击时,通常会观察到死亡率的下降,因为在群体中,与质量相关的环境接触表面更小,并且因为该组能够在有利的环境中改变小气候或微环境,从而有利于方向”(Yu. Odum. Fundamentals ... p. 269)。 分组对生存的积极影响在动物身上表现得最好。 奥利发现,与孤立的个体相比,群体中的鱼可以耐受更高剂量的引入水中的毒药。 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化的影响更为强烈。

积极防御的个人或家庭场所称为领土。 地域性在脊椎动物中最为明显。 为了保护领土,需要侵略的本能,K. Lorenz 称之为动物的主要本能。 场地的大小从几厘米到几平方公里不等,就像美洲狮一样。 不同年龄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成年人中,地域性更为明显,年轻人倾向于团结在群体中。

定期离开和返回特定领土称为迁徙,生物体生活的地方称为其栖息地。 生态学术语“生态位”类似于遗传学术语“表型”。 “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物理空间,还包括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例如其营养状态)及其对外部因素(温度、湿度、土壤和其他生存条件)的依赖。 栖息地是生物体的“地址”,生态位是其“职业”。 要研究一个有机体,不仅要知道它的地址,还要知道它的职业。

生物学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物种。 物种是一个自然的生物单位,其所有成员都通过参与一个共同的基因库而联系在一起。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分歧——密切相关的物种之间的差异增加(如果它们生活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和趋同——在进化过程的影响下差异减少(如果物种生活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分歧增强了生态位转移,从而减少了竞争并在群落中创造了更多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形成的因素不仅是空间上的分离,而且是一处生态位的划分。 这导致了生态选择。

人自己成为一个选择因素。 注意到“工业黑化”:在英国工业区记录的一些蝴蝶中,深色占主导地位。 这可能是由于猛禽选择性地摧毁没有保护色的个体。 人为进行的人工选择会影响到他自己。 也许最古老文明的出现与动植物的驯化有关,不仅在它们作为生存手段的意义上,而且在交流的意义上。 Y. Odum 指出,“如果先前存在的作为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被人为选择所违反的反馈没有被有目的(即合理的)人为反馈所补偿,那么作为有目的的人类活动的驯化可能无法实现其目标”(同上,第 316 页)。

阻碍种群增长的因素依次排列:捕食者、寄生虫、感染和种内竞争。 如果这些是食草动物,那么在第一阶段消耗的食物量将代替捕食者。 关于人类,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减少人口数量的自然机制是否仍然悬而未决。 可以假设大自然对人类的统治做出反应,新病毒会导致新的疾病,并且对有意或无意使用的毒药有抵抗力。 社会本身有意无意地想要回归人口调控(即所谓的计划生育)。 总体结果会怎样,未来会显现。

主题 2. 环境的基本法律和原则

与任何其他科学一样,生态学的任务是寻找给定现实领域的功能和发展规律。 从历史上看,生态学的第一个规律是建立生命系统对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所谓的限制因素)的依赖性。

2.1。 最小法则

J. Liebig 在 1840 年发现,谷物产量通常不受那些需要大量养分的限制,而是受那些需要少量但土壤中很少的养分的限制。 他制定的定律是这样写的:“物质至少控制着庄稼,并在时间上决定了后者的规模和稳定性。” 随后,许多其他因素被添加到营养物质中,例如温度。

该法的实施受两个原则的限制。 首先,李比希定律仅在稳态条件下严格适用。 更精确的表述:“在静止状态下,限制物质将是其可用量最接近所需最小值的物质。” 第二个原则涉及因素的相互作用。 某种物质的高浓度或可用性可以改变最小营养素的摄入量。 身体有时会用另一种过量的物质代替一种缺乏的物质。

以下定律是在生态学本身中制定的,并概括了最小定律。

2.2. 宽容法则

它的表述如下:生态系统发展的缺乏或不可能不仅取决于缺乏,还取决于任何因素(热、光、水)的过量。 因此,生物体具有生态最小值和最大值。 太多的好事也是坏事。 这两个值之间的范围是公差极限,身体通常会对环境的影响做出反应。 W. Shelford 于 1913 年提出了宽容法则。 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补充它的建议:

1. 生物体对一种因素的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种因素的耐受范围很窄。

2. 对所有因素具有广泛耐受性的生物通常分布最广。

3.如果某一生态因素的条件对物种来说不是最优的,那么对其他环境因素的耐受范围可能会变窄。

4. 在自然界中,生物体经常发现自己处于与实验室确定的一个或另一个因素的最佳值不对应的条件下。

5、繁殖季节通常很关键; 在此期间,许多环境因素往往成为限制因素。

生物体改变环境条件以削弱物理因素的限制性影响。 地理分布广泛的物种形成因地制宜的种群,称为生态型。 它们的最佳值和公差极限与当地条件相对应。 根据生态型是否在基因上是固定的,可以说是基因种族的形成或简单的生理适应。

2.3. 限制因素的一般概念

陆地上最重要的因素是光、温度和水(降水),而在海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温度和盐度。 这些存在的物理条件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有益的。 所有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协同作用。

其他限制因素包括大气气体(二氧化碳、氧气)和生物盐。 在制定“最小定律”时,李比希想到了环境中少量且间歇性地存在的重要化学元素的限制作用。 它们被称为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锌、硼、硅、钼、氯、钒、钴、碘、钠。 许多微量元素,如维生素,充当催化剂。 生物体大量需要的磷、钾、钙、硫、镁被称为宏量营养素。

现代条件下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是环境污染。 它的发生是由于将一些不存在于环境中的物质(金属、新合成的化学品)引入环境中而产生的,这些物质根本不分解,或者存在于生物圈中(例如二氧化碳),但引入量过大,无法自然加工。 形象地说,污染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污染会导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发生不良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污染的代价是健康,这个代价包括字面意义上的恢复成本。 由于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长,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新技术的使用,污染正在加剧。 它是化学的、热的、噪音的。

根据 J. Odum 的说法,主要限制因素是“oikos”或我们的“自然居所”的大小和质量,而不仅仅是可以从地球中挤出的卡路里数量。 景观不仅是仓库,也是我们居住的房子。 “我们应该努力将至少三分之一的土地保留为受保护的开放空间。这意味着我们整个栖息地的三分之一应该是国家或地方公园、保护区、绿地、荒野地区等。” (Yu. Odum。基础知识……第 541 页)。 限制土地使用类似于一种称为领土行为的自然调节机制。 许多动物物种使用这种机制来避免拥挤和它造成的压力。

根据各种估计,一个人所需的领土范围从1到5公顷不等。 这些数字中的第二个超过了现在落在地球上一个居民身上的面积。 人口密度接近每2公顷土地24人。 只有0,12%的土地适合农业。 “虽然仅 0,6 公顷的土地可以提供足够的热量来维持一个人的生存,但每人需要大约 0,4 公顷的土地来获得大量肉类、水果和蔬菜的营养饮食。此外,你还需要大约 0,2 公顷公顷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纤维(纸、木材、棉花),另外 539 公顷用于道路、机场、建筑物等。” (Yu. Odum。基础知识……第 1 页)。 于是就有了“黄金十亿”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最佳人口是5亿,因此,已经有大约XNUMX亿“额外人口”。 人类在其历史上第一次面临限制而非局部限制。

克服这些限制因素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消耗。 产量翻倍需要将肥料、杀虫剂和电力(动物或机器)的用量增加十倍。

人口规模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这在 Ollie 的原则中得到了总结:“最佳种群生长和生存发生的聚集程度(以及总密度)因物种和条件而异,因此‘种群不足’(或缺乏聚集)和种群过剩都可能具有限制一些生态学家认为奥利的原理适用于人类。如果是这样,那么有必要确定目前快速增长的城市的最大规模。

2.4. 竞争排斥法

这条规律是这样制定的:占据同一生态位的两个物种不能无限期地在一个地方共存。 哪个物种获胜取决于外部条件。 在类似的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获胜。 获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口增长率。 一个物种无法进行生物竞争会导致其流离失所,并需要适应更困难的条件和因素。

竞争排斥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目前其行动的特点是文明无法分散。 他们无处可离开自己的领土,因为在生物圈中没有自由的定居空间,也没有多余的资源,这会导致斗争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后果。 我们可以谈论国家之间的生态竞争,甚至生态战争或生态原因引发的战争。 希特勒一度以争夺生存空间来为纳粹德国的侵略政策辩护。 即使在当时,石油、煤炭等资源也很重要。 它们在XNUMX世纪将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此外,还增加了处理放射性和其他废物的区域的需要。 战争——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都带有生态色彩。 如果从生态角度看待现代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例如苏联的解体,就会以新的方式来看待它们。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一种文明不仅可以征服另一种文明,还可以将其用于自私的目的。 这将是生态殖民主义。 这就是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相互交织的方式。

2.5. 生态基本规律

生态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发现不仅生物体和物种在发展,而且生态系统也在发展。 在给定区域内相互替换的社区序列称为继承。 继承是在社区的影响下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结果,即它受社区的控制。 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替代是由于种群试图改变环境,为其他种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达到平衡。 生态系统的发展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单个有机体的发展,同时也类似于整个生物圈的发展。

能量意义上的继承与能量流向增加旨在维持系统的能量量的根本转变有关。 继任包括成长阶段、稳定阶段和更年期。 它们可以根据生产率标准进行区分:在第一阶段,产量增长到最大值,在第二阶段保持不变,在第三阶段,随着系统退化,产量下降到零。

最有趣的是成长系统和成熟系统之间的差异,可以总结在下表中。

表1 继承阶段之间的差异

请注意熵和信息之间的反比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正在朝着增加其复原力的方向发展的事实,这是通过增加多样性来实现的。 将这个结论扩展到整个生物圈,我们得到了为什么需要 2 万个物种的问题的答案。 人们可以认为(正如在生态学出现之前所认为的那样)进化导致一些不太复杂的物种被其他物种取代,直到人类成为自然之冠。 不太复杂的类型已经让位于更复杂的类型,变得不必要了。 生态破坏了这个方便人类的神话。 现在很清楚为什么像现代人一样,减少自然的多样性是危险的。

一个甚至两个物种的群落都非常不稳定。 不稳定意味着人口密度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这种情况决定了生态系统向成熟状态的演变。 在成熟阶段,反馈调节增加,其目的是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高生产率带来低可靠性——这是生态学基本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由此得出以下规则:“最佳效率总是低于最大值”。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直接相关。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关系在多大程度上是因果关系。

群落进化的方向导致共生的增加,生物源物质的保存,信息的稳定性和内容的增加。 总体战略“旨在在可用能量流入和普遍存在的物理条件(土壤、水、气候等)建立的边界内实现尽可能广泛和多样化的有机结构”(Y. Odum. Fundamentals ... 第 332 页)。

生态系统战略是“最大保护”,人类战略是“最大生产”。 社会寻求从发达地区获得最大产量,并为了实现其目标,创造人工生态系统,并在演替早期减缓生态系统的发展,从而获得最大产量。 生态系统本身倾向于朝着实现最大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自然系统需要低效率来维持最大的能量输出、快速增长和高稳定性。 通过逆转生态系统的发展,使其进入不稳定状态,一个人被迫维持系统中的“秩序”,其成本可能超过将生态系统转变为不稳定状态所获得的收益。 一个人对生态系统效率的任何提高都会导致维护成本的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因为成本增加过大而进一步提高效率是无利可图的。 因此,有必要实现的不是生态系统的最大效率,而是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率,因此其生产力的提高不会导致稳定性的丧失,并且结果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通过它们的能量损失很大。 能量损失较少的生态系统(营养水平较低的系统)的弹性较差。 应该开发哪些系统? 有必要确定这样一个最佳变体,其中生态系统足够稳定,同时其中的能量损失不会太大。

正如人类改造活动的历史和生态学所表明的那样,所有的极端选择通常都不是最好的。 关于牧场,“过度放牧”(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导致文明的死亡)和牲畜的“放牧不足”都是不好的。 后者的发生是因为在没有直接消耗活植物的情况下,碎屑的积累速度比微生物分解的速度要快,这会减慢矿物质的循环。

这个例子适合更一般的考虑。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伴随着自然多样性的减少。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收获的最大化和管理这部分自然的可能性的增加。 根据控制论中阐述的必要多样性法则,人类提高管理自然环境的能力有两种选择:要么减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要么增加其内部的多样性(通过发展文化,提高人自身的精神和心身素质)。 当然,第二种方式是更好的。 大自然的多样性是必需的,而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品。 第一种方法的简单性是具有欺骗性的,尽管它被广泛使用。 问题是,通过减少自然多样性来管理生态系统的能力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下降。 同样,必须在当前的管理需求和维持自然环境多样性的需求之间找到最佳方案。

优化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问题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 人性改造活动的实践证实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的关系密切的立场。 因此,管理自然环境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管理人类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生物进化的问题。 现代人可以通过基因(基因工程)和生态(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他的生物学。 生态过程与人类生物进化过程之间存在联系,需要从我们希望如何看待未来之人的角度来考虑生态问题。 这个领域对科学家和科幻作家来说都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这里不仅出现了技术问题,还出现了社会和道德问题。

优化是一个科学和技术术语。 但是,是否有可能在完全科学技术的框架内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不,科学和技术本身应该有一般的文化和社会准则,由它们具体化。 在解决优化问题时,科学技术是一种工具,在使用它之前,您需要决定如何使用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

即使是计算使用资源的最佳选项的看似简单的情况,也取决于所使用的优化标准。 K. Watt 描述了一个优化流域系统的例子,根据该例子,资源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耗尽(K. Wat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M., 1971, p. 412)。 该示例显示了优化标准的重要性。 但后者取决于优先事项,并且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来说是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是,当涉及到优化人类自身的生物进化时,标准尤其不同(一个相当模糊的优化标准可以或多或少明确地命名 - 生物圈和人类的保存和发展)。

在自然界中,自然分层的力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更大的多样性。 对抗这些力量会使生态系统倒退。 多样性自然增长,但不是任何,而是整合。 如果一个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它可能会破坏它的稳定性(就像一个人现在所做的那样),如果它没有融入其中。 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有机体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一个有趣的类比。

2.6. 其他一些重要的环境法律和原则

在自然规律中,有科学中常见的确定性规律,严格规定了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但大多数规律是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的趋势。 它们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法律,如果偶尔被一定数量的人违反,它不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但如果违法行为扩大,就会阻碍正常的发展。 还有一些法律格言可以归因于限制多样性的法律类型:

1.涌现法则:整体总是具有其部分所没有的特殊性质。

2、必要多样性法则:一个系统不能由绝对相同的元素组成,但可以有层次结构和综合层次。

3、进化的不可逆规律:一个有机体(种群、物种)不能回到它以前的状态,在它的祖先系列中实现。

4、组织复杂化规律:生物体的历史发展通过器官和功能的分化导致其组织复杂化。

5. 生物发生规律(E. Haeckel):生物体的个体发育是给定物种系统发育的短暂重复,即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以缩略形式重复其物种的历史发展。

6、系统各部分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同一层级的系统发展并不严格同步——有的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有的仍处于较不发达的状态。 该定律与必要多样性定律直接相关。

7.生命守恒定律:生命只能存在于通过生命体流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过程中。

8. 维持秩序原理(I. Prigogine):在开放系统中,熵不增加,而是减少,直到达到一个最小的常数值,这个常数总是大于零。

9. Le Chatelier-Brown原理:在外部影响使系统脱离稳定平衡状态时,该平衡向外部影响作用减弱的方向移动。 现代人违反了生物圈内的这一原则。 “如果在上个世纪末,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仍然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自本世纪初以来,这种现象还没有被发现。关于相反,生物群会排放二氧化碳,其生物量会自动减少”(N. F Reimers, Hope... p. 55)。

10. 节能原理(L. Onsager):随着过程在热力学原理允许的某一组方向上发展的概率,实现了提供最小能量耗散的方向。

11、能量和信息最大化法则:最有利于能量和信息的接收、生产和有效利用的系统,具有最好的自我保存机会; 某种物质的最大摄入量并不能保证系统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12. A. A. Grigorieva - N. N. Budyko 的地理分区周期律:随着地球物理和地理区域的变化,类似的景观区域和一些一般特性会定期重复,即在每个区域 - 亚北极,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 - 根据该方案,区域会发生变化:森林? 草原? 沙漠。

13、以环境为代价的系统发展规律:任何系统只有利用其环境的物质、能源和信息能力,才能发展; 绝对孤立的自我发展是不可能的。

14、作用因子在系统层次中的折射原理:作用于系统的因子通过其子系统的整个层次折射。 由于系统中存在“过滤器”,这个因素要么被削弱,要么被增强。

15. 过程衰减规律:随着与环境或内部稳态平衡程度的增加(在系统隔离的情况下),系统中的动态过程衰减。

16. V. I. Vernadsky 生命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统一定律: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物质在物理和化学上都是一体的,不排除生物地球化学的差异。

17. van't Hoff - Arrhenius 的热力学定律:温度升高 10°C 会导致化学过程加速两到三倍。 因此,由于现代人的经济活动,温度升高的危险。

18. 负熵有机体的“关于营养”的薛定谔法则:有机体的有序性高于环境,有机体给予环境的无序程度大于它所接受的程度。 这条规则与普里高津的维持秩序原则相关。

19. 进化加速法则:随着生物系统组织复杂性的增加,物种平均存在的时间缩短,进化速度加快。 鸟类的平均存在时间为2万年,哺乳动物的平均存在时间为800万年。 与总数相比,已灭绝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数量很大。

20. 遗传预适应原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是固有的,并且由于遗传密码的实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适应所必需的变异总是存在于遗传多样性中。

21、新物种起源于非特化祖先的规律:新的生物大群不是起源于祖先的特化代表,而是起源于其相对非特化的群体。

22. 达尔文的发散原理:任何群体的系统发育都伴随着它分裂成许多系统发育树干,这些树干从平均初始状态向不同的适应方向发散。

23. 渐进专业化原则:一个走上专业化道路的群体,在其进一步发展中,通常会走上越来越深的专业化道路。

24. 高度特化形式灭绝机会较高的规则(O. Marsh):更多特化形式消亡得更快,其进一步适应的遗传储备减少。

25. 系统发育分支中生物体大小(高度)和重量(质量)增加的规律。 “V. I. Vernadsky 以下列方式阐述了这条定律:“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幸存的形式会增加它们的大小(因此,它们的重量)然后消失。”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体越小,他们就越难以抵抗熵的过程(导致能量的均匀分布),以定期组织能量流以实现重要功能。 因此,在进化上,个体的大小会增加(尽管它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形态生理现象)”(N. F. Reimers. Nadezhdy ... p. 69)。

26. 达尔文的适应性公理:每个物种都适应严格定义的、特定的一组生存条件。

27. S. S. Schwartz 的生态法则:生存条件的每一次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身体能量平衡的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28. 适应相对独立法则:对某一环境因素的高度适应,并不会给予对其他生活条件相同程度的适应(相反,由于生物体的生理和形态特征,会限制这些可能性) .

29.“有机体-环境”统一法则:生命的发展是物质和信息不断交换的结果,其基础是环境和居住在环境中的有机体的整体统一中的能量流动。

30. 环境条件与生物体遗传预定相一致的规则:一个物种可以存在,只要其环境符合使该物种适应其波动和变化的遗传可能性。

31. V. I. Vernadsky - E. S. Bauer 的最大生物能量(熵)定律:任何生物或生物惰性系统,与环境处于动态平衡并进化发展,都会增加其对环境的影响,如果这不被阻止的话外部因素。

32. 生命环境的压力法则,或有限的增长(C. Darwin):有一些限制阻止一对个体的后代以指数方式繁殖,占领整个地球。

33.最小人口规模原则:有一个最小人口规模,其人口不能低于该人口规模。

34. 一个物种代表一个属的规则:在同质条件和有限区域内,一个分类学属通常只由一个物种代表。 显然,这是由于同一属物种的生态位接近。

35. A. 华莱士法则:当你从北向南移动时,物种多样性会增加。 原因是北部的生物群落历史上更年轻,并且处于来自太阳的能量较少的条件下。

36. 岛屿集中的生物消耗法则(G.F. Khilmi):“在组织水平低于系统本身水平的环境中运行的个体系统注定要失败:逐渐失去结构,系统将解体一段时间后在环境中“(G.F. Khilmi. Fundamentals of Biosphere Physics. L., 1966, p. 272)。 这导致了人类环境活动的一个重要结论:对小型生态系统(在有限区域内,例如自然保护区)的人工保护会导致它们逐渐遭到破坏,并不能确保物种和群落的保护。

37. 能量金字塔法则(R. Lindemann):从生态金字塔的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更高的层级,平均而言,大约有前一层级接收到的能量的 10%。 从较高层到较低层的逆流要弱得多——不超过0,5-0,25%,因此没有必要谈论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38. 生物放大规律:当生态金字塔向更高层次移动时,包括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在内的一些物质的积累量以大致相同的比例增加。

39. 生态复制规则:生态金字塔某一层内的灭绝或被破坏的物种取代了另一层,根据方案类似:较小的物种取代较大的物种,组织较低的物种 - 组织较高的物种,遗传上更不稳定和易变的物种 - 遗传变异较小。 个体被压垮,但生物量总量增加,因为大象永远无法提供与蝗虫甚至更小的无脊椎动物相同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和产量。

40. 生物群落可靠性规则:生物群落的可靠性取决于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能源效率以及响应外部影响变化而进行结构和功能重组的可能性。

41. 生态位的强制填充规则:一个空的生态位总是并且必然是自然填充的(“自然不容忍空虚”)。

42. 交错带规则或边缘效应:在生物群落的交界处,由于在交界处出现新的系统特性,生态位的数量增加,因此其中的物种和个体数量增加。

43. K. Möbius - G. F. Morozov 生物群落中生物体相互适应的规则: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相互适应,因此它们的群落是一个内部矛盾的,但却是一个单一且相互关联的整体。

44. 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则:生物只有在生态系统的框架内才能长期存在,其组成部分和要素相辅相成,相互适应。

45. 连续减速定律:在处于稳定状态的成熟平衡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过程通常趋于减速。

46.维持成熟系统的最大能量规则:连续性朝着能量流动的根本转变方向朝着增加其数量的方向发展,旨在维持系统。

47.生物系统历史自我发展规律(E.鲍尔):生物系统的发展是其对外功增加的结果——这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48. 生物圈内物种数量恒定规律:新出现的物种数量平均等于灭绝物种的数量,生物圈内的总物种多样性是一个常数。 这条规则适用于已形成的生物圈。

49. 生态系统多元化规则:竞争互动的生态系统多元化对于维持生物圈的可靠性是必不可少的。

从这些生态规律出发,得出的结论对于“人—自然环境”系统是公平的。 他们将法律类型称为对多样性的限制,即它们对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施加限制。

1. 生态系统相继更新,生产历史增长规律。 这条规则本质上是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现在不再起作用,因为人类就这样从自然中获取了他所能得到的一切。

2. 回旋镖法则:人类劳动从生物圈中提取的一切,都必须归还给它。

3、生物圈不可缺少的规律:生物圈不能被人工环境所取代,就像不能创造新的生命类型一样。 一个人无法制造永动机,而生物圈实际上是一个“永动机”。

4. 自然肥力递减规律:“由于农作物的不断减少,因此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化学元素,违反了土壤形成的自然过程,以及由于长期单一栽培植物释放的有毒物质的积累(土壤自我中毒),耕地土壤的自然肥力下降......迄今为止,世界上大约一半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失去了肥力,以及与现在耕种的土地数量相同(在 80 年代,每年损失约 7 万公顷)”(N. F. Reimers. Hopes ... p. 160-161)。 第 1 章给出了自然生育力下降规律的第二种解释:随后每次添加任何对身体有益的因子所产生的效果都比前一剂相同因子所获得的效果要小。

5、沙绿皮革定律:全球初始自然资源潜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枯竭。 这是因为目前根本没有可能出现的新资源。 “每个人的生命每年需要 200 吨固体物质,他在 800 吨水和平均 1000 瓦的能量的帮助下,将其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产品”(同上,第 163 页)。 这个人的一切都取自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东西。

6. 信息不完备性原则:“在进行改造行动和一般性质的任何变化时,信息总是不足以先验地判断这种行动的所有可能结果,特别是在长期内,当所有自然连锁反应发展”(同上,第 168 页)。

7. 欺骗性的幸福原则:第一次成功实现项目设想的目标会营造一种自满的氛围,让您忘记任何人都不会预料到的可能的负面后果。

8.事件远近原则:后代会想出一些东西来防止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

生态规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转移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上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因为人不同于所有其他物种。 例如,在大多数物种中,种群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反,在人类中,这种情况下的人口增长会加速。 因此,人类缺乏一些自然的调节机制,这可能是一些人对技术持乐观态度的另一个原因,而对于环境悲观主义者来说,这证明了这种灾难的危险性,这是任何其他物种都不可能发生的。

话题 3. Vernadsky 关于生物圈的学说和 NOOSPHERE 的概念

俄罗斯科学家为XNUMX世纪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俄罗斯生物学校有着光荣的传统。 AI Oparin 创造了第一个生命起源的科学模型。 V. I. Vernadsky 是杰出的土壤科学家 V. V. Dokuchaev 的学生,他创造了土壤作为地球外壳的学说,地球是一个整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从本质上讲,生物圈学说是多库恰耶夫的思想在更广泛的现实领域的延续和延伸。 生物学在这个方向上的发展导致了生态学的产生。

Vernadsky 的生物圈理论对生态学的意义在于,生物圈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全球生态系统。 因此,Vernadsky 的结果适用于所有生态系统,是对我们星球发展知识的概括。

3.1。 Vernadsky 的生物圈学说

“生物圈”的概念有两个主要定义,其中一个导致了该术语的使用。 这是对生物圈的理解,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研究生物和非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 V. I. Vernadsky 重新思考了生物圈的概念。 他将生物圈理解为生命与非生命统一的领域。

这种解释决定了维尔纳德斯基对生命起源问题的看法。 几种选择:1)生命在地球形成之前出现并被带到地球; 2)生命起源于地球形成之后; 3)生命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而出现——维尔纳德斯基坚持后者,并认为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我们的星球上从未存在过生命。 在地质时期,生命保持不变,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 换句话说,生物圈一直在地球上。

在生物圈下,韦尔纳德斯基理解地球的薄壳,其中所有过程都在生物体的直接影响下进行。 生物圈位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层的交界处。 在大气中,生命的上限由臭氧层决定——臭氧层薄(几毫米),海拔约20公里。 海洋最深处 10 至 11 公里的洼地底部都有生命栖息。 生命可以深入地球固体部分 3 公里(油田中的细菌)。

从事他创建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化学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Vernadsky 得出的结论是,元素周期表中几乎没有一个元素不包含在生命物质中。 他提出了三个生物地球化学原理:

1. 生物圈中化学元素的生物迁移总是趋于其最大表现。 这个原则现在被人违反了。

2. 地质时期的物种进化,导致在生物圈中稳定的生命形式的产生,朝着增强原子生物迁移的方向进行。 这一原则,随着地球生物群的中型个体的人为磨削(森林被草地取代,大型动物被小型动物取代),开始异常密集地发挥作用。

3. 生命物质与环境进行持续的化学交换,环境是由太阳的宇宙能量在地球上创造和维持的。 由于违反了前两个原则,支持生物圈的宇宙影响可能会变成破坏它的因素。

这些地球化学原理与 Vernadsky 的以下重要结论相关: 1)每个生物体只有在与其他生物体和无生命的自然界不断密切联系的条件下才能存在; 2) 生命及其所有表现形式已经在我们的星球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改进,生物体越来越多地分布在地球上,刺激了能量和物质的重新分配。

3.2. Vernadsky 的经验概括

1. 生物圈学说的第一个结论是生物圈完整性原则。 “你可以在生物圈的机制中谈论所有生命,所有生命物质作为一个整体”(V. I. Vernadsky. Biosphere ... p. 22)。 根据 Vernadsky 的说法,地球的结构是一种协调机制。 “地球上的生物是复杂宇宙过程的产物,是和谐宇宙机制的必要和自然部分”(同上,第 11 页)。 生命物质本身并不是随机的创造物。

生命存在的狭隘限制——物理常数、辐射水平等——证实了这一点。 就好像有人创造了环境来使生命成为可能。 你指的是什么条件和常数? 引力常数或万有引力常数决定了恒星的大小、恒星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影响反应过程。 如果稍微低一些,恒星的温度就不足以在其中发生聚变; 如果多一点 - 恒星将超过“临界质量”并变成黑洞。 强相互作用常数决定了恒星中的核电荷。 如果改变的话,核反应链将不会到达氮和碳。 电磁相互作用常数决定电子壳层的构型和化学键的强度; 它的变化使宇宙死亡。 这符合人择原理,根据该原理,在创建世界发展模型时,应该考虑到人类存在的现实。

生态学还表明,生物世界是一个单一的系统,由许多食物链和其他相互依存关系组成。 即使它的一小部分死亡,其他一切都会崩溃。

2. 生物圈及其组织的和谐原则。 根据 Vernadsky 的说法,在生物圈中,“一切都被考虑在内,一切都以同样的精度、同样的机械性和同样的服从于测量与和谐,我们在天体的和谐运动中看到并开始见物质原子系统和能量原子系统”(同上,第 24 页)。

3.原子的生物迁移定律:在生物圈中,化学元素的迁移是在生物体的直接参与下发生的。 生物圈的主要特征代表了最古老地质时期的相同化学装置。 “地球表面上没有任何化学力比作为一个整体的生物体更持续地作用,因此其最终后果更强大......地壳上部的所有矿物质都是游离的铝硅酸(粘土)、碳酸盐(石灰石和白云石)、铁和铝的氧化物水合物(褐铁矿石和铝土矿)以及数百种其他物质,仅在生命的影响下才在其中不断产生”(同上,第 21 页)。 地球的表面实际上是由生命塑造的。

4. 生物圈在能量转换中的宇宙作用。 Vernadsky 强调了能量的重要性,并将生物体称为能量转换的机制。 “这整个生命自然部分可以被认为是对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地球有效能量的同一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同上,第 22 页)。

5、宇宙能量造成生命的压力,是通过繁衍来实现的。 生物的繁殖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只要环境能够承受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人口规模就会增加,然后达到平衡。 该数字在平衡水平附近波动。

6、生命的传播是其地球化学能量的一种表现。 生命物质就像气体一样,按照惯性规则在地球表面散布。 小型生物的繁殖速度比大型生物快得多。 生命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生命物质的密度。

7. 生命完全由绿色植被的稳定场决定,而生命的极限则由构成身体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坚不可摧决定。 生命的最大领域是由生物体生存的极限决定的。 生命的上限是由辐射决定的,辐射的存在会杀死生命,而臭氧层可以保护生命免受辐射的影响。 下限与达到高温有关。 根据 Vernadsky 的说法,433°C 的区间(从负 252°C 到正 180°C)是极限热场。

8. 生物圈中无处不在的生命。 生命逐渐,慢慢地适应,占领了生物圈,而这种占领并没有结束。 生命的稳定领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适应的结果。

9. 生物体使用简单化学体的节俭法则:元素一旦进入,就会经历一长串的状态,有机体只向自身引入所需数量的元素。 寻找化学元素的形式: 1)岩石和矿物; 2)岩浆; 3)分散元素; 4) 生活物质。

10. 生物圈中生物量的恒定性。 大气中游离氧的量与生命物质的量相同(1,5×1021g和1020-1021g)。 这种概括在重要地质时期的框架内是有效的,它源于生命物质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媒介,因此,要么它的数量必须是恒定的,要么它的能量特性必须改变。 .

11. 任何系统在其自由能等于或接近零时达到稳定平衡,即当系统条件下所有可能的功都做完时。 稳定均衡的概念极其重要,我们稍后再谈。

12、人类自养的思想。 自养生物被称为生物体,它们从周围的惰性物质中获取生命所需的所有化学元素,并且不需要其他生物体的现成化合物来构建其身体。 绿色自养生物的生存领域是由阳光的穿透面积决定的。 韦尔纳德斯基提出了人类自养的想法,这在关于在宇宙飞船中创建人工生态系统问题的讨论中发生了有趣的转变。 最简单的生态系统是“人 - 1 或 2 个自养物种”系统。 但这个系统不稳定,需要多物种生命支持系统才能可靠地满足一个人的重要需求。

在航天器中创建人工环境时,问题是:给定时间稳定性所需的最小多样性是多少? 在这里,一个人开始设置与他之前解决的任务相反的任务。 这种人工系统的创建将是生态学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他们的建设中,工程重点是创造一个新的,环境重点是保护现有的,创造性的方法和合理的保守主义相结合。 这将是“设计与自然”的原则的实施。

到目前为止,人工生物圈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繁琐的系统。 自然界本身就起作用的东西,一个人只能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繁殖。 但如果他想探索太空并进行长途飞行,他将不得不这样做。 在航天器中创建人造生物圈的需求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然生物圈。

3.3. 生物圈的演变

生物圈的进化是由生态学的一个分支——进化生态学——来研究的。 进化生态学应与生态动力学(动态生态学)区分开来。 后者涉及生物圈和生态系统发展的短时期,而前者涉及生物圈较长时期的发展。 因此,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演替是生态动力学的任务,而物质循环机制和演替过程中的根本变化是进化生态学的任务。

进化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是研究生命形式的发展。 这里有几个阶段:

1. 没有细胞核但有 DNA 链的细胞(让人联想到今天的细菌和蓝绿藻)。 这种最古老的生物的年龄超过3亿年。 它们的特性: 1) 流动性; 2)营养和储存食物和能量的能力; 3) 保护免受有害影响; 4) 繁殖; 5) 易怒; 6)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 7)成长的能力。

2. 在下一阶段(大约2亿年前),细胞中出现细胞核。 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生动物。 其中有25-30万。 其中最简单的是阿米巴原虫。 纤毛虫也有纤毛。 原生动物的细胞核被有孔的双层膜包围,含有染色体和核仁。 原生动物化石——放射虫和有孔虫——是沉积岩的主要部分。 许多原生动物具有复杂的运动装置。

3. 大约1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 由于植物活动——光合作用——利用叶绿素捕获的太阳能从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 植被的出现和蔓延导致大气成分发生根本性变化,最初大气中的游离氧很少。 植物从二氧化碳中吸收碳,形成了含有游离氧的大气——它不仅是一种活性化学剂,也是臭氧的来源,它阻挡了短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的路径。

L. Pasteur 确定了生物圈演化过程中的以下两个重要点:1) 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目前约 1% 的时刻。 从那时起,有氧生活成为可能。 从年代学上讲,它是太古代。 假设氧气的积累是间歇性的,用了不超过 20 万年的时间:2)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了目前的 10% 左右。 这导致了臭氧层形成的先决条件的出现。 结果,生活在浅水中成为可能,然后在陆地上。

从事化石遗骸研究的古生物学证实了生物体复杂性增加的事实。 在最古老的岩石中,发现了几种结构简单的生物。 逐渐地,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 许多出现在任何地层水平的物种然后消失了。 这被解释为物种的出现和灭绝。

根据古生物学资料,可以认为细菌、藻类、原始无脊椎动物出现于元古代地质时代(700亿年前); 在古生代(365亿年前)——陆地植物、两栖动物; 在中生代(185 亿年前)——哺乳动物、鸟类、针叶树; 进入新生代(70万年前)——现代群体。 当然,应该记住,古生物学记录是不完整的。

几个世纪以来,地壳中形成的植物残骸积累了巨大的有机化合物(煤、泥炭)能量储备,海洋中生命的发展导致了由骨骼和其他海洋生物残骸组成的沉积岩的形成。

生命系统的重要特性包括:

1. 紧凑。 5 ? 受精鲸卵中含有的 10-15 克 DNA 包含了体重为 5? 107g(质量增加了 22 个数量级)。

2. 从分子的混沌热运动中创造秩序的能力,从而抵消熵的增加。 生物消耗负熵并违反热平衡,但是会增加环境的熵。 生命物质越复杂,它所隐藏的能量和熵就越多。

3.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环境进行交流。

生物能够吸收来自外部的物质,即重建它们,将它们比作自己的物质结构,并因此多次复制它们。

4.自催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反馈回路在代谢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在无机世界中,非线性反应的‘结果’(最终产物)和引起它们的‘原因’之间的反馈相对较少,但在生命系统中,反馈(如分子生物学所建立的)相反,是规则而不是例外”(I. Prigogine, I. Stengers. 混乱中的秩序。M., 1986, p. 209)。 自催化、交叉催化和自抑制(与催化相反的过程,如果存在给定物质,则在反应过程中不会形成)发生在生命系统中。 为了创造新的结构,需要正反馈;为了可持续的存在,需要负反馈。

5. 就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生物体中发生的转化动力而言,生命在质量上优于其他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系统的特点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更高水平的秩序和不对称性。 生物的结构紧凑性和能量效率是分子水平上最高有序性的结果。

6、在非生命系统的自组织中,分子简单,反应机理复杂; 相反,在生命系统的自组织中,反应方案简单,分子复杂。

7. 生命系统有过去。 无生命者没有。 “原子物理学的整体结构由一定数量的基本细胞、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它们受到来自外部的破坏。然而,在这种外部破坏的情况下,它们会以某种方式对此做出反应,但如果破坏不太大,它们会在破坏结束后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有机体不是静止的形态。古代将生物体与火焰进行比较表明,生物体就像火焰一样,是物质在某种意义上像溪流一样通过的一种形式”(W.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部分和全部。M.,1989,第 233 页)。

8. 有机体的生命取决于两个因素——遗传,由遗传装置决定;可变性,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个人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有趣的是,由于氧气气氛和其他生物的反对,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出现。 一旦出生,生命就处于不断进化的过程中。

9.过度自我繁殖的能力。 “繁殖的进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导致了对生命的斗争及其后果——自然选择”(C. Darwin. Works. Vol. 3. M.-L., 1939, p. 666)。

3.4. 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根据大多数生物学家的说法,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差异可分为三组:1)根据细胞的结构及其生长能力; 2)饮食方式; 3)移动能力。 对其中一个王国的归属不是在每个基础上进行的,而是在差异组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珊瑚、河海绵终生一动不动,但考虑到其他特性,它们被归类为动物。 有食虫植物,根据营养的方法,它们与动物有关。 还有一些过渡类型,比如绿眼虫,它像植物一样吃东西,但像动物一样移动。 然而,这三组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帮助。

晶体生长但不繁殖; 植物繁殖但不移动; 动物移动和繁殖。 与此同时,植物中的一些细胞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留了积极生长的能力。 叶绿素包含在质体中——植物细胞的蛋白体。 它的存在与植物的主要宇宙功能——捕获和转换太阳能有关。 该功能决定了植物的结构。 奥地利植物学家 I. Wiesner 写道:“光塑造了植物的形状,就好像用塑料材料制成的一样。” 根据韦尔纳德斯基的说法,“在生物圈中,人们可以看到照亮它的太阳光辐射与位于其中的有组织生物的绿色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V.I.韦尔纳德斯基。生物圈。精选作品。T.5.M.,1960 ,第 23 页)。

动物细胞有中心粒,但没有叶绿素,也没有细胞壁来防止形状变化。 关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大多数植物通过吸收矿物质来获得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动物以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现成有机化合物为食。

在生物圈的发展过程中,器官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而分化,运动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器官、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相继出现。

在 XNUMX-XNUMX 世纪,科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将动植物的整个多样性系统化。 出现了生物学的一个方向,称为系统学,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独特特征创建了分类。 以种为主要结构单元,依次为属、目、纲。

地球上有500万种植物和1,5万种动物,其中包括70万种脊椎动物、16种鸟类和12种哺乳动物。 对各种生命形式的详细系统化为研究整个生命物质创造了先决条件,这一点是由杰出的俄罗斯科学家维尔纳德斯基在他的生物圈理论中首次进行的。

有一个概念是通过自然系统的进化来解释物种的进化。 如果单个物种的进化需要很长时间,那么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的时间要少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发生在整体变化的自然系统中,决定了系统中所有物种的变化。 当然,这样的概念是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后出现的,因为有必要习惯于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生态系统的演化被称为生态发生,被理解为生物地球群落和整个生物圈不可逆转发展的一系列过程和模式。 其中一种模式可以称为生命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在地质、地球化学和物理地理过程中的作用增加,以及生命对大气、水圈和岩石圈的变革性影响增加(创造的例子氧气气氛非常具有指示性)。 其他规律包括地球表层积累的太阳能的逐渐积累,生物圈的总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信息容量的增加,生物圈的物理和地理结构分化的增加,生物循环范围的扩大及其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人类活动的转变影响。

如果我们接受进化的概念,后者就会变得特别危险,根据该概念,组织的较高级别决定了较低级别的进化。 然后事实证明,人类对生物圈的强烈影响可以推动所有较低层次的进化变化: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物种。

3.5. 精神圈概念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全球性导致了勒罗伊提出的“人类圈”概念,以及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提出的“人类圈”概念。 德日进认为,人类圈是一种集体意识,它将控制地球未来的演化方向,并在理想的欧米伽点与自然融合,就像分子、细胞和有机体等整体在之前形成一样。 “我们不断地追踪同一个伟大过程的连续阶段。在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地球生物的脉动下,人们总能认识到同样的深层过程——这个过程在第一个细胞中物质化,继续创造神经系统。我们说,地球发生进入生物发生,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心理发生……心理发生将我们引向人类。现在,心理发生被掩盖了,它被取代并吸收了一种更高的功能——首先是出生,然后是精神的后续发展——不存在。发生”(P. Teilhard de Chardin。人类现象。M.,1973,第 180 页)。

V. I. Vernadsky在生物圈学说的基础上对人类圈的概念做出了解释。 由于生命物质(尤其是由于韦尔纳德斯基的基础著作,这一点变得很清楚)会转化惰性物质,而惰性物质是其发展的基础,因此人类不可避免地会对孕育他的自然产生反向影响。 由于生命物质和惰性物质通过一系列直接和反馈链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系统 - 生物圈,因此人类和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单一的系统 - 人类圈。

Vernadsky 继 Teilhard de Chardin 之后发展了智慧圈的概念,研究了如何在生命和惰性物质相互作用的前一阶段统一的基础上,在自然与人的相互作用的下一阶段实现和谐。 根据 Vernadsky 的说法,精神圈“是生物圈的一种状态,在其中,思想和受其指导的人的工作应该表现出来,作为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新地质力量”(V.I. Vernadsky。博物学家的思考. Book 2. 作为行星现象的科学思想. M., 1977, p. 67)。

Vernadsky 发展了智慧圈的概念,因为全球越来越意识到人类越来越多地侵入自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导致人类对全球系统的控制越来越平衡和有目的。

不幸的是,韦尔纳德斯基并没有完成这个想法的发展。 人类圈的概念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人与自然互动的一个方面——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全球性。 在这个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这种互动的不一致并没有像现在这样表现得如此强烈。 近几十年来,除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全球性外,这种相互作用的不一致性也被暴露出来,充满了危机的生态条件。 很明显,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矛盾的,即使只是在这个意义上,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丰富,环境风险也随着人类为改变自然环境而付出的代价而增加。

人类在其存在期间极大地改变了生物圈。 根据 N.F. Reimers 的说法,“人们人为且无补偿地减少了地球上的生物量,显然减少了至少 30%,并且每年至少占用了整个生物圈的 20%”(N.F. Reimers. Nadezhdy ... p. 129)。 这些数字清楚地表明,生物圈的人为变化已经太过分了。 生物圈正在转变为技术圈,人为影响的方向与生物圈演化的方向正好相反。 可以说,随着人类的出现,生物圈进化的下降分支开始了——生物圈的生物量、生产力和信息含量减少。 人为影响破坏了自然系统。 根据赖默斯的说法,“在物种直接毁灭之后,生物也会自我毁灭。事实上,这一过程以个体生物体大规模繁殖的形式进行,从而破坏了现有的生态系统”(同上,第 136 页)。 因此,现在还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未来人类是否会创造一个理性的领域,或者是否会以其不合理的活动毁灭自己和所有生物。

更远。 随着人被释放到太空,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不再局限于地球范围内,现在这种相互作用沿着航天器的路线运行。 在我们这个时代,“noosystem”的概念可能比“noosphere”的概念更准确,因为后者在人被释放到太空之后,不再对应人类对自然影响的空间配置。 “noosystem”的概念在环境问题的科学分析方面也更可取,因为它侧重于将 XNUMX 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系统方法应用于客观现实的研究。

在 noosphere 的概念中没有考虑到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因为他自己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理性-感觉的存在,其中理性和感性的成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当然,感性不应该与理性分开,感觉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然而,在这里做出某些区分是非常恰当的,并且可以防止片面的解释。 noosphere 不一定被理解为某种生态理想,因为从生态的角度来看,以理性为主的东西并不总是好的,而理性的概念本身在历史上是可变的。 因此,所有现代技术方案当然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合理合理,但往往会产生负面的环境影响。 同时,对自然的热爱之类的感觉并不总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但对整体生态状况却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然而,智力圈的概念保留了它的价值,因为它代表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过程——智力发生,导致了“人-自然环境”单一系统的形成。 生命发生是一个人的一般本质形成过程的一个方面,如果不拒绝实现和提高一个人作为一个物种固有的潜力,就不能停止它。 从人类从保护物种特异性转向将其转变为自然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的那一刻起,在自然中实现目标的愿望显然将在决定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前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一般来说,人类圈的概念类似于自然哲学结构和科学乌托邦。 智力圈的形成是一种可能性,但不是必然。 这个概念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未来的建设性模型,其局限性在于它认为人主要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而个人,甚至整个社会,很少有真正理性的行为。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走向智能圈,后者仍然是假设之一。

议题四、共同进化的概念与和谐的原则

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批评从一开始就一直在进行。 根据达尔文的说法,有些人不喜欢这样一个事实,即变化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方向上随机发生。 nomogenesis 的概念认为变化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根据形式发展的规律发生的。 俄国科学家和革命家克鲁泡特金坚持这样的观点,认为互助是进化中比斗争更重要的因素。

这些反对意见并没有动摇进化论,直到在生态研究的影响下,共同进化概念的出现,它能够解释性别和其他现象的出现。 正如化学进化是化学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依此类推,生物进化也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机形成的更复杂的形式增加了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下面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生物的共同进化。 生活在白蚁肠道中的最简单的鞭毛虫会分泌一种酶,没有这种酶,白蚁就无法消化木材并将其分解成糖。 在自然界中遇到共生,可以假设其最后阶段是形成更复杂的有机体。 草食动物可能是从动物和微小植物寄生虫的共生体进化而来的。 这种寄生虫曾经获得了产生酶来消化其植物宿主体内存在的物质的能力。 动物与寄生虫分享植物群中的营养。 各种生命的惊人一致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4.1。 交互类型

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立性,其中两个种群的关联不会影响其中任何一个;2)相互竞争抑制,其中两个种群都积极地相互抑制;3)资源竞争,在粮食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每个种群在争取食物资源的斗争中对另一个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4) 无门主义,其中一个种群压制另一个种群,但没有受到负面影响; 5) 寄生; 6) 捕食,其中一个种群一个群体因直接攻击而对另一个群体产生不利影响,但仍然依赖于另一个群体;7) 共生主义,其中一个群体从该关联中受益,而对另一个群体而言,该关联无关紧要;8) 原始合作,其中两者人口从协会中受益,但他们的联系并不强制;9)互惠互利,其中人口的联系有利于双方的成长和生存“(Yu. Odum. Osnovy ... p. 273) . Y. Odum 强调两个重要原则:1)在生态系统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有一种趋势是减少负相互作用(2-4)的作用,而牺牲增加相互作用物种生存的正相互作用; 2)在新形成的或新的关联中,发生强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于旧关联。 这些原则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捕食者和寄生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在作为一个整体的生物圈的框架内,这不会发生,因为危险和克服它们有助于进化。 哲学家 F. Nietzsche 以其“危险地生活”和“寻找你的敌人”的原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困难需要克服,从而改进。

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对物种有害,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对个体和群体有害的东西对物种有利。 共同进化的概念很好地解释了“捕食者-被捕食者”系统的进化——生态系统两个组成部分的不断完善。 捕食者和寄生虫调节的种群没有防止种群过多的机制,这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负相互作用可以加速自然选择,导致新的适应、形态和生理变化的出现,从而促进性状多样性的增加和物种的进化。 某一层面的战斗可能会影响其他层面的对抗。 例如,青霉菌属真菌在抗菌(一种竞争形式,其中一个物种释放对其他物种代表有害的物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称为青霉素的细菌抑制剂广泛用于医学。 抗生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对“宿主-寄生虫”系统的研究得出了有趣的结果。 看来选择应该会导致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性降低。 在“宿主-寄生虫”系统中,自然选择似乎应该有利于毒性较小(对宿主危险)的寄生虫和抵抗力较强(对寄生虫有抵抗力)的宿主的生存。 逐渐地,寄生虫成为共生体,也就是说,对宿主来说是安全的,然后它们可以成为共同体——有助于共同繁荣的生物体,就像真菌和光合细菌一起形成地衣。 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寄生虫是生态系统中不可避免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这一对中,存在着竞争性的斗争,结果双方都变得更加复杂。 一个的死亡会导致另一个的死亡,共存会增加整个系统的复杂性。 共同进化的“军备竞赛”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更大多样性。

解释性别起源的假设是基于对“宿主-寄生虫”系统进化的研究。 从达尔文理论的角度来看,无性繁殖是一个更有效的过程。 有性生殖(两性参与生殖)的“双重成本”,因为男性在创造和抚养后代方面的参与程度不如女性,导致难以解释这一现象。 对生物过程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以下解释:性别差异赋予宿主独特的优势,因为它们允许部分遗传密码在个体之间交换。 由于有性生殖的结果,大块遗传信息的重组使得改变后代特征的速度可能比突变更快,寄生虫的数量更多,因为它们具有更快的代际变化。 寄生虫,由于繁殖时间短和进化过程的快速变化,需要较少的性行为,通常是无性的。 在这里,竞争是自然选择的一个因素。

种群负性相互作用的主要特征是,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同步进化过程中,负性影响程度逐渐减小。 “换句话说,自然选择力求减少负面影响,甚至消除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捕食者或寄生虫种群对猎物或宿主种群的长期强烈抑制可能会导致其中一个或两个的毁灭”(Yu. Odum. Osnovy ... p. 286)。 因此,存在竞争,但其结果是进化,而不是物种的毁灭。

减少负相互作用的条件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其空间结构提供了种群相互适应的可能性。 达到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种群之间的负向和正向关系最终会相互平衡。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正向的相互作用,依次为:共生(一个种群有优势)、合作(两个种群都受益)、互惠互利(两个种群都受益,并且完全相互依赖)。 在自然界中,合作与竞争一样频繁,有时需要非常不同的不同生物联合起来,而具有相似需求的生物相互竞争。 一个有趣的合作例子是热带切叶蚁,它们在巢穴中种植整个蘑菇园。 蚂蚁像勤奋的农民一样施肥、种植和收获蘑菇作物。 这种让人联想到农业生产的合作被称为外共生。

一种有机体离开另一种有机体就无法生存的组织形式称为互利共生。 示例:固氮细菌和豆类之间的合作。 在生态系统成熟的过程中,互惠关系似乎取代了寄生关系; 当某些环境资源有限时,它们尤其重要。 下一步是将这两种生物体合二为一。 这就是 L. Margulis 解释第一个细胞出现后物种进化的方式。

4.2. 协同进化的意义

60 世纪 90 年代,L. Margulis 提出,真核细胞起源于简单原核细胞(例如细菌)共生结合的结果。 马古利斯假设线粒体(利用氧气和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的细胞器)起源于需氧细菌; 植物叶绿体曾经是光合细菌。 马古利斯认为,共生是大多数生物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进化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之一。 例如,XNUMX%的植物与真菌一起生活,因为与植物根部相关的真菌是它们从土壤中获取养分所必需的。 共同生命导致新物种和迹象的出现。 内共生(伙伴的内部共生)是一种使许多生物体结构复杂化的机制。 对简单生物 DNA 的研究证实,复杂植物起源于简单生物的组合。 示意性地,这可以表示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生物的组合(用“+”号表示)导致了第三种(用?号表示)的产生。 再添加一个会产生第四个有机体,依此类推。

这种共生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学的数据非常吻合,可以解释在缺乏食物和蚁丘形成的影响下变形虫菌落的形成。 在协同方面,它描述如下。 最初的波动是土块的浓度稍大,迟早会在白蚁栖息地的某个点发生。 但是每个肿块都含有一种能吸引其他白蚁的激素。 波动变大,巢穴的最终面积是由激素的作用半径决定的。

因此,存在从有机体层面的权宜之计到群落和一般生命层面的权宜之计的转变——科学意义上的权宜之计,是由这样一个事实决定的:不存在与群落相关的外部因素,而是科学研究的内部客观的超有机体进化机制。

从共同进化的概念来看,在达尔文中起主要作用的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作者”,而是进化的“编辑”。 当然,在这个复杂的研究领域中,还有许多重要的发现等待着科学。

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而不仅仅是在物种层面。 “更高层次的自然选择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1)耦合进化,即相互依赖的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相互选择,以及2)群体选择或群落水平的选择,这导致了性状的保存,有利对于整个群体来说,即使它们不利于具有这些特征的特定载体“(Yu. Odum. Osnovy ... p. 350)。

奥德姆给出了以下共同进化或耦合进化的定义。 “耦合进化是群落进化的一种类型(即生物体之间的进化相互作用,其中成分之间的遗传信息交换很少或不存在),它包括生态上密切相互依赖的两大类生物体之间的相互选择性影响”(同上,第 354 页)。 Erlich 和 Raven (1965) 的共轭进化假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由于随机突变或重组,植物开始合成与主要代谢途径没有直接关系的化学物质,或者可能是沿着这些途径产生的废物。 这些物质不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但可能会降低植物对草食动物的吸引力。 选择导致了这一特征的固定。 然而,植食性昆虫可以产生反应(如对杀虫剂的抗性)。 如果突变体或重组体出现在昆虫种群中,并且可以以先前对该昆虫具有抗性的植物为食,那么选择将修复该性状。 因此,植物和噬菌体一起进化。

因此,表达了“遗传反馈”。 这就是反馈的名称,因此一个物种是另一个物种的选择因素,而这种选择会影响第二个物种的遗传构成。 群体选择,即生物群体中的自然选择,是共同进化的遗传机制。 它导致保存有利于种群和整个社区的性状,但不利于种群中的个体遗传携带者。 共同进化的概念解释了动物利他主义的事实:照顾孩子、通过展示“安抚姿势”消除攻击性、服从领导、在困难情况下互助等。

如果其活动损害社区,这种遗传机制也可能导致人口死亡。 众所周知,种群灭绝的发生率很高,在这里起作用的是群体选择。 这是对一个反对生物圈的人的警告。

与“宿主-寄生虫”系统相比,一个人被称为寄生虫,以生物圈资源为生,不关心其主人的福祉。 上文提到,在进化过程中,寄生趋向于被共生所取代。 通过从狩猎转向农业和养牛,人类因此向与环境的共生迈出了一步。 也许保护自然的愿望与其说是一个人的远见和对环境规律的认识的结果,不如说是群体选择的作用,它使人了解生物圈,并利用科学的成果来调和与人的关系。它。

4.3. 同性恋假说

这个假说是在 XNUMX 世纪最后几十年在生物圈、生态学和共同进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的作者是英国化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和美国微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 它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生物体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可以越来越多地控制每个更高层次的存在条件,包括大气。

首先,发现了地球大气的化学不平衡,这被认为是生命的标志。 根据洛夫洛克的说法,如果生命是一个全球性实体,它的存在可以通过地球大气化学成分的变化来检测。

洛夫洛克引入了地球生理学的概念,表示对地球科学的系统方法。 根据盖亚假说,大气长期化学非平衡的持续存在是由于地球上生命过程的整体性。 自生命出现以来,一种生物自动恒温机制开始运作,其中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氮起到了调节作用,阻止了与阳光亮度增加相关的变暖趋势。 换句话说,有一个反馈机制。

Lovelock 开发了一个模型,根据该模型,随着阳光亮度的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从而导致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能力增加,以及生物量增加。

盖亚假说的本质:地球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由生物群和环境创造),能够维持大气的化学成分,从而维持有利于生命的气候恒定。 根据 Lovelock 的说法,我们是居民,是准生命完整性的一部分,它具有全球动态平衡的特性,能够在自我调节的能力范围内抵消不利的外部影响。 当这样的系统进入接近自我调节极限的压力状态时,一个小的冲击可以将它推向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甚至完全摧毁它。

与此同时,盖亚甚至将废物变成必要的元素,显然,即使在核灾难之后也能幸存下来。 根据洛夫洛克的说法,生物圈的进化可能是一个超越人类完全理解、控制甚至参与的过程。

L. Margulis 从生物学的角度接近盖亚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它使地球能够作为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生产的系统。

从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态学表明,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人违背环境规律,逆转生态系统的发展,想要提高生产力。 消费和管理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生物圈的可持续性下降。 结果,生态系统被破坏并剥夺了人们的生命支持来源。 根据反馈机制,与环境相关的人类行为被转移给他,而不是按照他想要的方式。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必要的,这类似于自然界的共同进化。 Yu. Odum 将生态系统发展模式转移到人类身上,提出人类已经进入类似于生态系统成熟阶段的稳定阶段,现在应该优先考虑保存已创造的东西,而不是新的生产。

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来看,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侵略性,而人类在“战胜”自然之后,却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人类对其他物种的统治削弱了生物圈发展的进化机制,因为进化是通过种间斗争进行的。 可以假设心灵正在取代进化的自然机制,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这样的哲学陈述(E.哈特曼,A.柏格森),即心灵和抽象思维导致人们远离对自然的理解。 现代科学家争论共同进化的概念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人-自然环境”系统中的关系。

根据本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仅互助,竞争也为进化“起作用”。 这种自然的智慧也应该为人类所用。 应用于人,共同进化的概念与哲学中早已熟知的和谐原则相关,如果我们继续将自然与人的发展进行类比,应该得出结论,人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导致其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从而导致其内部协调。

4.4. 协调原则

人性改造活动规模的急剧扩大,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和谐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谈和谐而不谈统一? 事实是,由于它的客观辩证法,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甚至发生在它们关系恶化的那些阶段,例如现在。 同时,摆脱生态危机的需要,需要形成一种特殊的人与自然统一的形式。 这就是和谐。

既然人离开自然环境显然是无法生存的,环境矛盾的化解只有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而环境矛盾又有着自身的社会原因和认识论原因,在变革中发展。和认知领域,影响活动的伦理和审美方面。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应该在几个层次上进行:自然转化、认知和个人价值。

如果我们不考虑人类永恒的心理毁灭倾向或原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步似乎是生态状况恶化的直接原因。 因此,作为当今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社会内部以及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部协调具有根本的生态重要性。

在人类文化史上,关于自然和谐的说法很多——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将自然视为“有组织的宇宙”、“球体的和谐”,到现代对其的理解艺术和科学。 “万事万物的稳定系统,自然界的完全和谐”——FI Tyutchev Vernadsky 的这句话并没有意外地将其作为他的著作《生物圈》的第一篇文章的题词。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路。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有望及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这是社会进步和“人—自然环境”体系进步的体现。

俄语中有一个词与团结同根——团结。 它表达了极大程度的内心亲密。 连接的下一阶段是和谐、和谐、和谐。 同情、理解、换位思考,人与自然的互惠互利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客观依据。

首先,关于可能性。 后者主要是由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根据的存在所决定的,例如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它们的本质统一。 让我们从最后一个开始。

和谐,根据它在哲学文献中的理解,假设系统的组成部分代表一个基本的统一。 这个条件很可能会满足。

V. I. Vernadsky 写道,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第二个客观基础是“从属于尺度与和谐”。

最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三个客观前提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实践,即人类文化本身是作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途径而形成的。 当然,这种做法不能被解释为朝着更加和谐而没有矛盾的直接运动。 我们说的是文化积累的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景,应该指出的是,正如现代科学所证实的那样,发展不仅遵循确定性类型的严格规律。 在系统发展的某些阶段,其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内部重构会造成一种客观不确定的状态,尽管可以勾勒出某些选项,但无法准确预测系统将进一步向哪个方向发展。 “人—自然环境”系统现在正处于这样的阶段。 当前生态形势不稳定,可以说是生态危机,就证实了这一点。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人—自然环境”系统正处于其发展的转折点,协调似乎不是某种法律的严格执行,而是未来可能的项目之一。 这种设想的实施有客观的社会和自然基础。 因此,和谐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设定,对于决定生态发展方式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需要和谐有时会被否定,因为和谐是一种静止不动的东西,失去了发展的潜力。 有时他们会问为什么需要和谐,担心一个人在实现了和谐之后会停止进步。 H. Wells 的小说《时间机器》中的一位英雄说:“一个与周围环境完美和谐的存在会变成一台简单的机器。” 但这种没有矛盾的绝对和谐,只有在奇幻作品中才能找到。 事实上,和谐的主张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奋斗的(同时,要时刻记住奋斗的目标,不至于成为终点)本身)。 和谐不是某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相互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致性增加。

与统一相反,和谐不是既定的,也不是容易实现的,而是一种理想,就像地平线一样,人们可以不断接近(类似于无尽的知识之路)。 和谐作为对和谐的渴望,是一种价值观念,是在某些社会和认识论环境中实现的行为规范。

应该考虑到这一概念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因为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性质,并没有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某种绝对不变的和谐理想成为可能。 人与自然的统一,由于其辩证性质,并不排除由于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原因而产生的戏剧性时刻。 这警告了希望最终“战胜”自然或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绝对永恒和谐的希望的虚幻本质。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每个阶段,单一系统的这两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矛盾; 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先决条件。

人与自然的绝对和谐,受到单一系统这两个部分之间辩证矛盾的根本性质的阻碍。 人注定要与自然环境作斗争,同时也要与自己作斗争。 然而,在斗争过程中,被理解为自然和人类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可能在每个阶段建立或多或少和谐的社会和环境目标和需求的对应关系。

相对和谐是可能的,我们必须努力争取。 我们可以一方面谈论生物地质、生物圈节律,另一方面谈论人类社会节律等之间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这些节律的协调。 否则,矛盾的激化就会酿成大祸。 因此,通往和谐的道路取决于对美好和有尊严的生活的渴望。

有时,为了证明对自然的破坏是正当的,他们引用了马克思的思想,即人必须用一切生产方式与自然作斗争。 但人与自然的斗争,历来都是在某种统一的框架内,与和谐相结合的。

和谐是系统中的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其中各个部分保持其特殊性和自主性,而不是完全由整体决定。 相反,整体本身是和谐互动的结果,即在其中获得最佳发展的可能性。 与机械系统不同,这种结果是一种自由的相互作用(“对话”),不能从对整体的各个部分的描述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相互作用的顺序中演绎出来。 完整性在这里不是作为部分的基础,而是作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 G. S. Batishchev 之后,我们将此类系统称为谐波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以放弃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为代价。 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因为其中一位合作伙伴的特殊性将化为乌有。 协调不是人归于自然,也不是归于与自然直接统一的原始人的状态,不是人与自然之间功能联系的最大可能增加,也不是对自然的纯粹思考他,而是在自然环境的发展和基本潜力之间达成一致的人。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不能以牺牲人为代价,也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而是将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协调并不意味着复制个体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遵循的策略。 正如 I. I. Schmalhausen 所写,“在个体生命中,有机体以环境的负熵为食,也就是说,它们通过积极影响环境——通过破坏环境、破坏环境来维持有序性……在进化中,有机体减少熵,也就是说,它们通过自然选择最成功地破坏外部环境的个体来增加其有序性,即增加其熵”(I. I. Shmalgauzen。渐进进化的因素 // 渐进进化的模式lution, Leningrad, 1972, p. 6. 这句话再次表明,一个人不能采用自然存在的策略,随着当前人类活动规模的巨大增加,自然存在对人类和生物圈都有毁灭的威胁。这种方法必须是专门针对人类的。

我们补充说,基于上述和谐的先决条件,在自然系统越来越多地参与人类活动过程的情况下,一个人还面临着保持自然本身和谐的问题。 人现在对外部自然的和谐负责,正如他对自己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负责一样。

生态灾难的威胁提醒人类必须与外部自然和谐相处。 这个立场与他必须遵循他的内在本性这一事实并不矛盾。 而且,正是人与其内在本性的对应导致了他与外部世界的一致。 人的内在和谐是外在和谐的必要前提。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哲学中提出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立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仍然是正确的。

遵循一个人的内在本性,这意味着拒绝片面的消费生活取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人和所谓的消费社会的特征,一个人的所有基本力量发展的取向将导致他对外部自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将在认知、道德和审美方面变得更加完美。

和谐原则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综合多样性密切相关。

4.5. 综合多样性原则

上面说过,多样性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生活的“调味品”。 多样性在这里意味着以某种方式整合。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更高层次,更加复杂和差异化,为了可行,必须将其多样性包含在一个具有新兴特性的整体中。 这可以称为综合多样性原则。 它也被用于精神圈的概念,根据该概念,心理发生在欧米茄点达到统一。

综合分集原理让我们解决了聚合的困境——隔离。 “聚合增强了竞争,但同时创造了许多优势。种群中个体的分离减少了竞争,但可能导致失去群体生活方式所提供的优势”(Yu. Odum. Osnovy... p . 271). 如果每个被聚合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身份并且有分工,即不一样但不同的被整合,聚合的优势就会增强,劣势就会减少。 这对人类也是如此。 E. Durkheim 强调了社会分工的积极作用,而 K. Marx 揭示了阶级条件分工所固有的危险。

当应用于一个人时,综合多样性原则意味着将旨在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性方法与将个人与其他人和整个自然团结起来的爱的发展相结合。

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造自然环境,而是具体如何改造。 有必要改造自然——否则社会就不可能存在。 但是,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应该削弱自然的生产力,相反,人应该从中得到创造性的刺激,创造性地影响自然。

自然的创造性转变在每一个转变行为中都以创造一个质量上新的行为为前提,而不是复制以前发明的东西。 在生态方面,创造性改造是一种考虑到景观细节的改造,旨在将人类活动和谐地融入给定的自然环境中。 当然,重点不在于每一个变革行为都彼此不同。 这是不可能的。 转型的整体计划必须具有创造性,目标本身也应具有创造性。

对任何企业,特别是对自然的改造,创造性的方法是揭示一个人的基本力量,实现他的本性,同时,有必要解决环境问题,因为科技成果的大规模复制是造成环境困难的主要原因。 这个例子表明,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限于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系统领域,而是人类和整个自然整体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根据其发展规律)以及自然对人类及其文化的后续负面影响。 只有走文化发展的道路,似乎才是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可靠途径。 他假设对存在的创造性理解及其创造性转变不是简化,而是相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复杂化和增加,这不会减少,而是增加它们的稳定性,这是他的先决条件。

然而,仅靠自己的创造力是不够的。 遵循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概念,对自然进行创造性改造,表现为人与外部自然和自身内部自然(不应仅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的统一的需要,应该伴随着对自然的关怀、细心态度和热爱。 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创造性的转变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系统的两点。 重要的是,它们必须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因为没有爱的创造力是有缺陷的,并且只关注对象的外在运作,而没有创造力的爱在精神上是没有成果的。

议题 5. 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与演化

平衡的概念是科学中的主要概念之一。 但在谈论生命自然中的平衡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一般的平衡是什么,以及无生命的自然中的平衡。

5.1。 平衡与不平衡

协同学揭示了非平衡系统和平衡系统之间的以下差异:

1、系统对外界条件(引力场等)的响应。

2.行为是随机的,不依赖于初始条件,而是依赖于史前。

3. 能量的流入在系统中创造了秩序,因此,它的熵减少了。

4.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就好像它是一个远程力的容器(这样的假设在物理学中是已知的)。 尽管分子相​​互作用的力是短程的(它们的作用距离约为 10-8 厘米),但系统的结构就像每个分子都被“告知”了整个系统的状态一样。

还有系统可以驻留的平衡和非平衡区域。 它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显着不同,可以在表中显示。

表2 系统在平衡和非平衡领域的行为的主要区别

在没有从外部获取能量的情况下,系统会自行发展,趋向于平衡状态——这是最可能的状态。 平衡结构的一个例子是晶体。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有封闭系统都会达到这样一种平衡状态,即不从外界接收能量的系统。 对立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对非平衡态的研究使我们能够得出关于从混沌到有序演变的一般性结论。

5.2. 进化的特点

混沌的概念,与宇宙的概念相反,为古希腊人所知。 协同学将所有导致以概率表示的不可约表示的系统称为混沌。 换句话说,这样的系统不能明确地确定性地描述,即,知道系统在给定时刻的状态,就不可能准确地预测下一时刻会发生什么。

混沌行为原则上是不可预测的。 不可逆性、概率和随机性在宏观层面成为混沌系统的客观属性,而不仅仅是在微观层面,正如量子力学所确立的那样。

从协同学的角度来看,进化必须满足三个要求:1)不可逆性,表现为破坏过去和未来的对称性; 2)需要引入“事件”的概念; 3)某些事件必须具有改变演化过程的能力。

新结构形成的条件: 1)制度的开放性; 2)远离平衡; 3)波动的存在。 系统越复杂,威胁其稳定性的波动类型就越多。 但在复杂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存在联系。 系统的稳定性阈值取决于部件互连提供的稳定性与波动引起的不稳定性的比率。

超过此阈值后,系统进入临界状态,称为分岔点。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相对于波动变得不稳定,并且可以转移到新的稳定区域。 可以说,该系统在选择几种进化路径之一之间摇摆不定。 此时,一个小的波动可以作为向全新方向进化的开始,这将彻底改变系统的行为。 这就是事件。

在分叉点,随机性将系统推向新的发展道路,在选择其中一种可能的选项后,决定论再次生效——如此下去,直到下一个分叉点。 在命运系统中,偶然性与必然性是相辅相成的。

绝大多数系统都是开放的——它们与环境交换能量、物质或信息。 自然界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秩序、稳定和平衡,而是不稳定和非平衡,即所有系统都在波动。 在奇异的分岔点上,波动达到系统无法承受而崩溃的程度,根本无法预测系统的状态是否会变得混乱,或者是否会移动到一个新的、更加差异化的更高层次有序,称为耗散结构。 新结构被称为耗散结构,因为它们需要比它们取代的更简单结构更多的能量来维持。

XNUMX世纪的经典热力学研究热的机械作用,其研究主题是趋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系统。 XNUMX 世纪的热力学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这个方向就是协同(来自“协同”——合作、联合行动)。

协同学回答了自然进化的原因。 无论在哪里创建新结构,都需要能量的流入和与环境的交换(进化,就像生命一样,需要新陈代谢)。 如果我们在天体的演化中看到生产的结果,那么在协同学中我们研究的是自然的创造过程。 协同学证实了相对论的结论:能量创造了更高层次的组织。 套用阿基米德的话,我们可以说:“给我能量,我将创造世界。”

5.3. 自然平衡原理

平衡原理在自然界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物种之间存在平衡,将平衡转移到一侧,例如,捕食者的破坏,可能导致猎物消失,猎物将没有足够的食物。 有机体与其无生命的环境之间也存在自然平衡。 大量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界的总体平衡。

生物界中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就像水晶的平衡一样,而是动态的,代表围绕稳定点的运动。 如果这一点不改变,那么这种状态称为稳态(“homeo”-相同,“stasis”-状态)。 体内平衡是一种机制,生物体通过这种机制抵消外部影响,将其内部环境参数维持在恒定水平,以确保正常生活。 血压、脉搏率、体温都是由体内平衡机制驱动的,这些机制运作良好,以至于我们通常不会注意到它们。 在“稳态平台”的范围内,存在负反馈,在“稳态平台”之外,存在正反馈,系统就会灭亡。

根据平衡原理,任何有能量流通过的自然系统都倾向于向稳定状态发展。 由于反馈机制,自然界中存在的体内平衡是自动进行的。 与组件能够相互适应的成熟系统相比,新系统往往波动很大,并且更难以承受外部干扰。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调整,才能建立真正可靠的稳态控制。 例如,人口反应存在暂时延迟,这被理解为在与人口过剩相关的不利条件下出生率和死亡率开始变化所需的时间。

自然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尽管受到影响,但仍保持其稳定状态和一些参数不变。 系统是可渗透的,有东西不断地进出,也就是生态系统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物质和能量的输入等于它们的输出。

作为稳态机制作用的一个例子,考虑种群的动态。 如果种群的大小保持不变,则种群是稳定的。 恢复与平衡状态相对应的人口规模的愿望是通过调节来实现的,这最终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人口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有两种机制可以将人口密度稳定在低于饱和水平的值:1)种内竞争形式的领地行为,2)群体行为,例如以“啄食顺序”、“性优势”表示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机制在人类社会中运作。

生态系统调节可以是物理的或生物的。 数量波动是在外部(例如气候)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 影响与人口密度成正比的因素可防止人口过剩并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平衡。 这些主要是生物因素(竞争、寄生虫、致病影响等),而不是气候因素。

一些生态学家将人口变化归因于过度拥挤、影响生殖潜力以及对疾病和其他压力的抵抗力的压力。 这种复杂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人口密度迅速下降,这是一种“适应综合症”,可以防止过于强烈的波动,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并威胁物种的生存。 其他生态学家将人口变化归因于资源枯竭以及食物和营养价值下降。

对人口动态的研究揭示了所谓的密度“爆发”,其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根据生态学家的说法,如果仅对人口数量进行调节,则也应该在人口中观察到这种情况。 “自我人口过剩”(即,如果没有“外部”监管,例如计划生育)。 当地球的总人口在增长并且一个人像往常一样不考虑未来,而是根据当下的情况采取行动时,这尤其危险。 同时,人口是唯一一个在人口密度和增长率之间建立了正相关关系的人口。

还已知以下依赖性:人口密度波动在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中更为明显,其中社区中包含的人口很少。 人类减少了生物圈的物种多样性,因此,如果这种依赖性适用于他,则会导致其数量波动的增加。 这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即人类的生态灾难可能比任何其他物种都更严重。

Y. Odum 提出以下原则:“社区的组织水平和成熟度越高,条件越稳定,密度随时间波动的幅度越小”(Y. Odum. Osnovy... p. 244) . 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类有意识地调节其数量的号召。

人口增长曲线显示,当人口耗尽其资源(食物、居住空间)、气候条件急剧变化等时,增长突然停止。达到外部极限后,人口密度要么保持在这个水平一段时间,要么下降立即地。 此外,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不利因素(环境阻力)的影响也会加剧。 这是触发效应的体现。 D. Meadows 小组在世界模型上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见第 9 章)。

人口趋向于以达到自我调节状态的方式进化。 同时,自然选择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体栖息地的质量,并降低种群死亡的可能性。 人类没有这样的自然调节,因为自然选择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作用,至少到这样的程度,它必须创造人为的调节。

通过改变生态系统,人破坏了自然界的区域平衡,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无法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不再为人提供正常的气体交换、水净化和营养循环。 人类学习成为“谨慎的捕食者”非常缓慢。 调节的生物机制不再对他起作用,但他还没有学会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数量和消耗的资源量。 许多生态学家认为,生物机制的弱化和意识的增长不足之间的差距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5.4. 平衡与进化的关系

因此,自然界中既有平衡,也有进化。 进化何时才能可持续? 负责生物进化的机制称为顺势调节。 它使通过非平衡点从一种稳定状态移动到另一种稳定状态成为可能(好像“从一个颠簸到另一个颠簸”),从而显示出生命体具有维持稳定非平衡状态的能力这样的显着特征。 我们谈论的是可持续的不平衡,因为正如协同学所表明的那样,正是不平衡导致了发展,即创造了一种新的质量。

在外部变化的影响下,系统从一种稳定平衡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科学数据表明,我们星球上的生态状况并不总是一成不变。 此外,她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她的所有组成部分。 其中一个全球变化显然发生在地球生命发展的初始阶段,当时,由于生命物质的活动,大气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出现了氧气,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形成和扩散提供了生命。 生活已经创造了它所需要的氛围。 生命物质在其演化过程中,不断改造自身,改变惰性物质,形成了生物圈。 进化过程经历了生物圈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矛盾的积累和解决,矛盾急剧加剧的时期可以称为生态危机(换句话说——“生物起源危机”、“地质灾难”)。

让我们更详细地考虑创建氧气气氛的示例。 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对生命具有破坏性,引发了化学进化,从而导致了氨基酸的出现。 水蒸气在紫外线的影响下分解过程导致氧气的形成并产生臭氧层,从而阻止紫外线进一步渗透到地球。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存在创造有利条件时,同样的机制会连续发挥作用。 只要大气中没有氧气,生命就只能在一层水的保护下发育,而水层不必很大才能接收可见辐射和有机食物。 光合作用的出现很少,选择压力导致了光合作用的出现。 与恒星系统一样,一种机制执行多种功能——恒星同时产生化学元素和光——因此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 当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现在的3%时,第一个多细胞生物出现了。 氧气气氛的产生导致了新的稳定平衡状态。 因此,由于海洋中的绿色植物能够产生如此多的氧气,超过了海洋中所有生物的需要,因此生物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遍布整个地球。 人口爆炸了。 结果,氧气消耗量赶上了其形成量的 20% 左右。 然后氧气含量出现波动,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则促进了化石燃料的积累。 这也是生命发展史上的一次生态危机。 随后,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率达到振动稳定状态。 工业活动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会使这种状态再次变得不稳定。 对此,“回归自然平衡”的概念出现了。

如果我们通过自然平衡来理解自然界中现有循环循环的保存,那么一般而言,这显然与一般自然界中的不干涉一样是不可能的。 由于自然规律本身(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不可能恢复自然平衡,在任何人类活动的过程中都违反了它。 一个著名的进化定律说,进化是不可逆的。 因此,要回到人类出现之前甚至二十世纪下半叶之前就存在的自然平衡是根本不可能的。

回归自然平衡的倡导者没有充分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人类不断增长的技术力量提高了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地震、火山爆发、气候突变等,而人类目前还无法应对这些灾害。 更一般地说,我们可以说,自然对社会文化系统一直存在并将继续产生影响,社会希望免受这种影响。 鉴于自然功能的活跃性质,必须始终考虑到这种情况。 根据控制论的一项规定,如果系统不作用于外部参数,它们就会使系统的本质变量脱离稳定状态。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社会可以表示为执行两种行为的自治系统。 首先,它抵消了外部参数的愿望,使系统的本质变量失去平衡;其次,它影响外部参数,以确保任何目标的实现并转移到另一个状态。 如果人主要关心的是“生存”,他就会把自己限制在第一种行动上,但人给自己设定其他目标,甚至可能与“生存”的目标发生冲突。

回归自然平衡支持者的立场表明了生物学原理对社会发展的字面推断会导致什么结果。 对自然平衡原则的强调非常有价值,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如何在不放弃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保证平衡? 毫无疑问,生态方法必须建立在深刻的哲学基础之上,反映人类运作的最典型特征——按照其理想重组世界的愿望。

提醒一个人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是非常及时的,是对生态危机的回应。 在这方面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是否有可能在不破坏该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确保人类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但首先,必须先谈谈什么是发展。 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发展有时被视为增长,并被理解为可用资源的简单数量增加。 事实上,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质变可以在量增长的某个阶段自动发生,也可以是人们有目的的自觉活动的结果。

只有存在“人—自然环境”的全球体系,社会才能沿着实现其目标的道路发展,这意味着社会与自然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它是动态的,因为人类社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可变性和环境的变化而保持其完整性。 一般来说,生命系统的特性是它们的某些参数会发生变化,而另一些参数则保持相对不变。 正如 E. Bauer 所提出的,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也可以称为稳定不平衡。 后一个定义甚至更优选,因为动态平衡可以被理解得太狭隘,例如“水-蒸汽”系统的平衡,当在给定时间相同数量的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液态时。气态,反之亦然。 也许,如果我们更准确地谈论发展系统的平衡,那么它将是动态平衡和稳定非平衡的综合。 后者的存在负责系统的开发。

回到生态问题,我们可以说生态平衡是维持低熵状态的生命平衡,而不是熵最大的死亡平衡。 自然界的平衡原则不应该是绝对的。 平衡是自然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必须将其视为客观规律,而他才刚刚开始认识到其意义。 平衡原理在自然界中发挥着作用,人体的机能也受其支配。 “人—自然环境”系统也是如此。 但平衡只是发展的必要时刻。 人类必须支持自然界的生态发展,但不能以拒绝实现其目标为代价,不能以融入自然环境为代价。

人性中存在稳态机制,但他的活动并不局限于维持自己身体的平衡。 同样,在“人—自然环境”系统中必然存在稳态机制,如果社会违反了其中某些机制,就必须建立人工稳态机制来代替。 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不仅限于维持平衡。 “回归自然平衡”概念的作者代表了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通常以人们必须努力达到的单一不变状态的形式出现。 有了这样的平衡,当系统在某个严格固定的范围内力求稳定时,就不存在发展的问题了。 协同学声称新的结构是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为了发展,必须有偏离平衡的时刻。 唯一重要的是非平衡态不违反整体稳定性并且不导致其衰变。 现代科学表明,在非平衡情况下保持稳定是可能的。 生态材料证实了这些规定。

奥德姆指出生态平衡存在多个层次或步骤(所谓的稳态高原)。 向每个后续阶段的过渡不会导致系统的解体,但是,为了在每个阶段获得安全的位置,需要一段进化适应期。 K. Waddington认为,对于生物系统来说,更适用的不是稳态的概念,而是稳态的概念。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平衡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组、一组特定的状态,人类可以从中选择当前最理想的状态。 谈论通过环境和人的内部环境的相应转变,有意识地从“人-自然环境”系统的一个平衡水平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水平的可能性是有意义的。 沿着这条道路,可以在不破坏“人—自然环境”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保证发展。

社会离开必然性领域,除其他外,还因为其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自由度数量增加,社会可以与外部自然处于替代平衡状态的数量增加。 目前不存在硬性困境——生态灾难或人类对自然影响的减少。 人类必须从未来的所有选择中选择并创造最适合其真实愿望和需求的选择(这才是确保其发展的因素)。 如果一个人真正努力满足他的真实愿望和需求,这在生态上是可行的,甚至是最有益的,因为它们与他的内在或外在本性并不矛盾。

社会与自然环境所处的平衡状态将是人为的平衡状态。 这里的“人工”一词是指人造的(类似于“人工智能”)。 这句话既表达了社会的活动(人为的),又表达了它对自然客观规律的服从(平衡),形成了一种统一,虽然一个人的自然改造活动并不局限于人为的平衡,就像概念一样“自然平衡”并不能完全反映人类未触及的自然状况,因为发展也存在于其中。

毫无疑问,一个人不会拒绝变革活动,例如,创造具有自然界未知的新特性的合成材料。 人类将越来越多地扰乱自然平衡,但作为回报,他必须在自然界中创造人为的循环。 例如,他必须创造分解自然未知的新合成物质的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而且应该通过有意识地改变与自然环境相平衡的区域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能够在社会和生物学意义上控制他的进化。 进化也可能由于实现平衡的区域的变化而发生,与人无关。 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变化率相比,这些自然变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微不足道的,但必须考虑到它们。

“人工平衡”概念作为生态发展一般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社会的演变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变革活动与客观规律的服从之间的协调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人工平衡”的概念不应引起人们对“人—自然环境”系统是否存在一种应努力达到的理想状态的思考。 它将特定系统的发展视为质变与量变、可变性与稳定性、增长与平衡的统一体。

“社会生态平衡的规则被制定出来:只要社会在对环境的压力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恢复之间保持平衡,社会就会发展”(N. F. Reimers. Hopes ... p. 147)。 该规则确定了平衡与发展的比例。

主题 6. 现代环境危机

如果不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也不研究它们的历史,就不可能创造出一种社会生态学理论,而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对现状的研究(社会生态学的经验基础)与对历史的研究(社会生态学的历史基础)以及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的生态学构成了社会生态学的三个基石。 - 建立生态概念。

6.1。 科技革命与全球生态危机

人为时期,即人类出现的时期,在地球历史上是革命性的。 就其在我们星球上的活动规模而言,人类表现出自己是最伟大的地质力量。 如果我们还记得与地球生命相比人类存在的短暂时间,那么他的活动的意义就会显得更加清晰。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技术能力迅速增长,达到了科技革命时代的最高点。 现在他能够开展这样的改造自然环境的项目,这是他最近甚至不敢梦想的。

一个人似乎越来越不依赖自然,将其置于他的影响之下,并根据他的目标进行改造。 然而,“保护自然”、“环境危机”等字眼却越来越多,原来人类力量的增长导致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增加,最终对人类生存造成危险。 ,他的活动的后果,其重要性现在才开始被意识到。

大量科学数据表明,我们星球上的生态状况并不总是一成不变。 此外,她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她的所有组成部分。 其中一个全球性的变化显然发生在地球生命发展的最初阶段,当时由于生命物质的活动,地球的大气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出现了氧气,从而为生命的进一步形成和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众生已经创造了他们需要的气氛。 在其进化过程中,生命物质在自身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惰性物质,形成了生物圈——地球上生命和惰性成分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 其形成过程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矛盾的识别和解决,矛盾急剧激化的时期可称为生态危机。

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地方性和区域性的人为环境危机。 可以说,人类在科技进步道路上前进的步伐,无情地伴随着负面时刻,如影子般,急剧加剧,导致环境危机。 但早些时候出现了局部和区域危机,因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主要是局部和区域性质的,并且从未像现代时代那样显着。 古代猎人可以在任何地区消灭动物后,搬到另一个地方; 如果土壤被侵蚀,生产力下降,古代农民可以开发新的土地。 诚然,这种迁移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随着每个新时代的到来,这种动荡变得越来越剧烈),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们都是可行的。

目前,这种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根据这种观点,地球的人口密度正在接近一个临界点。 正如马尔萨斯警告的那样,世界人口正在呈指数级增长。 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开始,地球上有 250 亿人。 它用了 1,5 年才翻了一番。 到1世纪初,世界人口达到1987亿,到5年,地球上已经有12亿人生活,再增加最后的6亿只用了XNUMX年。 世界人口现在已超过 XNUMX 亿。

目前的增长率是这样的,即使是为了确保地球上的那些生存条件,每一代新生代都必须建造(并因此消耗相应数量的生物圈资源)一种新的技术结构,等于目前存在于地球上。 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它们的可行性如何? 如果农业扩张的合理限度估计为 2,7 亿公顷,那么与此相关的焦虑是完全有道理的。 有非常乐观的说法,地球可以养活多达 700 亿人。 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居民的最佳数量不应超过 12-20 亿。一些人口学家认为,地球上已经存在超过最佳的“黄金十亿”。

地球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生物圈的压力空前增加的问题正变得更加尖锐。 在个别地区和国家层面,情况尤其复杂和悲哀,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饥饿。 提高这些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这些地区通常以最高的人口增长率为特征,是人类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困难是可以解释的,即使只有这样一个事实在目前地球上的人口中,所获得的物质利益增加了一百倍,粮食产量增加了几倍。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其他地区,以生物圈面临的高压力为特征,人口增长过少甚至下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我国,尽管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正在以每年1万的速度下降,男性的平均寿命已经下降到58岁,总体上是一个人口减少的过程。

在其他一些国家,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减少人口增长。

现代人对生命的时间限制的感觉,增加了对我们栖息地空间限制的认识,尽管人类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后果每年都变得更加漫长和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是 集约化 и 全球化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伴随着这种影响的负面后果前所未有的加剧和全球化。 如果早期人类经历了可能导致任何文明消亡的局部和区域性生态危机,但并未阻止整个人类的进一步进步,那么当前的生态状况充满了全球生态崩溃,因为现代人类破坏了全球范围内生物圈整体运作的机制。 危机点越来越多,无论是在问题上还是在空间上,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日益频繁的网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谈论全球生态危机的存在和生态灾难的威胁。

让我们更详细地考虑一下我们星球上当前的生态状况。 人类生活的过程一般可以表示如下。 一个人从自然环境中获取他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将它们转化为有用的产品(物质和精神),并将其活动的废物还给自然,这些废物是在初始物质的转化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由它们制成的产品。 人类活动的物质和生产部分用开路表示:

除其他外,这些要素中的每一个都包含负面后果,这些负面后果可以(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条件地)分为现在感受到的真正负面后果(例如,环境污染、土壤侵蚀等)和潜在危害(资源枯竭、人为灾害等)。

6.2. 现代环境灾害

全球环境危机是科技革命的反面,这一事实得到了证实,正是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成为了宣布科技革命的起点。革命导致了地球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 1945年,原子弹诞生,证明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新可能性。 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奥布宁斯克建成,许多希望寄托在“和平原子”上。 1986 年,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人为灾难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原因是试图“驯服”原子并使其为自己工作。

由于这次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比广岛和长崎轰炸期间更多。 人类已经面临这样的人为灾难,即使不是全球性的,也很可能成为超区域性的。

放射性病变的特点是可以无痛致死。 如您所知,疼痛是一种进化发展的防御机制,但原子的“诀窍”是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警告机制没有被激活。

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了超过 7 万人,并将影响更多人。 辐射污染不仅影响今天生活的人的健康,也影响即将出生的人的健康。 清算灾难后果的资金可能超过前苏联境内所有核电站运营的经济利润。

切尔诺贝利解决了关于我们是否可以谈论地球上的生态危机或仅仅谈论人类所经历的生态困难以及关于生态灾难的词有多恰当的争论。 切尔诺贝利是一场影响多个国家的环境灾难,其后果难以完全预测。

超区域范围内的第二大灾难是咸海干涸。 几十年前,报纸赞美卡拉库姆运河的建设者,多亏了这些水,荒芜的沙漠才得以流入,把它变成了一个开花的花园。 但过了一点时间,结果证明,关于“征服”自然的胜利报道被证明是鲁莽的。 灌溉的好处远非计算出来的,广袤的土地上的土壤变成了盐碱地,无数运河中的水开始干涸,然后一场灾难接近了,与切尔诺贝利不同的是,没有由于事故而立即发生,但多年来逐渐恢复,以便以所有可怕的形式出现。

目前,咸海的面积已经减少了1/2,大风把有毒的盐分从它的底部带到了数千公里外的肥沃土地上。 “如此多的化学物质排放到饮用水中,以至于咸海地区的母亲无法母乳喂养孩子而不会使他们面临中毒的风险”(M. Feshbakh, A. Friendly. Ecocide in the USSR. M., 1992, p 2). 拯救咸海是不可能的,而这种以自己的方式改变地球面貌的负面经历证实了维尔纳德斯基的结论,即人类已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地质力量。

为了不给人造成环境灾难只发生在苏联境内的印象,让我们提一下巴西热带森林砍伐造成的灾难,这可能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6.3. 真正的环境影响

现在让我们继续讨论其他真正的环境负面后果。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既与工农业生产量的增加有关,也与科技进步影响下生产质变有关。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所使用的自然资源中只有 1-2% 保留在最终产品中,其余的都被浪费掉了,这是第二种情况,没有被大自然吸收。

人类使用的许多金属和合金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以纯净的形式存在的,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回收和再利用,但其中一些会消散,以废物的形式在生物圈中积累。 在 XNUMX 世纪之后出现了全面增长的自然环境污染问题。 人类显着增加了他使用的金属数量,开始生产合成纤维、塑料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具有自然界未知的特性,甚至对生物圈的生物体也有害。 这些物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在使用后不会进入自然循环。 工业活动产生的废物越来越多地污染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 生物圈的适应机制无法应对越来越多的对其正常功能有害的物质的中和,自然系统开始崩溃。

文献中有很多环境污染的具体例子。 已知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车、工业、火力发电厂。 最重要的污染物——一氧化碳、铅化合物、石棉粉尘、碳氢化合物、汞、镉、钴和其他金属和化合物——已经被识别和研究。

通常他们谈论土壤、水、空气、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污染。 然而,很明显,归根结底,这反映在个人身上。 人类活动负面后果的增长速度不仅令人质疑自然应对这些负面后果的能力,还质疑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

人体的所有躯体和神经心理特征都是进化发展的结果,是稳定的自然因素形成影响的结果。 在现代,这些条件的急剧变化,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从未与之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生物和社会适应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 “技术进步带来了许多新的因素(新化学物质、各种类型的辐射等),在这些因素之前,作为生物物种的代表的人实际上是没有防御能力的。他没有进化发展的机制防止它们的影响”(G.I. Tsaregorodtsev,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社会卫生问题 // 自然科学和人类科学中的辩证法,第 4.M. 卷,1983 年,第 412 页)。

关于环境污染在各种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已有大量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工业中心的空气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黏膜炎、肺炎、肺气肿传播的主要原因,也是肺癌的原因之一。

环境污染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因为总是有很多原因,但仍然可以间接确定环境污染的影响,例如,特别是尘土飞扬的地方的居民和工人危险行业更容易生病。 保留生态引起的疾病的统计数据。

有电话,更令人不安。 1972 年联合国环境会议后成立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执行主任 M. Tolba 写道:“各种致癌环境污染物对人类的作用时间一直在延长,现在专家认为,在-60%的病例中,可以看出癌症与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致癌因素存在于空气、水、生产材料、食品、烟草制品中”(说到食品,我们的意思是主要是各种食品添加剂)。 “众所周知,许多化学物质都是致癌物;显然,甚至药物也起到了这种作用”(M. Tolba。人与环境:原因和后果//世界健康。90 年,第 1978 页)。

应该注意与在污染环境中工作有关的各种职业病,因为污染物主要来自直接产生它们的人。

有时很难看出自然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应受到指责,例如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预期寿命缩短等。你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自然环境,但环境确实会造成区别。 虽然一个人似乎习惯了,比如说,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过度拥挤,但这最终会导致压力和疾病。

关于环境污染对人类遗传器官的影响,已经获得了令人震惊的数据。 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孩子开始出现先天性黄疸等。

自然环境的污染导致新疾病的出现,如汞中毒引起的水俣病、镉中毒引起的痛痛病等。

对于大都市地区的居民来说,情况尤其严重。 在大城市,固体废物量急剧增加,达到每人每年 1 吨。 燃烧含有大量未在土壤中矿化的成分(玻璃、塑料、金属)的城市废物会导致额外的空气污染,通常超过大多数药剂的最大允许浓度 (MAC)。

前苏联 70 个城市的 103 万居民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比 MAC 高 5 倍。 在 66 个城市,污染程度是 10 倍(40 万)。

“城市化破坏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为城市接收从广大地区收集的产品,从田地和牧场中清除了许多物质,但没有将它们归还,因为这些物质中的大多数在使用后最终变成废水和废物。其他通过下水道污水,绕过田地,进入地下水,进入河流,最后积聚在海洋中”(人类和他的环境//哲学问题,1973 年,第 3 期,第 55 页)。

城市化的一些影响仍然难以评估。 这些包括,例如,由高层建筑建造的城市中心区域的沉降,以及郊区的地表高程补偿。

防止污染自然环境的方法之一是尽量将废物隐藏起来(作为“高管”策略的延续)。 相关提议(例如,通过将废物以压缩形式倾倒到海洋的构造活动区以便它们随后沉入地幔中来消除废物,以及其他类似的提议)不能不提出这是否会导致更大困难?

前苏联国家一半以上的耕地处于严重危险之中:它们要么是盐碱地,要么受到侵蚀,要么被水浸透,要么被杀虫剂过度饱和。

科技进步的惊人后果包括基本物理参数的变化,特别是背景噪声和辐射水平的增加。

6.4. 潜在的环境危害

在潜在的环境危害中,我们首先注意到那些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的危害,同时保持现有的技术和经济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传统类型自然资源枯竭、地球过热、臭氧层破坏、大气中氧气含量减少等的危险。

让我们更详细地考虑自然资源枯竭的问题。 自然界的所有资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条件地)分为 可再生 и 不可再生. 如果有生命的自然资源是自然可再生的,那么无生命的自然资源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归为可再生资源。 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中,矿物是最重要的,即在生产力发展的这个阶段,可以从地球上以技术和经济的方式从地球上提取的矿物物质,以满足对矿物原料的需求。

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矿藏的认识程度和开发强度。 在科技革命时代工农业空前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对矿物原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矿产消费明显领先于人口增长。 据推测,未来矿物原料的消耗量将超过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大多数矿物以自然方式的实际不可再生性给人类带来了原材料问题。 毕竟,大自然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来积累储量,比如人类一年烧掉的煤。 当然,预测中只考虑已发现的矿床,或者考虑到储量略有增加的可能性。 当仅探索了地球半径的一小部分时,至少要说所有矿物的枯竭还为时过早。 理论上,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矿产资源,因为原则上,铁、有色金属、黄金等都可以从普通花岗岩中获得。实际上,自然资源和保护问题由于可用储量的有限性和某些类型的矿物原材料的稀缺性,地下土壤的消耗可能非常严重,这对于现代来说是非常正确的。

目前,采矿作业集约化的一些负面影响正在产生影响。 这主要是矿山作业对土壤覆盖的破坏。 但不仅如此。 矿山中固体矿物的提取以及通过井泵送油和水会导致地表沉降。 在莫斯科盆地和顿涅茨克盆地,采油井上方地表沉降超过 2m,油田注水刺激产油可引发 6 级地震。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勘探和采矿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因为寻找矿产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矿石质量较差的矿床地质条件也更加困难,必须参与开发。 科学技术进步需要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广泛使用。 但它们在矿石中的含量通常不超过1-3%。 此外,这些金属的回收率为 50-70%,稀有金属的回收率为 4-20%。 其余的岩石堆积在垃圾场中,增加了本已广阔的所谓“月球景观”。

通过从矿石中复杂提取有用成分,可以显着改善结果。 在一些企业中,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并非所有地方都如此。 露天开采减少了矿石损失,矿山企业的大量集中为开发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的矿床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开放的采矿方法比矿山更有利可图,但也会带来负面后果。 为了以这种方式开采矿物,每年必须清除越来越多的矸石,这增加了土地使用面积和垃圾场中矸石的数量。 由于露天采矿地区尘土飞扬,周边地区农作物产量下降。

可再生资源的情况似乎要好得多。 然而,正是它们的可再生性导致了自满,并导致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灭绝有价值的动植物物种时,人们没有想到并经常阻止它们的自然更新。 自 1600 年以来,总共有 226 个脊椎动物物种和亚种消失(此外,在过去的 60 年里,有 76 个物种),大约 1000 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R. L. Smith。我们的家园是地球。M.,1982 年,第 188 页)。

捕鱼的技术手段不断改进,而可再生资源自然再生的可能性保持在同一水平,如果它们增长,则不会达到必要的程度。 因此,进一步加强诱捕动物会导致越来越不利的环境后果。

可再生资源还包括淡水。 它们在全球的储量很大,但工业、农业、住房和公共服务对它们的需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广泛使用的新金属(如钛)的生产,尤其是化工产品(如合成纤维)的生产,用水量是钢铁生产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设施齐全的现代住宅中,用水量远高于没有自来水的住宅。 密集的取水(特别是在大城市,密集的建筑物阻止自然流动,因此对人类最有价值的地下水上部含水层的自然补充)导致水位下降和储量逐渐枯竭。

世界许多地方都感到地下水短缺,例如比利时、德国、瑞士。 同样的情况在俄罗斯的一些地区可能会蔓延到其他地区。 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将苏联北部和东部河流的部分水流向南转移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仅在技术上,而且特别是在环境上极其复杂。 有人提出,由于大量水的位移,河流转弯可能会减慢地球的自转速度。 也许近几十年来最积极的环境事件是放弃了这种自杀式的步骤。

森林的再生跟不上森林砍伐的步伐。 砍伐1公顷的森林面积需要1天,种植这样的场地需要15-20年。 此外,密集的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洪水和其他破坏性自然现象。 过度砍伐森林,以及灌溉建设失误、过度放牧等,是过去造成环境困难的根源,甚至是文明衰弱和消亡的原因之一。 这一事实表明,在其存在的许多世纪中,人类并没有变得更聪明,也没有能力从祖先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总结对原材料问题的考虑,应该得出结论,每种资源的价值随着对它的需求的增长而越来越大。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免遭枯竭的重要性也在增加。

应该特别提到提供能源的问题。 燃料和能量平衡的主要输入部分是从矿物燃料燃烧中获得的能量。 但据专家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枯竭。 前景与核能的发展有关,核能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廉价能源。 核能在保护自然环境免受热和化学污染方面更为有利,但其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风险。

核电充满了第二种主要的潜在危险——那些由于随机情况而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这是指自然环境受到强烈放射性污染的危险,这种污染不仅可能因使用原子武器而发生,也可能因核电站事故而发生。 没有 XNUMX% 可靠的技术系统,因此虽然很难预测新事故会发生在哪里,但毫无疑问它们会发生。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问题也仍未解决。

前方还有另一个危险。 以目前地球上产生的能量的增长速度,预计其数量将很快与从太阳接收的能量相称。 科学家们指出了地球热过热和超过生物圈能量障碍的危险。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所谓的温室效应,地球过热的危险也在增加。 燃料燃烧每年向大气排放至少 1000 吨二氧化碳。 计算表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地球全球温度升高,并产生随之而来的所有后果——冰融化等。

相反,一些科学家推测,在与大气尘埃等相关的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我们的星球即将降温。无论如何,突然的气候变化(近年来的事件表明这种过程已经发生地方)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在这里回忆一下自然界中“触发效应”的存在是恰当的,当微小的影响可能导致巨大的变化时。 我们不能忘记,生态过程是指数级的,自然界的变化不仅仅是进化上的。 存在阈值(能量等),超过阈值会导致质的急剧转变。

具有潜在危险的是那些现在会导致真正的环境负面后果的过程。 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带来了无法完全弥补的损失,而且还带来了更大的麻烦,特别是如果我们考虑到积累的影响。 因此,例如,滴滴涕、放射性物质,即使在进入自然环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失去其有害特性,反而会在活体组织中积累。 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和对土地的影响加剧,土壤枯竭和肥沃层风选的风险也会增加。

潜在的危险比那些在人类面前已经全面成长的危险更重要。 真正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减少的,我们正在见证一些国家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取得的成功。 潜在的危险更加隐蔽,因为它们出人意料地潜伏着,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一般来说,自然改造项目的好处很快就会实现,因为它是为此目的而实施的,而通常需要时间来充分体现负面后果。 项目越大越复杂,副作用出现的时间越长,副作用越显着,在实施该项目的过程中以及所创建对象的功能中威胁到的麻烦也越大。 因此,除了可以归类为环境的传统问题——欠发达国家的粮食短缺、自然灾害的预防等——人类还面临着新的环境挑战。 它并没有摆脱旧的麻烦,但同样危险的新麻烦来了。

6.5。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地球上某些地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正在经历各种困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粮食短缺问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是自然资源枯竭和自然环境污染的前景。 地球的不同区域似乎面临着相反的任务。 因此,在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出生率下降的问题,而在许多非洲和一些西方国家,人口增长被认为是工业和农业发展所必需的。 事实上,所有这些看似不同的问题在内部都是相互关联的,正是后一种情况赋予了当前环境状况的质的独创性。

全球生态崩溃威胁的特殊性不仅在于食物的缺乏——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而且不仅在于自然资源的枯竭——这早在XNUMX世纪就已被写下来。 在这两者之上又增加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这是XNUMX世纪出现的全球性问题。 这在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关系状态,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环境困难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因此,水资源急剧减少是超过自然增长的集约开采和水污染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 燃烧大量燃料、砍伐森林、石油产品和杀虫剂污染海洋(导致海洋中植被的死亡 - 大气中氧气的主要供应者) - 所有这些共同减少了大气中的氧气量。

当两种或多种物质被引入介质中时,已经注意到令人不安的协同效应。 “滴滴涕在海水中微溶,因此,其浓度对海洋生物来说不会太危险。但滴滴涕在油中溶解度很高。因此,可以说,油将滴滴涕浓缩在海洋表层,许多海洋生物在那里度过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因此,油和滴滴涕的总体影响超过了它们各自的影响”(J. P. Holdren,P. R. Ehrlich。人与环境异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1974年) ,25 月至 XNUMX 月,第 XNUMX 页)。 协同的概念与协同学密切相关——协同学是研究无生命结构的组织和演化的科学。 协同作用会导致一个分叉点,此后要么系统崩溃,要么过渡到新的质量。 协同学通过触发效应和自催化正反馈循环与生态学相关。

环境负面影响的交织阻碍了解决任何特定环境问题的尝试。 通过适当的努力,它可以得到解决,但这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和恶化。 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但可以说是“问题的转移”。

考虑增加粮食产量的问题。 获得更多农产品的愿望刺激了人工单一栽培系统的建立,以取代自然栽培系统。 但单一栽培更容易受到杂草、害虫、疾病的影响,并且对气候特别敏感。

选择性破坏或大幅减少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数量违反了生态系统中微妙而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导致它们的枯竭和退化,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创造的人工生物地球仪不如自然地球仪稳定。 为了增加它们对农业害虫的抵抗力,有必要使用化学植保产品。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农药和其他农药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后果:昆虫(尤其是蜜蜂)和鸟类的死亡,对河流、湖泊和海洋水库的动物群构成威胁。牲畜饲料和食品中的杀虫剂会导致它们在人体中积累“(F. G. Krotkov。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Priroda. 1975, No. 4, p. 64)。

在过去的十年里,粮食问题的解决与所谓的“绿色革命”有关——培育新的高产植物品种。 然而,“绿色革命”需要大量的矿物肥料,其使用也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新育种品种更容易感染病毒性疾病,生产的产品虽然热量高,但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其他成分含量不一样高。 人类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任何提高都会导致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状态的成本增加,达到一定限度,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会因成本过度增长而变得无利可图。 美国生态学家布朗认为,原则上人们可以获取所需的食物,但这会给生物圈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事实证明,我们需要努力实现的不是最大化,而是某种折衷的选择,这是最优的。

这个例子不仅展示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而且有助于揭示人类影响环境的现代策略与环境模式之间的矛盾。 为了获得所需数量的食物,一个人寻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但这种愿望与其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如果文明倾向于最大化生产力,那么自然倾向于争取最大的稳定性,而这些目标是不相容的。生态研究表明,最复杂,因此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提供的生产力最低。它只能通过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J (P. Holdren, P. R. Erlich, op. cit., p. 21)。

因此,一个特定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被证明是半心半意的或导致问题的转变。 您可以获得无限量的食物和制成品,但会有污染问题; 通过发展核电工程,可以获得无限大的能量是可能的,但是会出现熵增长、地球热过热、超过生物圈能量障碍的问题。

一般来说,要达到与自然绝对和谐的理想状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正如不可能是对自然的最终胜利,尽管在斗争的过程中,一个人发现了克服出现的困难的能力。 神话中的 Antaeus 无法起飞。 现代“安泰”翱翔天际。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就像我们所说的在比赛结束并且对手回家时赢得比赛一样? 不,人与自然的互动(他的“游戏”,可以这么说,关于非常严肃的事情)永远不会结束,当人似乎即将获得决定性优势时,自然会增加阻力。 然而,它不是无限的,它以压制自然的形式“克服”,充满了人类自身的死亡。

现代“安帝”翱翔于天空,但它们仍与大地密不可分,依附于自然环境。 此外,目前人类对抗自然环境的成功是通过增加风险来实现的,这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由于科学无法对环境做出绝对预测而可能发生的不利环境事件的风险。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后果,以及随机灾害的风险。与技术系统和个人本身不具有绝对可靠性的事实相关。 在这里,Commoner 的一个命题——他称之为生态学“定律”——被证明是正确的: “没有什么是免费的。”

基于对生态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不应该谈论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而应该谈论转移特定问题的前景,以优化现有环境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历史条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自然的基本规律对人类目标的实现施加了限制。

对人类活动施加限制的一个根本上重要的具体科学规定是控制论中制定的“必要多样性法则”。 根据它,只有当管理体系的内部多样性不逊于被管理体系的内部多样性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人类为自己设定了管理自然的任务,为此它必须要么减少外部自然的多样性,要么增加其内部多样性(通过发展科学、文化、改善一个人的心理和身心特征)。

第一种方式似乎更容易,人类通常更喜欢它。 但它的轻松具有欺骗性,它可能导致崩溃,因为自然界多样性的减少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文化开始简化自然,那么自然也会以善意回应。 一个特别的例子是在环境退化、大气污染等影响下对文化古迹的破坏。

上述两种方式似乎对于管理的目的都是有用的,但只有第二种方式——人类文化的发展——似乎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可靠途径。 不幸的是,现代科学和实际的自然改造活动不但没有对自然环境发挥负熵作用,反而常常导致自然多样性的减少。

热力学和控制论规律是基本的。 将它们考虑在内对于制定人类改造自然的战略非常重要。 试图以最“简单”的方式规避这些限制,一个人违反了生态系统运作的基本原则,从而破坏了他存在的自然基础。

根据 Odum 的说法,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自养代谢产物的异养利用滞后”(Yu. Odum. 生态学基础... p. 41)。 人类“开始加速生物圈的分解过程,燃烧以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形式储存的有机物,并加强农业活动,从而增加腐殖质的分解速度”(同上,第 47 页)。 人类的减少活动开始超过生物圈的生产活动——这是生态灾难威胁的另一个原因。

当前的生态状况表明,自然对人的影响取决于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使我们密切关注其整体运作机制的研究。 由于在自然界中“一切都与一切相连”,因此不可能影响系统的一部分而不会对整个系统(生物圈以及单个有机体)产生影响。 系统可以补偿几个环节的缺失或损坏,但如果其中许多环节被破坏或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受到影响,则系统将不复存在。 它越复杂,它的补偿连接就越多,这使得它可以被长期破坏而不受惩罚。 但是,当过了适应的门槛时,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物圈正在发生的事情。 被要求学习自然规律的科学和改变自然环境的技术对此负有多大责任? 这些问题是下一个主题的主题。

主题 7. 科技的环境意义

生态危机是由现代生产直接引起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那些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部分造成的,而现代技术的源头又是科学。 我们必须将科学技术视为造成环境困难的根本原因。

7.1。 生态困难的自然科学根源

与任何其他文化分支一样,科学的发展取决于为它设定的目标、它使用的方法以及活动的组织。 因此,科学的生态意义取决于这三个组成部分。

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近代。 摆脱了宗教教条,人类给自己设定了“成为自然的主人和主人”的任务(笛卡尔的话),在这里需要科学作为了解自然力量的工具,以便抵消它们并利用它们(回想一下培根的格言“知识就是力量”)。

决定了未来几个世纪科学发展道路的例子之一是牛顿的经典力学。 请注意,多年来成为科学标准的“力学”一词来自希腊语 mehane - 一种手段、一种技巧。 科学家们试图在黑格尔后来所说的“心灵的狡猾”的帮助下,将自然困在数学公式和实验的网络中,并使之服从于“人类的需求,无论是作为消费对象还是作为生产手段”(K. Marx, F. Engels. Soch. Vol. 46, Part I, p. 387)。

近代科学中形成了一种实验方法,旨在从自然中榨取自然的秘密。 在定义实验研究的任务时,培根使用了“调查”的概念——调查、折磨、折磨(参见俄语单词“自然主义者”)。 在科学“调查”的帮助下发现了自然规律。

人们普遍认为,实验方法是区分现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最重要特征。 这种方法的应用与对自然的新认识和态度密切相关,这种认识和态度在古代和东方都不存在。 例如,在古代中国,医学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功,但它的发展方式与西方不同,主要是因为禁止了腴体术。

新欧洲科学建立在一定的自然态度范式之上,而这种态度本身取决于科学的成功。 它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即:商品生产的形成、以阶级为条件的分工、技术的发展和机器的制度。 没有可以支配的奴隶,科学控制的自然和在其基础上创造的技术在他们的角色中发挥作用。

基督教对科学的影响表现在,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开始,世界就像发条一样,按照永恒不变的规律运转。 让我们回顾一下伽利略的话,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只要有一个更高的存在一劳永逸地启动自然机制,对世界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探索是多余的。 人无法洞悉这个存在的动机,但他可以识别钟表机构的结构,从而控制它,这显然是可以实现的,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创造的。 然而,在学习了永恒的法则之后,一个人可以承担上帝的职能,对后者的需要就消失了。 因此,科学家将神圣的属性归于自己。

世界的科学图景就是这样形成的,一直持续到XNUMX世纪,很多人都这样想象世界的发展。 一切都按照一个人可以使用但不能取消的不变的永恒客观规律进行。 有一幅画中没有人的容身之处,只有人自己,他知道自然规律。 这种对世界的理解,引发了关于人的自由意志的无休止的争论,无法解决。

古典科学体现了西方哲学的主题,集中于人对自然的统治。 大自然的形象本身就是争夺统治权的功能。 更容易支配和在道德上更容易击败与你不同的东西,你不是其中的一部分,与之对话是不可能的,它被动地遵守可以学习和使用的法则。

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即研究结果是排除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规律)的积极价值得到普遍认可。 但客观性的反面通常是非个人的特征(“科学……努力尽可能地成为非个人的和抽象的人”(B. Russell。人类知识:其范围和边界。M.,1957 , p. 87), 它被理解为科学解释中科学的尊严。科学客观性的这种缺点很少受到关注,直到这种研究自然的方法的负面生态后果被揭示出来。科学的非个人性部分是造成环境困难,主要是因为人成为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考虑人为因素的研究结果证明不足以反映当前的情况。

在研究中纳入人的因素绝非易事;它使研究过程大大复杂化。 研究对象,包括作为子系统的社会系统,不能用严格的确定性规律来描述。 困难在于需要考虑到最具环境变化的社会所拥有的选择自由。 科学在这一领域的可能性增加,除其他外,意味着其逻辑装置的显着丰富,适用于对环境问题的科学理解的特定工具的开发。

现代人已经将他的影响从自然界中发生的单个过程扩展到它们的聚合体,紧密交织在一起,从而影响了决定自然环境整体功能的机制。 科学必须把握新形势,应对新形势。

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尤其是最发达的自然科学分支的特征)是对研究主题的分析,即抽象基本对象的选择和随后对单个单一的抽象元素的综合整体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根据罗素的说法,“科学进步是通过分析和人工隔离来实现的。根据量子理论,这个过程的合法性可能是有限度的,但如果它通常不正确,至少大致上是科学知识是不可能的”(同样,第 71 页)。 生态问题研究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量子力学理论的情况,都让人对人工隔离和分析过程绝对化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些特征科学对环境困难负责。

对科学的分析取向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 科学始于对宇宙的分析划分; 在这种划分最容易进入的领域(例如物理学),科学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这些领域可以说成为知识的标准。 分析方法被 T. Hobbes 等人认为是科学中的主要方法,其本质上是对著名口号“分而治之!”的修改。 换句话说,科学处理的是现实的私人片段,知识对象,这些知识对象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某种投射而挑选出来的。

分析主义是对现实的科学方法的基础,完全符合人类实际掌握客观世界的愿望,因为转化活动本身在本质上也主要是分析性的。 一个人通过他的认识(主要是科学的)来征服世界,但是这种认识,因此对客观世界的掌握,不可能是绝对的,因为认识一个对象的前提是它的理想化破坏,理想化。 “一个人通常努力认识世界、占有世界并征服世界,为此他必须摧毁世界的现实,也就是理想化世界的现实”(G. 黑格尔) .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ical Sciences. Vol. 1. M., 1975, p. 158)。 科学以前理想地“摧毁”了世界,但现在它开始对世界的真正毁灭做出贡献(只要回想一下遗传学家之间关于试验细菌菌株的危险性的讨论就足够了)。

因此, 生态危机的根源之一 (从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 过度分析科学思维,为了进一步深入事物的深处,它充满了背离真实现象,背离整体自然观的危险。 任何现实片段的人为隔离使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可能,但这并没有考虑到这个片段与环境的联系。 当研究结果涉及人性转化活动的实践时,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情况会带来严重的环境负面影响。 科学的分析愿望必须通过综合方法来平衡,这对于现在对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环境本身的整体性质的认识非常重要。 现代科学中生态学等综合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表明该方向的积极转变已被概述。

特定科学学科内的分析主义继续朝着整个科学发展的分析方向发展,作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理解形式。 科学活动结构的基本特征,源于其主要的分析性质,是 将科学划分为不同的学科. 当然,这有其积极的方面,因为它可以研究现实的各个片段,但它们之间的联系被忽略了。 在科学知识迅速分化的时代,对自然环境进行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已经变得清晰起来,科学的不统一现在尤其严重。

环境问题的根源还与科学之间的差距、发展的不平衡有关,这既取决于科学的内在特性,也取决于社会需求的影响。 重要的是要记住,“怪罪”的不是特定的科学成就,而是在其他知识领域没有相应变化之后,整个科学体系没有被修改。 科学缺乏生物圈固有的灵活性。 正如一个人的速度不如计算机,他的灵活性也不如生物圈(一个人试图控制的)。 在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科学的不平衡发展是一个人对自然环境做出改变的能力与对这种改变的后果的理解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之一。不会褪色,相反,会变得更加尖锐、更具戏剧性,从而唤起人们回归单一、未分化科学的时代的呼声。

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当前阶段的特点是,任何先进知识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及其随后的实际应用都可能对整个地球产生前所未有的强大影响,而不仅仅是对其个人部分。 在这些条件下,物理和化学循环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研究生物圈的科学与个体生物地球新生之间的密切联系非常重要。 同时,它们之间仍然没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研究自然环境的科学(如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与旨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的方法的科学(技术科学)之间。

直到XNUMX世纪末,与物理和化学科学密切相关的技术科学大部分是独立于环境科学而发展的。 本世纪初,当人类开始实施改造自然环境的巨大工程时,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学数据来确保现场创造的自然物的功能并取代其技术系统(水利结构等)。 这有助于理化科学和自然环境科学的数据对接,但后者在这种综合中发挥了次要作用,因为它们的功能是从属的——为技术项目的实施提供数据。

技术科学与自然环境科学之间的这种联系形式并没有提高后者的理论水平,而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般科学,尤其是自然环境科学的准备不足,就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

虽然加强技术科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联系总体上对后者是积极的,但由于它激发了人们对这一科学循环的兴趣,追求对自然环境进行整体研究的学科的从属地位对环境科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他们的研究方向。 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分支都必须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来确定我们星球转型的前景。

7.2. 绿化科学趋势

尽管科学的结构本身及其与其他公共机构的关系包含环境困难的先决条件,但科学最终并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能预测人类活动的所有后果,并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然而,它不是一个人在协调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反映现实的必要工具。

科学为人类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信息。 如果在物质能量计划中一个人遇到了物质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样的自然限制,那么在信息计划中就没有这样的限制。 信息在主观方面有助于人类对自然知识的增长,而在客观方面,它是人类的资源之一,而且比物质和能源具有优势。 能量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消耗,物质在分离过程中被粉碎,而信息可以理想地无损传输,在这方面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积累信息并传递信息(并因此成倍增加),就有可能克服物质能量的障碍。 人类作为麦克斯韦的恶魔,处理信息,能够抵消系统熵的增加。 因此,科学提供了增加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提取的秩序量的机会,而认知尤其是揭示自然界秩序的过程。

但是现代科学在信息和熵方面的作用是双重的。 这种情况的悖论在于,旨在对自然环境产生负熵效应的科学技术信息实际上会导致明显的熵后果。 人在认知过程中获取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它来增加自然环境的熵。 数量增长的愿望是通过减少作为其自我发展源泉的自然界的多样性来实现的。 因此,现代生产的数量增长往往是以牺牲发展潜力为代价的,这会带来环境灾难。 为了使科学成功地发挥其负熵的作用,有必要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有关自然环境的信息量,而不是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转变而减少的信息量。 无论如何,人的认知能力和改造能力的增长,不应该伴随着对自然的简单化来满足他的物质需求。

加强人类活动的认知和变革方面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技术水平越高,自然界中的强大和重要联系就越能被打破,更迫切需要科学建议在每个特定情况下选择替代方案:要么尝试促进自然环境对技术创新的适应,要么或改变甚至放弃计划中的改造计划。 因此,科学面临新的挑战: 研究生物圈适应人类创造条件的系统, 研究人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的机制和可能性,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阐明由初级生物圈和工业和技术元素组合成一个整体所产生的新系统模式系统。

一般而言,科学不仅是改造自然或其外在反映的手段。 科学不仅在外部目标和内部逻辑的影响下发展。 人类改变自然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 环境是人为改变的,而这种改变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而由于实验提高了科学的理论地位,自然环境的改造,实际上是大规模的实验,导致了环境科学的理论地位的提高。

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阶段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研究。 除了社会、物理、化学和技术科学与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关系外,它们与医学的密切联系也是必要的。 社会变化、环境变化和人类生物学变化之间存在的反馈循环应该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反映在科学中。

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新位置、技术力量的增长以及他的活动向“地质力量”的转变,如果要充分反映这种情况,就需要对科学进行重大修改。 这将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可能,未来会显示出来,但应该指出的是,在现代科学中,有一些过程是对根据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功能关系领域的密集压缩而出现的新任务的反应. 对科学来说,它的重新定位正在成为特色,这可以称为绿色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科学的发展,这些科学从生态学过渡到生物循环的其他科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再到地球科学(环境地质学或生态生态学),再到地球科学。物理化学循环(地球化学生态学、放射生态学)、技术与农业科学(空间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人体生理学、人类疾病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地球卫生学、医学地理学)、社会科学(社会生态学)。

上述科学方向的发展是在人类活动绿色化趋势的框架内进行的。 一般来说,绿化被理解为考虑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尽量减少环境改造活动的负面结果。 这一趋势是我们时代的迫切需要,其发展旨在解决全球、区域和地方层面的环境问题。

对自然系统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行为进行全面研究的愿望是科学生态化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生态化有助于克服人类活动的认知和改造之间的冲突。 自然科学的生态趋势本质上是理论和应用学科。 他们的任务不仅是记录科技进步对生物圈和人体不利的后果,而且更普遍的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污染生态学与这门科学相关的方向,在许多特定的科学学科中发展,似乎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科学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这与人性改造活动的实践密切相关。

科学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对研究主题的热爱和创造性的态度。 这篇论文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对自然的热爱和创造性的态度对于所有形式的社会意识都很重要,因此对于科学也是如此。 关于科学,我们会考虑。

关于创造力,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出现。 创造力在科学中是理所当然的,尽管正如 T. Kuhn 和其他现代科学方法学家的著作所表明的那样,这里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有一点很明显:在解决环境问题(事实上,在任何其他领域)的科学活动越有创造性,科学的生态意义就越高。

至于对自然的热爱,它与科学的生态意义的联系似乎并不明显。 可以假设科学家完全冷静地探索现实,努力了解客观规律。 然而,这种观点是对曾经流行的实证主义教条的非常肤浅的坚持。 即使发现了独立于人的意志和欲望的客观自然规律,科学家也不会保持冷漠。 根据 A. Einstein 的说法,普遍规律“只有在直觉的帮助下才能获得,这种现象基于类似于对经验对象的智力热爱”(引自:K. Popper. Logic and the growth of science knowledge. M., 1983 年,第 52 页)。 显然,我们谈论的是某种理性-感官统一的状态,其中创造性和爱的时刻交织在一起。 可以假设,只要形成了这种理性-感性的爱-创造的统一体,科学带来的知识就具有对生态和社会有益的意义。

在研究生态问题时,科学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统一性基于研究人员面临的目标的统一——提供协调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知识——以及研究主题的统一(自然改造活动的实践)。 这两个统一的基础都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知方法论的统一为前提。 这种方法论应该吸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方法论的特点和成果,因为生态知识处于自然科学和人类科学之间的中间和连接地位。 生态认知使其部分自我毁灭的特征更接近社会认知(预见生态危机可以帮助预防它)。 生态知识的方法论应该包括规范性的方面,并使用对现实进行预期反思和改造(以理想形式)的方法。 同时,它必须保留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所有特征,考虑到作为生物圈变化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的人类活动,以及(在社会认知方法论中考虑到的)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和个体特征。

现代科学还不能像诗人那样重复:“大自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不是一个演员,不是一张没有灵魂的脸——它有灵魂,它有自由,它有爱,它有语言......”,但她朝这个方向前进。 一幅新的科学世界图景正在出现。 人与自然表现为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可以进行“对话”的主体。 此外,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似乎可以准确地认知自然。

现代科学使与自然达成一致成为可能。 而一个人将如何使用它,他是否会使用它取决于他。 为此,有必要改变各个科学学科之间的整个关系结构。 然而,正如本世纪初地质和地理在科学体系中的附属作用一样,现在关于自然环境的知识与关于世界变化的知识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围绕科学优先事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变革性产业往往与军事需求密切相关,占据了上风。

现代科学的这种发展方向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尖锐地提出了科学真理与道德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问题,尽管柏拉图在他的“状态”中也将事物的可认知性和真理性与善联系起来,指出事物可以只因善而为人所知,善代表了成为事物的本质。 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朱安子》认为,唯有真人,才有真知,托尔斯泰在其著作《那我们该怎么办? 强调:“这不是一门不以善为目标的科学。”

7.3. 科学作为整体综合多元和谐系统的理想

机器系统促进了活劳动对资本的从属关系,资本对它行使权力,而机器系统的创造需要适当组织的科学。 科学分析和分工是生产机械化的源泉和手段。 这一切都追求人与自然从属于的目标。

科学分工作为分工的方向之一,导致科学家过度专业化。 社会产生了一个科学工作者阶层,他们有时除了他们狭隘的专业之外什么都看不到,科学被划分为私人学科。

现在人们常常注意到,日益增长的分化阻碍了科学的进步,这是事实,尽管另一方面,任何科学发现,即使它促进了分化,也会对科学进步有害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对期望的进展有一个初步的定义。

如果将科学的进步视为孤立地研究现实的各个方面,就会产生矛盾。 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如何? 一个人寻求了解整个世界,而了解现实的个别方面只有在考虑到这个片段在整体运作中的重要性时才是合理的。 因此,真正的知识与完整性和综合性密不可分。

可以区分以下知识整合的基础:本体论(世界的统一),认识论(人类意识和思维规律的统一),方法论(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存在),社会(一个人的完整性)。 后者决定了知识整合需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

知识整合的特殊相关性还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环境变化变得越来越大规模并导致越来越有形和多样化的后果的情况下,整合可以增加科学的灵活性。

然而,应该牢记的是,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知识整合。 整合过程与差异化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整合往往要么被延迟,要么以一种主要不科学的形式进行。 整合应该在科学本身的范围内并且是及时的。 这是跨学科研究的目标。

更远。 整合不仅应该在科学内部进行,还应该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分支,即全面。 这发生了,但还远远不够。 同时,同样重要的是,研究的复杂性应该由科学知识的结构本身来承担。

还有一篇论文,这似乎很重要。 不仅需要整合,甚至不仅仅是复杂的知识整合。 重要的是,它建立在确保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和谐的基础上。 在这里,我们从纯粹的整合方法问题转向社会问题。 谈到一个人的能力和需求,这是科学综合过程的基础,我们必须牢记一个整体的、和谐发展的个性。 在这种情况下,认识的进步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科学的社会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决。 重要的是要记住,知识整合的社会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有助于对存在的整体认识这一事实,而且取决于它有助于形成整体人格的事实。

一个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格的社会,也必须将科学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谐发展的系统。 一般的劳动分工,特别是科学的分工,可以被积极地感知,因为它有助于揭示个人的能力。 此外,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一门科学越分裂,它对环境的危害就越大,它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就越低。 然而,即使谢林也说过,只有在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在分开存在的科学之间建立联系时,这些科学才开始真正的生命。 恩格斯指出,最有价值的发现是在科学的交叉点上取得的。 然而,直到今天,科学学科孤立的趋势仍然盛行。 现有的具有僵化划分的科学组织体系不符合现代社会和环境要求,必须由更灵活和流动性更强的科学组织体系来取代。 回顾俄罗斯文化的科学传统是有用的,从罗蒙诺索夫到多库恰耶夫和维尔纳德斯基,这些科学传统恰恰体现在对现实的整体把握中。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有必要对人类环境的功能及其在其中的位置形成一个整体的看法。 传统科学被严格孤立的学科与对现实的整体知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刺激了新型科学组织的形成。

当然,完整性本身并不能成为科学进步的最高和唯一标准。 如果我们在“分化-整合”的尺度上线性地考虑科学,那么完整性在科学知识发展中的重要性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有必要再引入至少两个坐标。 其中之一是社会的需要。 另一个是多样性。

当人们积极谈论科学知识的差异化时,本质上意味着科学知识多样性的增加。 当后者的增长与一体化相关时,它是一个积极的现象。 一方面,差异化本身,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学科中开发的技术和思维方式、新技术和方法不适用于其他学科,那么多样性的增加也会阻碍其发展。 如果我们所说的差异化意味着多样性的增加,那么后者实际上是各个学科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整个科学的进步。 对于后者,还需要知识的整合。

可以假设,如果科学的多样性增长,而其整合程度保持不变,则分化过程在科学中盛行。 这里最终可以想到的步骤是系统的崩溃。 整合知识同时保持同一水平甚至减少多样性的相反过程也很难被视为科学的进步。

在整合与多样性相关性的所有选项中,最有利的是它们的协调增长选项。 知识的整合导致多样性的增加,因为在其他领域获得的结果包含在某些科学中。 但是这两个过程的速度可能不同。 因此,整个科学发展中的不协调。 协调一体化和多样性增长参数的任务仍有待解决。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是由综合多样性的程度决定的,而不是由它的任何个人成就决定的。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进步可以看作是其多样性、综合性和社会需求满足的协调发展。 在决定其整体进步的综合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科学正沿着成为一个整体的、综合多元的和谐系统的道路前进。

不仅需要有一个综合多样的、而且是一个整体和谐的科学体系,一方面是出于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科学在形成整体、和谐发展的人格中的作用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出于现代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 此外,如果对自然知识和与之互动的人的知识的完整性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那么科学的和谐发展问题显然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同时,迫切需要用科学圈的理念来取代科学等级的理念(正如 K. Levi-Strauss 所说,“科学知识的地球是圆的”)。 因此,科学的分类不应建立在等级原则(通常这被理解为某些科学从属于其他科学)和一致的碎片化原则(旨在划分,而不是科学的联合,在其实施中,导致无限的微分,而不是平衡的整合)。 以带有反馈回路的圆圈的形式建立分类更为正确,类似于生物圈中自然过程本身的相互作用。 这个想法如下图所示。

该图并不声称完整,只是简单说明了原理。 特别是所谓的过渡科学,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它们在现代科学,包括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科学总数的增加,一方面促成了知识的分化,另一方面又巩固了整个体系,体现了知识“分化——整合”过程的复杂性和不一致性。 这个方案清楚地表明了“连接”科学——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对于科学知识的完整性有多么重要。 与离心类型的科学(物理学等)相反,它们可以称为向心科学。 这些科学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正是因为对科学之间的联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起来非常困难。

如果知识体系建立在具有明显领导者的等级原则(一个特殊的讨论话题)之上,那么存在一些科学会降低兴趣并阻碍其他科学发展的危险,目前从环境角度来看这是危险的观点。 自然环境科学的声望和重要性不亚于物理化学和技术循环科学的声望,这在生态学上尤为重要。

正确地断言,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证明需要对生物圈采取比目前更谨慎、更谨慎的态度。 这是真的,但仅从单独考虑知识分支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论点听起来很重要。 事实上,科学是一种足够连贯的机制,可以使某些科学的数据直接依赖于其他科学。 如果科学的数据相互冲突,则优先考虑享有盛誉的科学,即目前的物理化学循环科学。

总的来说,科学不应接近与机械系统或生物有机体相同的整合程度,而应接近和谐系统的程度。 需要的不是最大可能的集成,而是目前最大可能的谐波集成。 这样,和谐科学将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系,确保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科学与其他文化分支一起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并且并不是一个与其他所有行业截然不同的行业。 确保知识的完整性需要在与其他文化分支综合的方向上重新定位科学。 生态方法可以作为文化综合的基础,超越科学并将其与其他文化分支联系起来。 这种综合的重要性不亚于科学的绿化。 由于科学本身不可能是目的,因此它的价值重新定位是整个文化、整个社会重新定位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自然环境的完整性的态度以文化的完整性为先决条件,因此,科学与艺术、哲学等紧密和谐地联系在一起。朝这个方向前进,科学将不再仅仅关注技术进步,而是响应社会最深层的需求——伦理、审美,以及那些影响生命意义定义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求。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科学必须发现自然表达其灵魂、语言、自由、爱的内在规律,实现理解与体验、知识与爱的统一。

7.4. 技术的生态意义

技术的本质,可以被定义为人与自然的多样性潜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应该与其真正的现代内容,即已经实现的潜力的总体区别开来。 同样重要的是不仅要考虑一个人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还要考虑他生产什么,他想在转型过程中实现什么。 技术既是形成人的基本力量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单一剥削者压制自然的方式(与自然有关的“剥削”一词仍在使用并非没有道理),它本身分裂成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后者也从一般剥削性质中得到一些东西)。

目前,人造技术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加剧。

技术作为实现变革目标的手段,有助于人类生产和消费潜力的形成,并相应地影响对现实的态度,从而引发思维和唯物主义的标准化。 为了消费主义而进行生产——这是一个有缺陷的目标,当然,它也会影响一个人,但是以负面的方式。 随着技术规模和重要性的增长,人们对标准化的负担和不可接受感也随之增强。 汽车的千篇一律还可以忍受,建筑的单调让人压抑,产生心理不适。 技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的加剧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因为如果早期人类被迫适应自然环境,而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对抗,那么现在已经有可能忽视它的许多特征(景观、生命类型的多样性等),并且人类利用这一点来损害自然和审美。

在技​​术发展的现阶段,能否实现更接近自然、更接近艺术本义的目标似乎值得怀疑。 有时他们提到现代技术无法满足环境和美学要求的事实,因为它使用标准结构进行操作,并且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然而,甚至更早的经济因素也被考虑在内,并使用了标准设计。 然而,当被问及这座建筑应该有多高时,建筑商回答说:“作为衡量和美丽的命令。” 认为经济考虑应该与环境和美学考虑相协调不是更正确吗,即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最佳的?

托尔斯泰称自然是善与美的直接表达。 这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巧。 实现这一目标的真正方法是真正的创造力,作为人类及其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因素。 正如技术为了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必须记住它来自古代世界的艺术的原始含义一样,一般生产(不仅是精神的,而且是物质的)也必须记住“工作”(诗)的意思。 我们需要创造的不是取代有生命的自然,而是与它一起创造。

科学技术的发展,脱离了个体和自然,导致了科学技术进步开始被狭义地理解为一系列科学技术成果。 显然,这种理解在社会和生态上都是消极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新型武器的发明和对自然环境的技术破坏将不得不被称为进步。 乍一看有一种难以察觉的替代。 当他们谈到科技进步时,理所当然的意思是,它显然对人类和自然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结果往往恰恰相反。

每一项科学技术成就无疑都是某一特定知识和实践领域的进步。 但这是否会是整个文化的进步已经是一个问题了,因为它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与自然状态有关的问题。 当科技进步的成就与进化方向和自然的可能性相协调时,它就会对生态有益。 为了把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自然进步结合起来,引进科技成果要遵循三个原则:

1. 作为一项规则,改变自然的方式不是一种,而是几种,必须从中选择最好的一种,包括从环境的角度来看。 为了使选择完整,有必要在整个现金资源集合的参与下制定出可用的选项(备选方案原则)。 因此,在实施任何会带来某些环境后果的项目之前,有必要创建复杂的设计和研究小组,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并开发出既定目标的替代方案。

这些组织的工作不仅应该包括研究特定区域的情况,还应该包括对未来情况的自然和数学建模。 这些组织需要相互密切合作,其工作应由一个中心协调,该中心将接收有关“人—自然环境”系统状态的所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球模型。各个地区的发展模式。

2. 考虑到预测人类对自然影响的现代方法的可能性有限和负面环境问题的风险日益增加,有必要建立大型科学和技术试验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个或三个几代人,以便其后果充分显现,因为根据遗传学家的说法,它们可以在后代中准确地表现出来)所有新的科学和技术发展都将受到考验,包括在核能、化学等领域(原则验证)。 这些特殊的科技储备应该从人口聚集的地方搬走,科学家应该在自己和意识到可能后果的志愿者身上测试科技创新。

如果他们的发明的后果是由科学家自己(真实的,而不是引用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体验的,那么科学首先会再次从有利可图的企业变成相当危险的企业,其次,它将在难度较小的情况。自然环境。

3. 在环境完全透明的气氛下,由居住在特定地区的人们决定是否在全面和长期的科学技术成果验证后广泛实施(公民投票原则) . 当然,获得做出真正选择所需的所有信息的条件是必须的。 许多国家已经举行了类似的公投(例如,关于建设核电站)。 这是人民实际行使权力,直接的生态民主。

主题 8. 生态建模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8.1。 生态学中的数学建模

第一个进行定量研究的生态系统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系统。 美国人 A. Lotka 于 1925 年和意大利人 V. Volterra 于 1926 年创建了单独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通过竞争和捕食关系联系起来的种群动态。 对“捕食者-被捕食者”系统的研究表明,被捕食者群体的典型进化是出生率的提高,而捕食者群体的典型进化是捕获猎物方法的改进。

未来,数学建模的方法由于其巨大的潜力,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自然环境研究的理论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建模提供了对生态系统行为的初步解释和预测。 在这方面,建模将始终补充理论构建,因为对自然的实际影响与对这种影响后果的理论理解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并且必须对重组生物圈的所有新的定性选择进行建模。

作为变换手段的模型的特征不仅在于它与要变换的对象的对应关系。 它与人的计划活动相一致,因此也与社会拥有的劳动工具相一致。 在模型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属性,类似于原型的属性,以及表达一个人的目标设置的属性。

例如,您可以将已在其上进行施工的场地用作研究建筑结构的场地的全尺寸模型。 模型(在其最后阶段)与原型缺乏相似性并不是建模的障碍。 考虑到改造原型的最终目标,将模拟每个部分的建模活动结果与操作原始结果进行比较。

在设定了严格的目标后进行建模证明了自己的合理性,直到人类开始在全球大部分地区进行巨大的转变。 领土越大,其变化的方式就越多样化。 在这方面,建议使用建模来选择改造广阔领土的目标,而不排除它用于选择改造整个生物圈的目标。 现代建模时期的特点在于,直到最近,转型的目标和手段通常不取决于建模的结果,而是现在建模对转型目标和手段的反馈已经开始考虑,将改造主体的建模与改造目标和手段的建模结合起来考虑。

有意识地选择改造自然的方式需要使用各种类型的建模和模型。 旨在了解自然的所有类型的建模都用于生物圈的转变。 各种类型的模型和建模类型的使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科学的理论地位和知识的综合,另一方面提供变革性和认知性之间急需的协调。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所需未来的理想模型总是在人脑中形成。 转型计划越大,这些模型就越多面。 人类对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依赖导致需要建立行为的物质模型和所需的未来。

在方法论文献中,习惯上将所有模型分为两大类:数学中流行的解释模型和自然科学特征的描述模型。 在模型中,作为改造自然环境的一种手段,这两种类型都是统一的。 必要未来的理想模型是在研究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原型更抽象。 建立在理想模型基础上的所需未来材料模型,可以称为解释模型,因为它比原型更具体。

当想要确定人类活动在大于一代人寿命的时间间隔内的后果时,需要使用比例模型。 在扩大人类活动时,规模建模避免了过度的风险。 自然条件下的全尺寸建模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它可以用于研究任何孤立的过程,但是在自然、技术和人道主义科学代表的参与下进行的复杂研究会更有成效,这也使得对特定区域内发生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建模成为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自然模型来优化大面积。

在开发改造自然系统的方法时,其运作的内部因果机制尚不清楚,物理、数学和控制论建模方法是适用的。 为了优化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需要一种能够考虑大量相互关联的变量并允许我们结合来自多个学科的数据的模型。 此外,不仅要总结各个过程,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完成。 它对做出各种替代决策的长期后果进行了定量预测。 研究模型的行为有助于找到在原始模型上实现最优结果的有效方法。

与真实实验相比,计算机模拟的优势包括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以最小的努力修改模型的可能性。 计算机可以及时对过程进行建模,并将系统历史的元素包含在模型中,这对于建模不可逆过程尤其重要。 最早可以切换到计算机建模,在工作的过程中,机器“输出”的画面暗示了需要进行哪些实验,以及应该如何修改模型,使其成为更适合原型。

如果模型作为一种知识手段用于获得对过程功能的预测,那么作为一种转换手段的模型对于过程控制来说是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预测具有规范性。 因此,这种建模可以称为规范。 控制论系统、生物体、人口和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不仅被感知,而且在其基础上形成规范模型,进而转化为现实。 作为规范性数学模型和其他类型的模型的使用显着扩展了一个人的变革能力。

谈到计算机建模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普遍重要性,应该指出的是,寻找最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的速度正在加快。 可以说,人类有机会加速适应自然。 在其活动的指导下,本质上是唯一的试错法(如果从最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的话),人类必须在进行真正的试验之前对许多模型进行多次试验,因为随着技术能力的增长,损害从误差增加。

计算机建模绝不会取消以前的建模方法,这些方法被广泛使用,人类活动的规划已经和正在建立。 它在计算机优于人类的参数方面补充了其他类型的建模:可以快速且逻辑上完美地计算出用于系统开发的大量选项。

在广泛使用计算机建模来解决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改造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现代科学的两种趋势特征的结合——控制化和生态化。 目前,计算机用于选择各种资源使用的最佳方案,预测环境污染的后果等。复杂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型,直至整个区域内的合理自然管理模型,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尤其是大流域资源系统管理方案,考虑了灌区产量等因素; 发电量; 洪水可能造成的损害,并且可以通过修建水坝来防止; 使用河流和水库进行娱乐等。该机器对许多变量的行为进行建模,选择系统中的过程序列和组合,以最大化水资源多用途系统的经济效率指标所代表的功能经营了几年。

有一种趋势是建立越来越复杂和更大区域的模型。 事实是,优化任何资源系统的标准取决于总体上使用资源的策略以及与个人转型活动相关的许多其他因素。 因此,在更一般的问题的框架内,使用此类资源的最佳变体可能不是最佳的。 在这方面,不仅对自然环境的单个片段进行建模,而且对整个生物圈进行建模似乎是最合适的,因为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结果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位于较低结构水平的自然系统模型. 由于生物圈被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人的认知和转化(这也适用于建模)的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近几十年来,人们尝试使用计算机建模来考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系统的全球发展状况和趋势。

8.2. 全局模拟

J. Forrester 和 D. Meadows 小组在 J. Forrester 开发的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尝试创建全局模型,这使得研究相互关联的复杂结构的行为成为可能变量。 世界模型由通过直接和反馈链接相互连接的五个部门(层次)组成:人口、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状况。

此前,已经建立了现实各个方面的正式模型——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但识别这些趋势之间的联系(根据生物圈作为单一系统的概念)与单独研究它们同样重要。 在J. Forrester和D. Meadows小组创建的世界模型中,世界发展的五个主要趋势——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加速增长、普遍营养不良、不可替代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被相互结合起来考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模型显示,如果世界社会政治没有发生变化,技术和经济趋势保持不变,到2030年左右,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将导致工业和农业增长放缓,从而导致人口急剧下降——一场人口灾难。 如果我们假设科学技术的成就将提供获得无限量资源的可能性(如模型分析的第二种情况所假设的),那么灾难就来自于环境的过度污染。 假设社会能够解决自然保护问题(第三种情景),人口增长和产出将持续下去,直到耕地储备耗尽,然后像之前所有情景一样,发生崩溃。 一场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对人类来说危险的所有五种趋势都在呈指数级增长,而麻烦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出现,并在为时已晚时变得现实。 指数增长是一件阴险的事情,人类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国王的境地,他轻易地同意向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支付呈指数增长数量的谷物(第一块田一粒,第二块两块,第三块四块,等等),然后为此痛苦地后悔,因为他所有的储备都不足以兑现承诺。

根据他们的结果,模型制作者在他们书的最后一章“增长的限制”中提出了以下建议,以避免迫在眉睫的危险。 他们建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稳定地球人口,同时以现代水平生产。 根据 D. Meadows 及其同事的说法,这种全球平衡并不意味着停滞,因为人类活动不需要大量消耗不可替代的资源,也不会导致自然环境(特别是科学、艺术、教育、体育)可以无限发展。

如果我们想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马尔萨斯,这样的概念并不新鲜。 一百年前,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D. S.一个恒定的水平。 密尔将人类的“黄金时代”与这种“不动的状态”联系起来。 现在,由于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这一概念得到了新的推动。

“增长限制”概念具有积极的社会政治意义,因为它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无限制增长。 然而,认为可以说服或强迫各国政府将人口维持在恒定水平的假设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不可能接受稳定工农业生产的建议。 人们可以谈论某些方向上增长的限制,但不能说是绝对的限制。 任务是预测任何方向增长的危险,并选择灵活调整发展方向的方式。

在方法论方面,人们批评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过程的变量聚合程度过高。 例如,梅多斯模型呈现的是世界人口的平均增长率,而不是个别国家的增长率、环境污染的平均水平,也不是全球不同地区的具体指标等。所有这些值​​​​差别很大。 使用量级相差很大的变量的平均值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例如,地球上的最大人口增长率超过最小值很多倍,但平均值在模型中呈现。

弗雷斯特模型的实验表明,如果我们在模型中至少挑选出两组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应该预期不会发生一场全球性灾难,而是两场区域性灾难——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然后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果模型被分解成更多的部分,环境灾难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

梅多斯模型很难代表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是因为对未来的科学技术一无所知。 《增长的极限》的作者承认,也许人类知识的存量以及世界人口和经济正在呈指数级增长,但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知识的技术应用也在呈指数级增长。 例如,作物翻倍并不为其下一次翻倍创造先决条件。 梅多斯及其同事认为,假设技术进步呈指数级增长,并将这一假设纳入正式模型,就会误解指数级增长的本质。 尽管很难准确预见未来几十年将会出现哪些技术创新,但根据过去的经验怀疑这些创新是不可避免的却是荒谬的。 然而,重点还不是于此。 建模可以而且应该展示技术在避免全球灾难威胁方面应发挥的作用。

R. Boyd 改变了 Forrester 模型,使其反映了“技术乐观主义”的观点。 他在模型中加入了变量“技术”,以及表示科技进步对模型其他变量影响的系数。 他的实验表明,为了防止一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技术进步必须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产品消费相匹配。

对世界模型的实验表明,人类在决定其未来时,可以采取比“增长平衡”困境更广泛的可能性。

Meadows 小组关于世界发展主要趋势的指数性质以及生物圈对这一发展施加的严格物理限制的假设受到批评。 有人指出,世界模式并不代表如果社会经济系统朝着不希望的方向发展,可能会对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有针对性的影响。 Forrester 和 Meadows 模型在变量之间有许多反馈回路,但没有社会反馈。 在方法论方面,重要的是要考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Forrester 和 Meadows 模型没有考虑实际适应机制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中,它们的作用非常重要(例如,定价机制)。 一般来说,社会的行为被编程为不可变的。 模型中缺乏社会反馈不允许我们在其中提出防止灾难的保护机制。

Orlemans、Tellings 和 de Vries 将社会反馈引入了环境污染领域,展示了环境污染程度与其保护成本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部门也进行了类似的修改。 荷兰小组的实验表明,如果将社会反馈引入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领域,全球灾难并非不可避免。

对 Forrester 和 Meadows 模型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他们工作的积极和消极方面,通常应将其评估为消极模型,表明如果技术和经济发展中的某些消极趋势在缺乏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持续存在并发展,将对人类构成威胁。世界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变化。 然而,Forrester 和 Meadows 缺乏所谓的正向建模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即建设性的变革方面。 考虑到生物圈层次结构的重要原则也没有考虑到(梅多斯模型仅部分对应于这一原则,因为分别建立了几个特定模型以阐明全球模型的具体细节)。 也没有考虑到模型的设计方式应不仅考虑给定事件发展的概率(更准确地说,实施具有不同概率程度的多个选项的可能性),而且也可以说是重建自然环境的可取性。

尽管对世界模型提出了严厉批评,但全球模型的尝试仍在继续。 M. Mesarovich和E. Pestel建立了一个基于“等级体系”方法论的区域化模型,将世界划分为10个区域,同时考虑到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这些区域中的每一个又被划分为相互作用的等级领域或阶层:生态的,包括人为改造的无生命的自然和除人类之外的整个生命世界;生态的,包括人类改造的无生命的自然和整个生命世界; 技术——一套创造的设备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民主经济,影响技术发展; 社会政治,其中包括“正式组织”——政府、官方机构等,以及“非正式组织”——影响正式组织活动的宗教和政治运动; 最后是个人阶层,涵盖了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条件。

这样的模型更现实,能够为世界不同地区提供更详细和可接受的推荐系统。 Mesarovic 和 Pestel 的模型包含大约十万个关系(在世界的早期模型中有数百个)。 Mesarovic 和 Pestel 得出的结论与 Forrester 和 Meadows 小组截然不同。 他们的建模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预期的不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而是几场区域性的灾难。 建模选项(或称为情景)主要预测东南亚的粮食危机,因为粮食生产的增长率落后于人口增长。 根据 Mesarovic 和 Pestel 的说法,该地区 50 年内人口的稳定将无法克服粮食危机,如果该地区的经济得到适当的支持,25-30 年内的稳定将产生积极影响协助。

M. Mesarovich 和 E. Pestel 在他们的《转折点上的人类》一书中指出,环境危险的主要原因是希望在没有经济体系质变的情况下实现数量指数增长。 作者认为,应将世界体系视为一个整体,所有过程相互关联,任何地区的工业增长不考虑其他地区的变化,都会使世界经济体系脱离稳定状态。 Mesarovic 和 Pestel 的全球模型表明,生态灾难的威胁随着整个世界体系的有机、平衡增长而消退。 最可接受的是区域间互动的模型变体,其中根据合作情景制定行动。

将 Forrester 的方法与 Mesarovich 和 Pestel 使用的方法进行比较,我们注意到如果系统动力学只能给出情况的平面定量图,那么由于引入了第三维(层次结构),层次系统理论是能够提供空间图景,不仅以指数曲线的形式(如 Forrester 和 Meadows),而且以一种能够准有机生长的“树”的形式来表示世界系统的演变。 当然,“有机”增长的可能性大于一维增长的可能性,但它们取决于多维“有机”增长如何被理解,当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有机。

“限制增长”的概念 Mesarovic 和 Pestel 反对“有机增长”的概念,认为如果增长是平衡的和有机的,就可以在不放弃世界经济体系增长的情况下克服环境困难,例如,一棵树的生长。

这些概念并不是截然相反的。 增长是有限度的,但如果它是平衡的,它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需要质变。 作为一个纯粹的量化指标,增长不可能是无限的。 不是均衡,而是作为质和量变化的统一体的发展是增长的真正替代方案,尽管均衡和增长一样,是发展的一个完整时刻,因此一个方向的增长以其他参数的平衡状态为前提。 确保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在发生质变的情况下保持稳定。

“有机生长”的概念很有吸引力,但人类还没有达到像树一样有意识地有机生长的完整程度,尽管人类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摧毁地球上所有树木的程度。

全球建模方法论是将现实各个领域的系统分析方法外推到整个世界体系的研究。 在这方面,以 V. Leontiev 为首的联合国专家组开展的全球建模工作值得关注。 如果说Forrester和Meadows使用了为分析和设计工业系统而开发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而Mesarovic和Pestel使用了主要在生物学中形成的层次系统方法,那么联合国小组则应用了V. Leontiev开发的“成本-产出”方法来分析经济系统,其基础是构建反映部门间流动的经济结构的矩阵。 V. Leontiev 小组的工作是朝着提高全球模型的建设性迈出了一定的一步,因为它主要集中于考虑改善地球现有生态和经济状况的选择。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围绕增长的可能性和局限性的争论导致了一个概念的产生,该概念目前声称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要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不会导致自然环境退化的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假定某些参数必须保持恒定,即: 1)物理常数; 2)基因库; 3)所有主要生态系统的原始形态区域(否则无法判断人为造成的变化); 4)公共卫生。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如医疗保健,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保护的目的有两个:1)确保保存不应改变的环境质量; 2)通过平衡回收和更新的周期,确保有用的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必需的资源的持续收获。 哪些内容可以从生物圈中移除,哪些内容可以移除,哪些内容无法通过建模来确定。

最大数量的提取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枯竭,而且还会导致产品质量的恶化。 森林砍伐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木材,但会导致树木尺寸减小和木材质量恶化。 “拥有”的取向与“存在”的取向相反,这意味着它降低了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质量。 同时达到最大数量和最好质量是不可能的。 限制使用土地、水和其他资源是避免人口过剩或地球资源过度枯竭的唯一途径。 对于野生动物,人类必须从鲁莽的掠食者变成谨慎的主人。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可持续性也可以理解为发展的连续性。 两个值收敛,因为如果某些参数保持不变,那么发展就可以变得连续。

合理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另一种选择是不同形式的负反馈作用(人口密度的增加增强了降低密度的机制的作用)——地球上大多数人口的贫困、国家间斗争的加剧、战争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使我们能够将可持续发展和进化的生物学概念结合起来,并满足人类的创造欲望。

诚然,并非一切都如此顺利,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 协同学的结论(所有新结构都是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形成的)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之间存在差异。 也许这种矛盾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克服,即社会将学会从一种非平衡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而不会破坏自身和自然环境。

议题 9. 全球环境危机的后果和人类的未来

在本章中,将从三个方向考虑环境形势:1)国际社会为防止全球环境危机的负面后果而做出的决定; 2)地球上真实的生态状况; 3)人类的最优生态未来。

9.1。 自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有179个国家的元首参加。 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国际社会发展的基础,标志着社会生态学的第三阶段——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名的协调行动阶段的开始。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次会议上,其主席 M. Strong 宣称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模式。 里约会议通过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现代科学所理解的一切自然发展的原则。

早在 30 世纪 XNUMX 年代,苏联生物学家 E. Bauer 就写道:“所有且只有生命系统并不处于平衡状态,它们的状态会经历持续的变化,从而导致与给定条件下预期的平衡背道而驰(稳定不平衡原理)”。 后来,英国科学家沃丁顿除了描述系统恢复到原始稳定状态的性质的稳态概念外,还引入了描述系统发展能力的概念,即从一种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而不破坏系统的能力。 可以说,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跳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就像从一个颠簸到另一个颠簸一样。 跳跃的时刻是最困难和危险的,必须正确计算。

谈到“人-自然环境”系统,我们谈论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性。 她以前来过吗? 毫无疑问,但这只是因为这个人无法“摇动”它。 现在可以了。 这种情况类似于看深渊。 靠近了,危险就明显了,再往前走,就是死。

就全球对环境的影响而言,根据 S. Lem 的说法,一个人现在需要的东西远非“全球范围内的稳态”(S. Lem. Sum of technology. M., 1968, p . 25). 但既然人类不能拒绝发展,那我们就可以谈顺势论,即在各个阶段都保持稳定的发展。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否则,不会像以前那样灭亡任何文明,而是整个地球。 没有其他办法。 但如何在这个框架内行动取决于许多情况,包括地球各个地区的力量平衡。

里约会议通过了多项成果文件。 其中三项——《森林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人—自然环境”体系中最痛点——减少生物多样性、森林面积和气候变化。

这些文件邀请各国参与“绿化世界”;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危险影响的水平(0,2年内变暖20°C的过程 - 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防止生物多样性减少,这对于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的进化和保护是必要的。

里约的旗舰文件《21 世纪议程》是一项旨在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文本强调,环境和环境与社会发展不能被视为孤立的领域。 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高质量的环境和健康的经济这两个目标必须结合起来考虑。 《21 世纪议程》阐述的原则和建议是:

1) 使发展可持续意味着确保它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 人口、消费和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之间的可持续平衡;

3) 经济发展必须对环境安全;

4) 经济增长必须符合地球生态可能性的限度;

5) 确保经济增长,同时减少能源、原材料和废物产生的消耗;

6) 确定地球可以长期承受的全球均衡消费模式;

7)城市化进程放缓和生产集中化;

8)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9) 应对全球变暖,尤其是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线 60 公里以内);

10) 澄清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因为大多数物质没有此类数据;

11)生物植保产品替代农药;

12) 降低包括放射性在内的废物产生水平;

13) 承认土著居民使用的传统知识和资源使用方法的价值;

14) 促进清洁生产;

15) 制定新的发展指标,因为 GNP 等指标不能提供有关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足够信息;

16) 修订现有国际立法以提高其有效性;

17) 不同国家法律法规的相似性;

18) 核算自然资源的全部成本;

19) 将土地和自然资源视为国民总财富;

20) 所生产商品的价格应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总成本;

21)回收利用,减少包装材料的体积;

22) 项目实施前的生态专业知识;

23) 科学家制定协调人类需求和环境保护利益的行动准则和指导方针;

24)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0,7%应该用于帮助全世界的发展;

25) 增加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数量,包括他们的回归;

26) 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

27) 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

28) 应提供财政援助,以解决环境问题,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

29)“对所有人来说,一点比对某些人的很多好”;

30) 应通过赋予他们拥有土地的权利并为他们提供资源、资金和以公平的价格将其产品推向市场的手段来刺激人们的活动;

31) 核算无偿工作的成本,包括家务;

32) 确保民众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

33) 将环境信息应用于产品标签和其他告知公众产品对其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信息;

34) 促进环保产品的生产;

35)“污染者必须承担消除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36) 为社区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更多资源,为当地培训中心提供更多机会;

37) 教育和将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概念纳入所有课程,分析造成主要问题的原因;

38) 让学童参与当地环境研究;

39) 普通民众参与制定发展战略;

40) 到 1996 年,由地方“21 世纪议程”各部门制定;

41) 在公众参与下,在所有国家制定国家行动计划。

作为一种理论方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是构建生态社会的途径。 但作为一个具体实用的方案,却受到了多方面的诟病。

反对者指出,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援助和更具体的决策,否则所有好话都将落空; 发达国家需要就保护自然作为主要污染物作出决定; 有必要讨论市场机制和跨国公司活动的负面影响。 阶级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可能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因为正如 N. Wiener 在他的“控制论”中指出的那样,在这样的社会中,体内平衡是不可能的。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乌托邦主义是,没有一个单一的中心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也没有“预先建立的和谐”会导致成功。 没有自然的理由不应对生态灾难的威胁,但纠正这种情况也没有必然性。 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道德品质。

“每一个真正支持和平的决议只能包括列出为维护和平必须做出的牺牲,”W. Heisenberg 写道(W. Heisenberg. Physics and Philosophy. Part and Whole. M., 1989, p. 121) . 以此类推,每一个支持生态的真正决议只能包括列出为拯救地球必须做出的牺牲。 从这个角度来看,里约的论文只不过是自杀而已。 30 年前,当生态危机刚刚开始时,它们的实施会更有意义,但现在它们似乎还不够。

9.2. 环境方针:合作与奋斗

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全球性。 Vernadsky 是第一个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第一次,一个人真正明白自己是这个星球上的居民,能够——应该在一个新的方面思考和行动,不仅在个人、家庭或宗族、国家或工会方面,而且在在行星方面,”他在日记中写道。(V. I. Vernadsky. Archive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 518, och. 1, item 149, fol. 23-24)。

全球化是自然无国界、单一生态系统所导致的客观过程。 因此,国际环境组织的活动——无论是正式的,如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还是非正式的,如“绿色和平”,以及各种工业公司的活动,正在变得全球化。

这个过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如前所述,进步的标准是综合多样性的程度。 全球化增强了整合趋势,但如果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不减少,它们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像目前自然和社会的情况一样。

欣赏全球化的进程是危险的。 辩证法警告说,任何一个方向的进步都是其他方向的倒退。 地球统一的进程正在进行,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要让文化的独创性消失,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不要减少。 我们必须用道德标准来处理这个自然历史过程。

“全球化”这个流行词常常隐藏着引入肤浅的美国标准。 一种社会“克隆”。 世界稳定的需要证明了这一点是合理的,但后者并不是通过将每个人都放在普罗克鲁斯的床上来实现的。 稳定源于每个民族的传统,必须基于所有文化固有的不变性。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不在于忘记民族特性,相反,在于每个民族的意识,只有基于其民族性和由此产生的社区生活形式,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 ,其外在表现是普遍的人类,例如,在所有文化中众所周知的伦理“黄金法则”。

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潜力,一个民族始终是可以使用的材料。 在没有变成反抗、无意义和残酷的自发性民众行动的时代,人们对​​自己使命的意识的瞥见出现了。 觉知需要一种精神自由的气氛,而觉知本身会导致身体自由。

人们真正的统一是沿着与你相近的其他文化中发现的路线,而不是熟悉更有进取心和富裕人民的价值观。 波普尔在《开放社会》中所呼吁的“披露”将导致富裕国家变得更加富裕,贫穷国家更加贫穷,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国家的例子中看到了这一点。

根据波普尔的说法,这些国家的居民从社会主义堕入了封建主义。 如果是这样,它仍然什么都不是。 但他们将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自己身上蚀刻一个奴隶”,才能走向光明的封建未来。 严肃地说,马克思著名的“五人”阵型即使对西方来说也太抽象了,它是在西方建立的,显然与俄罗斯和其他地区的关系更小。

波普尔出于意识形态目的利用对极权主义的恐惧,正如西方的生态意识形态家利用对生态灾难的恐惧一样。 两者都是相当真实的,这也是意识形态炒作如此流行的原因。

在跨国公司入侵整个地球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维护其民族认同从而拯救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任务。

如何应对全球意识形态扩张? 尊重民间生活的传统。 为了培养对大众意识形态文化入侵的免疫力,阅读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其他杰出作家是有用的。 生态人文主义必须反对意识形态殖民主义的倾向和跨国公司为了便于管理世界而试图破坏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压力。

9.3. 生态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结构

因此,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环境政策为世界体系向可持续发展过渡创造条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走自我克制的道路,对自然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里约热内卢会议的必要但已经迟到的决定仍然无法实现,因为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机构来执行它们。 现在我们谈论的不仅是原因,而且是全球环境危机的社会经济后果,这为全球化趋势增添了特殊的戏剧性。

历史按照其残酷的逻辑发展,这受到世界政治缺乏重大环保变化的影响。 在过去的 10 年中,出现了“问题的转变”,但发生在不同的层面。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将对环境有害的工业转移到它们的领土来将它们的环境问题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状况恶化。

“金十亿”的概念,即地球上只能为十亿人提供有利的生态条件,已经不再只是科学的了。 它开始在生活中实现,而这种实现会带来悲剧性的后果。 全球化和生态化两大趋势碰撞,进入“金十亿”的争夺急剧加剧。 这场斗争中的受害者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想关系问题当然并没有失去其意义。

上面,我们谈到了人与自然最初的统一,以及随后在一个系统中这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差距。 新形成的新的统一体可以称为生态社会。 三个环境促成了生态社会的形成:生态危机、科学发现的生态模式和人的道德意识。

现代未来学家以不同的方式想象未来的后工业社会。 关于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最常见的想法,其特点是信息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资源。 然而,社会的决定因素似乎不是资源的具体情况,而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克服这一矛盾所面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信息社会的一位著名拥护者A.托夫勒认为,“工业化破坏了农业——这是第一波浪潮的冲突。工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增加——这是第二波浪潮的冲突。而当资产阶级世界观与封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已经是第三波浪潮的冲突”(A.托夫勒采访。-“Nezavisimaya Gazeta”,7.06.1994年XNUMX月XNUMX日) XNUMX)。 起初,托夫勒的想法是相当一致的。 他把第一次彻底的革命称为农业革命,第二次彻底的革命称为工业革命,这是工业化与农业矛盾解决的结果。 但如果第二波冲突是环境污染加剧的结果,那么可以合乎逻辑地假设,该冲突恰恰在生态社会中得到了解决。

对 D. Bell 的概念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后工业信息社会的思想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分析,以供在此参考。 我们只注意到“后工业”的概念过于模糊; 它表明之后会发生一些事情,而究竟是什么还不清楚。 “信息”的概念至少在较小程度上,但也留下了一种不满的感觉,因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信息,就像物质和能量一样,是一种构建东西的手段,绝不是社会的目标。发展。 在全球生态危机的时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应该是在生态社会中实现的。

不难看出,每一种社会发展方案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这个研究者认为的主要研究者是什么。 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方案中的社会阶层,各种技术官僚方案中的技术水平等。既然我们说的是生态社会,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基础。

生态社会建立在“人—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之上,其中包括文化的完整性、社会的完整性和人的完整性。 未来的整体文化是其各个分支相遇的文化,当它们之间的沟渠充满了在本体论上不亚于它们中的每个分支的材料时,并形成了真正的统一体。 各个分支并没有在其中迷失;相反,它们被来自各地的创意潮流所渗透,并获得了新的力量和品质。 这是一种集体的共同创造力,是各种文化分支的共同创造。

这种综合的原型是由神话提供的,当集体无意识转变为个人意识时,用荣格的术语来说,它们以原型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不仅是原型,而且是未来整体文化的象征,因此可以称为未来型。 与此同时,整体意识取代了分裂意识。 这种整体意识是整体人格和作为单一有机体的整体星球的基础——盖亚(Gaia,一种现代自然科学假说,古希腊名字)。

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得到保留,但必须像自然一样统一和谐。 不仅是科学,整个生态社会的文化也应该是一个整体的综合多元的和谐体系。

同样,社会的完整性不应被理解为所有人都将达到完全相同的位置,而应从克服社会对立和走向真正的社会平等的角度来理解。 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是人与人关系危机的反映,生态异化是社会异化的反映。 如今,大自然已成为企业和国家争夺原材料来源和废物处理空间的激烈斗争的筹码,导致世界不稳定。 一个社会系统,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为了它的可持续性,必须争取最大的多样性,这必须是协调的,也就是说,在这里,完整性、综合多样性和和谐的程度也应该作为一个标准。

未来的生态社会是一个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社会,这些人都信奉相同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在古今中外、所有文化中都广为人知,被称为道德的“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这条道路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虚假困境被克服,更准确地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取自两者:个体的价值和传播的价值。

生态社会的创造以人格结构从激进的消费者转变为热爱创造的人为前提。 它的形成将导致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建立和谐。

生态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整个生物圈作为人与自然统一的领域的有序程度。 这应该会导致“人-自然环境”系统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增加。

生态社会将人与自然结合在一起,并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所有生物的平等性和生态学的“黄金法则”:“你想人怎样对待自然,你就怎样对待自然”。

要解决生态问题,就必须从消费文明转向基于需求自我限制的另类文明,这种文明要有效,必须不是基于强制,而是基于有意识的意志。 这只有通过一个人的道德自我提升和爱创造型人格的形成才有可能。 生态人文主义在这里以一个人对自然环境状态的责任感和人性创造性方面的发展的形式存在,这使得它更加人性化和完整。

主题 10. 环境伦理与环境人文主义

就我个人而言,造成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指导现代人的价值观。 是否有可能改变它们,如何做以及应该有什么新的价值观——这些是人类素质层面的主要环境问题。

10.1。 好斗的消费者和爱创造的人格类型

现代人的愿望和愿望是什么? 这是社会生态学的主要目标方面。

当今世界某些地区发生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消费导向与基本自然法则相冲突。 出现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将物质福祉置于一切之上,那么物质需求原则上可以无限增长,而生物圈在任何特定时刻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都是有限的。 如果你仍然试图满足他们,那么竞争和暴力的精神就会出现并加强,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和每个人对自然的剥削不可避免地开始,导致生态和其他文明危机。

消费文明同时也是一种暴力文明,即使它不是由粗暴的、直接的,而是由温和的“文明”暴力主导。 后者,在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被简化为创造出极具侵略性的变体,其中暴力开始掩盖消费主义。 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立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试图以革命的方式重新分配财产。 法西斯意识形态也是如此,这也是由国家优先事项决定的消费者导向的结果。

同样的消费文明也不是在人的意志之外发生的某种客观过程的结果,而是一种激进的消费个性结构形成的结果。 这样的性格创造了一个充满各种危机的文明。 哲学家尼采表达了这种文明的本质——权力意志,经济学家A.史密斯阐述了它的经济利益——生产尽可能多的商品,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确定它的欲望植根于人类的潜意识。

侵略和消费主义使被剥削的人民和景观的自然和文化变得贫乏,从而使世界变得不那么可持续,因为生态规律下的可持续性随着多样性而增长。 人作为一个人变得更简单,失去了他的正直和稳定,推动世界并接近崩溃自己。

回答谁应该为当前的社会生态危机负责的问题,首先应该指出统治寡头阶级,他们通过货币暴力及其更粗暴和更直接的形式做出决定并剥削所有其他人口; 其次,这个阶级植入并被社会其他人吸收的激进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民众精神道德水平低下,无法抵抗主流意识形态。 因此,生态的无知,生态理论的不发达,生态运动的软弱无力。

尚不清楚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否有任何机制可以保证他免于灾难。 法律很重要,但也无法保证其执行,尤其是在环境领域,您无法看到每个人的行为。 从社会利益至上到个人利益至上的转变,或反之亦然,并不能解决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仍然是一套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的词,在阶级社会中常常充当烟幕。

对自然环境状态的个人责任感是必要的,这种责任感只有在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提高时才会产生,包括与侵略性的消费者意识形态进行非暴力斗争以及不与寡头阶级合作。

分析目前的环境状况,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 为了拯救世界,有必要从侵略性消费文明转向另类文明,其本质特征将是人类深层潜能的显露,而不仅仅是培养需要。

2. 需要和暴力的自我限制,为了有效,必须不是基于强制,而是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

3. 这只有在形成爱创造的人格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XNUMX世纪以暴力和世界大战而闻名。 与此同时,在 XNUMX 世纪,我们目睹了对非暴力的生动呼吁,并试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将其付诸实践。 这让我们思考人类现象的复杂性,而不是对其未来失去信心。

攻击性消费结构不是唯一的,理论和实践证实了不同人格结构的可能性,这表明攻击性消费主义并不构成一个人的本性,而只是一种选择。对他的行为。 人类伟大的道德导师用他们的生活证明,有一种人格结构可以称为爱和创造性。 它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哲学的仁慈、印度文化的不杀生、孔子的道德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创造性人文主义。

L. Tolstoy 和 M. Gandhi 在我们这个时代接受了过去时代道德老师的布道。 他们从理论上证实并在实践中贯彻了非暴力发展的原则。 由于对自然的暴力是生态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反对暴力的人的观点非常相关,特别是因为托尔斯泰和甘地自己也将非暴力扩展到自然。

托尔斯泰和甘地批评现代文明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它的暴力本质。 矛盾的是,后者表现为试图通过强行建立共产主义独裁政权来消除暴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主义和法西斯意识形态就其使用的手段和形式而言,都是现代文明的血肉之躯。 他们以恶报恶,制造更多的恶。

西方社会的道德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把一个人放在基座的最高台阶上,让他拥有一切。 托尔斯泰(后来由甘地继续)创造了一种新的道德,对东西方传统进行了综合。 像所有“上流社会”家庭的孩子一样,接受了西方教育并遵循俄罗斯传统,主要表现在农业农民劳动中,托尔斯泰同时吸收了东方文化的深刻思想,这导致了甘地他也接受过欧洲教育,但仍然是印度教徒,称托尔斯泰为他的老师。 甘地还试图综合西方和东方的思想,这里他需要托尔斯泰。

甘地写道,如果宠物会说话,它们对我们对它们的罪行的描述将震惊世界。 这正是托尔斯泰在《大行者》故事中所做的。 认识托尔斯泰的人说,在他们看来,他似乎了解动物的想法。

在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中——从古代中国人到现代爱斯基摩人——伦理的“黄金法则”都存在:“以你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 托尔斯泰在世纪之初对人与自然的暴力,在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的推动下,为此加了一句话:“人们不仅不必做你不希望他们对你做的事。 ,还有动物。” 现在,在生态危机的时代,当发现自然界所有要素之间的密切相互依存关系时,这条规则可以推广到整个自然: “以你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所有自然”. 这将是生态学的“黄金法则”。

根据托尔斯泰的说法,发展的目标是“在不和谐的地方摧毁斗争并带来团结。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然后是人与动物之间,然后是动物与植物之间”(L. N. Tolstoy. Complete.collections.Vol . 63,第 440 页)。

至于值得模仿,甘地写到托尔斯泰的自我约束,“因为只有它才能赋予真正的自由”(Otkrytie India. M., 1987, p. 258)。 像愤世嫉俗者一样,甘地宣称:“现在我看到,当我们不为‘文明’的金属丝带来负担时,我们会感觉更自由”(同上,第 234 页)。

甘地和托尔斯泰一样,谴责资产阶级文明是金钱和富人的力量,并呼吁“把自私的帝国主义的铁变成人文主义的金子”。 他与过去流行的、主要是农民的梦想一样,都是自由和平等的劳动人民的社会。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就不可能克服生态危机。

托尔斯泰和甘地提出的预防生态灾难的激进方法是基于西方、东方和俄罗斯思想的综合。 传统的西方版本或多或少是对自然的“软”暴力; 托尔斯泰和甘地的另一种选择是拒绝暴力而支持爱(托尔斯泰的著作之一名为《暴力法则与爱法则》)。

印度教的一大亮点是对牛的崇拜,这让来印度的人感到非常惊讶。 事实上,甘地称其为人类进化中最惊人的现象。 对他来说,母牛是所有“小兄弟”的象征,他们的发展低于人类。 根据甘地的说法,通过对牛的崇拜,一个人被要求实现与所有生物的统一。 奶牛和其他动物的保护尤其必要,因为它们是哑巴,无法保护自己。

甘地根据动物在其中的位置制定了他对祖先宗教——印度教的态度。 在他看来,一个建立了对牛的崇拜的宗教是不能赞成和支持对人类的残酷抵制的。 基于这种比较,甘地要求印度教在对待印度社会贱民的态度上进行修改。 甘地认为宗教的生态方面在印度教中占主导地位,他的其余结论必须与之一致。

甘地通过他不会屈服于任何人来照顾一头牛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印度教正统观念。 他认为,古代宗教的创始人只是从一头牛开始,然后以他为榜样,类似的态度应该扩展到其他动物。

甘地提出改革和净化印度教的建议,是基于古老的伟大原则开始被遗忘的事实。 甘地信奉保护牛的宗教,在印度,牛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提供了牛奶,使农业成为可能,甘地写道,“我们奴役了牛和她的后代,我们自己也成为了奴隶。” 当前的生态危机不仅需要回归古老的原则,而且需要形成新的生态伦理。

10.2. 环境和全球伦理

伦理从来没有脱离自然。 许多道德要求在自然界中得到了证实。 所罗门箴言建议树懒去学习与蚂蚁一起工作。 古希腊伦理学整个趋势的代表——愤世嫉俗者——的名字来源于动物,他们将动物的行为作为榜样。 社会性动物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了共同工作和社会和谐的必要性。 人类的社会结构被比作一个活的有机体,其中不同的层次和阶级发挥着头、手等的功能。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理论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用来证明战争的合理性,被进化论者用来证实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与达尔文的概念相反,俄罗斯科学家、革命家克鲁泡特金认为,“自然界中的斗争大多局限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斗争;但在每个物种内部,而且常常是由不同物种共同生活组成的群体内部,互助是一条普遍规则……互助是自然的主导因素……最后,可以认为完全证明了,虽然生存斗争同样导致进步和倒退的发展,即有时导致品种的改进,有时导致品种的退化,互助的实践是一种始终导致进步发展的力量”(P. A. Kropotkin. Ethics. M., 1991, p. 32)。 因此,克鲁泡特金得出结论:“人的道德原则只不过是社交本能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几乎所有生物的特征,并在所有生物自然界中观察到”(同上,第265页)。 现代动物行为学和共同进化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克鲁泡特金的思想。

在科技革命时代,当人类获得了足够的权力,可以对自然环境为所欲为时,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就充分发挥了出来。 它的解决方案对应了伦理学的一个新方向——环境伦理学。

“伦理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哲学来表达,也可以通过生态概念来表达。生态意义上的伦理是对生存斗争中行动自由的限制”(O. Leopold. Sandy County Calendar. M., 1983, p. 200)。 这就是第一版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对伦理学的理解,他称之为 地球伦理.

对自然的关注,最常以禁令的形式表达,是基于自然现象普遍动画的原始宗教所固有的。 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今天。 如果涅涅茨猎人“遇到一只熊,他不会立即杀死它,而是先与它交谈,开始赞美它的美德,问它为什么会见它,并要求它不要用锋利的爪子抓它”。 在据称熊同意被杀死的“谈话”之后,猎人杀死了他并“认为自己对熊的亲属采取的行动是正当的,他们可以为他们的成员的死亡报仇”(宗教观念中的自然与人)西伯利亚和北部人民的意见。M.,1976 年,第 26 页)。 与动物交谈是相信动物理解人类语言的结果。 它的内容也很有趣。

北方民族传统上将植物和动物视为一种人,并将社会内部的道德规范延伸到它们身上。 确实,当尼夫赫人看到海豹中的海洋人或当他们相信“森林”人的存在时,对动植物的道德态度的基础更多的是恐惧,而不是对自然命运的责任意识。 恐惧的根源植根于动物与更高力量、主神(例如,松鸡与天空之灵、熊与针叶林主人等)之间联系的观念。 生活在地球上的许多民族都保留着类似的行为方式。

尼夫赫人将熊神化的原因可能是相信被熊杀死的人的灵魂会转变为熊。 当他们杀死一只大老熊时,他们说:他杀死了他的祖父(叔叔)等。Nanais 对被杀死的熊与找到巢穴的人的关系有想法。 因此,小心处理动植物的一个原因与轮回的想法有关。

另一个原因是遗传顺序,与人类群体起源于称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的想法有关。 根据尼夫赫氏族之一的想法,它们起源于落叶松。 七井猎人在针叶林中一棵突出的粗树,如果他们不得不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迷路,他们就会鞠躬。

佛教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尼帕经》中的《慈经》中有这样的诗句:“如母亲不惜自己的生命,照顾她唯一的儿子,所以她必须对一切众生培养一种巨大的感情。对一切众生的友善必须在她身上增长”(古代东方诗歌和散文M. 1983,第448-449页)。 “众生皆可怜”——类似的原则是印度教的特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最权威的纪念碑,其中谈到对众生的慈悲,以及不以身、语、意伤害一切众生。

传统社会与工业社会在生态意义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不仅在于主要重点从农业生产转向了工业生产,而且在于传统社会以宗教和道德禁令为基础,而工业社会则不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正在面对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态类型的社会。 图腾道德、万物有灵论、神话中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对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这些都是人内的约束机制。

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人类从宗教教条中解放出来的转折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已经从将自己理解为自然主人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他使用他的版本只是为了实现这个想法。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写道:“考虑到我们的利益,并不要求保存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除了人,而是教导我们根据可以得到的各种利益来保存、破坏或使用它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源于此”(B. Spinoza,伦理学,第三部分)。 然而,斯宾诺莎本人警告说:“但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它被外因的力量无限超越;因此,我们没有绝对的可能性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去适应我们的外在事物”(同上) .

人类对改变的自然负责的概念接近于存在主义者。 甚至在生态危机爆发之前,但在原子武器发明之后,A. Camus 就说过:我这一代人的任务是“防止世界灭亡”(A. Camus. A rebellious person. M., 1990,第 360 页)。 由法国作家 A. Saint-Exupery 的想象力创造的小王子被建议对他所驯服的所有人负责。

他的哲学的主要原则是 “敬畏生命” - A. Schweitzer 揭示了“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无限责任”(A. Schweitzer. Reverence for life. M., 1992, p. 36)。 施韦策被公认为环境伦理最杰出的代表并非巧合。

除了责任,环境伦理的核心是对自然的热爱。 通常,对自然的热爱被认为是轻浮的,几乎是作家的发明。 一个人怎么能爱整个自然,其中有对人类有害的物种? 事实上,正如 W. Wundt 正确指出的那样,感觉会导致利他主义而不是理性。 “纯粹的利他主义,不是基于利己主义,自然只能在从理性道德到情感道德的过渡期间发展,假设同情和爱的直接感受是利他行为的基础”(W. Wundt. Introduction to哲学。圣彼得堡,1903 年,第 299 页)。 理性很难克服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对于爱、怜悯、同情的感觉,片刻就足够了。 因此,通向环境伦理的道路,更接近于爱的感觉,而不是计算、敬畏自然,而不是通过环境立法,这仍然需要学习实施。 在这里,就像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一样,如果一切都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建立在道德而不是强迫的基础上,那就更好了。 在这方面,环境文献中的很多注意力都集中在环境敏感性的概念上,它被理解为在人类感情的帮助下对自然世界的一种更微妙的渗透。

在 3 世纪的神秘主义中,需要对自然更有爱心和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合理的。 在《世界的玫瑰》第 1991 章“对动物王国的态度”中,D. Andreev 写道:“任何物体的物质或精神价值,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会随着制作它所付出的努力而增加。成为它本来的样子”(D. L. Andreev. Rose of the World. M., 99, p. XNUMX)。 由此得出“纤毛虫的价值小于昆虫的价值,昆虫的价值小于哺乳动物的价值,后者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相去甚远”(同上) .)。 但与精神价值原则相对的是道德责任原则,它可以表述为:“从人的层次开始,随着层次的上升,对低层次的生命的责任是增加的。 ”(同上)。 因此,生态伦理是可能的,即使我们因每个生物的内在价值不可比拟而撇开所有生物等价的有争议的问题。

“与驯服的动物有关的责任已经分配给原始人。这并不在于一个人必须喂养和保护它们……原始人的道德责任在于他欠动物的事实他驯服了它,我用它来爱它”(同上)。 目前,当一个人可以摧毁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时,这还不够。 “难道我们不能爱那些我们不会立即从中受益的动物——野生动物,至少是那些不会伤害我们的动物吗?” (同上,第 100 页)。

“如果不是活的动物,而是一些儿童玩具,那就更奇怪了。我指的是众所周知的泰迪熊、野兔和类似的小玩意儿。在童年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它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渴望和痛苦当他开始明白这些不是生物,而只是人类的产物。但令人高兴的是,更正确的不是我们,而是坚信玩具的生命性甚至会说话的孩子”(同上.,第 101 页)。 不仅有生命,而且无生命的自然也可以成为爱的对象。 在这里,我们正在从生态伦理转向全球伦理,根据这种伦理,人对所有人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生活的自然负责。 即使在古希腊,人也被认为是一个“缩影”,其中包括整个宇宙作为一个“宏观”或宇宙的一部分。 这些思想被古罗马斯多葛学派所采用。 它们在俄罗斯哲学中也很有名。 今天的人需要什么? 不仅感觉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且还要对周围的一切负责。 这是生态伦理和全球伦理的精髓。

10.3. 人文主义的演变

托尔斯泰和甘地并没有滥用“人文主义”一词,但他们关心的是人文主义的核心,即非暴力问题。 如果说真正的人文主义,那么它的第一个历史形式就是孔子的道德礼制人文主义。

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社会危机造就了孔子,他接受了时代的挑战。 奇怪的是,中国没有万神殿,这会引发一个神话般的答案,这帮助了他。 孔子不得不转向人,即使用发展人文主义学说所必需的手段。 古印度人思想的神秘-宗教取向和古希腊人思想的理性-哲学取向,阻止了人文主义在印度和希腊的出现,阻止了这些民族在小社会运作条件下的社会危机。显然,国家没有那么严重。 不管怎样,选择权落在了中国身上。

孔子的主要论点: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仅在家庭层面,而且在国家层面,道德是最重要的。 孔子的主要词是互惠。 这一出发点将孔子置于宗教和哲学之上,而信仰和理性仍然是宗教和哲学的基本概念。

家庭是孔子理想的国家结构。 统治者应该像好父亲一样对待他们的臣民,并且应该尊重他们。 上位者应该是高尚的人,为下位者树立慈善的榜样,按照道德的“金科玉律”行事。

根据孔子的说法,道德与对人的暴力是不相容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如何看待以接近这些原则的名义杀害被剥夺原则的人?” 公子答道:“何以治国而杀人?若求善,则民有善”(《论语》12、19)。

对问题:“以善报恶对吗?” 老师回答:“如何以仁慈回应?邪恶得到正义”(《论语》14、34)。 虽然这并没有达到基督徒的“爱你的敌人”,但它表明为了应对邪恶,应该使用暴力。 对邪恶的非暴力抵抗将是正义的。

孔子称慈善为节制自己,以使一切都符合礼节的要求。 对孔子来说,祭祀的仪式胜过对动物的怜悯。 这是他的人文主义的前生态特征。 孔子人文主义的基础是孝敬父母、孝敬兄长。 但现在,对“我们的小兄弟”的担忧浮出水面。 它是新的,同时又是旧的。

最终,基督教征服古代世界的不是暴力,而是坚韧和牺牲。 基督的诫命完全可以延伸到自然界。 因此,托尔斯泰认为适用于所有外国民族的第五条福音诫命很可能被扩展为“热爱自然”。

但是,在赢得并创建了一个强大的教会之后,基督教从义人的殉道转向了宗教裁判所的折磨。 人们上台执政,主要是权力,而不是基督教的理想,他们抹黑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导致臣民的目光转向古代。 文艺复兴带来了对人文主义的新理解。

新欧洲人文主义是创造性个性蓬勃发展的喜悦,从一开始就被征服周围一切的愿望所掩盖。 这破坏了创造性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文主义,并导致对它的信心逐渐丧失。

J.-P.萨特对人文主义给出了两种定义,在他看来,这两种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人文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将人视为目标和最高价值的理论”(Twilight of the Gods. M., 1989, p. 343)。 萨特认为,这种人道主义会导致法西斯主义。 让我们加上生态危机。 任何给自己定下统治世界任务的人都会成为世界和技术的奴隶,在技术的帮助下,世界被征服了。

萨特认为,对人文主义的第二种理解是,一个人不断地在世界中,实现自己以寻找外部目标,这可能是解放或其他特定的自我实现。 当然,这样的人文主义也没有多少人性。

萨特宣称存在主义是XNUMX世纪的一种时尚哲学思潮,确立了个体人类存在的优先性,人文主义是由海德格尔的《关于人文主义的信》引起的,他在信中批判了新世纪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概念。带有贬义的批评。

走从“人——听起来很自豪”到“人要对自己负责”的道路,并将其视为人文主义的阶段,意味着标志着他的失败。 这种人文主义类似于对一个人所做的一切的愧疚感和悔改感。 当高尔基笔下的英雄说“伙计——听起来很自豪”时,他不太可能想到的是一个人的自责能力,而这与自欺欺人的能力密切相关。

深刻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意识到,允许一个人为所欲为还不是人道主义,因为它并不能保证人道的行为。 这是人文主义的一个条件,但仅此而已。

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如何才能给“人文主义”这个词赋予一些意义,海德格尔将人文主义定义为“思考和关心一个人将如何成为人,而不是非人,非人”,即脱离他自己的本质”(西方哲学中的人的问题。M.,1988,第 319 页)。 但人的本质是什么? - 问海德格尔并回到希腊罗马“人类的培养”。

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一个人的最高人文主义定义还没有达到一个人的真正尊严”(同上,第 328 页)。 在现代哲学中,人文主义在本质上被理解为人类中心主义,它在自我肯定中否定了它之外的一切。

海德格尔的人文主义是“一种从接近存在的角度思考人的人性的人文主义。但它也是人文主义,不是把人放在首位,而是把人的历史本质及其源泉放在现实的真理中。存在”(同上,第 338 页)。 别尔佳耶夫接近海德格尔的立场。 “一个自相矛盾的事实不断重复,如果一个人服从最高的超人原则并找到一个超人的圣地作为他的生活内容,他就会获得自我并坚持自己”(N. A. Berdyaev. 创造力、文化和艺术哲学。T. I. M., 1994 ,第 402 页)。 “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无法决定人类社会的命运,它们必须解体”(同上,第 394 页)。

在新时代的人文主义中,发生了一种替代,他进入了个人主义,然后随着社会主义和法西斯的反应进入了消费主义。 虚无主义和克己导致侵略性消费价值观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的结果是合乎逻辑的。

暴力制造了可见和不可见的围墙,必须将其摧毁。 但摧毁它们的方法不是暴力,而是放弃根基,即墙的根基,即暴力本身。 只有非暴力才能拯救人文主义,但不能拯救仪式,不能拯救个人主义。 这两种历史形式的人文主义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们都不具备人性的核心——非暴力。 在孔子的人文主义中,仪式高于对动物的怜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中,创造力的导向是对自然的统治。

对于人文主义来说,个性很重要,因为没有个人意识,行动就没有意义。 孔子的人文主义将自己封闭在一种仪式中,因此有必要呼吁一个自己决定自己需要什么的人。 但是,在它对自身的吸引力中,新的欧洲人文主义拒绝了周围的存在。

从束缚的仪式中解放出来是有益的,但不损害道德,在其激进的消费者放纵中,新时代的人文主义正在离道德越来越远。 西方的人文主义是儒家思想的对立面,但随着个人对社会秩序的服从,他又泼洒了人性。 在西方物质文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替代,即以激进的消费欲望“拥有”取代了人文主义的“存在”欲望。

海德格尔是对的,欧洲人文主义已经在个人主义和侵略性中筋疲力尽。 但人文主义不仅仅是西方的创意。 文明的其他发展方式是可能的。 它们由托尔斯泰、甘地、史怀哲、弗洛姆奠定和宣讲。 海德格尔意识到现代人文主义是不可接受的,但他提出的,以及施韦策所说的“对生命的敬畏”,也是植根于古代人性的人文主义。

10.4. 生态人文主义原则

由于科学技术的成就,文明国家对人类的暴力行为开始减少后,由于它们,人类对自然的暴力行为增加了。 可以说,对自然的剥削部分取代了对人的剥削。 因此,生态人文主义,即延伸到自然环境,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应对本世纪挑战、应对当前所有危机——环境、社会、个人内部——的概念。 这样的答案的目的是 生态人文主义,其主要思想是拒绝对自然和人的暴力.

现代文明没有教导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错误的。 需要彻底拒绝激进的消费者导向。 后者渴望从大自然中获取人们想要的一切,导致了生态危机。 新文明是由当前的生态形势所推动的,是一种爱创造的文明。

海德格尔认为,对人文主义的传统理解是形而上学的。 但存在可以给予自己,人可以以敬畏的态度对待它,这汇集了海德格尔和施韦策的方法。 当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的时候,施韦策出现了。 由于人类科学技术力量的增强,自然进入了道德领域。

施韦策认为,西方文明的问题在于它试图满足于脱离伦理的文化。 但最终目标应该是个人的精神和道德完美。 新欧洲文化认为灵性会随着物质福利的增长而出现,但这并没有发生。

Schweitzer 复兴了古老的 ahimsa 原则,他写道:“对于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来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即使是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似乎是低等的”(A. Schweitzer. Reverence for life. M., 1992,第 30 页)。 继托尔斯泰和甘地谈到爱的法则之后,施韦策写了关于爱的意志,它试图消除自我分裂的生存意志。

海德格尔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不足。 海德格尔批判现代人文主义,本质上导致需要将孔子的人文主义与新欧洲人文主义相结合。 这种综合不会是两者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新的形式,与我们的时代相对应。 西方和东方人文主义的综合必须将遵守道德准则与创造新事物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决定保留这个词,人文主义现在只意味着一件事:人的本质对于存在的真理至关重要,然而,以这样一种方式,一切都不仅仅归结为人本身“(海德格尔,前引,第340-341页)。人文主义来自人,其中不仅有“人”,而且还有“地球”(“腐殖质”作为地球最肥沃的层)。人是来自地球的人,而不是来自地球的人。只有来自心灵的人和“人类”本身。在这三个词中,人的三个概念。在人和“人类”中,没有任何东西来自地球或人类。因此,从这个词的起源来看,人文主义被理解为地球的、生态的。而生态学被理解为人类的家园,是人类在这个词最广泛意义上的存在。

别尔佳耶夫谈到了对一个人的人道主义自我肯定的惩罚。 就在于一个人反对他周围的一切,而他又不得不与之联合。 别尔佳耶夫写道,人文主义的欧洲即将结束。 但为了人文世界的繁荣。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崇尚个人主义,新人文主义必须从个性到存在的突破。

生态人文主义完成了海德格尔熟悉存在的任务。 进入存在是通过改变人性的活动进行的。 然而,一个人并不是由他所遵循的技术路径决定的。 他可以沿着一条生态路径前进,这将使他更快地成为现实。 不存在引导一个人,他选择的道路决定了他是否会成为存在。

生态和社会危机需要实践的人文主义,但它们也迫使人类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水平。 通往真正的全球意识和世界文化的道路,不是通过其他文化对某些文化的压制,不是通过一些新制度的合理构建,而是通过在普遍道德智慧的基础上统一人民和国家。 人们统一为部落和国家可能曾经遵循同样的道路。 基督教托尔斯泰和印度甘地被道德的不变性团结在一起,结果证明这比民族和宗教差异更重要。 因此,世界必须以非暴力方式联合起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新的生态思想必须与以非暴力为基础的传统人文主义相结合。 这就是生态人文主义,代表孔子、苏格拉底、基督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延伸到自然,其萌芽在托尔斯泰、甘地等人的哲学中。 伦理必须进入文化,自然必须进入伦理,生态人文主义中的文化通过伦理与自然相联系。

环境人文主义是东西方传统的交汇点。 西方可以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付出很多来解决环境问题,印度 - 不杀生精神,俄罗斯 - 传统的耐心和自我牺牲的礼物。 这种生态融合当然是有益的。 生态人文主义的综合力量还体现在参与其创造的文化分支的综合中。 它是艺术、宗教、哲学、政治、道德、科学。

生态人文主义的伦理是不杀生的伦理,传遍世界,是生态的“黄金法则”。 生态人文主义需要改变对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等)、对人(保护文化和个人多样性)、对宇宙的态度。 生态人文主义把对人的态度和对动物的态度结合起来,克服了人们可以为动物的权利而战而不重视对人的暴力的悖论。 动物和人在其中的权利同样神圣。

生态人文主义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和对万物对等性的承认之上。 “试图在生物之间建立普遍显着的价值差异,可以追溯到根据我们似乎更接近或更远来判断它们的愿望,这当然是一个主观标准。对于谁我们知道另一种生物本身和整个世界的价值是什么? (A. Schweitzer, op. cit., p. 30)。

实际上,生态人文主义包括适当的行为甚至营养,即非暴力和素食主义,它遵循印度教的不杀生原则和保护牛的诫命。

要想战胜生态危机,就要学会与自然进行非暴力互动,首先要放弃征服自然的欲望。 没有暴力是不可能的,但不想要它并努力减少它是我们的力量。 对于那些说没有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行为的人,可以反对我们必须假设我们的个人行为仍然具有意义和意义而采取行动。

为了摆脱自然的力量,人类诉诸暴力。 现在他自由了(总的来说,他只是这么认为),自然被打败了,进一步的暴力是危险的。 人们开始明白,对自然的暴力是对他们不利的。 而人性与自然的关系将是证明在人际关系中避免暴力的必要性的另一个论据。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为什么需要人道? 正如弗洛姆所言的现代心理学所证实的那样,现有多样性的保存保护了世界,不仅是物质世界越稳定越多样化,还有人类的灵魂。 再加上因果报应的论点,在基督教中它被解释为对罪的惩罚。 通过放弃暴力,我们拯救了自然和我们的灵魂。

与自然有关的非暴力的基本原理与托尔斯泰对人给出的基本原理相似。 我们不知道普遍的真理,因此,在它被发现之前,我们绝不能对人使用暴力。 对于自然,我们可以说:我们不知道绝对的真理,因此,在它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应该对自然使用暴力。

但生态领域的情况有其特点。 正如 N. F. Fedorov 所要求的那样,人类必须调节自然的力量,但要用爱而不是像他现在所做的那样用暴力。 尽管使用了科学术语“调节”、“优化”等,但与支配自然的愿望相反,热爱自然的概念仍然很重要。

消费文明的物质进步必然会导致危机,因为正如已经强调的那样,物质需求原则上可以无限增长,与生物圈满足它们的可能性发生冲突。 生态人文主义使得弱化这一矛盾的对抗性成为可能。 环境人文主义作为人文主义的现代形式,结合了争取社会正义和反战行动、“绿色运动”和动物权利、素食主义和慈善运动的斗争。 其原理:

1.人与自然的和谐。

2.所有生物的等价性。

3. 非暴力(ahimsa)。

4.自我克制而不是消费主义。

5. 形成一个有爱心和创造性的人格。

6.道德自我提升的需要。

7. 个人对世界的责任。

8.生态“黄金法则”。

9.不与剥削阶级合作。

10. 保护自然、人类和文化的多样性。

所有生态人文主义的伟大指挥者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动上都做出了卓越的努力。 在生态人文主义中,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我们的行为中实践地认识到存在。 人文主义突破精神文化的框架,进入存在的广阔领域。

人对自然的新态度,这里称为生态人文主义,也对环境法产生影响,即从法律上规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法律规范体系。 环境法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来理解。 首先,这是人们享有健康的自然环境、就污染企业对特定个人和国家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环境宣传,即充分了解自然环境状况、加入各种环境组织,环境集会、会议、示威、纠察队等。这是环境法的一方面,可以说是对个人基本权利的生态补充,这在与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

还有另一面,不那么传统。 这些是动物本身的权利,已合法化。 因此,在一些国家,例如瑞典,已经通过了禁止虐待动物、不放牧牲畜等的法律。这方面的环境法仍处于起步阶段,是新闻界热议的话题。

话题 11. 生态与文化

人类价值观在自然环境改造过程中发生变化。 但如果新的价值观成为广大群众的财产,即出现相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情况本身就会发生变化。

11.1。 生态意识形态

生态人文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形成一种生态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生态文化。

“生态意识形态”这个词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和不合适,当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直到最近似乎不可动摇时似乎被击败了,而其他人并不急于自我表态并试图以不显眼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房子.

是时候问一个问题了: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意识形态吗? 人们可以回想起这封经典信中的讽刺诗句:“意识形态是所谓的思想家所进行的一种过程,尽管他有意识,但他的意识是虚假的。推动他活动的真正驱动力对他来说仍然是未知的,否则,不会是这样。这将是一个意识形态过程。因此,他为自己创造了关于虚假或明显动机的想法”(K. Marx, F. Engels. Izbr. soch. M., 1979, p. 547)。

强烈地说,这并没有阻止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意识形态之一。 然而,如果我们记住,在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假”意味着“部分正确”——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就会解决所出现的矛盾。 从绝对理念的视域来看,意识形态作为表达阶级、民族等利益的观点体系,必然是错误的,因为它受到某些需要和要求的限制。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个人必须能够制定自己的个人观点和利益,克服阶级、民族和其他限制。

但理想情况下,当每个厨师都能够管理状态时,它通常会因为不必要而消亡。 而此刻,在当下人的存在条件下? 比如说,削弱国家甚至宣布国家死亡会导致什么结果? 只有敌对的黑手党集团之间的激烈战斗,这将不得不被邻国的军队镇压。 去意识形态化的宣言能导致什么,直到意识形态的名称如此虚假和过时? 只是因为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将展开一场激烈的、有时是无形的斗争,这些意识形态将努力占据空缺的位置。

是的,理想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意识的公民,而国家只会对此进行干预。 理想情况下,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愿望和良心创造自己的意识形态,这更适合他。 但在实践中,两者都是需要的。 因为国家不仅对于统治阶级奴役群众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打击国内的犯罪分子和国外的侵略者也是必要的; 宗教如何不仅是“人民的鸦片”,而且是共同寻找从这个世界转移到另一个世界的方法; 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虚假的意识,而且是在这个世界上共同生活的精神力量,一种帮助人们以这个世界共同目标的名义团结起来的观点体系。

无论如何宣扬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确实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驾驭当前存在和战斗的意识形态,以便做出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参与其中,那就更好了。在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目标的情况下,他们试图赢得他们的支持并迫使容易上当的居民为自己服务。

目前真正存在哪些意识形态,什么是生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大众观点体系,是建立在有助于整个社会或部分社会统一的一系列思想之上的。 在第二类中,根据谁与谁联合,可以选出阶级团结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民族团结意识形态 - 法西斯主义、纳粹; 和宗教团结的意识形态——印度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 然而,宗教转向人类的普遍性,声称其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只有当它将所有人在接受其教条方面分为“真实”和“不忠实”时,它才变成一种意识形态。

至于第一类意识形态,它们太“软”,以至于无法与人民对立并停留在人类普遍利益的基础上,它们可以有条件地分为两种:消费者——指“胃”作为普世价值;道德——指心灵、精神、良心的普世价值。 后者包括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的学说。

这也包括生态意识形态。 它的新颖性和特殊性在于,它不仅克服了阶级、民族和宗教的差异,而且克服了一切现有意识形态所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不仅关注普遍的,而且可以说,关注人与自然共有的共同生活价值观。 生态思想是生命思想、人与自然休戚相关的思想。 在第一类意识形态中,它无疑比消费品种更接近道德,因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必须放弃私人需求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时代区分了基督教社会主义、保守社会主义等等,这就是意识形态诞生时期的情况。 现在我们可以算出几种环保主义——伦理主义、极权主义等等。然而我们可以识别生态意识形态的共同来源和组成部分。

这是一种哲学,面对存在主义,主要是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在XNUMX世纪呼吁放弃现代欧洲思想固有的主体与客体二分法,提出“质疑存在”的任务,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的退出存在是生态意识形态的哲学基础。

不仅传统的哲学思潮受到环境状况的影响。 在将哲学广泛理解为热爱智慧的框架内,A. Schweitzer 以其“敬畏生命”的理念,堪称生态意识形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也可以将生态哲学作为一个研究方向,以“深层生态学”为特征。 提出了术语 ecosophy、noosophy、vitosophy 等; 基于哲学的基础,他们试图制定一些“生活规则”作为一套环境戒律。

在特定的科学中,其生态意义是双重的——它们都有助于污染甚至破坏自然环境,并为预防和消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后果提供了手段——不仅生态方向在其内部发展。生态学框架作为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生物学部分),但自然科学的整个方法论库有一个重新定位。 XNUMX 世纪出现的新方法论工具,例如系统方法,证明了对世界的整体视野的重要性,在这种视野中,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对于宇宙的运作是必不可少的。 系统的世界观导致了协同学和维尔纳德斯基的生物圈理论等有意义的概念的形成,它们是生态运动的自然科学基础。

后者是公众对 XNUMX 世纪人与自然矛盾加剧的反应,体现了意识转变为考虑利益和确保保护自然环境的特征。 在生态危机的影响下自发兴起的生态运动逐渐扩大,形成了组织形式和“绿色”政党形式,成为一些国家引人注目的政治力量。 不仅像绿色和平和和平观察这样的新组织,还有早在生态危机之前就出现的素食协会等传统协会,纷纷涌入“绿色运动”的大河中。

意识形态是理性和非理性时刻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从理性时刻明显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到可以被推到后台的宗教的过渡。 科学的合理性在生态意识形态中混杂着 D. Andreev 的《世界玫瑰》等神秘主义,以及在我国拥有众多追随者的 P. K. Ivanov 的体系等其他不那么精致的思想潮流。

东方哲学新概念的吸引力,例如“ahimsa”(非暴力和不伤害生命)和“道”(自然发展之路),使生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 从古老的东方思想体系到最近兴起的反主流文化,我们追溯了生态意识形态的历史根源,尽管如此,生态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整体是XNUMX世纪的产物,也是对人类自己创造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危险局面挑战的回应。

让我们尝试制定生态意识形态的原则。 首先,这是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中考虑到自然环境对其变化的反应; 活动不是 而不是 自然,破坏其物质循环,营养水平并破坏其组成部分和活动 一起 与自然,考虑到它的能力和运作规律。

这一活动原则在自然权利概念中得到了法律上的延续,目前正在深入讨论这一概念。 它基于所有生命形式对等的思想,尽管在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层次上存在明显差异。 人类从文艺复兴以来备受推崇的“自然之冠”,逐渐成为不具备价值优势的物种之一。 人类中心主义正在被怪癖所取代。

平等的法律原则在生态伦理学中找到了道德上的正当性和完备性,这使得制定可以称为生态学“黄金法则”的东西成为可能。

三个原则——实用的、合法的、道德的,在不穷尽生态意识形态的精髓的前提下,给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上个世纪出现的“生态”概念,指代生物学中的某个科学方向,现在已经扩大了其含义,以至于他们谈到了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生态。这是一个自然过程,被称为黑格尔“自我发展的概念”。

生态意识形态并不局限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框架内,而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的所有主要问题。 没有环境关系成为最高意义上的人,就没有灵魂的安宁与和谐,正如没有社会的同意,人与自然之间就没有安宁与和谐。

在“绿色”政党的纲领中,我们找到了人民所有主要意识形态需求的答案,这对于意识形态来说是很自然的,而且事实上,这种扩张意味着从其他政党那里大量汲取生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更加发达。 作为独立的生态意识形态,它从其他意识形态潮流中汲取了一些普遍的社会原则。 在经济和转型生态意识形态方面,它倾向于自由联合劳动的社会主义思想,在这里它与左翼思想界的联系是不可否认的。 在政治和法律环境意识形态方面,倾向于直接实质性民主的形式——民众参与直接决策,而不是仅限于投票的所谓形式民主。 它更接近其“父辈”古希腊人固有的民主理念,而在罗斯则被称为veche和哥萨克圈子。 最后,生态意识形态确认道德高于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 生态意识形态一般社会部分的“三大支柱”:社区、veche、道德。

生态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两个阶段。 当前,人类迫切需要在新的水平上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社会。 生态意识形态所呼吁的理想——根据其原则形成的生态社会——不可能自动实现。 但无论如何,未来不能不包括生态维度,因为人类的科学技术力量已经使人类变得如此“大”,以至于他就像瓷器店里的大象一样,被迫使他的运动符合“房子”他居住的地方。

11.2. 生态文化

前文提到的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应着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整体文化的神话阶段、文化分裂的阶段、文化的发展阶段。一种新的整体生态文化,其中包含各种分支和类型的文化。

当前紧张的环境形势需要深入思考不同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特征。 在最高维度的文化之下,是人类创造性地理解和改造周围世界的过程和结果。 “文化”这个词本身就是生态的,可以追溯到土地的耕作(因此是农业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自然之间、社会行为与生态行为之间的联系是根本而持久的。 因此,文化对支配自然的态度及其主要用于功利主义消费目的的态度,即使正在执行的行为不属于环境法,也与将周围的人视为事物的态度和使用它们的愿望密切相关,它也可能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道德上是错误的。

文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使得综合各种文化的环境积极趋势的任务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相关,从而确保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当然,后者并不意味着各种文化的分支和类型会融合成某种无定形的整体。 问题在于它们在人类基本目标和愿望的指导下协调发展。

广泛的文化综合是必要的,因为对自然的积极环保态度在不同部门和文化类型中以不同程度和方向固有。 因此,在西方文化中,理性相对于感性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东方文化中恰恰相反。 所需要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是对世界和自我的整体理解和创造的和谐。 生态文化综合是一个人全面认识自然及其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人自我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时刻。

狭义的生态文化,类似于人与自然合一的实践回归,应该是一种理论回归的形式,克服理性思维,从艺术的形成开始,通过哲学中的神话,来到自我意识。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参与了生态文化的创造,生态文化的变迁我们将更详细地阐述。

精神文化的各个分支经过改造,都可以为生态文化的创造做出贡献。 历史上,精神文化的第一个分支是隐形文化——神秘主义。 在当前的生态状况下,生态灾难的危险促成了神秘主义观点的复兴,而神秘主义观点总是紧随着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的弱点的发现而出现。 现代生态学家提倡的本质上辩证的命题“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根据康芒纳的说法,生态学第一定律)被自然哲学家转变为超自然整体性的观念,即“一”。

在第一批文明的框架内,形成了神话文化。 神话的出现可以解释为人类的愿望,至少以一种理想的形式,回归与自然的原始统一。 因此,神话本质上是生态的。

而且,所有古代宗教都是基于对自然现象(太阳、光等)的神化。 现代生态运动在理论基础薄弱的条件下,不能不以信仰为基础,而这正是宗教最重要的时刻。 换句话说,当代环保运动本质上只能是一场宗教运动。 生态伦理学的许多原则——各种生命的平等原则等——都是信仰的对象。

科学本质上是生态的,因为它旨在研究自然。 以它为基础的生态科学技术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优先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模式,二是对所有科学技术的重构。知识、活动和社会制度的系统,以便将其比作生物圈,具有反馈、适应环境变化等特性。

11.3. 环保理念

哲学是以理性的形式寻求绝对真理,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人类文化理性本质的文化分支,并试图以这种理性为手段。

关于哲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表达了各种观点,直到否认这一作用,因为这个问题纯粹是实际的。 然而,生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其哲学方面的关注。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相信改善生态状况不需要哲学,你只需要不污染自然环境。 如今,人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说法,即哲学本身由于其主要的理性取向,原则上无法帮助解决环境问题,因为需要其他非理性的思维方法(提出生态学的名称而不是哲学) .

然而,哲学对于生态问题很重要,不仅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密切关注的主题。 可以说,生态学从题材上来说是特定科学与哲学之间的过渡,正如方法论在方法论上是从特定科学向哲学过渡一样。 与生态学一样,哲学旨在对主客关系的复杂结构进行整体考虑,这与现代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的对严格客观知识的追求以及现代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倾向于表达作者主观经验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

哲学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性还在于,哲学工具能够通过审视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身体以及精神本身之间的矛盾,揭示环境困境的深层前提,即这些矛盾因社会和认识论原因而加剧,导致了科技革命时代人与自然矛盾的加剧。 主要的环境挑战是由现代生产的性质以及更普遍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反过来,生产取决于社会的社会政治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反馈原理对其产生影响。 社会结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时代的哲学气候,特别是解决个人与社会目标的关联性、认知的理性与感性等哲学问题的方式。克服生态危机虽然是一个实践问题,但观念装置的初步转变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应该扮演科学和文化革命的批判者和解释者的主要角色。 哲学有助于现代科学的生态重新定位,影响生态领域的社会政治决策,有助于公众意识的价值修正。

在哲学刚刚兴起并声称要完全取代神话所发挥的整体文化功能的时候,它的生态作用是相当积极的。 在生态哲学的先驱者中,可以说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名字,他们是素食主义者,并遵守“禁止摧毁任何生物和许多限制,以免进行任何暴力并保持人类思想纯洁”(A.F. Losev,A.A. Takho-Godi . Platon,莫斯科,1977 年,第 48 页)。 柏拉图完美地表达了自然的统一作用。 “他是第一个给美下定义的人:它既包括值得称赞的、合理的、有用的、合适的、漂亮的,又结合了它们与自然的契合和顺从自然”(Diogenes Laertes。关于生活、教义和著名哲学家的名言。M.,1979,第 172 页)。 反过来,根据西塞罗的说法,“每个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都必须以整个宇宙及其管理为起点”(世界哲学选集:4 卷。第 1 卷,第 497 页)。

古希腊哲学家明白,人们的需求可以无限增长,而满足这些需求的可能性总是有限的。 因此,他们认为限制需求是明智的。 苏格拉底建议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一个人需要的越少,他就越接近诸神”(第欧根尼·拉尔茨基,同上,第 111-112 页)。 犬儒派延续了这条路线。 听到有人反对说最高的善就是拥有你想要的一切,梅内德莫斯反对道:“不,想要你真正需要的东西要高得多”(同上,第 147 页)。 犬儒派的反对者,昔兰尼派,相信“最好的命运不是放弃快乐,而是统治它们,而不是服从它们”(同上,第127页)。 黑格斯主义者总结道:“圣人的优势不在于选择善,而在于避免恶。”(同上,第 134 页)。 伊壁鸠鲁通过将欲望分为自然必要性、自然不必要性和非自然性来提出最后一点。 然而,伊壁鸠鲁只想到人。 他还拥有这样一句话:“对于所有不能缔结互不伤害和不遭受伤害协议的众生而言,没有什么正义和不正义”(卢克莱修·卡,《论事物的本质》:第2卷)。 T.2,第 603 页)。 确实,奴隶社会里还能谈论动物权利吗?

在中世纪,哲学的生态意义并没有超越基督教对自然的态度,只有在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才试图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社会意识的一个独立分支。

对自然的统治方向是现代唯一的方向吗? 不。 他反对帕斯卡的悲观主义及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看法:“人的优点,在他的天真中,在于利用生物并统治它们,而现在则在于与它们分离并从属于它们”(B. Pascal. Thoughts,p. 211)。 XNUMX世纪德国和美国浪漫主义者的立场与此接近。 但它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现代生态危机是欧洲新思想主宰自然的主导取向的结果。

法兰克福学派“消极辩证法”的代表人物T·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写道,随着神话向知识的转变、自然向纯粹客观性的转变,人们为权力的增长付出了与现实的疏离的代价。他们运用这种来自自然的力量。 生态哲学的两个任务是解决生态问题和回归整体存在。 它是否能够保留其学科特殊性,或者它是否实际上会成为生态学或其他什么,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在文化史上,关于自然和谐的说法很多——从古希腊的自然作为“有组织的整体”、“领域的和谐”的观念到现代艺术和科学对自然的理解。 “万物皆有平静的秩序,自然界完全和谐,”这是生物圈学说的创始人 F. I. Tyutchev 的话,V. I. Vernadsky 认为,“生物圈中的一切都被考虑在内,一切都在适应……同样服从于测量与和谐,我们在天体的和谐运动中看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在物质原子和能量原子系统中看到这一点”,他选择第一篇论文并非偶然。生物圈作为铭文(V. I. Vernadsky,精选作品,第 5 卷,莫斯科,1960 年,第 24 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古代被讨论为微观世界(人)与宏观世界(宇宙)之间的和谐。 和谐不仅可以从心理意义上理解,而且可以作为一个真实的事物来理解。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亚于人与自然本身的重要性。 和谐主体之间不是一个隔阂,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领域,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它不是在开始或结束时,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 只有建立在这个哲学前提的基础上,生态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生态问题是人与自然相遇、深入交流、改变互动双方的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正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宇宙的,而现代生态学家则是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领域的。

从这里得出的哲学结论:离自然太远,高高在上是危险的。 这破坏了整体,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人身上都出现了裂缝,扰乱了他的心。

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是神话中的狮身人面像。 与其他文化分支一起解决环境问题,哲学本身就发生了转变。 理性的教义倾向于将人置于其他生物之上,因此哲学与不太合理化的文化领域的综合可以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

11.4. 环境艺术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任何艺术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模仿自然并因此协调他们与自然的关系的愿望。 对于最古老的石刻来说,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波尔什涅夫将其解释为原始人模仿环境的一般能力,以达到必要的效果。 这意味着艺术最初是环保的。

艺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解决环境问题。 首先,它与和谐有关,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恢复。 一件艺术品以其美丽影响着我们,而根据阿尔贝蒂的说法,美丽是所有部分的严格比例和谐。

浪漫主义者认为,艺术家的灵魂应该被和谐地调整以反映自然的和谐。 此外,一个人必须内心和谐,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艺术创造了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的原型。

曾几何时,和谐概念在各种文化的实践和认知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建筑师 I. Zholtovsky 的说法,和谐的主题是使人类文化保持活力的唯一主题。 以古代世界为例,A.F.洛塞夫在多卷本《古代美学史》中完美地展示了这一点。

实际上,美学本身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是在美离开了文化中最重要的实践和认知分支时形成的,它必须被赋予一个特殊的、一点也不红的角落。 它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人类内在的不一致性和他与自然的疏离,变得难以感知美。 K.马克思写道,矿产商“只看到商业价值,而不是美丽,而不是矿物的特殊性质”,根据谢林的说法,只有和谐调和的灵魂才能真正感知艺术(让我们补充一下,美在一般的)。

实践与美学分离的后果仍然体现在参与自然改造的特定领域的专家的要求中,例如作家,即在最具美学意义的文化分支中工作的人,他们不干涉他们的事务。 这些要求在历史上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不合理的,因为审美和伦理方面的考虑与实际和认知目标无关,相反,它们是最重要的时刻。

说到审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艺术作品,尽管美既存在于自然本身,也存在于作为自然存在的人身上。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是自然美和人类美的反映(按照歌德的说法,美的“反映”是第一个现象),同时仍然是一个本质上的新世界的创造,其内在的和谐与艺术家灵魂的和谐方向相对应。 谢林区分了代表原始不可分割和谐的自然有机作品和艺术作品——艺术家在其肢解后重新创造的和谐。 艺术家将世界重新创造为艺术品。

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协调人类生活心理生理过程的手段,是一种平衡人与外部世界的补偿方式。 这一切都已经在古人的洞穴壁画中呈现出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主张在现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艺术和科学技术一样,应该从绿化的角度进行重构? 这是什么意思? 新生态流派的出现还是传统流派内容的改变? 两个都。

在现代小说中,正如 S. P. Zalygin 在谈到 V. P. 阿斯塔菲耶夫的《沙皇鱼》时所指出的那样,自然开始充当一种积极主动的原则。 童话中的自然是情节中活跃的人物,而不仅仅是场景和环境; 她帮助主人公,同情他,同情他,或者相反,积极反对他。 同样的事情再次出现在现代著作中。

当然,要成功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仅靠小说艺术领域的绿化还不够。 环境友好性可以而且应该是整个文化所固有的。 建筑的生态化尤其重要,因为后者最初是对人的外部环境(广义上的房子)进行主体空间组织的方式之一。 建筑是人性化自然创造的主要形式之一,这决定了它对于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根据这个词(原始创造)的字面意义,建筑被要求进行各种类型的艺术的综合,将艺术、科学、技术和功利功能联系在一起,并肯定文化的完整性,在其与周围世界的整体关系中促进整体个性的形成。 建筑是人与世界和谐的原型,正是因为建筑中各种文化分支的和谐。

在不同的时代,建筑以不同的方式执行其综合任务。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在羊皮纸或纸上画初步方案,而是直接在地面上画图,然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修正和澄清,仔细观察周围的景观”( D. S. Likhachev. 关于俄语的笔记,莫斯科,1981 年,第 13 页)。

建筑用石头表达文化的灵魂(或它的无灵魂)。 这是她看得见的标志。 我们通过它们的剩余部分来判断过去的时代。 我们是否应该努力确保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建筑中表达出来,被后人认为是一种灰色、单调、直截了当的功利主义,略带官方建筑的仪式纪念性色彩? 未来的建筑旨在在与自然、文化和其他人的和谐互动中反映个人内心世界的所有多样性,也就是说,它必须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和谐和环保。

生态化思潮渗透到艺术和建筑中,反映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系,为美学与生态的融合创造了前提,但并没有从总体上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问题。 审美时刻对于整个生态关系系统来说变得重要。 和谐是一个审美范畴,正如“没有和谐就没有美”(柏拉图)一样,没有美就没有和谐。 这就是为什么和谐意味着将美学原则引入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要是在技术方面,它现在构成了环境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与其他形式的人类活动之间显然没有根本区别。 正如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和创造生命一样,人类物质形成领域的创造性过程在于研究对象,制定理想的转化计划并将其变为现实。 因此,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对于与创造一个人的主体-物质环境相关的活动是否具有审美意义的问题的肯定回答,与回答关于人的审美意义的问题一样明显。世界本身。 在希腊语中,“工艺”和“艺术”即使在术语上也无法区分,这绝非巧合。 古代也没有艺术与自然的根本分离。

直到近代西方文化才出现物与美的划分(由此出现了美学的术语和科学),即存在与美之间的鸿沟。 此外,美的创造变成了精神文化中独立而封闭的分支,而存在本身被认为是审美中立的。 这种情况似乎是当今潜在的环境困难之一,克服它非常重要。

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技术可以而且必须成为审美的。 和谐就是善与美,人与自然只要有技术,自然就是善与美。

考虑到审美时刻对于人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他与自然关系的完整性很重要。 然而,美本身也具有本体论意义,因为它与世界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相关,这是世界稳定所必需的。 这与多样性创造和谐的事实一样正确。 歌德这样表达了美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美是隐藏的自然法则的表现;如果没有它的发生,它们将永远保持隐藏状态”(I.V.歌德,格言与反思。作品集:In 10 vols. T. 10. M.,1979,p. 427)。

审美洞察力在现实中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并将其实现,并赋予它们具体的形式。 美既是艺术家的自由创造,也是客观世界的属性。 既然存在于这两个领域,那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无疑是可能的。

通过创造美丽,艺术家创造了稳定,即和谐。 这就是艺术作为改造自然的典范的生态意义。 理解美是自然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多样性的一个方面,是生态问题的审美时刻的主要内容。

艺术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视为创造一个新的、活生生的整体世界(人类和人类)。 那么,现在流行的狭义艺术表现为对理想世界的创造,而广义艺术则表现为不仅是精神现实的创造,而且是物质现实的创造。 从生态角度来说,这一角色必须由技术来承担,而技术则成为艺术。 与此同时,在艺术中,正如现在所理解的那样,客观现实被提升为理想,而在广义的艺术中,理想得以实现,这一点并不那么重要。 在科学、技术和艺术综合的过程中,科学家既成为设计师,又成为艺术家,可以说,成为现实的导演。

这种问题的表述并不新鲜,我们可以从最近的历史中回忆起发展应用艺术的有趣尝试,例如,在 Abramtsev 的工作室中。 工作室创始人 S. I. Mamontov 追求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围绕一个人的普通日常物品是美丽的,并通过它们让一个人加入美丽的行列。

设计、艺术构造现在展示了扩大美学界限的例子。 我想强调的是,艺术性不仅要表现在外在形式上,更要表现在事物的内在。 技术美学经常强调对美的需求的主要主观方面,即处理美丽的物体会更令人愉快,尽管通过主观可以过渡到客观事物 - 在更美丽的环境中工作,因为它对应于实验表明,人的整体性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 我想强调技术审美化的客观一面,即技术要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就必须重新恢复其艺术和生产的本来意义(不仅如此)。材料,但也包括人本身) - 这首诗的含义。 同时,美并不是添加到已经创造的技术中,而是与它一起被创造,它是它的原始的,而不是偶然的时刻,它的属性,决定它的类型和目标。 也就是说,所要求的不是技法的外在装饰,而是其内在的美感。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中,和谐(因此也是美丽的)互动的线条实际上被保留下来。 D. S. Likhachev 指出,俄罗斯农民用他数百年的劳动创造了他的自然之美,“平行线的美学与自然和谐一致,就像古代俄罗斯圣歌中的声音一样”(D. S. Likhachev.俄语注释……第 22-23 页)。 它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之美的。 它必须由未来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来实施,由一个负责真、善、美和谐的人创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美将拯救世界”,这句话具有至关重要的生态意义。 N. K. Roerich 加了一个词:“对美的认识将拯救世界。” 如果我们试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格言进行生态解释,我们可以说:创造美将拯救世界。 创造不仅是理想意义上的创造实际的艺术作品,而且是“按照美的规律”对世界的物质创造。 并以其本体论的潜力拯救世界,也因为美的创造与真善美、爱人爱世、整体人格的形成、人与人和谐的主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

最后,艺术的另一个环境积极目的是艺术的主要认知目的是创造可能的生活情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作品探索了有助于选择人与自然互动的最佳策略的理想模型。

各种文化和分支的生态化导致生态文化的产生,这是生态运动的基础和生态社会的绿洲。

术语表

非生物环境 (来自希腊语。a 和 bios - living)——有机体的一套无机生活条件。

自养生物 (来自希腊汽车 - 本身,营养 - 营养) - 可以以无机化合物为食的生物。

适应 (来自 lat.adapto - fit)-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存在的条件。

错觉 - 一种互动形式,其中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但自身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人为 - 由人类活动引起,与人类活动有关。

人类中心主义 (来自希腊anthropos-man,kentron-center)——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和宇宙的终极目标的观点。

(来自lat. area - area)——自然界中给定分类单元(种、属、科)的分布面积。

自生态学 - 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生物和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物质循环; 由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并具有周期性,生物圈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生物地球文明 -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在某些地质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群落。

生物多样性 - 生物体、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数量。

生物质 - 与栖息地的面积或体积相关的一个物种、一组物种的个体总质量。

生物圈 (来自希腊生物 - 生命,球体 - 球) - 地球的外壳,其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

生物群落 - 生物群落占据的空间。

生物群落 (来自希腊语 bios - life, koinos - common) - 一组适应在给定领土上共同生活的人口。

类型 - 一个自然的生物单元,其所有成员都通过参与一个共同的基因库而连接起来。

除草剂 - 用于控制植物的化学品 - 农业害虫。

异养菌 (来自希腊异种 - 不同,营养 - 食物) - 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的生物。

全球性 (来自纬度球 - 球) - 覆盖整个地球。

人道主义 (来自 lat.humanus -humane)——基于平等、正义、人性原则的世界观。

降解 (来自法国退化 - 阶段) - 退化,品质丧失。

人口统计学 (来自希腊演示 - 人,grapho - 我写) - 人口科学。

脱叶剂 - 导致植物落叶的化学物质。

分歧 - 密切相关物种之间的差异增加。

生活物质 - 给定时刻所有生物体的总和。

污染物 - 进入环境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物质。

预订 - 自然保护功能的执行与有限的经济活动相结合的保护区。

预订 (来自“命令”) - 禁止经济活动的保护区。

工业社会 (来自 lat. industria - 活动) - 社会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工业、商品、机器生产。

杀虫剂 - 用于控制有害昆虫的化学品。

信息 - 衡量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

酸雨 - 含有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降雨。

共生主义 - 一种互动形式,其中两个互动群体中的一个受益。

收敛 - 在进化过程的影响下减少物种之间的差异。

消费者 - (来自 lat. consumo - 消费) - 异养生物,主要是吃生产者的动物。

合作 - 一种互动形式,让互动的人群都受益。

共同进化 - 两种或多种生命的共同进化。

红色的书 - 一组对稀有和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描述。

危机 (来自希腊语。krisis - 决定,转折点,结果) - 困境。

Культура (来自 lat. cultura - 栽培)- 他作为智人创造的一切特别是人类的总和。

景观 - 地球地理外壳的主要领土划分类别。

限制因素 - 限制有机体存在的因素。

当地的 (来自 lat. localis - local) - 与小区域有关。

复垦 - 改善自然土地。

栖息地 - 由一部分人口占据并具备其生存所必需的所有条件的场所。

代谢 - 身体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建模是一种研究方法,不是研究研究对象本身,而是研究与之有一定关系的另一个对象(模型)。

监控 (来自英语监视器 - 警告) - 一个观察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圈及其各个元素的状态进行评估。

突变 (来自拉丁语 mutatio - change) - 遗传密码的变化。

互惠主义 - 一种双方都受益的互动形式,他们完全相互依赖。

新石器时代 (来自希腊 neos - new, litos - stone) - 一个新的石器时代(10-6 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革命 - 农业方式的根本变化,表现为从狩猎和采集经济向农业和畜牧业的转变。

利基生态 - 给定物种存在所必需的一组条件。

精神圈 (来自希腊语 noos - mind, sphaire - ball) - 心灵的领域,这是由于地球上一个人的出现以及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义务 - 强制连接,没有它,人口就无法生存。

臭氧屏 - 位于极地 7 公里到 50 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在 20-22 公里的高度臭氧密度最高),O3 分子的浓度增加。

有机化合物 - 含碳物质。

旧石器时代 (来自希腊语 palios - 古代,litos - 石头) - 古代石器时代(从 2-3 百万年前)。

温室效应 - 所谓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吸收地球表面的热辐射,导致气候变暖。

农药 - 用于控制农业害虫的物质。

人口 (来自lat. populus - people)——一组长期居住在一定区域的同一物种的个体。

最大允许排放量 (MAE) - 可以从企业境内进入环境的有害物质的最大数量。

最大允许浓度 (MAC) - 可以在环境中而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的任何有害物质的数量。

最大允许金额 (PDS) - 污染因素有害影响的总指标。

最大允许水平 (MPL) - 有害物理影响的程度(电磁和噪音污染)。

自然同化潜力 - 自然环境在不损害其自身(即其功能和自我修复机制)的情况下为一个人提供必要的产品并为他生产有用工作的能力。

自然资源潜力 - 鉴于社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能力,在人类环境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可以真正参与经济活动的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生产率 - 在给定时间段内形成的生物质总量。

生产者 (来自 lat.producentis - 生产) - 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平衡 - 系统的各个参数不变或围绕某个平均值波动的状态。

区域性 (来自 lat.regionalis - 区域) - 与特定领土有关。

分解者 (来自 lat. reducentis - 返回) - 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破坏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并释放适合生产者使用的无机营养物质。

娱乐资源 - 所有可用于娱乐的现象:气候、水、水力矿物、森林、山脉等。

开垦 - 将土地恢复到能够生产作物的文化状态,或恢复到自然状态。

回收 - 生产废料的再利用。

合作关系 - 一种让两个物种都受益的互动形式。

协同学 - 研究社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学部分。

社区 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体的总和。

中等阻力 - 旨在减少人口的一系列因素。

栖息地 - 给定个体、种群或物种存在的一组条件。

产品管理 (来自 lat. structura - 结构) - 系统元素之间的一组连接。

演替 (来自拉丁语successio - 连续性) - 生态系统从开始到死亡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其中存在的物种的变化。

有毒物质 (来自希腊语。toxikon - 毒药) - 导致某些疾病和紊乱的物质。

公差 (来自 lat. 宽容 - 耐心) - 身体承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

营养的 - 与食物有关。

城市化 - 城市数量增长和城市居民数量增加的过程。

植物 - 与植物有关。

波动 - 任何指标在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

生态金字塔 - 营养水平比率的图形表示。 它可以是三种类型:丰度、生物质和能源。

环境因素 - 可以对生物体产生直接影响的任何环境因素。

生态 (来自希腊语 oikos - house, logos - Teaching) - 一门研究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系统 - 构成社区及其环境的系统。

生态顶 - 社区栖息地。

伦理 (来自希腊语。etos - 习惯,脾气) - 研究人类行为的哲学学科之一。

整个课程的推荐阅读清单

1. Vernadsky V. I. 生物圈。 米,1975 年。

2. Berdyaev N. A. 人与机器//创造力、文化和艺术哲学。 T. 1. M.,1994 年。

3. 全球性问题和普世价值。 米,1990 年。

4. 平民 B. 闭环。 湖,1974 年。

5. Krut I. V., Zabelin I. M. 关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史的论文。 米,1988 年。

6. 利奥波德 O. 桑迪县日历。 米,1983 年。

7. Meadows D. et al. 增长的限制。 米,1991 年。

8. 生物圈研究的方法学方面。 米,1975 年。

9. Mechnikov L. I. 文明和伟大的历史河流// 现代社会发展的地理理论。 米,1995 年。

10. Odum Yu. 生态学基础。 米,1975 年。

11. 人人共享的世界:全球意识的轮廓。 米,1990 年。

12. Porshnev BF 关于人类历史的开端。 米,1974 年。

13. 行动纲领。 二十一世纪议程和里约热内卢会议的其他文件。 米,1993 年。

14. Peccei A. 人的品质。 米,1985 年。

15. Reimers N. F. 人类生存的希望:概念生态学。 米,1992 年。

16. Teilhard de Chardin P. 人的现象。 米,1973 年。

17. Schweitzer A. 对生命的敬畏。 米,1992 年。

18. Feshbach M.,友好的 A. 苏联的生态灭绝。 米,1992 年。

19. 生态文集。 M. - 波士顿,1992 年。

20. 俄罗斯生态学。 读者。 米,1996 年。

作者:Gorelov A.A.

我们推荐有趣的文章 部分 讲义、备忘单:

通用电子和电气工程。 婴儿床

教育理论与方法论。 演讲笔记

眼疾。 婴儿床

查看其他文章 部分 讲义、备忘单.

读和写 有帮助 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 返回

科技、新电子最新动态:

用于触摸仿真的人造革 15.04.2024

在现代科技世界,距离变得越来越普遍,保持联系和亲密感非常重要。萨尔大学的德国科学家最近在人造皮肤方面的进展代表了虚拟交互的新时代。萨尔大学的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超薄膜,可以远距离传输触觉。这项尖端技术为虚拟通信提供了新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现自己远离亲人的人来说。研究人员开发的超薄膜厚度仅为 50 微米,可以融入纺织品中并像第二层皮肤一样穿着。这些薄膜充当传感器,识别来自妈妈或爸爸的触觉信号,并充当将这些动作传递给婴儿的执行器。父母触摸织物会激活传感器,对压力做出反应并使超薄膜变形。这 ... >>

Petgugu全球猫砂 15.04.2024

照顾宠物通常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在保持房屋清洁方面。 Petgugu Global 初创公司推出了一种有趣的新解决方案,这将使猫主人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并帮助他们保持家中干净整洁。初创公司 Petgugu Global 推出了一款独特的猫厕所,可以自动冲掉粪便,让你的家保持干净清新。这款创新设备配备了各种智能传感器,可以监控宠物的厕所活动并在使用后激活自动清洁。该设备连接到下水道系统,确保有效清除废物,无需业主干预。此外,该厕所还具有较大的可冲水存储容量,非常适合多猫家庭。 Petgugu 猫砂碗专为与水溶性猫砂一起使用而设计,并提供一系列附加功能 ... >>

体贴男人的魅力 14.04.2024

长期以来,女性更喜欢“坏男孩”的刻板印象一直很普遍。然而,英国莫纳什大学科学家最近进行的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研究了女性如何回应男性的情感责任和帮助他人的意愿。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会改变我们对男性对女性吸引力的理解。莫纳什大学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了有关男性对女性吸引力的新发现。在实验中,女性看到了男性的照片,并附有关于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的简短故事,包括他们对遇到无家可归者的反应。一些人无视这名无家可归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帮助他,比如给他买食物。一项研究发现,与表现出同理心和善良的男性相比,表现出同理心和善良的男性对女性更具吸引力。 ... >>

来自档案馆的随机新闻

手机上的迷你电视 17.05.2003

如果设备有屏幕,则此设备必须是电视。 KDDI 公司的领导以这种或近似这种方式推理,决定开始开发一种手机,在它的屏幕上可以观看电视节目。

夏普生产的类似手机很快就会上市销售,不过目前只在日本销售。 但是这个设备的用户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他喜欢的书,然后直接从显示器上阅读。 但 KDDI 的电话电视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发布,届时日本将开始通过地面中继器引入数字广播。

在 Svyaz-Expocomm 2003 展会上,俄罗斯城市移动通信网络 MegaFon 首次展示了通过 GSM 网络在手机屏幕上直播电视节目,为此使用了 VideoStreammg 技术,它可以让您在没有 XNUMXG 移动网络的情况下将视频传输到 GSM 手机(当然不是全部)。

除了直接的电视画面,VideoStreammg 技术还允许您使用 GPRS 和 Internet 的功能在手机上接收视频点播。

科技、新电子资讯

 

免费技术图书馆的有趣材料:

▪ 网站的成人和儿童谜语部分。 文章精选

▪ 文章俄罗斯焦点。 流行表达

▪ 文章 道琼斯指数显示什么? 详细解答

▪ 文章俄罗斯联邦安全和劳动保护的监督和监督机构

▪ 文章装配工的探针。 无线电电子电气工程百科全书

▪ 文章《神奇木乃伊之谜》。 焦点秘密

留下您对本文的评论:

Имя:


电子邮件(可选):


点评:





本页所有语言

主页 | 图书馆 | 用品 | 网站地图 | 网站评论

www.diagram.com.ua

www.diagram.com.ua
2000-2024